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桂皮醛为指标研究阳和汤芳香水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
1
作者 郑宇 吴湉昕 +1 位作者 张泽康 陆洋 《吉林中医药》 2025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优化阳和汤中挥发性成分桂皮醛的包合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考察,以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的芳香挥发性药物(芳香水)与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比例、包合方法、包合材料、包合时间,选取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 目的优化阳和汤中挥发性成分桂皮醛的包合工艺。方法基于单因素考察,以包合率、包合物得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的芳香挥发性药物(芳香水)与羟丙基-β-环糊精用量比例、包合方法、包合材料、包合时间,选取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芳香水与羟丙基-β-环糊精比例为10:1,转速为240 r/min,球磨1 h,然后置于40℃烘箱中干燥,包合率为84.04%,包合物得率为95.95%。结论建立的阳和汤挥发性成分包合工艺合理可行,可得到稳定包合物,使颗粒剂中桂皮醛含量与基准样品基本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挥发性成分 桂皮醛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球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素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2
作者 马水仙 古捷 +4 位作者 夏沙 梅燕飞 陶欣 杨玉香 杨丽娟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以天然药物东莨菪素(SC)为客体,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HP-β-CD、TM-β-CD)为主体,采用饱和溶液法分别制备SC/β-CD、SC/HP-β-CD和SC/TM-β-CD 3种包合物(SC/C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研究SC/CDs的包合比、水溶性及... 以天然药物东莨菪素(SC)为客体,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HP-β-CD、TM-β-CD)为主体,采用饱和溶液法分别制备SC/β-CD、SC/HP-β-CD和SC/TM-β-CD 3种包合物(SC/CDs).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研究SC/CDs的包合比、水溶性及其稳定性.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方法对SC/CDs进行表征.利用核磁共振(^(1)H NMR、2D NMR)和分子对接对SC/CDs的包合模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SC/CDs均制备成功,且SC的A环从CDs的大口端(H3)进入空腔内部,主−客体间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形成包合物,包合比均为1∶1.天然药物SC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及稳定性均得到提高,且在pH=5.0的条件下更容易形成包合物,为SC药物制剂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素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分子识别 水溶性 稳定性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柠檬精油、月桂精油包合物的表征、热稳定性和抑菌性能评价
3
作者 曹川 解鹏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2,共8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柠檬精油(LEEO)和月桂精油(LAEO)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旨在提高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并实现其控制释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差示热量扫描联用仪(TGA-DSC)...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柠檬精油(LEEO)和月桂精油(LAEO)与β-环糊精(β-CD)的包合物,旨在提高植物精油的稳定性并实现其控制释放。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以及热重-差示热量扫描联用仪(TGA-DSC)对所制备的包合物进行了全面表征。SEM图像显示精油分子被有效地嵌入β-CD分子的内腔中,这一结构有助于精油分子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其稳定性。FTIR和XRD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TGA-DSC分析表明,与未包合的精油相比,包合物展现出了更佳的热稳定性,这对于需要热处理的应用场景,如食品加工或制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抗菌性能测试显示,LEEO和LAEO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β-CD的包合作用不仅提高了精油的稳定性,还显著延长了其抗菌活性,它作为一种高效的壁材,其微胶囊化技术在食品包装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精油 包埋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修饰哌嗪基聚酰胺制备耐氯复合纳滤膜
4
作者 张明铎 嵇华忠 +4 位作者 郑俊芝 周学良 孙孟超 刘大朋 洪耀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膜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得出β-CD最佳反应质量分数为0.2%,反应时间为2 min,经优化的改性膜纯水通量达到126.40 L/(m^(2)·h·MPa),对硫酸钠(Na2SO_(4))、硫酸镁(MgSO_(4))、无水氯化镁(MgCl_(2))、氯化钠(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5.90%、91.76%、36.43%和31.76%。改性膜在不同pH值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后,表现出稳定的高通量和盐截留性能,具备优异的耐氯特性,在72 h的长期运行实验中,改性膜性能未发生较大变化,具备长期运行的要求。本研究结合了β-环糊精的纳米空腔结构与酯基的耐氯特性,为高渗透选择性耐氯纳滤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改性 β-环糊精 耐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β-环糊精高效脱除鱼油中胆固醇
5
作者 熊鑫龙 刘宇 +3 位作者 孙迪 宋诗军 董芮娟 姜维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研究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脱除鱼油中胆固醇的效果。方法以胆固醇脱除率和鱼油回收率为关键指标,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中筛选适用于鱼油中脱除胆固醇的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胆... 目的研究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脱除鱼油中胆固醇的效果。方法以胆固醇脱除率和鱼油回收率为关键指标,从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及其衍生物中筛选适用于鱼油中脱除胆固醇的材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胆固醇脱除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比较了胆固醇脱除前后鱼油的品质。结果M-β-CD为脱除鱼油中胆固醇的最佳材料;最优工艺条件为M-β-CD添加量30%,温度50℃,时间15 min,此条件下的胆固醇脱除率为51.34%,鱼油回收率为84.84%。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脱除胆固醇,鱼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显著下降(P<0.05),碘值未显著改变(P>0.05),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显著上升(P<0.0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SFA)占比为31.33%,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占比为16.81%,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占比为51.86%,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M-β-CD处理鱼油,不仅可以高效脱除胆固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提升鱼油的品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鱼油中胆固醇脱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品质 甲基-β-环糊精 胆固醇脱除率 鱼油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聚合物在水体污染物吸附中的应用
6
作者 郭丽 王彦斌 +3 位作者 于浩 赵进琴 苏琼 于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水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且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针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治理迫在眉睫。高性能吸附剂的成功制备使吸附技术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β-环糊精聚合物既保留了β-环糊精结构中具有吸附位点的羟基基团和空...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水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且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针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治理迫在眉睫。高性能吸附剂的成功制备使吸附技术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β-环糊精聚合物既保留了β-环糊精结构中具有吸附位点的羟基基团和空腔结构,又解决了β-环糊精单体在水体中易溶解及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去除水体污染物方面备受关注。然而,β-环糊精聚合物会因不同的制备方法而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该文详细阐述了交联型、星型、线型、固载型4种β-环糊精聚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制备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对水体污染物中重金属、染料、内分泌干扰物等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和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吸附剂 吸附机理 废水处理 β-环糊精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膜剂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7
作者 肖新才 梁云靖 洪宗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14-618,共5页
为了提高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采用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成膜材料,考察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膜的最佳工艺.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外观评价、膜性质、脱模性能和贴肤度作为... 为了提高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采用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再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成膜材料,考察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膜的最佳工艺.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以外观评价、膜性质、脱模性能和贴肤度作为表征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蕲艾油用量、β-环糊精用量、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以及甘油用量对成膜工艺的影响.结果:蕲艾油-β-环糊精包合物膜最佳成膜工艺为:蕲艾油用量为1.5 mL、β-环糊精用量为10 g、羧甲基纤维素钠∶去离子水为1∶20(W/V,g·mL^(-1))、甘油用量为6 mL,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 mL.结论:优选得到的成膜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该剂型的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艾油 β-环糊精 羧甲基纤维素钠 制备 工艺优化 成膜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丁基-β-环糊精-山奈酚的制备工艺及理化性能
8
作者 杨黎燕 田贵萍 +2 位作者 房丽蓉 李玺睿 张彦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57-62,共6页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2-磺丁基-β-环糊精对山奈酚的增溶作用和包合常数;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包合工艺及包合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山奈酚包合物的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以n(磺丁基-β-环糊精)∶n(山奈... 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2-磺丁基-β-环糊精对山奈酚的增溶作用和包合常数;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考察包合工艺及包合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磺丁基-β-环糊精-山奈酚包合物的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以n(磺丁基-β-环糊精)∶n(山奈酚)=1∶1形成包合物;最佳包合条件为m(磺丁基-β-环糊精)∶m(山奈酚)=3,t=40℃,t=4 h;t=45℃、c(磺丁基-β-环糊精)=1×10^(-2) mol/L,磺丁基-β-环糊精对山奈酚的增溶效果达到39.45倍;增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温度正相关;包合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G、ΔH和ΔS分别为-25.902 kJ/mol(318 K)、41.815 kJ/mol和213.51 J/(mol·K),表明包合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磺丁基-β-环糊精对山奈酚是一种较好的增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奈酚 磺丁基-β-环糊精 响应曲面 相溶解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下的聚β-环糊精吸附苯胺特征
9
作者 马明明 何成毅 张明明 《化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40-51,共12页
聚β-环糊精(聚β-CD)是通过电化学合成法制备的一形状类似β-环糊精(β-CD)锥筒型的β-环糊精聚合物。苯胺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聚β-CD包合吸附苯胺(An)的机制研究对今后聚β-CD去除苯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98.15~323.15 ... 聚β-环糊精(聚β-CD)是通过电化学合成法制备的一形状类似β-环糊精(β-CD)锥筒型的β-环糊精聚合物。苯胺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物之一,聚β-CD包合吸附苯胺(An)的机制研究对今后聚β-CD去除苯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98.15~323.15 K的温度范围内,以电聚合法合成的聚β-CD/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的荷电量为吸附量,通过6种吸附等温模型(Langmuir、Freundlich、Langmuir-Freundlich、Temkin、Henry和BET)和4种动力学方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颗粒内扩散及Elovich方程)的拟合,考察了聚β-CD包合吸附苯胺过程中的等温模型及其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在此温度范围内,Langmuir-Freundlich、Temkin等温吸附模型适合描述聚环糊精对苯胺的包合吸附,说明聚β-CD包合苯胺是单分子层与多分子层吸附共存,且其吸附热与温度呈线性关系,吸附热随表面覆盖率增加而下降;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模拟聚β-CD包合吸附苯胺的反应过程,表明聚β-CD包合吸附苯胺以物理吸附为主,因此聚β-CD可以应用于苯胺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苯胺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模型 电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加重自噬障碍降低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的活力
10
作者 齐伟静 刘亚玲 +1 位作者 李睿 耿丽颖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08-613,共6页
目的观察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HpBCD分别干预对照组(稳转空质粒的NSC34细胞)和实验组(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活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HpBCD分别干预对照组(稳转空质粒的NSC34细胞)和实验组(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结构,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uman SOD1、LC3Ⅱ/Ⅰ、P6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βCD干预后,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活力下降,细胞中humanSOD1含量及自噬结构明显增多,LC3Ⅱ/Ⅰ、P62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结论HpβCD降低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活力,这种细胞毒性作用可能是由于进一步加重了稳转hSOD1G93A的NSC34细胞的自噬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β-环糊精 hSOD1G93A 肌萎缩侧索硬化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精油与β-环糊精包合物缓释性能研究
11
作者 袁思珩 姜雪峰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1期36-41,共6页
迷迭香精油有提神、抗氧化、抗炎、抗菌的功效,但其强挥发性限制了其在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长效使用。将迷迭香精油与β-环糊精包合可以显著增强稳定性,并达到缓释效果,延长迷迭香精油的保留时间。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环糊... 迷迭香精油有提神、抗氧化、抗炎、抗菌的功效,但其强挥发性限制了其在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长效使用。将迷迭香精油与β-环糊精包合可以显著增强稳定性,并达到缓释效果,延长迷迭香精油的保留时间。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环糊精包合物,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m(β-环糊精)∶m(迷迭香精油)=7∶1,温度为50℃,时间为2.5 h时,所得缓释物的包合率最高。核磁共振氢谱的特征峰迁移,进一步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扫描电镜观察,阐释了包合物的微观形貌变化;薄层色谱检测,验证了迷迭香精油的化学组分在包合过程中并未改变。挥发量/时间曲线观察到储存35 d之后,纯精油挥发量为79%,而β-环糊精包合物挥发量为36%,明确阐释了β-环糊精包合物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精油 β-环糊精 冷冻干燥法 β-环糊精包合物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席小辉 胡瑜文 +6 位作者 张升阳 宋欠欠 黄轩宇 金懿志 刘爱冰 李诚 胡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7-196,共10页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 为研究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nutmeg essential oil/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NEO/HP-β-CD)包合物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包合物结合浸泡法、涂抹法和无纺布法处理冷鲜猪肉,每隔2 d测定菌落总数、pH、挥发性盐基氮、硫代巴比妥酸值、质构、汁液流失率、色泽与感官指标。结果表明,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可有效降低贮藏过程中冷鲜猪肉的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延缓猪肉质构特性与色泽劣变,提高感官品质;与对照组(6 d)相比,可延长贮藏期4 d。因此,NEO/HP-β-CD包合物添加量1%的无纺布法对冷鲜猪肉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豆蔻精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冷鲜猪肉 保鲜效果 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姜黄素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动力杀灭沙门氏菌的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鲍悦忻 陈艳红 +2 位作者 马钰 黄晶晶 王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5-84,共10页
沙门氏菌是国内外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包合姜黄素(Curcumin,CUR)作为光敏剂,研究其介导光动力技术(Photodyna... 沙门氏菌是国内外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开发新型有效的抗菌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包合姜黄素(Curcumin,CUR)作为光敏剂,研究其介导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 Technology,PDI)对食品样品中鼠伤寒沙门氏菌ATCC14028的杀菌效果及作用机制。设置乙醇浓度为40%、HP-β-CD与CUR摩尔比为2:1,在45℃条件下包合4 h时,所形成的CUR包合率最大,为60.08%,该包合物经结构表征后测定其水溶性显著(P<0.05)提高,达到3.98×10^(3)μg/mL。结果表明,当包合物质量浓度(以CUR浓度计)为20µg/mL,初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落数量级为106 CFU/mL时,LED蓝光(450 nm)照射40 min可使菌落数减少3.73 lg(CFU/mL),可杀灭47.92%~64.40%的耐药沙门氏菌,并且对即食生菜中的沙门氏菌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光动力技术处理后,沙门氏菌胞内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活性氧,胞内容物明显减少,推测CUR-HP-β-CD介导的PDI可能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达到杀菌抑菌的目的。本研究将光动力杀菌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这为食品工业中防治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羟丙基-β-环糊精 光动力技术 沙门氏菌 杀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两亲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静静 刘德新 +4 位作者 SARSENBEKULY Bauyrzhan 徐德荣 刘同敬 杨红斌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包合体系的特性黏数,进而准确计算出无分子间相互作用下APC_(16)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在45℃、矿化度为3×10^(4)mg/L的条件下,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2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升至5300 mg/L;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完全包合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行为消失。在完全包合比下,温度在25~90℃变化时,包合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小于APC_(16)溶液的黏流活化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包合体系的黏度下降更加平缓,包合强度增强。据此,可以应用β-CD包合作用消除疏水缔合来测定两亲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单一APC_(16)的黏均分子量为537×10^(4)D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均分子量为1292×104Da。当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2∶1时,APC_(16)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341×10^(4)、358×10^(4)Da。当β-CD与HPAM物质的量比为1∶1和2∶1时,HPAM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223×10^(4)、1272×10^(4)Da。HPAM的黏均分子量在包合前后的测定结果一致,证实β-CD包合法测定两亲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性,为两亲聚合物疏水作用对黏度贡献和分子量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β-环糊精 主客体包合 黏度 黏均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香精油β-环糊精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探讨
15
作者 任瑾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以沉香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的微胶囊制备。通过分析壁材与芯材的比例、包埋时间和温度对包埋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条件。结果显示,在7∶1的壁芯比、2 h包埋时间和50℃下,包埋率可达73.1%。微胶囊能显著延长精油挥发时间。
关键词 沉香精油 β-环糊精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优选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雅茜 李卓远 +6 位作者 陶琳 陈娜娜 柯益鑫 沈雯 谢薇 张雯 李俊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2-588,共7页
目的结合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采用正交试验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β-CD与桂枝芳香水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 目的结合基准关联度与信息熵权法,采用正交试验对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桂枝配方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包合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β-CD与桂枝芳香水的投料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包合物中桂皮醛的包合率、载药量及基准关联度为评价指标,采用信息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评价和优化正交试验包合工艺。通过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优选的最佳包合工艺为β-CD与芳香水的投料比3∶100(g·mL^(-1)),包合温度50℃,包合时间1 h。经验证,桂皮醛包合率为80.48%,载药量为8.63%,基准关联度为0.91。薄层、紫外、红外等表征实验表明芳香水中挥发性成分成功进入β-CD空腔,包合物制备成功。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桂枝配方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配方颗粒 芳香水 β-环糊精 信息熵权法 基准关联度 正交试验 包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衍生物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洗脱和光降解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云飞 曾清如 +3 位作者 马云龙 姚作芳 刘小燕 杨成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0,44,共5页
研究了3种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谷氨酸-β-环糊精、乙二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洗脱作用以及对甲基对硫磷的光降解作用.研究表明,这三种β-环糊精衍生物都能显著地增加甲基对硫磷... 研究了3种新型β-环糊精衍生物(谷氨酸-β-环糊精、乙二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土壤中甲基对硫磷的洗脱作用以及对甲基对硫磷的光降解作用.研究表明,这三种β-环糊精衍生物都能显著地增加甲基对硫磷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相对增溶倍数与β-环糊精衍生物的浓度成正相关;120g/L的上述3种β-环糊精衍生物溶液中,甲基对硫磷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分别提高了117.82倍、80.99倍、47.28倍;β-环糊精衍生物能有效洗脱去除土壤中的甲基对硫磷,其中120g/L的谷氨酸-β-环糊精溶液的累积去除率最高,达103.9%,洗脱液浓度是影响洗脱去除率的主要因素;β-环糊精衍生物能促进甲基对硫磷的光降解,在3g/L的谷氨酸-β-环糊精、乙二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溶液中甲基对硫磷光解速率分别为80.26%、91.53%、7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β-环糊精 乙二胺-β-环糊精 羧甲基-β-环糊精 甲基对硫磷 增溶 洗脱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6-乙二胺-6-去氧)-β-环糊精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冯锋 汤令 +4 位作者 许志刚 陈果林 李娟 张燕菊 田世杰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5,共3页
以β-环糊精为原料,在Na OH溶液中制备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进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对产物进行了纯度... 以β-环糊精为原料,在Na OH溶液中制备单-(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进一步合成标题化合物,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对产物进行了纯度分析。标题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合成中间体,其合成研究对基于6位单取代的衍生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6-乙二胺-6-去氧)-β-环糊精 -(6-O-对甲基苯磺酰基)-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合技术在消食贴膏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叶立新 张雄 邓振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应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掩盖消食贴膏的不良臭味、防止挥发油损失,提高药品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消食贴膏中挥发油进行包合,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测定其热稳定性。结果制备了消食贴膏挥发油... 目的应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技术掩盖消食贴膏的不良臭味、防止挥发油损失,提高药品质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对消食贴膏中挥发油进行包合,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选;测定其热稳定性。结果制备了消食贴膏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优选的工艺条件为油与βCD比例为1∶6(ml/g);包合温度50℃;搅拌时间1小时。结论经β环糊精包合后可有效掩盖消食贴膏不良臭味,减少挥发油的挥发损失,产品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食贴膏 挥发油 β-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贴膏 消食 β-环糊精包合物 饱和水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生鹏 张根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9-107,共9页
芦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解决其水溶性差导致的应用缺陷。本文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包合物,分析了包合物的结构、溶解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HPCD能够有效包埋... 芦丁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解决其水溶性差导致的应用缺陷。本文通过溶剂蒸发法制备了芦丁/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beta-cyclodextrin,HPCD)包合物,分析了包合物的结构、溶解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HPCD能够有效包埋芦丁,包合物中二者摩尔比为1:1,其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89.33%、26.67%,包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游离芦丁的51倍。芦丁被包合后,其晶体衍射峰完全消失,提高了最大失重速率温度(266℃到318℃),且固态包合物呈现出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表明HPCD成功包合了芦丁。包合物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IC_(50)显著低于芦丁(P<0.05),并且其铁离子还原能力是芦丁的1.2倍。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光处理6 d后游离芦丁和包合芦丁保留率分别为31.80%、66.70%,50℃热处理15 d后保留率分别为66.91%、87.38%。因此HPCD不仅提高了芦丁的水溶性,也提升了其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使芦丁可在不同环境中发挥其保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溶解度 抗氧化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