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64)Cu-FAPI-XT PET/CT不同采集条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陈芃灏 符乙敏 +3 位作者 赵睿玥 何曦 钟少楠 王欣璐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采集时间、注射剂量与重建算法下对^(64)Cu-FAPI-X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选取2023年6—... 目的:探讨在不同采集时间、注射剂量与重建算法下对^(64)Cu-FAPI-XT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质量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并选取2023年6—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ET/CT检查的11例肿瘤患者,其中6例患者为高剂量组(^(64)Cu-FAPI-XT剂量2.22~3.22 MBq/kg),5例患者为低剂量组(^(64)Cu-FAPI-XT剂量1.59~2.18 MBq/kg)。所有患者均在静卧60 min后行PET/CT全身扫描,采集时间均为3.0 min/床位。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ordered subset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OSEM)和贝叶斯惩罚似然重建法(HYPER Iterative)两种算法对3.0 min/床位图像进行时间切割重建,分为以下5组:1.0 min/床位、1.5 min/床位、2.0 min/床位、2.5 min/床位、3.0 min/床位。由2名医师对所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不同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与诊断价值。测量肝脏、纵隔血池的平均标准摄取值(mean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以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主观评价中高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与OSEM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低剂量组,HYPER Iterative重建采集2.0 min/床位图像,或OSEM重建采集2.5 min/床位图像,图像质量能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评分均≥3分)。客观半定量分析:在相同采集时间下,注射不同剂量^(64)Cu-FAPI-XT扫描PET图像,HYPER Iterative重建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OSEM重建(P<0.05)。在高剂量组中1.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1.0 min/床位组(P<0.05),而1.5 min/床位组的图像与2.5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剂量组中2.0 min/床位组与3.0 min/床位组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64)Cu-FAPI-XT为显像剂的uMI Panorama PET/CT图像采用HYPER Iterative重建方法的高剂量组需要采集1.5 min/床位PET图像质量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而在低剂量组中需要采集2.0 min/床位才可达到日常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fapi-xt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HYPER Iterative算法 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锋平 吴芬芝 +1 位作者 杨婷 郑晓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NSCLC患者94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两组均检测计算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较两组CD4^(... 目的探讨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NSCLC患者94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4例,两组均检测计算CD4^(+)/CD8^(+)比值与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比较两组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评估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NSCLC的诊断价值,分析指标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客观有效组和非客观有效组,对比两组CD4^(+)/CD8^(+)比值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NSCLC组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CD8^(+)比值、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诊断NSCLC的AUC值分别为0.730、0.769,敏感度分别为71.28%、64.89%,特异度分别为68.09%、73.40%。TNM为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患者CD4^(+)/CD8^(+)比值低于TNM为Ⅰ~Ⅱ期、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肿瘤最大直径>3 cm、TNM为Ⅲ~Ⅳ期、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高于肿瘤最大直径≤3 cm、TNM为Ⅰ~Ⅱ期、无淋巴转移的患者(P<0.05)。客观有效组CD4^(+)/CD8^(+)比值高于非客观有效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低于非客观有效组(P<0.05)。结论NSCLC患者CD4^(+)/CD8^(+)比值偏低,而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偏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均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患者病情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CD8^(+)比值 中性粒细胞CD64 病理特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熊丹 邓琼 陈婷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的检测意义。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3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28 d内患者预后情况分组,将死亡患者作为死亡组(n=32),存活患者作为存活组(n=4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分析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的价值,以及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CD64指数、NLR均高于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CD64指数、NLR、CD14^(+)单核细胞HLA-DR单独及联合预测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69、0.728、0.893,均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64指数>9.15、NLR>12.19、CD14^(+)单核细胞HLA-DR≤44.60%、年龄≥65岁、入院时APACHEⅡ≥21.69分是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偏低,CD64指数、NLR偏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三者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CD64 指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CD14^(+) 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细胞因子联合nCD64指数监测在肺癌早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罗炳辉 张芸环 +2 位作者 鲍淑文 汪银 张瑶琴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CD4^(+)阳性细胞(Th1)/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肺癌早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65例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微生物... 目的研究CD4^(+)阳性细胞(Th1)/辅助性T细胞2(Th2)细胞因子联合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肺癌早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65例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微生物分离培养检验结果分成感染组(n=33)和非感染组(n=32)。另外33名为常规体检人员,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Th1/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6、IL-8、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CD64检验。比较各组检验结果并以微生物分离培养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h1/Th2细胞因子、nCD64指数单独诊断、联合对肺癌早期感染的诊断效能,同时给予感染组患者常规化学药物和抗感染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Th1/Th2细胞因子、nCD64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0.78±0.32)、(2.89±0.72)、(0.85±0.43)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0.78)、(5.04±1.39)、(2.48±0.96)pg/mL],IL-6、IL-8、IL-10水平及nCD64指数分别为(18.83±2.98)pg/mL、(38.79±5.82)pg/mL、(6.47±1.14)pg/mL、4.22±1.4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82±1.15)pg/mL、(14.48±3.69)pg/mL、(4.08±0.86)pg/mL、0.87±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的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分别为(0.89±0.25)、(1.86±0.46)、(1.13±0.36)pg/mL,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1.53±0.67)、(3.71±1.05)、(1.79±0.43)pg/mL],IL-6、IL-8、IL-10水平及nCD64指数分别为(19.85±5.21)pg/mL、(41.65±7.32)pg/mL、(8.47±2.98)pg/mL、6.89±2.45,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17.19±2.36)pg/mL、(26.24±5.06)pg/mL、(5.92±1.51)pg/mL、3.53±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微生物分离培养检验结果为金标准,Th1/Th2细胞因子、nCD64指数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诊断(P<0.05)。感染组治疗期间IL-2、IFN-γ、TNF-α水平逐渐升高,IL-6、IL-8、IL-10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细胞因子、nCD64指数均可用于诊断肺癌早期感染,两者联合诊断效能较高,同时可用于治疗期间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测,辅助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早期感染 ^CD4^(+)阳性细胞 辅助性T细胞2 中性粒细胞CD64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的PET标记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文 魏洪源 +1 位作者 周志军 罗顺忠 《同位素》 CAS 2017年第1期78-88,共11页
^(64)Cu,^(68)Ga,^(86)Y和^(89)Zr具备不同的半衰期和特殊生物体内性质,丰富了PET药物的多样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标记的药物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64)Cu,^(68)Ga,^(86)Y和^(89)Zr具备不同的半衰期和特殊生物体内性质,丰富了PET药物的多样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和^(89)Zr标记的药物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64)Cu在乏氧显像中发挥重要作用,^(68)Ga在靶向神经内分泌(NET)类肿瘤的诊断药物领域发展迅速,^(86)Y,^(89)Zr有望在免疫PET和放射免疫治疗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综述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68)Ga,^(86)Y,^(89)Zr的生产与纯化,溶液配位化学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64Cu ^^68Ga ^^86Y ^^89Zr 配位化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64~68)Ge同位素的对相变及其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童红 石筑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应用唯象核芯加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sdIBM-2+2q.p.)方案并考虑到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64~68Ge核的基态带、β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求出了s玻色子不拆对和一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 应用唯象核芯加两准粒子模型的一种微观实现(sdIBM-2+2q.p.)方案并考虑到实验单粒子能量,较成功地再现了偶64~68Ge核的基态带、β带、γ带和部分高自旋态能谱.基于唯象模型和微观方案求出了s玻色子不拆对和一个d玻色子发生拆对顺排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值.该阈值明确指认:随着中子数的增加,偶Ge同位素可能发生从64Ge核的两准质子顺排态向68Ge核的两准中子顺排态的演化;揭示了偶Ge同位素对相变对象转移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相变 低能谱 高自旋态 ^偶^64-68Ge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中子^64Zn(n,α)^61Ni反应微分截面实验测量
7
作者 张国辉 郭利安 +5 位作者 张家国 曹荣太 陈金象 Gledenov Yu M Sedysheva M Khuukhenkhuu G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由于64Zn(n,α)61Ni反应的剩余核是稳定的,不能用通常的活化法来测量,致使该反应截面实验数据缺乏。利用双屏栅电离室作为带电粒子探测器,在En=2.54,4.00,5.03,5.50与5.95MeV5个能点,对64Zn(n,α)61Ni反应的微分截面进行了实验测量,并... 由于64Zn(n,α)61Ni反应的剩余核是稳定的,不能用通常的活化法来测量,致使该反应截面实验数据缺乏。利用双屏栅电离室作为带电粒子探测器,在En=2.54,4.00,5.03,5.50与5.95MeV5个能点,对64Zn(n,α)61Ni反应的微分截面进行了实验测量,并通过微分截面对角度的积分得到了反应截面。实验在北京大学4.5MV静电加速器上进行。2.54MeV的单能中子采用固体氚-钛靶T(p,n)3He反应产生,其余四种能量的准单能中子通过氘气体靶D(d,n)3He反应获得。绝对中子通量采用238U(n,f)反应来确定,实验过程中用BF3长中子计数器进行相对中子通量监测。测量结果与已有的实验与评价数据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 ^^64Zn(n ^α)^61Ni反应 微分截面 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Cu标记单链DNA及其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晓燕 都义日 +4 位作者 翁兆平 王相成 王春梅 王涛 李剑波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4,共5页
本文探索^(64)Cu标记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方法及小鼠体内分布情况。将单链DNA(ssDNA)与螯合剂p-SCN-Bn-NOTA偶联,得到NOTA-ssDNA,加入64Cu孵育一定时间,利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NAP-5脱盐柱纯化,得到64Cu-ssDNA... 本文探索^(64)Cu标记单链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 Nucleic Acid,DNA)方法及小鼠体内分布情况。将单链DNA(ssDNA)与螯合剂p-SCN-Bn-NOTA偶联,得到NOTA-ssDNA,加入64Cu孵育一定时间,利用薄层色谱监测反应,NAP-5脱盐柱纯化,得到64Cu-ssDNA。静脉注射进入昆明鼠体内后,研究不同时间点感兴趣器官或脏器的放射性摄取量。NOTA-ssDNA与64Cu反应1 h后,放化标记率为(66.4±2.85)%;纯化后,放化纯度大于95%。体外稳定实验显示,^(64)Cu-ssDNA在PBS(Phosphate Buffer Saline)或小鼠血清中至少能稳定存在6 h。^(64)Cu-ssDNA通过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在胃肠道有一定的摄取,而肾脏和膀胱出现高放射性摄取量。注射180 min后,膀胱中的放射性摄取量达到了(63.84±5.86)%ID∙g^(−1)。结果表明:64Cu-ssDNA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代谢排出体外。^(64)Cu-ssDNA的成功制备,为基于DNA多面体的PET分子探针的制备解决了关键一步;其体内分布实验为研究^(64)Cu标记DNA多面体的体内生物分布提供了实验对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链DNA ^^(64)Cu标记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Cu标记两种奥曲肽类似物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振义 梁积新 +5 位作者 胡骥 罗洪义 卿晶 陈玉清 李光 李洪玉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2期82-88,共7页
对奥曲肽类似物DOTA-TOC和DOTA-TATE进行^(64)Cu标记,研究多肽用量与^(64)Cu活度比值、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标记率的影响,优化标记条件;考察标记物在10%胎牛血清与生理盐水中的体外稳定性;评价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情况以及在U... 对奥曲肽类似物DOTA-TOC和DOTA-TATE进行^(64)Cu标记,研究多肽用量与^(64)Cu活度比值、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标记率的影响,优化标记条件;考察标记物在10%胎牛血清与生理盐水中的体外稳定性;评价标记物在正常小鼠体内分布情况以及在U87MG人脑神经胶质瘤中的摄取情况。结果表明:^(64)Cu-DOTA-TOC和^(64)Cu-DOTA-TATE标记率均>95%;在生理盐水中具有良好稳定性,10%胎牛血清中发生缓慢分解;正常小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标记物在血液中清除较快,主要通过肾、肝代谢,^(64)Cu-DOTA-TATE摄取均高于^(64)Cu-DOTA-TOC;^(64)Cu-DOTA-TOC与^(64)Cu-DOTA-TATE给药后肿瘤PET显像清晰,但^(64)Cu-DOTA-TATE显像效果优于^(64)Cu-DOTA-TOC。研究结果可为其医学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类似物 ^^64Cu标记 生物分布 MICRO PE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正电子核素标记的^(64)Cu-ATSM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光星 李宁 +1 位作者 何正中 肖国有 《中国医疗设备》 2021年第8期165-169,180,共6页
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用于显像诊断和疾病治疗的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为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提高医疗诊疗的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的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标记的^(64)Cu-ATSM药物的化学合... 正电子核素及其标记用于显像诊断和疾病治疗的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为分子影像与核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提高医疗诊疗的水平。本文主要针对医用回旋加速器生产的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标记的^(64)Cu-ATSM药物的化学合成与质控、^(64)Cu-ATSM在国内外乏氧显像中的基础研究和肿瘤疾病诊断、脑胶质瘤放射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64)Cu-ATSM药物具有优良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能,随着其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广泛使用,必将使大型医疗分子影像设备PET/CT和PET/MR在疾病诊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精准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正电子核素^(64)Cu ^^(64)Cu-ATSM 肿瘤 乏氧显像 放射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4指数PCT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国峰 张泓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8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早期是否... 目的 探讨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48例HTG-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早期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感染指标等。应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HTG-AP患者早期继发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248例HTG-AP患者分为感染组70例,非感染组178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感染相关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CD4^(+)T淋巴细胞亚群、PCT、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PCT、CD4^(+)T淋巴细胞亚群为HTG-AP早期继发感染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联合预测模型(AUC为0.865)对HTG-AP早期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个指标,敏感度(78.5%)和特异度(87.7%)均较高,阳性预测值71.83%,阴性预测值91.08%。校准后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观察结果一致性较高;通过Bootstrap内部验证,联合预测模型校准后的AUC值为0.865,其预测效能曲线与临床实际发生的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分析显示阈概率为12%~88%时,可预测HTG-AP早期继发感染。结论 基于CD64指数、PCT、CD4^(+)T淋巴细胞亚群建立的多指标联合预测模型可早期诊断HTG-AP继发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 感染 诊断预测模型 CD64指数 ^CD4^(+)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30加速器的^(64)Cu核素制备工艺 被引量:5
12
作者 温凯 马承伟 +11 位作者 段菲 李超 李光 陈孟毅 王晓明 褚浩淼 赵海龙 王春林 王成志 刘涉洋 李洪玉 邓雪松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3-1900,共8页
^(64) Cu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用于PET诊断。本文基于C30加速器对^(64) Cu核素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制靶靶片为金属铜材质,在靶片表面镀金膜,以保护铜基底。镀金完成后用HCl和H_(2)O_(2)浸泡镀金层以去除金属杂质,用脉... ^(64) Cu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主要用于PET诊断。本文基于C30加速器对^(64) Cu核素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制靶靶片为金属铜材质,在靶片表面镀金膜,以保护铜基底。镀金完成后用HCl和H_(2)O_(2)浸泡镀金层以去除金属杂质,用脉冲电镀法电镀富集^(64) Ni层。将靶片转移至C30加速器固体靶站进行辐照,束流能量为15.5 MeV。将辐照后的靶片转移至分离纯化热室。在溶靶槽中加入6 mol/L HCl和30%H_(2)O_(2)溶靶,使用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最终获得^(64) Cu核素。分别测定^(64) Cu的放射性核纯度、放射化学纯度、金属杂质含量等质量指标。待收集的^(64) Ni溶液衰变完全后,使用AG1-X8树脂回收。检验结果显示,富集^(64) Ni厚度约8.5~16.3 mg/cm^(2),^(64) Cu产能大于37 GBq,产额可达180~250 MBq/(μA·h),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0%,金属杂质含量均小于0.5μg/GBq。^(64) Cu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达到了规模化生产水平,为^(64) Cu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核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 回旋加速器 核素制备 PET 正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靶托在^(64)Cu核素制备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褚浩淼 段菲 +6 位作者 马承伟 温凯 王晓明 李光 李超 赵紫宇 李洪玉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6期518-524,共7页
为了获得适用于^(64)Cu核素生产的靶托材料,解决采用铜靶托时氯化铜[^(64)Cu]最终产品中非放射性铜杂质含量易超标的问题,获得满足放射性标记要求的氯化铜[^(64)Cu]溶液,选用金属钽作为靶托材料,对钽靶托进行热流固耦合分析、镀镍、溶... 为了获得适用于^(64)Cu核素生产的靶托材料,解决采用铜靶托时氯化铜[^(64)Cu]最终产品中非放射性铜杂质含量易超标的问题,获得满足放射性标记要求的氯化铜[^(64)Cu]溶液,选用金属钽作为靶托材料,对钽靶托进行热流固耦合分析、镀镍、溶解、辐照以及坠落、热冲击等实验研究,利用钽靶托进行^(64)Cu核素的实际生产。结果表明,钽靶托可应用于^(64)Cu核素制备,并可简化^(64)Cu核素生产工艺,产能可达38.1 GBq(EOB),产额可达190.5 MBq·μA^(-1)·h^(-1)(EOB)。所得氯化铜[^(64)Cu]溶液的放射性核纯度>99.9%,放化纯度>95%,金属杂质含量均低于1.5μg·GBq^(-1)。本研究验证了钽靶托可应用于^(64)Cu核素生产,避免了镀金工艺,可更高效地进行^(64)Cu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钽靶托 ^^(64)Cu制备 电镀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诊断^64Cu标记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海龙 李洪玉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1期78-88,I0006,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重要的诊断及显像工具,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64Cu核素因其适宜的半衰期(12.7 h)、独特的衰变性...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重要的诊断及显像工具,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诊断。^64Cu核素因其适宜的半衰期(12.7 h)、独特的衰变性质(β^+衰变、β^-衰变、电子俘获),以及可与多种配体配位形成配合物等特点,现已成为PET分子探针及诊疗一体化药物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有30多项针对^64Cu标记药物的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主要集中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乏氧、前列腺癌等方面;结果表明,^64Cu标记药物的PET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检出率,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另外^64Cu相对较长的半衰期使得^64Cu核素及其药物可运输至距离较远的医疗单位,方便药物制备及临床使用。本文对近十年来^64Cu标记药物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64Cu标记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及思路;预期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有^64Cu标记药物获批应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标记药物 临床研究 神经内分泌肿瘤 乏氧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Cu自动化分离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光 赵紫宇 +8 位作者 温凯 褚浩淼 李超 段菲 马承伟 王成志 王晓明 王春林 李洪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64)Cu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正电子核素,在核医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实现^(64)Cu核素的高质量、稳定和批量化制备,自主研发了与Cyclone-30加速器配套使用的^(64)Cu自动化分离装置,实现了从溶靶至... ^(64)Cu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正电子核素,在核医学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为实现^(64)Cu核素的高质量、稳定和批量化制备,自主研发了与Cyclone-30加速器配套使用的^(64)Cu自动化分离装置,实现了从溶靶至分离纯化过程的自动化。该装置由溶靶槽和分离纯化系统两部分组成,并通过程序设计确定操作界面、编程语言和具体编程指令。根据^(64)Cu核素制备工艺进行装置设计,并在完成组装后开展调试。通过一系列条件实验确认装置的工艺参数后,开展了小规模热实验验证和连续3批生产工艺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可实现远程控制,整体分离时间为3 h;^(64)Cu核素产品的回收率(校正后)大于90%,符合预期目标;^(64)Cu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5%,放射性核纯度大于99.9%;金属杂质铁、铜、锌含量低于1.5μg/GBq,钴、金、镍含量低于0.5μg/GBq。以上结果符合^(64)Cu团体标准且满足用于放射性药物标记的要求。综上所述,自主研发的^(64)Cu自动化分离装置成本低廉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装置性能和基于该装置工艺生产出的^(64)Cu核素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与人工手动分离工艺相比,自动化分离工艺在产品质量稳定性、工艺流程可控性、耗时以及操作人员辐射防护方面均更具优势。目前该装置已投入^(64)Cu的批量化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 自动化分离装置 分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Cu-NOTA-NOC的制备及体内生物分布初步研究
16
作者 赵海龙 李泽全 +7 位作者 罗田伟 黄旭虎 王宁 陈孟毅 许林 史旭东 邓雪松 李洪玉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4期355-362,I0003,共9页
对生长抑素八肽类似物NOTA-NOC进行^(64)Cu标记,并对^(64)Cu-NOTA-NOC的体外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正常及荷瘤小鼠体内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建立^(64)Cu-NOTA-NOC的标记及质控条件;考察^(64)Cu-NOTA-NOC的体外稳定性,测定其脂水分配系数... 对生长抑素八肽类似物NOTA-NOC进行^(64)Cu标记,并对^(64)Cu-NOTA-NOC的体外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正常及荷瘤小鼠体内分布进行初步研究。建立^(64)Cu-NOTA-NOC的标记及质控条件;考察^(64)Cu-NOTA-NOC的体外稳定性,测定其脂水分配系数;通过尾静脉注射^(64)Cu-NOTA-NOC至小鼠体内,进行生物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即可获得标记率大于95%的^(64)Cu-NOTA-NOC;^(64)Cu-NOTA-NOC在缓冲溶液及10%胎牛血清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脂水分配系数为-1.12±0.0056;^(64)Cu-NOTA-NOC在正常昆明(KM)小鼠体内主要经肾脏代谢,血液摄取值随时间下降明显,显示其体内清除速度较快;在荷BON-1胰腺癌裸鼠体内也主要经肾脏代谢;在肿瘤中具有较高的摄取,注后2 h,肿瘤/肌肉摄取比值达10.38;荷BON-1胰腺癌裸鼠的PET/CT显像结果显示,1 h时,肿瘤对^(64)Cu-NOTA-NOC的摄取率最高,为7.7%ID/g,而给予阻断剂后,肿瘤对^(64)Cu-NOTA-NOC的摄取率显著降低,为0.94%ID/g。NOTA-NOC的^(64)Cu标记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完成,^(64)Cu-NOTA-NOC在缓冲溶液及10%胎牛血清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动物体内主要经肾脏代谢,体内清除较快,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有较高摄取;PET/CT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对^(64)Cu-NOTA-NOC的摄取具有特异性。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64)Cu-NOTA-NOC具有用于胰腺癌诊疗的潜质,值得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Cu核素 NOTA-NOC 神经内分泌肿瘤 PET/C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
17
作者 费齐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32期117-118,共2页
目的分析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在烧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烧伤后并发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烧伤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2组患者均抽取外周... 目的分析烧伤并发感染患者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在烧伤科就诊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感染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烧伤后并发感染患者,对照组为烧伤后未出现感染的患者。2组患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CRP、WBC、Neu%及CD64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CD64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Neu%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并发感染患者检测外周血中CD64^+中性粒细胞表达及CRP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感染,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CD64^+ 中性粒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的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仝岩 任伟宏 +2 位作者 赵航 孙蕾 赵志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4-857,共4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和Th1、Th2、Th17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上CD64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与RA的活动性指标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采集78例RA患者和21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Treg,Th1、Th2、Th17细胞)的变化。结果 RA的CD3+CD4+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增多,活动期RA组Treg比率高于缓解期RA组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RA组Th2细胞减少,RA中Th1,Th17细胞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reg和Th1、Th2、Th17细胞与RA的活动性指标(ESR,CRP和PLT)均无关联。结论 CD4+T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可能与RA疾病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H17细胞 TREG CD64 ^CD4^+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CD64、CD_(3)^(+)、CD_(4)^(+)、CD_(8)^(+)水平及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王文英 张佩佩 +1 位作者 王莹莹 金闪闪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目的 分析早产儿外周血CD64及CD_(3)^(+)、CD_(4)^(+)、CD_(8)^(+)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感染早产儿的198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未感染的200例早产儿为对照... 目的 分析早产儿外周血CD64及CD_(3)^(+)、CD_(4)^(+)、CD_(8)^(+)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感染早产儿的198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未感染的20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及CD_(3)^(+)、CD_(4)^(+)、CD_(8)^(+)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外周血CD64及CD_(3)^(+)、CD_(4)^(+)水平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为(5.65±1.89)%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为(50.79±8.45)%、(36.29±9.16)%低于对照组(P<0.05)。全身感染组外周血CD64水平为(6.92±2.04)%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为(45.47±5.84)%、(29.32±4.55)%低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且局部感染组外周血CD6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治疗后外周血CD6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D_(3)^(+)、CD_(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CD64、CD_(3)^(+)、CD_(4)^(+)及三者联合诊断单胎早产儿全身感染的AUC分别为0.901、0.918、0.914和0.987,CD64、CD_(3)^(+)、CD_(4)^(+)及三者联合诊断单胎早产儿局部感染的AUC分别为0.847、0.794、0.808和0.937。结论 早产儿感染后,外周血CD64水平升高,CD_(3)^(+)、CD_(4)^(+)水平降低,CD64、CD_(3)^(+)、CD_(4)^(+)联合检测有助于单胎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从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 CD64 ^CD_(3)^(+) ^CD_(4)^(+) ^CD_(8)^(+)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64Cu标记各类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贵娟 王明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0期1792-1796,共5页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肽分子用于肿瘤的PET和SPECT显像已成为肿瘤核医学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64 Cu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半衰期,由^64 Cu标记的各类示踪剂已经应用于新的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如^64 Cu-DOTA-TATE是优... 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多肽分子用于肿瘤的PET和SPECT显像已成为肿瘤核医学分子影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64 Cu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半衰期,由^64 Cu标记的各类示踪剂已经应用于新的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如^64 Cu-DOTA-TATE是优良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示踪剂,^64 Cu-ATSM是有效的肿瘤乏氧示踪剂等,本文通过查阅近5年来^64 Cu标记各类示踪剂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了^64 Cu标记各类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 CU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