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2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for near-net forming of a sand mold with digital flexible extrusion technology
1
作者 Shuai Zhang Zhong-de Shan +1 位作者 Jing-wei Ji Zhao-xian Gu 《China Foundry》 SCIE 2017年第6期492-497,共6页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cision forming efficiency of a sand mold digital patternless casting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sand mold cutting, a method for near-net forming of the sand mold with digital flexible ...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cision forming efficiency of a sand mold digital patternless casting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sand mold cutting, a method for near-net forming of the sand mold with digital flexible extrusion technology wa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echnology for sand mold nearnet forming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nd mold forming efficiency can be increased by 34%, and the molding sand can be reduced by 44%. The method for near-net forming of a sand mold with digital flexible extrus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patternless casting technology in the mass production of castings and thus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and automation of sand mold manufa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less casting technology near-net forming sand mold flexible extrusion technology geometric p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w Technology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Allows Great Breakthrough for World Low-Grade Light Rare Earth Ores
2
作者 HAO Ziguo FEI Hongcai +1 位作者 HAO Qingqing LIU Lia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764-1765,共2页
Rare earth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worldwide, but their global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year-by-year. At present, China has about 36% of the global rare earth reserves, but provides 90% of the world's supply... Rare earth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scarce worldwide, but their global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year-by-year. At present, China has about 36% of the global rare earth reserves, but provides 90% of the world's supply, which has generally met world demand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and stably supply rare earths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the Institute of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within the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to study the utilization of low-grade rare earth ores. Following many year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project has developed a new technology entitled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then Magnetic Separation", which will bring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the world's light rare earth ore dr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 Flotation to form Agglomerates and Magnetic Separation New technology Allows Great Breakthrough for World Low-Grade Light Rare Earth Or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n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ouse Building Project
3
作者 Lili Hu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16年第4期697-703,共8页
Compared with the in-place pile, the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is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with a wider range of construction.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is able to pass through complex bottom lay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in-place pile, the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is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with a wider range of construction.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process, it is able to pass through complex bottom layer and water layer underground without very high requirements in equipment. The actu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 is very strong, so that it can be better to adapt to the actual needs of different scales or the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building. And it has been promoted and used greatly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work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technology, analyzes the pore-form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il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n talks about prevention problems of the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construction in House Building Project, at last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basic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convenient way of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Construction Pore-forming Pouring Pile Normal Circulation Rotary Drilling Holes form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tical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Radiologic Technology Education Program Evaluation
4
作者 Carmen T. Saunders-Russell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6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Curriculum has achieved a varied record of success in influencing health based practices and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skill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 effective radiologic technology educational program curriculum... Curriculum has achieved a varied record of success in influencing health based practices and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skills.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an effective radiologic technology educational program curriculum requires a disciplined pedagogical approach where the instructor performs a thorough situational analysis, develops a theory based and pragmatic learning plan, and implements a course of stud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tablished educational guidelines and requirements. Diligent efforts are needed to enhance the relationship amongst curriculum developers and evaluators.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at the formative stage: followed by process evaluation to assess implementation as the curriculum progresses,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to assess impact is required for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the Joint Review Committee for Education in Radiologic Technology. Form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 is used to enhanc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iculum, guid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reveal promising and in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urriculum. This review of literature provides evidence as to wha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practice in the program evaluation/accredit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gram Evaluation formative Evaluation Radiologic technology Webinars ACCREDIT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Adult Learn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控制及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快速成巷技术
5
作者 刘泉声 刘滨 +14 位作者 唐彬 康永水 卢海峰 朱元广 黄兴 潘玉丛 邓鹏海 孙磊 唐永志 卢兴利 张程远 余宏淦 李培涛 雷一鸣 贾浩男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44,共21页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 随着浅部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煤炭开采不断向深部发展,我国东部矿区和中西部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开采阶段。然而,由于深部岩体的高地应力环境及采掘过程的强扰动效应,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如何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稳定及提升掘进效率已成为深部煤炭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主要体现在:对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的机理认识尚不清晰;缺乏适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的理论与技术;缺乏适应大变形灾变环境的快速成巷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围绕中东部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变机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害控制理论及技术体系、大变形灾变环境下的快速成巷技术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进展:提出了深部巷道围岩应力场和变形破裂导致的围岩结构扰动演化过程的探测表征方法,发展了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过程模拟分析的FDEM方法,揭示了深部巷道米级大变形灾害孕育形成的破裂碎胀-大位移运动机理;提出了由“应力恢复、围岩增强、固结修复、应力转移-承载圈控制”四项控制原理构成的深部围岩稳定性分步联合控制理论,建立了精准介入围岩结构与扰动应力场演化过程、多重手段分步协同的灾害控制理论与技术体系;研发出深部巷道大变形灾变环境下TBM安全高效掘进关键技术,发展了TBM掘进过程挤压变形卡机灾害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深部煤系地层TBM系统适应性设计理论与评价决策体系。研究成果实现了典型矿区深部巷道碎胀大变形灾害的有效控制和安全高效掘进,解决了深部矿井采掘接替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深部巷道 碎胀大变形灾害 灾变机理 控制理论与技术 TBM快速成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下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开展方法研究——以吉林省情报服务机构为例
6
作者 刘小溪 胡璐璐 +2 位作者 来则鸣 白洋 王欣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25年第1期98-107,共10页
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科技情报服务工作面临困境与挑战。以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新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业务转型实证经验为例,从问题调研、转型方法、情报产品等角度出发,对今后如何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 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背景下,科技情报服务工作面临困境与挑战。以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新型科技项目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业务转型实证经验为例,从问题调研、转型方法、情报产品等角度出发,对今后如何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服务 科技项目管理 情报产品 检索工具 服务形式 工作机制 行业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虚拟化技术类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刘海燕 刘晓民 +1 位作者 王怡璇 杨耀天 《科技资讯》 2025年第2期206-210,256,共6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专业建设和课程数字化升级改造,虚拟化技术教材在内容和编写形式方面需要进行开发和建设。针对已出版的虚拟化教材,对其在内容深度、编排逻辑、思政元素的融入、数字化资源的构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适应专业建设和课程数字化升级改造,虚拟化技术教材在内容和编写形式方面需要进行开发和建设。针对已出版的虚拟化教材,对其在内容深度、编排逻辑、思政元素的融入、数字化资源的构建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析显示,现有虚拟化技术教材在项目评价、实践训练以及编排模式上存在不足。为推动虚拟化技术教材的创新与改进,提出了一系列策略。首先,校企协作组建教材编写与审核团队,确保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工作需求;其次,以“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式组织教材内容,提升教材的实用性;最后,依托“数字赋能”理念打造新形态教材建设,以适应数字化教学的新要求。这些策略不仅为虚拟化技术教材的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其他相关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化技术 教材建设 课程内容 新形态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车用复杂套管多工位冷镦成形技术
8
作者 杨锦林 杨晓红 《锻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8,共11页
针对某车用复杂套管加工工序多、成本高、产量低的生产现状,将多工位成形技术应用于其生产。围绕塑性变形手段和生产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制定了套管的两套成形方案,并分别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基于物理试验在Deform-3D中建立了套管材料的... 针对某车用复杂套管加工工序多、成本高、产量低的生产现状,将多工位成形技术应用于其生产。围绕塑性变形手段和生产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制定了套管的两套成形方案,并分别建立了数值仿真模型;基于物理试验在Deform-3D中建立了套管材料的本构模型及损伤断裂模型,完成了套管的模拟成形,并根据模具的填充情况、金属流动、材料损伤程度等全面分析了两套工艺的可实施性;比较了两方案各工位成形零件的等效应力及载荷等数据,得到了可靠的成形方案。最后,进行了成形模具的制造以及套管的多工位成形试验,得到的套管成形饱满,质量好,表面无刮痕,内孔光滑且无拉毛等缺陷,与仿真结果一致,且套管的尺寸检测结果也均符合工艺要求,验证了工艺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 多工位成形技术 本构模型 损伤断裂模型 等效应力 载荷
原文传递
数智技术驱动高校思政课“新质”:样态分析与创新路径
9
作者 任福兵 孔德进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85-93,共9页
数智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和“数字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跃升的重要支撑,深刻改变了知识生产、传播及获取的模式,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数智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在时空动态、目标指向以及供需功能等诸多... 数智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和“数字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跃升的重要支撑,深刻改变了知识生产、传播及获取的模式,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数智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在时空动态、目标指向以及供需功能等诸多方面具有耦合性,驱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新的“质态”变化。针对当前数智技术驱动高校思政课存在的现实掣肘问题,通过深化高校思政课的数智技术创新应用、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数智技术平台运行、促进高校思政课的数智技术资源共享、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数智技术主体素养,不断增强数智技术驱动高校思政课“新质”的聚合力,畅通数智技术驱动高校思政课“新质”发展进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新质样态 数智技术 耦合性 教育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探讨
10
作者 程子轩 黄喜生 乔亚茹 《现代教育科学》 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为更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所载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研... 为更全面地反映高校学生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程教学之中。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所载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学科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表明,国内高校课程形成性评价的实践在早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化技术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影响显著;未来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应在教育政策、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的驱动下,依托数字化技术平台建立更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更广泛的课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效果 高校课程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数字化技术平台 教育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语新形态教材使用研究——学生视角下基于扩展技术接受模型的探索
11
作者 黄丹卉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 收集江苏省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学生使用公共英语新形态教材的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新形态教材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使用意向较高,但对其智能化、交互性、个性化功能的使用不足。(2)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英语学习动机显著影响学生使用新形态教材的行为意向,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教师学业支持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调查结果,建议学生主动提升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建议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材使用理念和能力;建议教材开发者加强新形态教材的数智特征,促进课程设计与教材建设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态教材 高职英语 技术接受模型 教师支持 英语学习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重型汽车新型同步环精密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洁 蔡志武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114,共4页
重型汽车新型同步环是一种基本对称结构的、带有3个Y型凸台的环形薄壁型零件,主要用于汽车行驶中平稳快速换档。由于新型同步环形状复杂,成形困难,锻造时极易产生填充不满、折叠等情况,因此合理设计锻造工艺与模具结构是一个关键。利用... 重型汽车新型同步环是一种基本对称结构的、带有3个Y型凸台的环形薄壁型零件,主要用于汽车行驶中平稳快速换档。由于新型同步环形状复杂,成形困难,锻造时极易产生填充不满、折叠等情况,因此合理设计锻造工艺与模具结构是一个关键。利用非线形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对重型汽车新型同步环精密成形过程进行仿真,获得成形过程中的应变、应力、材料流动情况,同时对成形过程中的缺陷如折叠、裂纹,进行预测。通过对同步齿环成形过程分析与缺陷预测,可以有效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同步环 有限元 成形工艺 DEform-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挤压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璟辰 孙朝阳 +4 位作者 钱凌云 冯英豪 徐斯诺 鲁羽鹏 刘逸伦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51,共17页
全球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对金属塑性成形提出了更高要求。旋转挤压作为一种将旋转运动与挤压过程相结合的新兴塑性成形技术,通过旋转效应引入剪切应力,为金属塑性变形提供新驱动力。本文从旋转挤压成形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原理与分类、设备... 全球制造业高端化进程对金属塑性成形提出了更高要求。旋转挤压作为一种将旋转运动与挤压过程相结合的新兴塑性成形技术,通过旋转效应引入剪切应力,为金属塑性变形提供新驱动力。本文从旋转挤压成形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原理与分类、设备与应用、特点与优势4个方面展开了全面概述,并结合相关研究经历,对旋转挤压成形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过程中,依据成形原理,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着重介绍了不同机制、不同结构的旋转挤压技术所特有的显著优势,进而对其应用范围以及成形件形状进行了综述。最后,简要分析了该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和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挤压技术 金属塑性成形 应用研究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现状与路径
14
作者 马爽 李哲 蔡笑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更多是由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更多是由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关键技术突破所驱动。本文从内部、外部两个维度阐释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通过梳理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进而提出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条路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培育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升温速率对微挤出3D打印水溶性氧化钙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胡柏林 穆英朋 +5 位作者 刘富初 王妙 徐永坤 刘浩 韩光超 樊自田 《铸造》 2025年第3期279-287,共9页
以碳酸钙粉末为基体材料,聚乙二醇水溶液为粘结剂制备陶瓷浆料,采用微挤出3D打印技术制备细长陶瓷型芯坯体,再经分步式烧结工艺获得铸造用水溶性氧化钙陶瓷型芯。采用空气烧结,工业氧化铝粉末半埋和全埋烧结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升温速... 以碳酸钙粉末为基体材料,聚乙二醇水溶液为粘结剂制备陶瓷浆料,采用微挤出3D打印技术制备细长陶瓷型芯坯体,再经分步式烧结工艺获得铸造用水溶性氧化钙陶瓷型芯。采用空气烧结,工业氧化铝粉末半埋和全埋烧结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升温速率对细长氧化钙陶瓷型芯形貌、烧结变形量、线性收缩率、弯曲强度和水溶速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工业氧化铝粉末全埋烧结方法可有效防止细长氧化钙陶瓷型芯的变形,并可同时提高陶瓷型芯的弯曲强度与水溶速率,降低收缩率。升温速率对细长氧化钙陶瓷型芯变形和裂纹具有较大影响,高升温速率下细长陶瓷型芯沿打印轨迹产生裂纹并具有较大的弯曲变形。当采用工业氧化铝全埋烧结方法,烧结温度为1300℃,升温速率2℃/min、保温时间为2 h时,烧结后的细长氧化钙陶瓷型芯没有裂纹,烧结变形量仅为0.11 mm,线性收缩率为10.67%,弯曲强度为4.96MPa,水溶速率为4.4g/(s·m^(2)),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钙陶瓷型芯 微挤出3D打印 烧结升温速率 烧结变形 快速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和探索——以中北大学材料成型专业液态成型方向课程为例
16
作者 王宇 毛红奎 +1 位作者 宋和谦 刘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6期153-156,共4页
中北大学材料成型专业“液态成型设备”课程,紧密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从科学精神、国家意识、专业素养、人文情怀四个维度深度有效融合思政元素,认真分析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和方法,并以此凝练课... 中北大学材料成型专业“液态成型设备”课程,紧密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重点从科学精神、国家意识、专业素养、人文情怀四个维度深度有效融合思政元素,认真分析并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和方法,并以此凝练课程目标、革新讲授环节、融入实际项目案例,四个维度深度融合,以期从根本上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将价值引领贯穿于课堂内外,实现教学的全过程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课程思政 液态成型设备 卓越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演奏形式的影响与重塑 被引量:1
17
作者 倪甜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37-140,168,共5页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同样的传统音乐作品在不同介质及表演情感状态下,所呈现的演奏效果可能截然不同。现代化语境下传统音乐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要义在于:保留原有音色优势,巩固音乐演奏;彰显地域独特风格,激活...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的演奏形式具有直接影响,同样的传统音乐作品在不同介质及表演情感状态下,所呈现的演奏效果可能截然不同。现代化语境下传统音乐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要义在于:保留原有音色优势,巩固音乐演奏;彰显地域独特风格,激活情感碰撞价值根基;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创新作品演奏风格。进而指出,新媒体技术对传统音乐演奏形式具有拓展音乐表演空间的积极和表演情感投入受限消极双重现实影响。最后,从数字录音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在线直播技术、智能推荐技术、跨界融合技术、资源共享平台、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社交传媒平台方面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如何赋能传统音乐更多表现空间,重塑传统音乐演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传统音乐 演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的设计与编织
18
作者 顾文敏 蒋高明 +1 位作者 吴光军 李炳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章从耐磨性、加厚性和透气性3个方面对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功能区域设计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部分的功能需求;在样板设计阶段,利用ShoeMaker软件绘制并处理鞋檀和展平图,确保鞋材尺寸符合实际需求,并通... 文章从耐磨性、加厚性和透气性3个方面对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进行了全面设计。在功能区域设计中,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以满足各部分的功能需求;在样板设计阶段,利用ShoeMaker软件绘制并处理鞋檀和展平图,确保鞋材尺寸符合实际需求,并通过1:1打印进行验证;组织结构设计方面,详细探讨各种织物组织的特点及其在运动鞋材中的应用方式,确保最终产品兼具功能性与装饰性。在编织工艺上,采用了C形编织、圆筒编织以及局部编织等多种技术,特别针对起底、脚后跟、鞋帮、口门和鞋头等关键部位进行了工艺说明。最后通过试织测密确定最佳编织参数,并借助先进的四针床电脑横机完成了样品制作,为全成形立体横编鞋材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编鞋材 全成形 立体鞋面 样板设计 功能分区 组织结构 编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