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磷形态组分分级及^(31)P-NMR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洪 宋书会 +1 位作者 张金尧 刘云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2-523,共12页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影响土壤磷对作物的有效供应。土壤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部分。化学连续提取法(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CSF)研究土壤磷形态分级,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分级提取土壤中组成或分解能力接近... 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磷形态转化,影响土壤磷对作物的有效供应。土壤磷分为无机磷和有机磷两大部分。化学连续提取法(chemical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CSF)研究土壤磷形态分级,采用不同的化学提取剂,分级提取土壤中组成或分解能力接近的有机无机含磷化合物,是目前表征土壤磷素形态的重要方法。但该方法虽历经改进,仍难以确切反映土壤磷的实际组成,提取的不同磷形态间存在重叠,有机磷和无机磷组分分级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同分级磷组分对作物的有效性,需谨慎评估。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根据核磁共振波谱图上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来研究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液相31PNMR可以同吋检测出土壤中多种磷组分,如正磷酸盐、磷酸单酯、磷酸二酯、膦酸脂、焦磷酸盐和多聚磷酸盐,识别土壤提取物磷形态,可将有机磷与无机磷分开。本文综述了应用31P-NMR技术研究土壤磷形态组分的一些进展,总结了样品制备过程、NMR测试参数及在土壤磷形态转化研究中的应用。二维31P-NMR技术发展为鉴定分析土壤中更多种类的含磷化合物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形态 化学连续提取 土壤磷组分 ^^^31p-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1)P-NMR的延边州东部两市苹果梨园土壤磷化合物变化
2
作者 秦博 黄金风 +2 位作者 徐同良 谢修鸿 梁运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0,共4页
针对延边州东部和龙市和珲春市苹果梨园土壤,分别选取剖面点并进行挖掘,根据土壤物理状态划分土壤自然发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31)P-NMR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磷化合物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龙、珲春两市苹... 针对延边州东部和龙市和珲春市苹果梨园土壤,分别选取剖面点并进行挖掘,根据土壤物理状态划分土壤自然发生层,分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31)P-NMR核磁共振波谱法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磷化合物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和龙、珲春两市苹果梨园土壤磷化合物组成均含有正磷酸盐、正酸磷单酯和焦磷酸盐,且正磷酸盐>正酸磷单酯>焦磷酸盐;与珲春苹果梨园相比,和龙苹果梨园的A层和AB层土壤含有磷酸二酯。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正磷酸盐所占磷化和物的比例总体呈升高趋势,两地最深层土壤的正磷酸盐比例均高达80%以上;与正磷酸盐相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磷酸单酯所占磷化合物的比例呈减小的趋势。两地苹果梨园土壤磷化合物中,焦磷酸盐所占比例最大的土层均为AB层。磷酸单酯在和龙苹果梨园土壤中的丰富度明显高于珲春苹果梨园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梨园 磷化合物 ^^^31p核磁共振(^31p-nmr)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醇磷酸酯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玉 郑帼 王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5-27,共3页
合成较高纯度的高碳醇磷酸单酯与双酯,并将其按一定比例配成单双酯混合物,分别用电位滴定法3、1P-NMR波谱法及混合指示剂法测定其单双酯比例,并与已知配比进行比较,从而评价3种测试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1P-NMR波谱法和电位滴定法准... 合成较高纯度的高碳醇磷酸单酯与双酯,并将其按一定比例配成单双酯混合物,分别用电位滴定法3、1P-NMR波谱法及混合指示剂法测定其单双酯比例,并与已知配比进行比较,从而评价3种测试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31P-NMR波谱法和电位滴定法准确度较高,而混合指示剂法由于受到人为影响,准确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醇磷酸单酯 高碳醇磷酸双酯 电位滴定 ^^^31p—NMR波谱 混合指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兰光化学法对红细胞损伤的NMR研究
4
作者 吴昌琳 兰蓉 +1 位作者 陆萍 黄永仁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6,共6页
运用31 PNMR研究红细胞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变化 ,探讨美兰光化学法对红细胞的损伤 .采用MSL 30 0MHz型超导核磁共振仪分别测量健康成人红细胞对照组、经美兰(亚甲基蓝 )光化学处理组及预先加入L 组氨酸组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通过分... 运用31 PNMR研究红细胞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代谢变化 ,探讨美兰光化学法对红细胞的损伤 .采用MSL 30 0MHz型超导核磁共振仪分别测量健康成人红细胞对照组、经美兰(亚甲基蓝 )光化学处理组及预先加入L 组氨酸组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通过分析比较红细胞中2 ,3 二磷酸甘油酸 (2 ,3 DPG)、三磷酸腺苷 (ATP)及磷酸化糖 (SP)相对含量 ,了解美兰光化学法对红细胞代谢的影响 .经亚美兰光化学法处理的红细胞 ,葡萄糖进入戊糖磷酸途径的分量增加 ,使红细胞中 2 ,3 DPG和ATP含量显著减少 ,而SP含量大幅上升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红细胞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指标 ;L 组氨酸对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31p NMR 红细胞 美兰光化学 L-组氨酸 核磁共振 血液 输血安全性 高能磷酸化合物 病毒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磷钨酸铯盐的液相组装及酸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美银 黄道丰 +5 位作者 陈欣 周俊夫 任远航 叶林 岳斌 贺鹤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34-2741,共8页
以磷钨酸(H_(3)PW_(12)O_(40))和氯化铯(CsCl)为原料,两亲型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按不同的Cs/P比制备了一系列介孔磷钨酸铯盐(Cs_(x)H_(3)−xPW_(12)O_(40),m-CsPW).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场发射... 以磷钨酸(H_(3)PW_(12)O_(40))和氯化铯(CsCl)为原料,两亲型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按不同的Cs/P比制备了一系列介孔磷钨酸铯盐(Cs_(x)H_(3)−xPW_(12)O_(40),m-CsPW).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FETEM)、N_(2)吸附-脱附测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等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样品是由纳米微晶组装而成的晶态介孔材料.以三甲基膦为探针分子,通过^(31)P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31)P MASNMR)测定了样品酸处理前后的酸密度和酸强度.以5,7-二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Pech⁃mann缩合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样品的酸性质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多酸盐 ^^^(31)p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波谱 酸性 pechmann缩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磷形态与矿化速率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静 周俊 +2 位作者 李孝龙 明月欣 孙宏洋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5-1225,共11页
大多数土壤的有机磷(Po)占全磷30%~65%,矿化后可被植物直接利用,成为生态系统生物有效磷重要来源。准确测定Po形态组成及矿化速率是科学利用土壤Po库的基础。本文目的是对目前常见土壤Po形态组成和矿化速率测定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 大多数土壤的有机磷(Po)占全磷30%~65%,矿化后可被植物直接利用,成为生态系统生物有效磷重要来源。准确测定Po形态组成及矿化速率是科学利用土壤Po库的基础。本文目的是对目前常见土壤Po形态组成和矿化速率测定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总结分析,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测定技术提供依据。搜集并分析近20年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92篇关于Po形态组成与矿化速率方法研究论文。介绍了3种常用Po形态测定技术(连续分级法、酶水解法和核磁共振法)和近年来兴起的3种Po矿化速率测定技术(同位素稀释技术、连续观测-差减法和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几种技术适用范围、主要优缺点和互补性。尽管目前仍无针对土壤Po形态组成和矿化速率“最佳”测定方法,但是,研究人员可根据待测土壤理化性质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测定技术。提出未来应在酶水解技术标准化、^(13)C和^(31)P核磁共振技术联用、发展包含植物因素Po矿化速率测定技术、联用形态和矿化速率测定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有机磷矿化 植酸磷 Hedley连续分级 ^^^(31)p核磁共振波谱 生物化学矿化 磷酸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