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1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
1
作者 李艳萍 林琼 邵继征 《海峡药学》 2025年第1期35-38,共4页
随着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多样化,传统大学教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BOPPPS教学模式由六个前后衔接的环节共同组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多门课程中已证实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 随着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多样化,传统大学教学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BOPPPS教学模式由六个前后衔接的环节共同组成,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多门课程中已证实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为了更好地开展BOPPPS教学,高校教师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设计者、课堂组织者、学生引导者和效果评估者,主动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沟通技巧,增强组织和引导能力,并且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不断提高BOPPPS实践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大学教学 高校教师 角色定位 组织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轮岗教师专业引领的困境与破解
2
作者 杨卫安 苗倩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教师交流轮岗是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依托轮岗教师的专业引领带动流入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内生性发展是交流轮岗政策的深层价值意蕴。专业引领可以视作微观教育情境中轮岗教师和流入校教师之间展开的... 教师交流轮岗是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依托轮岗教师的专业引领带动流入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内生性发展是交流轮岗政策的深层价值意蕴。专业引领可以视作微观教育情境中轮岗教师和流入校教师之间展开的互动仪式。运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透视专业引领参与主体的互动过程机制,可以发现存在一些内隐性困境,即轮岗教师身心退场弱化引领互动情境,参与双方主体异质导致共同关注焦点离散,双方互动不良导致积极情感共享缺失,专属时空缺失及轮岗教师权责不明确导致对外界限模糊。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来破解轮岗教师专业引领的困境:深化教师轮岗价值认同,促进专业引领主体回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达成学生成长共同愿景;提高轮岗教师专业引领胜任力,促进双方积极情感共享;制度化规范专业引领,强化主体权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交流轮岗 教师 专业引领 教育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效能的路径探索
3
作者 牟映雪 李娅坤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7-47,共11页
在家校社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中,教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效能的关键,其能力的提升对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围绕共生... 在家校社一体化协同育人体系中,教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是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效能的关键,其能力的提升对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本文围绕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以及共生界面等结构要素,建构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效能的共生系统,以此审视该系统的现实困境:多元主体共生意识不强,导致家庭教育指导的协同力度不足;共生模式松散削弱了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协同效能;政策与文化的运行机制不完备制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共生效能;共生界面不畅阻碍了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共享;共生系统内各利益主体尚未形成协同互惠的共生系统。教育生态系统要回应教师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需求,实现协同育人旨归,亟待学校、家庭、社会等各要素树立共生理念,并从优化共生模式、健全共生环境、打通共生渠道等路径推动共生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助推家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效能 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山理论的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评价体系构建
4
作者 申君宇 周梦 《科教导刊》 202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方式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普通高中生涯指导逐渐得到重视,但目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依然存在生涯教师队伍缺失、专业性指导能力弱等问题。该研究以冰山理论为基础,兼顾显性和隐性胜任力的视角,在教师自我...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育人方式以及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普通高中生涯指导逐渐得到重视,但目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依然存在生涯教师队伍缺失、专业性指导能力弱等问题。该研究以冰山理论为基础,兼顾显性和隐性胜任力的视角,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引入领导、学生以及家长三个客观评价主体进行评价体系构建。在初次建立指标、建立指标和权重设置三个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菲尔德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出一个包含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以及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次研究为提升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能力提供依据,并有助于监测和检验高中教师生涯指导胜任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教师 生涯指导 教师胜任力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幼儿科学领域深度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
5
作者 李瑷捷 蔡文伯 《早期儿童发展》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兴趣和问题解决的内在动机引导,激发幼儿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深度学习强调积极情绪、问题解决、动手制作、同伴合作、评价反思,与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存在逻辑一致性。本...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通过兴趣和问题解决的内在动机引导,激发幼儿积极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深度学习强调积极情绪、问题解决、动手制作、同伴合作、评价反思,与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学习方式存在逻辑一致性。本研究从激发兴趣与挖掘经验、提供支架与设计任务、优化材料与创设环境、提出问题与创造情境以及实施提问与鼓励评价多元化五个教师支持策略入手,探讨了如何提升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实践表达和支持策略。这些指导策略有助于构建起科学领域与幼儿深度学习之间的桥梁,为幼儿的科学学习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指导策略 科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科研长周期增值评价探索
6
作者 于亚旭 杨晓峰 《教师教育学报》 2025年第2期106-113,共8页
高校教师科研长周期增值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其目的是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教师学术贡献的提升,并实现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该评价体系强调高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聚焦... 高校教师科研长周期增值评价是一种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评价方式,其目的是用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教师学术贡献的提升,并实现科研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该评价体系强调高校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的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聚焦于学术贡献的质量、科研能力的持续增长以及创新水平的提升。相较传统的以绩效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长周期增值评价体系关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科研轨迹与学术积累,避免了因过度强调短期成果而导致教师开展长周期科研动力不足的问题。研究发现,该评价体系通过分类评价与个性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能适应不同高校、学科和研究类型的特点,可以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评价机制。此外,该评价体系还强调柔性指标的重要性,即要综合考查教师在学术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整体表现。为确保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在了解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特点和研究类型的基础上,该评价体系主张采用差异化分类评价方式,并兼顾目标管理与过程激励。研究认为该评价体系强调了质量首位的评价策略,通过重视教师学术增量、完善同行评议以及提供优质的科研培训等途径,可以为高校教师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科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长周期评价 增值评价 价值引领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s of teachers’attitudes and oral guidance on the persistence of young children aged 3-6 years old
7
作者 DAN Fei FENG Lu WANG Qio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9年第2期312-322,共11页
Persistence is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pre-school children’s ego control.Based on the fact tha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 teacher’s communication and action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w... Persistence is important in developing pre-school children’s ego control.Based on the fact that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a teacher’s communication and actions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which is due to the teachers’high degree of control over them,four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probe the influences of teachers’attitudes and oral guid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stence among infant stud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attitudes and oral guidance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istence of young children differ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s’attitudes oral guidance the persistence of young children
原文传递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下高职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项目的动因分析
8
作者 何芸 肖冰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创新素养训练也变得至关重要。针对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研究项目(SRP)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围绕教师指导SRP的动... 随着智能制造、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创新素养训练也变得至关重要。针对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研究项目(SRP)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围绕教师指导SRP的动因设计问卷并展开调研,从学生、教师、制度三个维度构建动因序次回归模型,在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高职教师指导SRP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 教师指导 序次logstic 制造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提升体系构建--基于团队研修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9
作者 李冬冬 邓云斌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农村地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需求,主要通过学校获取,教师则是二者之间的联结桥梁。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不能切合家长需求,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农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有鉴于此,基于团队研修模... 农村地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需求,主要通过学校获取,教师则是二者之间的联结桥梁。调查发现农村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不能切合家长需求,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提升农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有鉴于此,基于团队研修模式,搭建四方合力服务机制体系、“三三”课程体系、“三四循环”团队研修体系、“种子”推广体系以及由“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构成的农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能力提升的继续教育体系,可以为农村教师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家庭教育 团队研修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现状与提升策略
10
作者 张军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53-157,共5页
为了解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的现状及诸多问题,分析并寻求对策。该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2019—2021年承担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为例,选取湖北省及新疆的150名中高职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培... 为了解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的现状及诸多问题,分析并寻求对策。该研究以湖北工业大学2019—2021年承担的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为例,选取湖北省及新疆的150名中高职体育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培训需求、培训方案、课程设计、培训方式、效果评价、项目特色创新和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对“素质提高计划”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培训基地的培训需求侧调查分析还不够精确,针对性把脉区域教情、学情,找准区域师资队伍建设及校本研修工作短板亟需提高;培训方案规划、课程设计的设置较为合理,其中部分专题,如实践指导环节有待提升;学员与培训教师深度互动的实效性有待优化;多数学员在选择培训内容倾向于经验引领,学员理论水平亟需提高;学员培训后续跟踪指导环节如同虚设,对学员的训后跟踪指导环节及效果监测工作亟需加强;项目特色创新不够明显。提升“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实施效果,需从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准培训目标定位,精准设计培训方案;全面掌握学员的专业发展特点,科学、系统性设置培训专题内容;遵循成人和体育教师的生活与学习的特点,精心选择培训方式;采取科学递进式的学员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学员能力提升的自觉性;充分凝聚人力资源,科学组建高水平的培训团队;切实保障培训实施质量与效果,有效建构学员可持续发展的监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体育教师 素质提高计划 课程设计 实践指导 培训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教师破解“隔代惯”的SZFJ方法
11
作者 王艳芝 王艺锦 刘佳美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隔代教养日趋普遍,“隔代惯”问题也日益凸显。幼儿教师常常被动应对祖辈固化思想改变难、教养能力提升难、代际关系调和难、家园共育进退难等一系列“隔代惯”难题。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索并梳理破解“隔代惯”的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隔代教养日趋普遍,“隔代惯”问题也日益凸显。幼儿教师常常被动应对祖辈固化思想改变难、教养能力提升难、代际关系调和难、家园共育进退难等一系列“隔代惯”难题。运用案例分析法,探索并梳理破解“隔代惯”的四步流程,总结幼儿教师破解“隔代惯”的SZFJ方法,即“孙”为先、“祖”重点、“父”配合、“家”联结,以期为幼儿教师破解“隔代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教养 隔代惯 幼儿教师 育儿指导 SZFJ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机制研究
12
作者 吴轩辕 赵曦 +1 位作者 王祥君 孙悦轩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6,59,共5页
人社部开展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双创”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育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进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动合作。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按照“协作、同向、开放、互... 人社部开展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双创”大赛指导教师的培育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协同进行,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动合作。技工院校“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按照“协作、同向、开放、互促”的整体原则,实现主体协同、目标协同、资源协同、成长协同,组建“双创”大赛指导教师协同培育工作小组,建设创新创业专业委员会,完善选拔机制,包括多样化选拔方式、统一选拔标准、完善考评机制;培训机制,包括校外培训、校内培训;发展机制,包括单列职称系列及晋升路径、职业发展路径等;激励机制,包括职称评定及晋级激励、绩效激励、校内支持激励,从而推进技工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工院校 “双创”大赛指导教师 协同培育 创新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就业育人机制的问题与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璐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7期9-13,共5页
就业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内在需求和有力保障。面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效果不显著、就业育人的... 就业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探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内在需求和有力保障。面对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效果不显著、就业育人的导向机制不明确、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不到位的问题,高校应充分认识新时期就业育人的形势和挑战,建立全方位就业育人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思想引领,完善就业育人指导服务体系,多渠道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构建科学合理的就业育人工作格局,推动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就业育人机制 思想引领 指导教师 课程体系 指导服务 就业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引导下的中职教师“四链衔接”培训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聂宏如 阚柯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1-56,共6页
推动教师培训中的标准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标准为引导,可以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的“定向性”“有效性”“可推广性”。以H省为例,从教师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内容、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反馈与跟踪... 推动教师培训中的标准建设是提升培训质量、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标准为引导,可以实现职教师资培训的“定向性”“有效性”“可推广性”。以H省为例,从教师培训需求、教师培训内容、教师评价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反馈与跟踪四个视角对中职教师“四链衔接”培训模式进行剖析,发现该模式在提升参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信息化教学四项能力上具有一定作用。为构建一种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未来还需要从体系建设、框架构建、机制改善、精准对接等方面进行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职教师 标准引导 培训模式 教师专业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佛系教师”的情感困境与解困策略——基于迪翁·克罗斯情感调节过程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娟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佛系教师”是具有被动情感的部分教师群体,表现为自身活动力量的减少或阻碍。中小学教师是佛系心态的高发群体,从情感视角分析其情感困境与提升策略对于改善教师身心健康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 “佛系教师”是具有被动情感的部分教师群体,表现为自身活动力量的减少或阻碍。中小学教师是佛系心态的高发群体,从情感视角分析其情感困境与提升策略对于改善教师身心健康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小学“佛系教师”的教育活动力量却在减少,处于“进取后的退缩”“热情后的冷漠”“渴求后的淡然”的情感困境之中,这一情感困境主要受其自身情感调节能力、获取积极情感资源能力、以及所处的思想、政治、文化、网络等社会环境影响。如何化解中小学“佛系教师”的情感困境,研究基于迪翁·克罗斯(Dionne I.Gross)情感调节过程模型,通过选择情境、修正情境、转移注意力、改变认知以及调节反应这五类情感调节策略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调节能力以及获取积极情感资源的能力,以期修复教师情感损耗并化解其情感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系教师 情感困境 情感调节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幸福教育的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探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行远”班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静岑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3期77-80,共4页
中等职业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实现全面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对幸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幸福教育观对于促进职业院校班级建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 中等职业学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积极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实现全面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对幸福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幸福教育观对于促进职业院校班级建设、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行远”班为例,将诺丁斯幸福教育观与中职班主任的五项职责进行融合,积极探究基于幸福教育的中职院校班级管理策略,以此为中职班主任提供相应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幸福教育 思想工作 师生关系 职业指导 沟通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以常德市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岚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125-128,共4页
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对常德市576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情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指导频率较低、对象不均衡、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和效能不明显。为此,需要引领乡村家长... 教师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通过对常德市576名乡村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小学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情况总体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指导频率较低、对象不均衡、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和效能不明显。为此,需要引领乡村家长家庭教育指导需求;提升乡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完善乡村学校内外联动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小学 乡村教师 家庭教育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研式入组方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含登 丁嵩涛 +1 位作者 赵银瓶 刘利舲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430-436,共7页
重庆医科大学聚焦新医科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探索新医科战略下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自2008年开展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以来,努力探索通过创新实验项目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文章在调查分析十余年来本科生创新实验实施现状和... 重庆医科大学聚焦新医科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探索新医科战略下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自2008年开展本科生创新实验项目以来,努力探索通过创新实验项目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策略。文章在调查分析十余年来本科生创新实验实施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当前通过医学生创新实验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预研式入组方略在推进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效果与实践。教师比较分析实施三年来的情况,结果表明预研式入组方略契合医学生在校教育的培养规律,在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较好助力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预研式入组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实验 双师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夏丽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3期129-132,共4页
在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中,就业指导是学校的一项核心工作,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在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支持。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就业指导体系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在高职院校发展进程中,就业指导是学校的一项核心工作,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在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通过这种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大支持。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就业指导体系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学校没有与企业深度对接,导致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出对学生就业的支撑作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院校目前的就业指导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结合对高职就业指导体系现状的分析,从问题和不足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 就业指导体系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式课例研究的反思、进展与展望
20
作者 彭程 曾永红 《教师教育学报》 2024年第4期114-122,共9页
中式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为教师理解和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供了支持。总结以往中式课例研究,发现有三个主要特点: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教材与教法,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研究主体具有同质性,即参与人员通常来自同... 中式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为教师理解和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提供了支持。总结以往中式课例研究,发现有三个主要特点: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教材与教法,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研究主体具有同质性,即参与人员通常来自同一学科和学段;研究成果展示方式单一,即以公开课为主要形式。目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式课例研究,呈现出在落实改革目标的同时不断加入理论指导、关注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情感变化、积极寻求课例研究成果的多样化展示方式等新特点。中式课例研究是在继承本土课堂教学文化传统、不断改变专业共同体结构关系、更新教师课程改革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未来中式课例研究者要在主动探索中式课例研究经验的概念化和理论化表达、关注教师情感变化的同时,还要尝试组建异质专业共同体以及探索多样化呈现课例研究成果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课例研究 课程改革 理论指导 教师信念 多样化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