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源鼠李糖乳杆菌的^(12)C^(6+)重离子束诱变选育 被引量:1
1
作者 蒋威 沈文祥 +5 位作者 郑娟善 武小虎 杨雅媛 吕亚楠 王胜义 严作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40-148,共9页
本研究利用中科院重离子加速器释放的^(12)C^(6+)重离子束作为辐射诱变源,以酸斑值(H^(12)C^(6+))和抑菌圈值为指标,对鼠李糖乳杆菌JF12-1进行功能性诱变。通过致死率和正负突变率确定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对最佳辐照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利... 本研究利用中科院重离子加速器释放的^(12)C^(6+)重离子束作为辐射诱变源,以酸斑值(H^(12)C^(6+))和抑菌圈值为指标,对鼠李糖乳杆菌JF12-1进行功能性诱变。通过致死率和正负突变率确定诱变的最佳辐照剂量;对最佳辐照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利用酸斑法进行初筛,抑菌圈法复筛,而后通过连续传代之后检测乳酸含量变化来测定遗传稳定性,并对遗传稳定菌株进行16S rDNA测序,定位其突变位点。结果显示辐照剂量为300 Gy时,致死率为79.86%,正突变率为30.33%,负突变率为5.38%,确定为最佳诱变剂量;酸斑法初筛最佳诱变剂量下的突变菌株,得到20株H^(12)C^(6+)值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25%以上的突变株;抑菌法复筛得到8株体外抑菌性较原始野生菌株提高15%以上的菌株;遗传稳定性测定发现这8株突变乳酸菌株产乳酸稳定性良好;16S rDNA测序发现原始野生型菌株JF12-1的可能突变位点不在16S rRNA基因上,促使其产酸和抑菌性能增强的突变位点可能发生在其他基因区段。利用^(12)C^(6+)重离子束成功诱变选育出了高产乳酸及体外抑菌性优良的功能性鼠李糖乳杆菌稳定株,为下一步深入开发该菌株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JF12-1 ^^(12)C^(6+)重离子束 致死率 突变率 诱变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C^(6+)重离子突变藻株混合处理黑臭水性能研究
2
作者 邵一桐 谭周亮 +3 位作者 付永胜 陈杨武 金文杰 李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3,共7页
微藻混合培养可以在高效去除水质污染物的同时,积累更多生物量及油脂,促进微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然而存在菌种间相互竞争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故找出微藻藻种间最佳协同组合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将一株可在黑臭水中快速生长的原壳藻Au... 微藻混合培养可以在高效去除水质污染物的同时,积累更多生物量及油脂,促进微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然而存在菌种间相互竞争导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故找出微藻藻种间最佳协同组合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将一株可在黑臭水中快速生长的原壳藻Auxenochlorella protothecoides,分别与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bliquus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培养,结果显示4种微藻1∶1∶1∶1混合培养为最佳组合。为进一步提升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促进资源化利用水平,将经C重离子辐照诱变后的4种藻株按相同比例混合培养进行性能强化,结果表明:相比初始藻株组合,^(12)C^(6+)重离子突变藻株组合COD、NH_(4)^(+)-N及TP最大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12%、11.01%及22.12%,其最大比生长速率和油脂增长率分别提高了63.03%和7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混合培养 黑臭水 ^^(12)C^(6+)重离子突变 污染物去除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离子束^(12)C^(6+)照射人离体血建立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 被引量:1
3
作者 雷苏文 苏旭 +5 位作者 白玉书 王菊芳 马剑锋 黄绮龙 关树荣 李文建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研究建立重离子束1 2 C6 + 照射人离体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 效应曲线。方法 用地面加速器产生的重离子1 2 C6 + (平均LET为 36 70keV μm) ,不同吸收剂量、不同吸收剂量率照射离体人血 ,用CB微核法观察双核淋巴细胞中的微... 目的 研究建立重离子束1 2 C6 + 照射人离体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剂量 效应曲线。方法 用地面加速器产生的重离子1 2 C6 + (平均LET为 36 70keV μm) ,不同吸收剂量、不同吸收剂量率照射离体人血 ,用CB微核法观察双核淋巴细胞中的微核。结果 在 0~ 6Gy吸收剂量范围内 ,淋巴细胞微核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拟合的最佳方程为Y =6 6 5 0 9×D0 .85。结论 1 2 C6 + 照射人离体血诱发淋巴细胞微核在 0~ 6Gy吸收剂量范围内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离子束^12C^6+ CB微核法 剂量-效应曲线 淋巴细胞微核 人离体血 幂函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