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镧对大鼠创口组织胶原合成时^3H-脯氨酸掺入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钟晓春 戴育成 +5 位作者 蒋小红 曹勇 李国辉 李洁 吴燮卿 刘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关键词 氯化镧 大鼠 创口组织 胶原合成 ^^3h-脯氨酸 抑制作用 氨基酸
原文传递
^3H—脯氨酸标记胶原蛋白的方法学建立
2
作者 佟巨慧 李喆 冯延民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9年第3期186-186,共1页
关键词 ^^3h-脯氨酸 胶原蛋白 标记 方法学 牙周病
全文增补中
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刚 程滨珠 杨同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ECM)功能。方法:3H-脯氨酸掺入实验,天狼星红染色,AB-PAS染色。结果: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天狼星红染色和AB-PAS染色阳性,3H-脯氨酸掺入值增高。结论:这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可以合成、分泌细胞...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细胞外基质(ECM)功能。方法:3H-脯氨酸掺入实验,天狼星红染色,AB-PAS染色。结果: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天狼星红染色和AB-PAS染色阳性,3H-脯氨酸掺入值增高。结论:这种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可以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化 人工皮肤 功能研究 细胞外基质(ECM) ^^3h-脯氨酸 分泌细胞外基质 PAS染色 天狼星红 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及异鼠李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维 章茂顺 +2 位作者 胡春玲 唐丽萍 张建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异鼠李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酚妥拉明,孵育不同时间。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胶... 目的观察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利用培养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异鼠李素、去甲肾上腺素及酚妥拉明,孵育不同时间。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胶原蛋白的合成量。结果10μmol/L去甲肾上腺素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72h达高峰,去甲肾上腺素的促进作用能被酚妥拉明所阻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在1~20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其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关系,200μmol/L浓度时发挥最大的抑制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均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制效应,72h抑制作用最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在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刺激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促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未受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作用的抑制也明显强于酚妥拉明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对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尤其是对去甲肾上腺素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合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 ^^3h-脯氨酸掺入法 槲皮素 异鼠李素 去甲肾上腺素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痂中胶原蛋白代谢及基质钙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邓廉夫 李敬山 +7 位作者 马璟 陈庆功 张青 李中堃 任振峰 刘晓安 葛志强 邢凤石 《济宁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4,共4页
为探讨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应用3H—脯氨酸和45Ca—氯化钙无载体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检测了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形成与基质钙化的影响。发现:生理性电刺激周围神经,使... 为探讨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应用3H—脯氨酸和45Ca—氯化钙无载体放射性核素体内示踪技术,检测了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形成与基质钙化的影响。发现:生理性电刺激周围神经,使3H—和45Ca—掺入早期骨痂的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005);45Ca—/3H—的比率提高迅速。表明早期骨痂内胶原蛋白合成量增加,基质钙化迅速、完全,骨性骨痂发生早、骨转化过程缩短。因此认为,周围神经功能性电刺激可作为促进骨修复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功能性电刺激 骨折 ^^(3)h-脯氨酸 ^^(45)Ca-氯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地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之间的联系
6
作者 杨淑珍 苏国辉 任麟孙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4期380-385,452,共7页
本实验采用了顺行和逆行追踪技术,对金黄地鼠上丘与丘脑视核团的纤维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一、用尼氏和Loyez染色法,对4只正常金黄地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的正常结构做了观察。二、^(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注入动物上丘不同... 本实验采用了顺行和逆行追踪技术,对金黄地鼠上丘与丘脑视核团的纤维联系进行了实验观察。一、用尼氏和Loyez染色法,对4只正常金黄地鼠上丘和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的正常结构做了观察。二、^(3)H-亮氨酸和^(3)H-脯氨酸注入动物上丘不同部位(4只,存活期一天)后,可见神经末梢标记于同侧的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的外侧部位。若注射部位在上丘外侧,其投射部位在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的尾外侧;注射部位移向内侧,投射部位移向吻外侧。三、将HRP注入外侧膝状体背核(4只,存活期一天)或腹核(2只,存活期一天)或后外侧核(2只,存活期一天)后,在同侧上丘浅层见有标记神经元。在上丘深层则未见。本实验说明了上丘浅层的神经元对同侧的外侧膝状体背核和腹核有局部定位的投射,并按视野和视网膜将该投射作定位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丘 外侧膝状体 ^^(3)h-脯氨酸和^(3)h-亮氨酸 HRP 金黄地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