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合并Ⅰb型右肝门静脉分支癌栓的经验总结
1
作者 于毅 谢敖文 +7 位作者 王攀 钟妮 何玉成 余永忠 胡和平 范钦桥 陈书伟 陈德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索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右肝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的治疗策略,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小肝癌合并Ⅰb型右肝门静脉癌... 目的探索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合并右肝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的治疗策略,并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原发性小肝癌合并Ⅰb型右肝门静脉癌栓患者。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TACE组(n=16)和TACE+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组(n=1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首先接受TACE治疗,治疗后半个月复查肝脏CT,确认碘油沉积情况。联合治疗组在TACE后采用CT引导和红外激光制导精准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所有患者定期随访,复查CT、甲胎蛋白和肝功能等,处理并发症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TACE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4个月,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能够有效控制原发性小肝癌合并右肝门静脉二级分支癌栓的肿瘤进展及癌栓生长,为无法进行大范围肝切除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 ^放射性^(125)i粒子 多学科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
2
作者 史友权 周廷亮 +3 位作者 杨绪亮 孟闯 蔡彬 张跃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22例患者,按照放射性粒子植入情况分为植入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胃肠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22例患者,按照放射性粒子植入情况分为植入组(55例)和未植入组(6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3年复发和生存情况。结果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组患者手术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住院费用相较于未植入组显著增加(P<0.05)。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实施、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其他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后短期并发症(会阴部切口感染、盆腔感染、吻合口瘘和大出血)、部分术后长期并发症(白细胞下降、吻合口狭窄、直肠阴道瘘、放射性肠炎和粒子移位)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植入组在泌尿功能障碍(25.7%vs.12.6%)和大便失禁(25.5%vs.10.4%)的发生率方面显著高于未植入组(P<0.05)。植入组术后肿瘤复发率显著降低(3.6%vs.16.4%,P=0.036)。植入组3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未植入组(95.9%vs.80.3%,P=0.018);而植3年累积生存率(87.9%)虽高于未植入组(79.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方式尽管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住院费用,并可能增加泌尿功能障碍和大便失禁的风险,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未显著增加,且相关并发症也能得到有效防治。更为重要的是,该联合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具有较理想的安全性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癌 ^放射性^(125)i粒子 安全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董玉欣 朱宝权 +3 位作者 孙志乾 李茹雪 李帅 李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脊柱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而未施行骨水泥治疗的16例(22节椎体)患者为观察组,进行骨水泥治疗患者而未施行^(125)I粒...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与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脊柱骨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而未施行骨水泥治疗的16例(22节椎体)患者为观察组,进行骨水泥治疗患者而未施行^(125)I粒子植入的16例(21节椎体)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卡式功能状态评分(KPS)、癌痛复发住院时间、生存期状况等指标,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性。结果32例患者均分别进行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并进行了7~3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KPS评分、VAS评分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后3天、1个月、3个月的KP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68.8%、25.0%,疾病稳定(SD)率分别为25.0%、56.3%,疾病进展(PD)率分别为6.3%、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总生存期(OS)分别是27.3个月、19.5个月,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6.4个月、1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癌痛复发住院时间分别为15.9天、1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骨水泥成形术与^(125)I粒子植入术均是治疗脊柱骨转移瘤可行、有效的方式,与骨水泥成形术相比,^(125)I粒子植入术可以更有效减轻癌痛、延长生存期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骨水泥成形术 椎体骨转移 疗效评价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壁切口转移
4
作者 孙柏 王浩 +3 位作者 王超 羌伟光 袁野 石红兵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5-658,共4页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壁切口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17例患者,17处... 目的评估^(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壁切口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17例患者,17处病灶接受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规划,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后每3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病灶局部控制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壁切口转移17处病灶均在CT引导下成功植入^(125)I粒子共372粒,平均21.9粒/处,处方剂量100 Gy/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9.8个月。首次治疗后3个月CT扫描结果显示17处病灶中,完全缓解3处,部分缓解6处,病灶稳定7处,进展1处,局部控制率为94.1%。术后第6、12个月局部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3.6%、33.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0%、50.0%。术前8例存在局部疼痛,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6例,4例NRS疼痛评分下降≥2分。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腹壁切口转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转移 胃肠道肿瘤 ^^(125)i粒子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在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龚成鹏 张雅婧 +1 位作者 胡胜清 高再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4,共6页
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前景。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125)I粒子植入为不能再次手术、^(131)I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 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125)I粒子植入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治疗中,均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前景。由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微创的特点,^(125)I粒子植入为不能再次手术、^(131)I治疗不可控及不适合靶向治疗的持续或复发甲状腺癌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手段。该文将简要介绍^(125)I粒子植入在难治性甲状腺癌局部复发灶及其转移灶治疗和病灶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难治性甲状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周诚 沈天皓 +2 位作者 蒋霆辉 俞雪 刘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8-884,共7页
目的评价^(125)I粒子联合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对中晚期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P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的76例患者采用信封封藏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最终纳入67例,观察组为^(125)I粒子... 目的评价^(125)I粒子联合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对中晚期胰腺癌(pancreaticcarcinoma,P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的76例患者采用信封封藏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最终纳入67例,观察组为^(125)I粒子联合TAI(31例),对照组为TAI(36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8.4%,对照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3.9%,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疼痛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但观察组疼痛评分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23.06%、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观察组、对照组OJ发生率分别为19.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CA199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和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联合TAI可以有效缓解中晚期PC癌痛,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i粒子 动脉灌注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管理模式在^(125)I粒子植入术后放射防护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丽 黄祥忠 +1 位作者 高福磊 朱翠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赋能管理模式在^(125)I粒子植入术后放射防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首次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33)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n=33)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 目的探讨赋能管理模式在^(125)I粒子植入术后放射防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首次进行^(125)I粒子植入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n=33)实施传统健康教育;实验组(n=33)在传统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赋能管理模式,评价两组患者在自我效能感、健康教育效果及防护依从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自我效能感、健康教育效果及防护依从性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赋能管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125)I粒子植入术后健康教育效果,从而让患者更正确地认识^(125)I粒子治疗,使自我效能感加强,有利于提高术后防护依从性,保护周围人群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能管理 ^^(125)i粒子植入 放射防护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预后分析
8
作者 印于 杨俊 倪才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评估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预后,探索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对相... 目的评估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预后,探索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行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对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预后因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7例患者,6、12、18和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1.9%、45.6%、23.4%和17.5%,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多因素分析得出4个独立影响因素:肿瘤最大径(HR 2.487,95%CI:1.242~4.978)、PVTT分型(HR 1.886,95%CI:1.177~3.019)、动门脉瘘(HR 5.165,95%CI:2.130~12.525)、PVTT反应率(HR 2.087,95%CI:1.503~2.899),4个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为肿瘤最大径、PVTT分型、动门脉瘘及PVTT反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 ^^(125)i粒子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健庄 崔创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ACE+射频...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肝包膜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ACE+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PF)、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以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观察组ORR高于对照组(85.00%vs 62.50%,χ^(2)=5.230,P<0.05);两组ALT、AST、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F、CEA水平低于对照组(t=7.616;t=8.938,P<0.05);两组不良反应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0.00%(Log Rankχ^(2)=7.487,P<0.0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射频消融治疗肝包膜下小肝癌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放射性^(125)i粒子 肝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胡胜晔 朱再生 谢立平 《微创医学》 2024年第4期434-438,共5页
随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上升,以永久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为代表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因具有微创、快捷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显示出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 随着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上升,以永久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为代表的低剂量率近距离放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因具有微创、快捷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显示出良好的肿瘤控制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该文系统概述了永久性^(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的技术标准和临床应用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为前列腺癌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指导,同时展望未来前列腺癌综合治疗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125)i粒子 近距离放疗 疗效评价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
11
作者 柯尊乾 尹志红 +5 位作者 周冬 朱晓东 聂豪 胡水红 曾勇 邹佳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7... 目的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00例CT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第7天、1个月和3个月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和肿瘤标志物CA19-9的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通过CT评估肿瘤大小的变化。结果100例患者术后三个月,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78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5例。CA19-9明显下降(P<0.01),肿瘤长短径之和明显缩小(P<0.01)。治疗前100例患者均属重度疼痛(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7~10分),术后3个月有59例患者疼痛消失(VAS:0分),35例患者轻度疼痛(VAS:1~3分),6例患者中度疼痛(VAS:4~6分),疼痛缓解率100%。结论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近期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125)i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全身化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12
作者 纪立秋 郝珊瑚 +2 位作者 王治国 张文文 张国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21-927,共7页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全身化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2年10月间我院核医学科收治的76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全身化疗失败后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至2022年10月间我院核医学科收治的76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粒子植入肝转移灶疗效;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术前、术后差异;分析粒子植入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分别比较左半结肠癌(left-side colon cancer,LSCC)、右半结肠癌(right-side colon cancer,RSCC)及直肠癌OS差异。结果:76例患者共133个肝转移灶,^(125)I粒子植入成功率为96.99%(129/133),术后6个月有效率80.62%,局部控制率89.92%。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5.015、2.221,P均<0.05)。76例患者粒子植入术后中位OS为26.25个月(范围为7.9~55个月);LSCC、RSCC及直肠癌粒子植入术后中位OS分别为32个月(范围为8.5~55个月)、21个月(范围为7.9~35个月)、26.5个月(范围为8.2~42.2个月),总OS比较:LSCC肝转移较RSCC和直肠癌显著延长(χ^(2)=10.42,P=0.005 5);进一步分析KRAS野生型亚组,LSCC肝转移亦较RSCC和直肠癌OS显著延长(χ^(2)=4.564,P=0.010 21)。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对全身化疗失败后的不能手术的CRLM进行了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LSCC肝转移患者^(125)I粒子植入术后整体生存率明显高于RSCC及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特别对于KRAS野生型的LSCC肝转移患者总生存率显著较RSCC及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 姑息治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
13
作者 秦锶伟 朱晓强 +1 位作者 许磊磊 骆馨 《肝脏》 2024年第9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 目的分析TACE联合索拉非尼与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的比较。方法2019年4月—2022年4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和动静脉瘘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非尼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8%)高于对照组[(58.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AFP)、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指标[(213.3±8.6)ng/mL、(154.3±8.3)×10^(9)/L、(4.2±0.5)×10^(9)/L、(2.0±0.3)×10^(12)/L]均优于对照组[(117.5±6.8)ng/mL、(168.7±10.9)×10^(9)/L、(5.7±0.7)×10^(9)/L、(3.8±0.8)×10^(12)/L,P<0.05];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23.5±7.8)IU/L、(30.7±4.9)IU/L、(6.7±2.7)μmol/L、(39.8±2.8)g/L]均优于对照组[(35.6±12.6)IU/L、(34.3±6.3)IU/L、(13.2±2.5)μmol/L、(36.0±2.3)g/L,P<0.05];观察组发热、腹水、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TACE联合索拉非尼相比,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血栓和动静脉瘘的肝癌,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小,病情改善较好,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索拉非尼 ^^(125)i粒子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动静脉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14
作者 单凤玲 楼菁菁 +1 位作者 张锦明 刘兴党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2022年上海市开展^(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各医疗中心质量控制现状。方法:根据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评估表,对上海市16家医疗机构的20个相关科室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医疗机构基... 目的:分析探讨2022年上海市开展^(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各医疗中心质量控制现状。方法:根据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评估表,对上海市16家医疗机构的20个相关科室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人员基本要求、技术管理基本要求评估的36项质控内容中,最高符合率为100.00%(36/36),最低符合率为83.33%(30/36),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的管理和质量情况也有所不同;对于有关质控各项指标,植入指征正确率(平均)为98.75%,术前制订治疗计划率(平均)为94.74%,粒子活度复测率(平均)为25.13%,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平均)为83.81%,30 d内穿刺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5.67%,30 d内放射性损伤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为0.85%,粒子植入治疗有效率(平均)为92.2%,30 d内全因死亡率(平均)为0.87%。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年的(平均)随访率分别为97.24%、91.9%、85.31%及71.91%,2个月、4个月、6个月及1年的(平均)生存率分别为96.81%、89.74%、81.31%及66.07%。结论:2022年上海市各医疗中心在^(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质量控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各医疗中心应引起重视,按照上海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评估表的要求,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完全按照诊疗规范开展该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植入 质量控制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对患者疼痛及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志磊 张一 +3 位作者 王建法 李亚威 王亚楠 孙国绍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1期1888-1891,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125)I粒子植...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脊髓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0例脊柱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125)I粒子植入+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功能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比较,观察组93.33%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2组疼痛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组功能状态均显著好转(P<0.05),且观察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Frankel分级D、E级比例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125)i粒子植入 经皮椎体成形术 疼痛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
16
作者 施媛媛 李宝鹏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TACE治疗...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TACE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F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降低血清AFP水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性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125)i粒子植入 中晚期肝癌 生存率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
17
作者 徐帅帅 钱景瑜 谭玉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2期79-81,84,共4页
目的:评估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 目的:评估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6例接受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治疗的HCC伴PVTT患者。观察治疗的成功率、并发症以及对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使用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总生存期(OS)和支架通畅期。结果: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发生,术后并发症均控制良好。术后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对比术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OS为9(8.03,9.96)个月,3、6、12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67.9%、35.4%;中位支架通畅期为8(6.72,9.29)个月,3、6、12个月累积通畅率分别为89.3%、64.3%、33.0%。结论:门静脉^(125)I粒子支架植入联合TACE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用于治疗伴有PVTT的HCC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肝细胞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支架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万胜 王晨 +7 位作者 沈健 任葆胜 印于 杨俊 唐浩桓 黄鹏 朱晓黎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6,共7页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植入术,随后同期行TACE治疗;7~10 d后继行肿瘤同侧分支癌栓内^(125)I粒子植入术。每6~8周行CT增强随访,并按需行再次TACE治疗。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治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客观反应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2%及87.5%;肝内病变的ORR及DCR分别为29.2%及37.5%。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5±1.4)(95%CI,6.7~12.3)个月。结论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Ⅲ型PVTT是安全可行的,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螺旋系统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 血管内近程放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籽源与缓释化疗粒子联合植入靶向治疗进展期胰腺癌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力军 封国生 +4 位作者 刘璐 孙新臣 高宏 杨德同 张文治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46-247,261,共3页
目的 :建立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方法 :2 6例进展期胰腺癌中胰头癌 19例 ,胰体癌 7例。肿瘤最大直径均大于 4cm ,大于 5cm者 5例。行内引流术 2 2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于术中先植入 5 氟尿嘧啶 ( 5 FU)缓... 目的 :建立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综合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方法 :2 6例进展期胰腺癌中胰头癌 19例 ,胰体癌 7例。肿瘤最大直径均大于 4cm ,大于 5cm者 5例。行内引流术 2 2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 ,于术中先植入 5 氟尿嘧啶 ( 5 FU)缓释化疗粒子 ,再植入放射性1 2 5I粒子 ,肿瘤匹配周边剂量 (matchedperipheraldose ,MPD)为 60~ 80Gy。平均每例使用1 2 5I粒子 16粒和5 FU 10 0 0mg。结果 :全部病例经过 3~ 19个月随访观察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16例瘤体缩小超过四分之一。 2 6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 12个月 ,最长 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 19个月 ,现仍存活。结论 :放射性1 2 5I粒子和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i粒子 5-FU缓释化疗粒子 近距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韦国桢 殷小伟 +1 位作者 薛跃君 张旭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43-245,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布源,在螺旋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术后2个月复查CT一次,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18例18个病灶共植入粒子812粒,平均每个病灶植入粒子45.1粒。2个月后采用CT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10例,无变化(NC)1例,总有效率(CR+PR)为94%(17/18)。结论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为一种近期疗效满意、微创、低毒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癌 介入治疗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