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儿童文学的翻译 被引量:34
1
作者 袁毅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73-75,93,共4页
本文调查分析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指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应在忠实于原文文本的基础上,以归化为主。本文的目的在于引起译界的关注,改变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现状。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翻译 目标读者 原文文本 归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忘了的创造性叛逆——文学翻译中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四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是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主体之一,针对这一主体被忽视的现象,从分析该创造性叛逆存在的理据入手,分别对其制约因素、共时性和历时性予以考察,探讨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正、负面作用,认为对该创造性叛逆... 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是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主体之一,针对这一主体被忽视的现象,从分析该创造性叛逆存在的理据入手,分别对其制约因素、共时性和历时性予以考察,探讨译文读者和接受环境创造性叛逆的正、负面作用,认为对该创造性叛逆的正确认识具有不可否认的指导作用,不可掉以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读者 接受环境 创造性叛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读者”观照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健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8-92,共5页
每一个源语文本都内含着无数个有待译者去实现的目的语文本,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个源语文本会有不同的目的语文本,而且每一个目的语文本都只是该源语文本可能拥有的诸多目的语文本之一,只是该源语文本的一次不完全实现。目的语文本与源... 每一个源语文本都内含着无数个有待译者去实现的目的语文本,不同的译者翻译同一个源语文本会有不同的目的语文本,而且每一个目的语文本都只是该源语文本可能拥有的诸多目的语文本之一,只是该源语文本的一次不完全实现。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不是对等或忠实的关系,也不可能毫无关系,而是一种同中有异、交叉互补的关系:一方面二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重叠,但同时目的语文本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源语文本所没有的内容,源语文本中也包含着无法完全传递到目的语文本中去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标准读者 目的语文本 源语文本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严复“达旨”式翻译法的内涵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玉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5-78,共4页
"达旨"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作、译作及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解析,指出"达旨"式翻译法是以原作为信息源泉,为满足特定条件下特殊读者的需求,采用删、增、改、按等手段,成功实... "达旨"是严复翻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作、译作及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其内涵进行解析,指出"达旨"式翻译法是以原作为信息源泉,为满足特定条件下特殊读者的需求,采用删、增、改、按等手段,成功实现中西文化不同价值体系间转换的翻译方法。它蕴含了多种现代翻译思想,是构建现代中国翻译理论的宝贵资源,同时对当今的翻译实践还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旨 严复 原作 译作 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中译文读者的地位与作用
5
作者 甄荣 廖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11期125-126,180,共3页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 翻译研究一直以原文作者、译者和翻译标准为重点,很少涉及译文读者。提出翻译实质上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文读者作为译作最终的接受对象在翻译过程中占有特殊地位,译文读者的要求对翻译实践有着能动的指导作用。建议无论是翻译理论研究还是翻译实践,都把读者因素置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译文读者 归化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翻译中的连贯
6
作者 陈淑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2-125,共4页
语用对等视角下的语篇连贯与否主要取决于译语读者而不是文本本身,因此,从译文读者角度来讲,采用语用等值翻译策略照顾了译文读者的知识文化背景,有助于实现译文的连贯。
关键词 语篇连贯 语用对等翻译 译语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看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
7
作者 陈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101-105,共5页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与对比修辞学息息相关,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来讨论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文章在介绍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实践来阐释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者... 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翻译与对比修辞学息息相关,从对比修辞学的角度来讨论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十分必要。文章在介绍对比修辞学与翻译学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实践来阐释译文读者对翻译的重要性,并讨论让译者培养读者意识与应用对比修辞的策略,旨在帮助译者更出色地完成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修辞学 译文读者 读者意识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者角色
8
作者 卢书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0-32,35,共4页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既不是原文的解放者,也不是原文作者的奴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尽量正确传达原文作者意图、最大限度满足译文读者期待,以及选择适当的语言、方式最佳调节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期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关联翻译理论 译者 原文作者意图 译文读者期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译文的语篇制约因素
9
作者 李气纠 庾敏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1-76,共6页
由于考虑到社会及读者的因素,科技译文往往应用全译变译等不用的形式,并因而产生相应不同的效果。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不同的译文语篇形式适用于一定范围的读者,不同的翻译手段也影响着语篇中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科技译文 语篇制约因素 翻译手段 宏观结构 微观结构 翻译标难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中的译文读者主体性与翻译 被引量:6
10
作者 昌宗锋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84-85,共2页
在译者、文本和译文读者三者关系中,传统翻译理论偏重于译者的能动性而轻视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而接受美学则确认了翻译传播中译文读者的主体性。读者主体性的觉醒与变迁直接影响着译者的创作和文本选择。
关键词 译文读者 主体性 接受美学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前编辑与译后编辑分别使用机器翻译的对比——以英国诺里奇市城堡博物馆的荷兰画作简介的翻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慧颖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101-104,共4页
以英国诺里奇市城堡博物馆网站的荷兰画作简介为例,使用当下网民最常用的网络在线翻译工具之一"Google翻译"来对博物馆的精品画作馆藏介绍进行翻译。主要通过译前编辑使用"Google翻译"与译后编辑使用"Google翻... 以英国诺里奇市城堡博物馆网站的荷兰画作简介为例,使用当下网民最常用的网络在线翻译工具之一"Google翻译"来对博物馆的精品画作馆藏介绍进行翻译。主要通过译前编辑使用"Google翻译"与译后编辑使用"Google翻译",对两种不同的翻译方式所产生的译文效果、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完成翻译所需要耗费的时长进行对比与分析,寻找尽可能高效及优质的方法翻译源语文本;同时,发现并提出在线翻译工具需要改进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翻译工具 源语文本 目标读者群 译前编辑 译后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英译作品译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晓娟 苏新连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8期125-126,共2页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海外得到广泛认可,译介的作用不容忽视。该文围绕"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要素梳理莫言英译作...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海外得到广泛认可,译介的作用不容忽视。该文围绕"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个要素梳理莫言英译作品的译介情况,以期能对莫言作品的译介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英译作品 译介主体 内容 途径 受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文读者认知环境的动态性
13
作者 陆勇 袁斌业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意大利学者ErnstAugustGutt在运用关联理论研究翻译时提出这样的观点 :“……认为一个‘信息’可以不管听众 (包括译文读者 )的认知环境而传达给他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并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 ,导致Gutt提出这... 意大利学者ErnstAugustGutt在运用关联理论研究翻译时提出这样的观点 :“……认为一个‘信息’可以不管听众 (包括译文读者 )的认知环境而传达给他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并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 ,导致Gutt提出这个欠妥的观点有三方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读者 认知环境 动态性 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标准中的读者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茂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翻译史上的各种翻译标准,都是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理念而提出的。文章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考察翻译标准问题。通过分析“功能对等论”、“多元互补论”以及接受美学的“读者反应论”,对于同一原文,应该针对不同的读者给出... 翻译史上的各种翻译标准,都是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翻译理念而提出的。文章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考察翻译标准问题。通过分析“功能对等论”、“多元互补论”以及接受美学的“读者反应论”,对于同一原文,应该针对不同的读者给出不同的译文。换言之,翻译标准应该多元化,它是一个动态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 读者 译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哲学诠释学看翻译标准
15
作者 赵晓丽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85-86,95,共3页
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出发,翻译是可能存在统一的标准的。译者就好像是厨师,文本就好像是厨师将要加工的原料,译者的任务就象厨师一样需要对文本进行加工。得出的语读者满意的译著,帮助的语读者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是成功的译者,也... 从哲学诠释学的角度出发,翻译是可能存在统一的标准的。译者就好像是厨师,文本就好像是厨师将要加工的原料,译者的任务就象厨师一样需要对文本进行加工。得出的语读者满意的译著,帮助的语读者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是成功的译者,也是译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诠释学 文本 翻译标准 的语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外宣文本英译的读者观照与顺应性变译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静 屠国元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3,42,共4页
旅游外宣文本是一种感召功能较强的应用文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特点。为了彰显外宣文本的感染效果,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理应观照译语读者,加以顺应性变译。本文详细探讨了旅游外宣文本英译过程中的顺应性变译操作范型。
关键词 旅游外宣文本 读者观照 顺应 变译
原文传递
“隐含读者”观照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健平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6,共8页
本文运用伊塞尔的“隐含读者”概念探讨了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指出两种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否定的历史渊源关系。任何目的语文本都是脱胎于某个源语文本的文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既起着触发器的作用,又起着控制器的作用... 本文运用伊塞尔的“隐含读者”概念探讨了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指出两种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否定的历史渊源关系。任何目的语文本都是脱胎于某个源语文本的文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源语文本既起着触发器的作用,又起着控制器的作用。但同时,任何目的语文本都是作为现实读者的译者对源语文本进行解释的结果。作为这种结果,每一个目的语文本都只是其源语文本所预构的诸多目的语文本之一,只是实现了源语文本可能被实现的诸多实现方式之一,而非源语文本的全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隐含读者 目的语文本 源语文本 关系
原文传递
从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看中国文学“走出去” 被引量:103
18
作者 鲍晓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1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莫言英译作品受众的问卷调查,借用EBSCO、WORLDCAT、OCLC等搜索系统,直接联系英言作品出版机构等方法,挖掘收藏莫言作品的世界图书馆馆藏量、莫言作品发行量、西方媒体莫言提及率等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推导、分析和判断莫... 本文通过对莫言英译作品受众的问卷调查,借用EBSCO、WORLDCAT、OCLC等搜索系统,直接联系英言作品出版机构等方法,挖掘收藏莫言作品的世界图书馆馆藏量、莫言作品发行量、西方媒体莫言提及率等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推导、分析和判断莫言英译作品译介效果,提出为加强中国文学对外传播应采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效果 莫言英译作品 译介主体 内容 途径 受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