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L-乳酸(PLLA)/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锐 陈槐卿 +2 位作者 韩君 周大利 郑昌琼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7-180,184,共5页
骨组织工程学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研制合适的细胞外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采用浇铸 -模压成型 -沥滤法研制了不同孔隙率、孔径的 PL L A/β- TCP多孔复合材料。研究了致孔剂的用量、材料的组... 骨组织工程学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研制合适的细胞外支架材料一直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采用浇铸 -模压成型 -沥滤法研制了不同孔隙率、孔径的 PL L A/β- TCP多孔复合材料。研究了致孔剂的用量、材料的组成以及 β- TCP的粒径对材料压缩强度和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模量随致孔剂用量的增加而降低 ;低孔隙率 (小于 70 % )时 ,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比例和 β- TCP的粒径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高孔隙率时 ,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差 ,且基本不受成分比例和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聚L-乳酸 β-磷酸 复合材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乳酸/β-磷酸三钙(PLLA/β-TCP)多孔支架材料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宁 梁星 +3 位作者 李小玉 唐礼 尹光福 康云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702-705,共4页
选择含有70%β-磷酸三钙加入聚乳酸中,致孔剂含量为70%(质量分数),制作成孔径为200~400μm的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将其压成直径为5 mm、高为5 mm的圆柱体形状。将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经过体外分离... 选择含有70%β-磷酸三钙加入聚乳酸中,致孔剂含量为70%(质量分数),制作成孔径为200~400μm的复合多孔支架材料,将其压成直径为5 mm、高为5 mm的圆柱体形状。将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经过体外分离培养、传代诱导后,与多孔聚乳酸/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同培养1、3、5、7、10、14 d。采用扫描电镜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BMSCs能在该支架材料表面早期粘附和增殖,在体外共同培养时BMSCs大量增殖后维持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此种方法制造的多孔聚乳酸/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材料有望成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β-磷酸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多孔β-磷酸三钙复合自体骨折血肿的异位成骨潜能的初步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豪 杨佩 +4 位作者 王春生 张旭 刘琦 刘芳 熊执政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探究纳米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自体骨折血肿的异位成骨潜能。方法将7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和E共5组,髂骨翼上截取约5 mm×10 mm×10 mm的骨块,造成人工骨折并形成血肿,然后分... 目的探究纳米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自体骨折血肿的异位成骨潜能。方法将7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和E共5组,髂骨翼上截取约5 mm×10 mm×10 mm的骨块,造成人工骨折并形成血肿,然后分别将血肿/β-TCP、β-TCP、血肿/髂骨、髂骨种植于背阔肌下,于模型建立后第1、4和8周取下背阔肌下标本,采用病理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新骨生成、支架材料降解情况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E组用于观察血肿在β-TCP支架内部的吸附观察,E组动物健侧髂骨设为正常对照组(F组),仅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髂骨骨折后第4天大量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充填在支架内,此时的血肿/β-TCP机械性能稍优于单纯β-TCP支架。A、C两组标本有周围有较多的新生骨组织及血管组织,而B、D两组标本却只能见到极少量散在的类骨质形成,且D组标本吸收明显;在残余支架体积方面,A、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两组新生骨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均<0.01),而B、D两组新生骨量随时间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TCP与骨折血肿内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β-TCP复合骨折血肿后具有确切的成骨潜能,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陈旧性骨折及骨缺损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血肿 β-磷酸 骨再生 骨缺损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4
作者 陈若梦 伍言龙 赵广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针对生物陶瓷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重建中韧性不足的问题,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和涂层工艺,制备了集高强度韧性一体化的生物陶瓷β-磷酸三钙/聚己内酯复合支架,并研究了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对复合支架抗压抗弯性能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己内酯涂层可有效提高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的力学性能,复合支架的强度和韧性均与聚己内酯涂层浓度呈正相关性;随着聚己内酯涂层浓度的提高,复合支架的可靠性显著提高,涂层效果有明显的改善,但不均匀现象也越明显;结合力学性能和微观形貌评价发现,0.20 g/mL聚己内酯增强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的综合性能最佳。该研究可为制备满足骨生长到骨强化两阶段力学性能要求的复合支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段骨缺损 聚己内酯涂层 β-磷酸复合支架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肖斌 周大利 +3 位作者 杨为中 欧俊 唐艳娟 陈槐卿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7-432,共6页
以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AW)粉和β-磷酸三钙(β-TCP)粉为原料.以硬脂酸为致孔剂.经模压成型、1170℃烧结制备磷灰石-硅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AW/β-TCP).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诱导耦合... 以磷灰石-硅灰石玻璃陶瓷(AW)粉和β-磷酸三钙(β-TCP)粉为原料.以硬脂酸为致孔剂.经模压成型、1170℃烧结制备磷灰石-硅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多孔支架材料 (AW/β-TCP).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诱导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分析支架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物理性能、生物活性和降解性.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与支架体外复合培养评价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AW/β-TCP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达14.3MPa.孔隙率达66.9%.孔径为100-700μm.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降解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硅灰石 β-磷酸 支架材料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磷酸八钙前驱体法制备β-磷酸三钙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玥华 张云 +3 位作者 尹光福 周大利 蒋毅 李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本文针对传统制备β-磷酸三钙(β-TCP)的湿法工艺中存在的固液分离困难,不利于β-TCP工业化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磷酸八钙前驱体制备β-TCP的新工艺。方法与传统的以硝酸钙Ca(NO3)2或氢氧化钙Ca(OH)2作为钙源来制备β-TCP的方法不同,... 目的本文针对传统制备β-磷酸三钙(β-TCP)的湿法工艺中存在的固液分离困难,不利于β-TCP工业化的缺点,提出了采用磷酸八钙前驱体制备β-TCP的新工艺。方法与传统的以硝酸钙Ca(NO3)2或氢氧化钙Ca(OH)2作为钙源来制备β-TCP的方法不同,本文采用碳酸钙CaCO3作为钙源与磷酸配料反应制备β-TCP,并且详细考察了加料方式、反应物浓度、乙醇洗涤、煅烧温度等反应条件对产物粒径的影响。结果虽然经XRD谱图证实这种反应得到的前驱体为磷酸八钙[Ca8H2(PO4)6·5H2O,OCP],而不是传统方法中得到的缺钙型无定形羟基磷灰石(HA)。但对产品的XRD分析表明,该前驱体经950 ℃下煅烧2 h后得到了粒度细而均匀,结晶良好的β-TCP粉体(d50=3-12μm)。结论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但具有反应速度快、固液分离容易等优点,而且反应过程中未引入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碳酸 磷酸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细胞复合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世浩 朱立新 +4 位作者 靳安民 严乐平 黄锐 王九现 朱书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1期8033-8036,共4页
背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涉及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双重修复,需要将骨与软骨组织工程结合起来,构建骨软骨双层支架,或者在同一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对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 背景: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涉及到软骨和软骨下骨的双重修复,需要将骨与软骨组织工程结合起来,构建骨软骨双层支架,或者在同一支架上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目的:观察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对软骨细胞的吸附作用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评价其作为关节软骨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时间及地点:体外细胞学实验,于2007-12/2008-06在广东省构建与检测实验室进行。材料: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制备复合支架,上层以胶原/壳聚糖为主,下层以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为主,孔隙率≥90%,孔径100μm。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细胞并成骨诱导3周,使之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三维立体培养3周。主要观察指标: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修复体/细胞体外培养3周,修复体上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的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壳聚糖 β-磷酸 软骨细胞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复合β-磷酸三钙进行胸椎后侧融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卫兵 贾连顺 +5 位作者 卢建熙 卢旭华 滕红林 顾宇彤 杨建东 陈长青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36-1738,共3页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为骨移植替代物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分四组进行胸椎后路融合:Ⅰ组(组织工程化骨即β-TCP复合BMSCs),Ⅱ组(β-TCP+自体红骨髓),Ⅲ组(单纯β-TCP),Ⅳ组(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 [目的]评价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为骨移植替代物进行脊柱融合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分四组进行胸椎后路融合:Ⅰ组(组织工程化骨即β-TCP复合BMSCs),Ⅱ组(β-TCP+自体红骨髓),Ⅲ组(单纯β-TCP),Ⅳ组(自体髂骨)。术后12周处死其余动物进行放射学、手工力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从影像学和手工力学比较,Ⅰ组的融合率高于Ⅱ、Ⅲ、Ⅳ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组织学上,Ⅰ组新骨形成量较多,陶瓷微孔内部充满新生骨;Ⅱ组骨小梁形成量较Ⅰ组少,为新生骨与纤维组织混杂;Ⅲ组陶瓷骨颗粒微孔内多为结缔组织,新生骨的量少,只见少量新生骨贴附于陶瓷骨表面;Ⅳ组在椎板与移植骨的交界处有稀疏的新生骨小梁形成。[结论]β-TCP复合BMSCs是脊柱融合自体骨的良好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β-磷酸 脊柱融合 骨移植替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征 毛克亚 +5 位作者 侯喜君 梁茂华 杜明奎 王继芳 李江涛 王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制备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β-TCP)的多孔颗粒并探讨其修复骨缺损和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牛松质骨经脱细胞、脱脂处理后在高温下经2次煅烧制备主要成分为β-TCP的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在兔股骨髁制作包容性骨... 目的制备主要成分为β-磷酸三钙(β-TCP)的多孔颗粒并探讨其修复骨缺损和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健康牛松质骨经脱细胞、脱脂处理后在高温下经2次煅烧制备主要成分为β-TCP的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在兔股骨髁制作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并采用多孔β-TCP修复骨缺损。术后4、8、12周取材并采用X线检查、钼靶照相、荧光标记和组织学染色方法观察骨修复效果。结果主要成分为β-TCP脱有机质骨多孔颗粒保持天然松质骨的孔隙结构,植入骨缺损后外形保持完整。术后4周材料与周边组织紧密结合,新生骨组织长入β-TCP孔隙内,原有骨缺损部位界限清楚,植入材料无明显吸收变小,中心部位无软组织或骨组织长入。植入8周β-TCP周边组织进一步向内部生长。β-TCP中心部位新生成的骨组织较少。植入12周β-TCP被周边新生骨组织严密包裹,且与新生骨组织界限模糊,植入材料部分吸收变小,新生骨小梁增多增厚并长入植入材料内部,但新骨形成量及形成速度降低。组织学检查显示β-TCP降解缓慢。结论多孔β-TCP修复包容性骨缺损具有优良的成骨性能,可作为一种骨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但需要改善其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多孔性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磷酸三钙-磷酸四钙生物骨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戴红莲 闫玉华 +1 位作者 李世普 贺建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5,共5页
对α-磷酸三钙 (α TCP) 磷酸四钙 (TTCP)体系的胶凝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α TCP TTCP复合骨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水化产物、水化反应动力学、反应转化率、硬化体微观结构等变化规律及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α-磷酸-磷酸 生物骨水泥 磷酸骨水泥 胶凝特性 生物材料 结构 水化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玉富 王常勇 +5 位作者 廖文 李章华 赵强 郭希民 段翠密 夏仁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5-618,共4页
目的 探讨 β 磷酸三钙 (β tricalciumphosphate ,β TCP)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 enchymalstemcells ,BMSCs)的生物相容性 ,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和软骨缺损提供依据。 方法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 磷酸三钙... 目的 探讨 β 磷酸三钙 (β tricalciumphosphate ,β TCP)多孔陶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marrowmes enchymalstemcells ,BMSCs)的生物相容性 ,为组织工程方法修复骨和软骨缺损提供依据。 方法 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β 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复合并体外培养 ,然后进行形态学、细胞增殖、DNA含量、蛋白质含量测定。 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贴附在 β 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孔隙内生长 ,其DNA复制和蛋白合成功能不受 β 磷酸三钙的影响。 结论 β 磷酸三钙多孔陶瓷生物相容性良好 ,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应用于骨和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软骨缺损 体外实验研究 修复 组织工程方法 多孔陶瓷 β-tcp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性能及其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顺清 石海涛 +3 位作者 毛萱 周长忍 裴国献 陈滨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24期3658-3659,T001,共3页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 目的进行β-磷酸三钙/聚乳酸叠层复合支架的应用评价。方法在体外37℃生理盐水中降解过程中,观察该材料的重量、力学强度、聚乳酸分子量、材料周围环境的pH值、Ca2+浓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将该支架材料和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后,植入中国青山羊胫骨段缺损处进行修复实验。结果对修复效果进行了观察,发现其成骨能力较强。结论此种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聚乳酸 复合材料 降解 植入 组织工程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智星 毛靖 +2 位作者 冯祥礼 肖建中 邱进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β-磷酸三钙浸提液(原液及2、4、8、16倍稀释液),于接种...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β-磷酸三钙浸提液(原液及2、4、8、16倍稀释液),于接种后72h通过MTT法显色,在酶标仪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相对增殖率(RGR),对β-磷酸三钙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结果各组的RGR值均≥80%,各浓度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L-929细胞增殖与β-磷酸三钙浸提液的浓度无明显相关,不同浓度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具有控释性能的可注射牙槽骨修复材料中β-磷酸三钙对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细胞毒性 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文进 杨为中 +2 位作者 周大利 马将 肖斌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9-572,共4页
为提高α-磷酸三钙(-αTCP)骨水泥的强度及降低其脆性,将表面改性后的碳纤维(CF)与α-TCP粉复合,制备成-αTCP/CF复合增强骨水泥。通过R inger's体液浸泡观察骨水泥快速结晶自固化能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抗压强度测试仪对... 为提高α-磷酸三钙(-αTCP)骨水泥的强度及降低其脆性,将表面改性后的碳纤维(CF)与α-TCP粉复合,制备成-αTCP/CF复合增强骨水泥。通过R inger's体液浸泡观察骨水泥快速结晶自固化能力,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抗压强度测试仪对复合材料浸泡后试样进行断面显微结构分析及抗压强度测试。结果显示,α-TCP骨水泥块浸泡5 d后即转化生成片状羟基磷灰石晶体;适量的碳纤维在骨水泥基体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性好,可得到抗压强度增强的骨修复材料;当碳纤维的加入重量百分数为0.5%时,复合材料抗压强度达到46.7 M Pa,比未增强的-αTCP材料提高了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磷酸 骨水泥碳纤维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多孔复合材料的降解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娜如 王迎军 +2 位作者 叶建东 陈晓峰 宁成云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9-682,共4页
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及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几种材料进行复合组装,制得了三维多孔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 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及聚乳酸(poly lactic acid,PLA)几种材料进行复合组装,制得了三维多孔结构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进行体外模拟实验。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变换光谱及诱导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测试手段,测试分析浸泡不同天数的材料的显微结构、降解性能及反应产物。用Archimedes法和氮气吸附法测定材料的气孔率和比表面积。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孔率条件下,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β-TCP/BG/PLA>β-TCP/BG>β-TCP。支架材料浸泡在SBF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类骨羟基磷灰石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组织工程支架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硅酸钙复合生物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开利 常江 +2 位作者 卢建熙 高建华 曾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29-1434,共6页
以β-磷酸三钙/硅酸钙(β-TCP/CS)纳米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了质量比为50∶50的β-TCP/CS复合生物陶瓷.研究表明,1150℃烧结5h得到的样品强度最好,其致密度>96%,晶粒尺寸约120nm,强度达126MPa、同人体致密骨相当;复合陶瓷在模拟体液... 以β-磷酸三钙/硅酸钙(β-TCP/CS)纳米复合粉体为原料,制备了质量比为50∶50的β-TCP/CS复合生物陶瓷.研究表明,1150℃烧结5h得到的样品强度最好,其致密度>96%,晶粒尺寸约120nm,强度达126MPa、同人体致密骨相当;复合陶瓷在模拟体液中浸泡1天表面就全部被类骨羟基磷灰石层覆盖住,28天的降解率达10.1%,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降解性.研究结果显示β-TCP/CS复合生物陶瓷有望作为强度较好的可降解生物活性硬组织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硅酸 复合生物陶瓷 力学强度 生物活性 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表面处理前后的成骨能力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广鹏 赵莉 +4 位作者 袁捷 刘波 崔磊 刘伟 曹谊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和比较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表面处理前后的成骨能力。方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得多孔β-TCP陶瓷,用明胶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前后β-TCP陶瓷的孔径、孔隙率和最大抗压强度。将表面处理前(对照组)、处理后(实验组)的... 目的:研究和比较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陶瓷表面处理前后的成骨能力。方法: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得多孔β-TCP陶瓷,用明胶对其表面进行处理,检测处理前后β-TCP陶瓷的孔径、孔隙率和最大抗压强度。将表面处理前(对照组)、处理后(实验组)的β-TCP陶瓷同时接种第2代人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体外成骨诱导培养。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蛋白(OCN)含量,用以比较细胞在2组材料上的成骨分化能力。将体外培养7d的2组细胞材料复合物回植裸鼠皮下,分别于术后4、8、12周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与图像分析,评价2组的异位成骨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TT、ALP、OCN和新生骨小梁面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明胶进行表面处理后,多孔β-TCP陶瓷的孔径和孔隙率无明显改变,最大抗压强度则显著提高。2组材料的MTT、ALP活性和OCN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细胞材料复合物在裸鼠皮下4周时均已成骨,并随时间延长,新生骨量增多。2组在各时间点的新生骨小梁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明胶表面处理后的多孔β-TCP陶瓷的生物力学强度显著增高,并对人BMSCs的增殖与成骨分化能力无影响,为负重骨替代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β-tcp) 明胶 表面处理 成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评价(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勇 裴国献 +1 位作者 江汕 任高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4563-4567,共5页
背景: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是采用适当配方和独特工艺制成,其气孔率(75±10)%,球型孔>80%,微孔<20%,孔与孔的沟通率达100%,力学强度>2MPa。目的: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 背景: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是采用适当配方和独特工艺制成,其气孔率(75±10)%,球型孔>80%,微孔<20%,孔与孔的沟通率达100%,力学强度>2MPa。目的:评价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7/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制备左侧桡骨1.5cm大段骨与骨膜缺损。多孔β-磷酸三钙为法国bio-lu公司产品。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与β-磷酸三钙复合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判断其细胞相容性。通过不同含量的β-磷酸三钙浸提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检验其细胞毒性。主要观察指标:对β-磷酸三钙进行细胞相容性与细胞毒性检测。术后2,6,12周分别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测定,X射线片检查,观察骨缺损部位的修复情况。结果: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细胞黏附性好,细胞毒性为0级。组织学、影像学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显示能够修复兔桡骨的大段骨缺损,且体内降解速率与骨的形成速率一致。结论:新型多孔β-磷酸三钙是一种细胞相容性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生物相容性 细胞毒性 降解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及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锐 程晓兵 +3 位作者 毛天球 陈富林 杨耀武 吴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陶瓷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特点的影响,验证其是否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兔的B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d。采用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陶瓷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特点的影响,验证其是否适于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方法:将兔的BMSCs经过体外培养传代后,与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支架材料在培养板内共培养1、3、5、7、9d。采用形态学观察、MTT法及ALP检测试剂盒等方法检测BMSCs在材料表面的增殖和分化能力。结果:BMSCs能在该支架材料表面正常粘附和增殖,在体外培养时BMSCs大量增殖后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多孔β-磷酸三钙陶瓷适合作为支架材料负载B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骨髓基质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材料体内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永辉 李大鹏 +3 位作者 沈铁城 左华 田进 邹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7851-7854,共4页
背景:临床应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初始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约为皮质骨的4倍及20倍,其力学性能不能随骨愈合过程动态变化,出现医学上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愈合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与聚L乳酸复合可吸收内... 背景:临床应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初始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约为皮质骨的4倍及20倍,其力学性能不能随骨愈合过程动态变化,出现医学上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愈合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与聚L乳酸复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动物体内降解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背部左侧皮下植入聚L乳酸可吸收棒状材料为对照组,右侧植入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棒状材料作为实验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16,24周观察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结果与结论:降解过程中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术后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弯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4,8,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材料扭转强度均稍高于对照组材料,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材料的体内降解速度较纯聚L乳酸慢,其力学强度能维持较长时间,可满足松质骨骨折的固定及骨组织愈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β-磷酸 可吸收 生物力学 硬组织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