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根分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朋 杨峰 李亚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48-3850,共3页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 引导组织再牛 根分叉病变 胶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晓岩 毛艳 +1 位作者 李慕勤 桑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在双侧下颌骨制备15mm×15mm缺损区,将实验材料植入缺损区,分别2、4、8、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 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在双侧下颌骨制备15mm×15mm缺损区,将实验材料植入缺损区,分别2、4、8、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观察。结果: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支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骨引导能力,中药骨碎补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缩短成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磷酸(HA-TCP) 壳聚糖 碎补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姜凌云 王爽 +1 位作者 李艳萍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研究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制备CS溶液修饰HA-TCP。以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选取3只成年犬876︱678作为受试牙,... 目的:研究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制备CS溶液修饰HA-TCP。以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选取3只成年犬876︱678作为受试牙,在受试牙根分歧处制备长宽高均为5mm的箱型骨缺损,分成两组,左侧作为实验组:将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右侧作为对照组:将HA-TCP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植入8周后将实验动物处死,组织学观察并图像分析新生骨组织的形成状态。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剩余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修饰后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HA-TCP修复牙槽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S) 羟基磷灰石-磷酸(HA-TCP) 牙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对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常思佳 杨柳 李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明胶-HA-TCP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方法: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明胶支架及明胶-HA-TCP支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特征,立... 目的:探讨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明胶-HA-TCP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方法: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明胶支架及明胶-HA-TCP支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特征,立式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支架应力强度(stress intensity,SS)及弹性模量(E),制备成骨培养基,根据介质分为对照组(单纯成骨培养基)、实验1组(明胶支架提取物+成骨培养基)和实验2组(明胶-HA-TCP支架+成骨培养基),采用CCK8法评估支架对hDPSCs增殖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并进行ALP染色,通过茜素红染色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RT-PCR)应检测hDPSCs中成骨因子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明胶支架相比,明胶-HA-TCP支架SS显著提高,E显著降低(P<0.05);CD146和CD105在hDPSCs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在hDPSCs呈阴性表达;实验1组3、5和7 d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实验2组1、3、5和7 d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4、7和12 d ALP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及实验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有少量红色视野,钙化沉淀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实验2组大部分视野呈红色,钙化沉淀量较多且分布均匀;实验1组与实验2组第4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第7天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第4天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P<0.05)。结论:明胶-HA-TCP支架的微观表征与天然骨结构相似,具有良好的抗压性,不易变形,对hDPSCs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骨诱导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新型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 明胶支架 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支架 人牙髓干细胞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体在兔椎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腾飞 宋兴华 +4 位作者 龙志成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陈江涛 陶颖 杨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用脂肪干细胞(r ADSCs)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A)复合体修复兔椎体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8只,2只用于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接种于HA/β-TCA支架上,构建r ADSCs/HA/β-TCA骨组织... 目的观察用脂肪干细胞(r ADSCs)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A)复合体修复兔椎体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8只,2只用于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取第3代兔脂肪干细胞接种于HA/β-TCA支架上,构建r ADSCs/HA/β-TCA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并进行体外培养。在其余36只兔L4/5椎体前缘制备一直径约5mm、深约3mm骨缺损,然后随机分为A、B、C组,各12只。A组骨缺损部位植入r ADSCs/HA/β-TCA复合体,B组植入HA/β-TCA,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12周行骨缺损区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12周处死实验兔,取骨缺损区先进行大体观察,然后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X线检查:术后4周A组骨缺损区可见少量骨痂形成,r ADSCs/HA/β-TCA复合体与周围骨组织紧密接触;B组骨缺损区HA/β-TCA未见明显变化;C组骨缺损区界限清晰,可见片状低密度影。术后8周时A组骨缺损区较前缩小,部分材料吸收,边界模糊;B组骨缺损区可见絮状高密度影;C组骨缺损区可见点状钙化影。术后12周时,A组骨缺损区材料基本吸收;B组骨缺损材料部分吸收,可见骨痂形成;C组骨缺损区界线尚清,可见片状钙化影。A、B组兔术后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逐渐上升(P均<0.05);相同时间点A组兔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高于B、C组(P均<0.05),B组兔骨缺损区Lane-Sandhu X线评分高于C组(P<0.05)。大体观察发现A组骨缺损区基本被新生骨组织取代,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及C组。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吸收明显,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B组部分材料残留,仅见到部分纤维性骨痂及少许类骨样组织形成。C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少许骨痂形成。结论脂肪干细胞与HA/β-TCA复合体用于修复兔骨缺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 复合 结核 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涂层支架修复骨缺损 被引量:5
6
作者 宋美玲 李征宇 +4 位作者 艾子政 李京娜 曾庆丰 韩倩倩 董谢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09-4816,共8页
背景: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双相磷酸钙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传导能力,可以作为涂层材料联合用于超临界骨缺损修复,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涂层的最佳质量比目前尚无明确报道。目的:在兔桡骨超临界骨缺损部位植入不同比例羟... 背景: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双相磷酸钙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骨传导能力,可以作为涂层材料联合用于超临界骨缺损修复,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涂层的最佳质量比目前尚无明确报道。目的:在兔桡骨超临界骨缺损部位植入不同比例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涂层多孔生物陶瓷支架,评估其修复作用,以期获得最佳的涂层比例。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羟基磷灰石多孔生物陶瓷支架,并在其表面使用不同比例的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二者质量比分别为3∶7,5∶5,7∶3)进行涂层处理,然后对支架的细胞毒性、孔隙率、力学强度、涂层厚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右前肢建立15.0 mm兔桡骨超临界骨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处理,每组9只: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3∶7涂层组、5∶5涂层组、7∶3涂层组分别植入对应质量比例涂层的羟基磷灰石多孔生物陶瓷支架,术后4,8,12周,分别进行X射线片及Micro-CT检查、Van-Gieson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及Ⅰ型胶原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3∶7、5∶5、7∶3涂层支架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涂层厚度为(75.2±0.54)μm,孔隙率分别为(54.02±5.17)%,(53.28±5.05)%,(52.82±4.55)%,抗压强度分别为(11.15±0.72),(11.18±0.78),(10.24±0.70)MPa;②X射线与Micro-CT检查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骨缺损有不同程度的修复,至术后12周时,3∶7涂层组骨缺损修复效果最佳,该组材料内部的骨长入体积与材料外表面的新生骨体积最多;③Van-Gieson染色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术后12周时,3∶7涂层组骨缺损区及支架内部均有新骨形成,且新生骨组织最多、新生骨结构最为致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术后12周时,3∶7涂层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两组;④结果表明,3∶7涂层组对兔桡骨超临界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佳,骨支架涂层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的最佳质量比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缺损 3D生物打印支架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 生物陶瓷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钙、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三相陶瓷复合物与骨细胞活性的体外鉴定(英文)
7
作者 Anne Bernhardt Anja Lode +7 位作者 Sivadasan Suresh Babu Antje Vogel Thomas Hanke Sebastian Thieme Hare Krishna Varma Angela Rosen-Wolff Michael Gelinsky Annie John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033-3040,共8页
由于羟基磷灰石陶瓷与骨无机质的化学成份相似,所以10年来研究者对羟基磷灰石陶瓷在骨修复替换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因其高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但羟基磷灰石的再吸收能力差。文章对由硅酸钙、β-磷酸... 由于羟基磷灰石陶瓷与骨无机质的化学成份相似,所以10年来研究者对羟基磷灰石陶瓷在骨修复替换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羟基磷灰石因其高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但羟基磷灰石的再吸收能力差。文章对由硅酸钙、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组成的三相陶瓷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在三相陶瓷复合物环境下,采用不同比率硅酸钙、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对骨髓夹源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研究。细胞在加入和没有加入成骨细胞的情况下培养28d。采用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基因码转录和骨唾液蛋白Ⅱ表达评估成骨分化水平。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陶瓷复合80%羟基磷灰石材料上完成预实验。将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与人单核细胞共同培养以分析其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可能性。结果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陶瓷复合物材料上表现出快速黏附和高度增殖率,在所有实验材料上,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碱性磷酸酶基因码转录和骨唾液酸蛋白Ⅱ的表达在3种材料上同样增加。扫描电镜和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结果证明在陶瓷复合80%羟基磷灰石材料上的人单核细胞向破骨样细胞分化。结果提示制备的三相陶瓷复合材料支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以及人单核细胞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条件下破骨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陶瓷 β-磷酸 复合物材料 细胞活性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硅酸 体外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中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刁兆峰 李晓亮 +4 位作者 艾力麦尔旦·艾尼瓦尔 林成 周梅 潘晓玲 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56-3462,共7页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骨效果。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每只兔均制作4处上颌窦提升区域,其中3处分别植入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对照组1)、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骨粉(对照组2),最后一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取上颌窦提升区域标本,分别进行锥形束CT扫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免疫组织学化染色观察。实验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批准编号IACUC20170706-02)。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显示,空白对照组始终无新骨生成,其余3组术后8周时可见新骨生成,且以实验组成骨效果最明显;术后12周时,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成骨效果进一步增强,3组间差异不明显;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12周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的成骨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术后12周时,3组间两指标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上颌窦提升区域的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β-磷酸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 羟基磷灰石/β-磷酸 可注射性材料 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上颌窦提升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长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增强β-磷酸三钙多孔支架的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胡红涛 许国华 +4 位作者 刘继春 蒋玉权 唐德志 昝青峰 叶晓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575-9578,共4页
背景: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原位生长明显提高了磷酸钙支架的强度与韧性。目的:体外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β-磷酸三钙(nHAW/β-TC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3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静脉实验组,腹腔实验组和... 背景:通过纳米羟基磷灰石原位生长明显提高了磷酸钙支架的强度与韧性。目的:体外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晶须/β-磷酸三钙(nHAW/β-TCP)作为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急性全身毒性试验:3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静脉实验组,腹腔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射浸提液及生理盐水,24,472h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溶血试验:材料浸提液与稀释人鲜血混合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545nm下检测A值计算溶率;致敏试验:16只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每只豚鼠脊柱两侧皮内注射等体积nHAW/β-TCP架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及二硝基氟苯。于注射后即刻和24,48,72h观察局部皮肤反应。细胞毒性试验:材料浸提液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大体观察,采用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结果与结论:急性全身毒性试验:人工骨浸提液静脉及腹腔注射后不引起小鼠呼吸、进食改变或死亡,体质量稳定。溶试验:nHAW/β-TCP的溶血率小于ISO规定的5%,可认为这种材料无溶血作用。致敏试验:豚鼠皮内注射后未出现过反应。细胞毒性试验:CCK-8细胞毒性试验显示不同浓度人工骨浸提液的细胞毒性为0级。提示nHAW/β-TCP复合支架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溶血反应和过敏反应,且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符合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须 羟基磷灰石 磷酸 人工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结合β-磷酸三钙及海藻酸盐作为牙槽骨修复材料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扬 刘敏 +1 位作者 朱忠焰 高莎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804-4810,共7页
背景: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类型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合成,其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的:比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 背景: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天然生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各种类型的材料还可以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合成,其均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目的:比较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3种牙槽骨修复材料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浸提液、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羟基磷灰石浸提液分别与小鼠成骨前细胞、人成骨细胞共培养,XTT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晶紫分析实验检测细胞毒性(以DMSO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取20只Wistar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制备上颌右侧中切牙牙槽骨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干预: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其余3组分别植入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及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植入后7,21,42d,检测血清中RANKL、骨保护素质量浓度。实验已通过西南医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审批号:IACUC20170315-07。结果与结论:①3组材料浸提液中小鼠成骨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人成骨细胞的线粒体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中两种细胞的线粒体活性最高;②3组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骨前细胞与人成骨细胞的毒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材料浸提液中,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浸提液对两种细胞的毒性最低;③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植入后7d的RANKL质量浓度低于21d(P<0.001),植入后42d的骨保护素质量浓度高于植入后7,21d(P<0.001);④结果表明相对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与单纯羟基磷灰石材料,纳米碳化羟基磷灰石海藻酸盐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β-磷酸 海藻酸盐 组织工程 缺陷 再生 生物支架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体外降解速度可与成骨一致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鹏 毛克亚 +7 位作者 江涛 杨云 崔福斋 侯喜军 梁茂华 杜明奎 王继芳 王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1期9501-9504,共4页
背景:骨修复材料的理想降解速度应该与新骨形成速度相匹配,逐渐被新生骨逐渐爬行替代。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的体外降解速度。方法: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试件置... 背景:骨修复材料的理想降解速度应该与新骨形成速度相匹配,逐渐被新生骨逐渐爬行替代。目的:探讨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的体外降解速度。方法: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试件置于PBS模拟体液中,测量不同浸泡时间的pH变化、试件降解率和压缩强度变化。结果与结论:在模拟体液中复合人工骨和α-半水硫酸钙的pH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β-磷酸三钙的pH值变化不大,4周后复合人工骨的pH值稳定在5.6左右。PBS模拟体液浸泡过程中,复合人工骨与α-半水硫酸钙的质量和压缩强度均随时间延长而不断降低,而β-磷酸三钙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降低较小。说明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通过物理溶解而逐渐降解,其体外降解率介于β-磷酸三钙和α-半水硫酸钙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α-半水硫酸 人工 复合材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茂华 毛克亚 +3 位作者 夏波 刘强 唐佩福 王继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00-2805,共6页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新骨的形成及材料降解。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8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植于T4-8椎体左侧椎板后外侧(实验组),自体骨植于T4-8椎体右侧椎板后外侧(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两侧融合块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实验组总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材料体积分数。实验方案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末,双侧植骨区可见少量骨赘附着于椎板、模突及关节突关节,实验组人工骨结构形态清晰可见,仅在人工骨周围形成少量新生骨;术后8周末,双侧植骨区已形成大量骨赘,融合块成为贯通整个运动节段的整体,实验组新生骨已对植骨材料形成包绕;术后12周末,双侧植骨区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增粗增大,较8周末时强壮许多,融合块外形已呈柱状,上、下关节突关节已融入融合块,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包绕人工植骨材料,人工骨支架的结构已见崩解,实验组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要比自体骨侧大;②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骨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少;③结果表明,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人工骨能够获得稳定融合,人工骨材料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降解速度与新骨长入速度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α-半水硫酸 自体 材料 复合人工 复合材料 脊柱融合 多节段 胸椎 MICR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修复兔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的成骨性能
13
作者 梁茂华 毛克亚 +3 位作者 夏波 刘强 唐佩福 王继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500-3505,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制备的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与体外降解性能。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的新骨生成及降解效能。方法:取36只雄性新西兰大... 背景:前期研究制备的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强度与体外降解性能。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的新骨生成及降解效能。方法:取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T8椎体棘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皮质,右侧植入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实验组),左侧植入自体骨(对照组)。处死动物前的第13,3天静脉注射盐酸四环素作荧光标记。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四环素荧光标记新骨生成形态学观察、钼靶软X射线影像形态学观察与组织学观察。实验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植骨材料的新骨矿化沉积率逐渐下降,术后4周末时新生骨矿化沉积最快,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植骨区新骨矿化沉积率稍慢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钼靶软X射线显示,术后4周末,可见到完整的人工骨外形轮廓及人工骨与骨组织之间清晰的界限;术后8周末,人工骨材料的轮廓已经模糊,新生骨长入人工骨材料内部;术后12周末,大部分人工骨已被新生骨爬行替代,仅在植骨区域中心见到少量人工骨残余物质;③Giemsa染色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人工骨逐渐降解并被新骨包绕,至术后12周末已完全降解为细小的碎块状结构;④结果表明,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用于兔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与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α-半水硫酸 复合人工 材料 生物材料 复合材料 脊柱融合 多节段 胸椎 侧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骨膜下引导成骨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凌翔 陈卫民 +2 位作者 王罡 陶学金 曹颖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0-702,共3页
将胶原 (Co)与纳米磷酸三钙 (N- TCP)复合制成复合人工骨并植入兔颅骨的骨膜下作为实验组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不同时间点新骨自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 ,并和羟基磷灰石 (HA)组 (对照组 )作对照 ,观察 Co/N- TCP复合人工骨引导成骨能... 将胶原 (Co)与纳米磷酸三钙 (N- TCP)复合制成复合人工骨并植入兔颅骨的骨膜下作为实验组 ,使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不同时间点新骨自骨表面长入材料内的高度 ,并和羟基磷灰石 (HA)组 (对照组 )作对照 ,观察 Co/N- TCP复合人工骨引导成骨能力 ,探讨其用于萎缩性牙槽嵴重建的可行性。结果发现 :各时间点实验组新骨长入高度均优于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提示 :Co/N- TCP在骨表面引导成骨能力优于 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酸 胶原 羟基磷灰石 人工 牙槽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兰家平 张智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4期94-96,共3页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 因外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大块或大段骨缺损,一直是困扰矫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治疗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受限于自体骨量,无法满足大段或大块骨缺损修复的需要,并且需要2次手术,存在术后感染、疼痛和其他风险。同种异体骨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临床骨移植替代品,仍然潜在免疫排斥、慢性炎症等风险。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应具有广泛的来源、类似于自体骨生物力学强度、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和骨诱导性等优点。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 Grane[1]首先提出了骨组织工程的概念,极大地促进人工骨的系统研究。β-磷酸三钙(β-TCP)和α-半水硫酸钙(α-CSH)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组织相容性和骨传导性,近年来被广泛研究。β-TCP的降解速率较新骨形成速度还是较慢的;对α-CSH晶体形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其降解速率,但仍比新骨形成的速度快。二者复合是否可使其降解速率与新骨生成速度趋于一致?本文就β-TCP/α-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人工材料 硫酸 复合 移植替代材料 β-TCP 大段缺损 口腔颌面外科
原文传递
三种钙磷陶瓷材料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内成骨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龙厚清 李佛保 +2 位作者 王迎军 廖威明 王会信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 探讨和比较 3种钙磷陶瓷材料 HA、TCP、HA/ 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体内异位成骨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取 35只 3月龄 Wistar大鼠 ,将复合 rh BMP- 2的 3种钙磷陶瓷材料 (1∶ 1)植于鼠背部肌袋内 ... 目的 探讨和比较 3种钙磷陶瓷材料 HA、TCP、HA/ TCP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rh BMP- 2 )体内异位成骨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取 35只 3月龄 Wistar大鼠 ,将复合 rh BMP- 2的 3种钙磷陶瓷材料 (1∶ 1)植于鼠背部肌袋内 ,未复合 rh BMP- 2的上述 3种单纯陶瓷材料为对照组。术后 2、4和 8周取材 ,测定植入物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 ,通过 HE染色和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观察 ,比较新生骨组织的形成。 结果 术后 2、4周复合植入物 AL P活性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 HA、HA/ TCP、TCP,但在相同 rh BMP- 2剂量下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与相对应单纯支架材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组织学和组织计量学检测结果显示各复合材料组均有新骨形成 ,成骨量随时间推移而增加 ,2周时以 HA/ rh BMP- 2成骨量较多 ,但 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8周时新骨形成以双相陶瓷 HA/ TCP最佳 ,相关参数和图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成骨量 8周较 2、4周多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3种单纯支架材料各观察期均无骨样组织形成。 结论 双相陶瓷材料 HA/ TCP是携带 rh BMP- 2的钙磷陶瓷良好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陶瓷材料 复合重组人形成蛋白-2 体内成 羟基磷灰石 磷酸 双相磅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α-TCP和HA生物陶瓷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的形貌、结构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田一平 杨建华 +1 位作者 李晖 郭灵虹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以磷酸三钙(α-TCP)和羟基磷灰石(HA)生物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α-TCP和HA在模拟体液(SBF)及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浸泡后表面类骨磷灰石的生长和形成,考察初始溶液的离子成分和浓... 以磷酸三钙(α-TCP)和羟基磷灰石(HA)生物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α-TCP和HA在模拟体液(SBF)及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浸泡后表面类骨磷灰石的生长和形成,考察初始溶液的离子成分和浓度及陶瓷溶解性能对形成类骨磷灰石的形貌、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在SBF及PBS中浸泡后,HA仪在SBF中有少量的类骨磷灰石颗粒生成;α-TCP在SBF中表面形成类骨磷灰石颗粒,而在PBS中形成片状的磷酸八钙(OCP),XRD和SEM结果分别从结构和形态学方面确认磷酸八钙在1~3周可向颗粒状类骨磷灰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磷酸 羟基磷灰石 磷灰石 磷酸 非对称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佳乐 夏轶超 +3 位作者 澈力格尔 刘敏 王梓霖 韩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878-881,共4页
目的探索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由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组成的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质量比为3∶7的HA/β-TCP复合纳米支架,... 目的探索研究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由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A/β-TCP)组成的双相磷酸钙陶瓷(BCP)支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潜力,为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通过三维打印技术制备质量比为3∶7的HA/β-TCP复合纳米支架,扫描电镜(SEM)观察支架形态。将支架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通过CCK-8实验检测支架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种子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分;并以相同材料制备的压模片进行比较。结果三维打印技术制备的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为三维均匀多孔隙结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此支架上很好的增殖,分化。结论三维打印制备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有较好的相容性,可促进细胞的分化,可作为细胞支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打印技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 β-磷酸 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β-TCA复合材料与同种异体骨体外兔脂肪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海建 龙志成 +8 位作者 张峥 陶亢 吴林波 白晶晶 魏琴 丁俐文 陈江涛 王翀 宋兴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949-953,共5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β-TCA)复合材料与同种异体骨体外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支架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区脂肪,Ⅰ型胶原...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HA/β-TCA)复合材料与同种异体骨体外兔脂肪干细胞(r ADSCs)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选择支架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区脂肪,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及传代原细胞,第2代r ADSCs消化后,加入成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以鉴定分化结果,扩增后分别与HA/β-TCA及同种异体骨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碱性磷酸酶方法检测r ADSCs在HA/β-TCA及同种异体骨表面的粘附能力、增殖活力,评价r ADSCs与HA/β-TCA及同种异体2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并比较分析。结果原代细胞培养1 w后约90%的融合,传代后平均3 d即可达到90%以上的融合。第2代r ADSCs分化诱导后细胞增殖良好,分化诱导15 d后行茜红素染色,细胞结节中央染色为红色团块,形成片状钙化影;碱性磷酸酶染色可见细胞浆内呈浅棕色至棕褐色颗粒。接种培养后的第3天、第6天、第9天,同种异体骨与复合材料各时间点的吸光度(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 ADSCs在2种支架材料培养11 d后,电镜观察可见有多角形细胞伸出、突起,粘附于材料上和空隙中,并向四围伸展生长,邻近细胞紧密链接,形成拉网状结构。细胞表面分泌很多细胞外基质,填充于支架材料的孔隙中。细胞在2种支架材料上生长良好,增殖明显并保持均匀分布。结论 r ADSCs与HA/β-TCA生物相容性不弱于同种异体骨,HA/β-TCA复合材料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提供了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β-磷酸 同种异体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β—磷酸三钙生物降低解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娜如 王迎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292-293,共2页
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是新近发展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其成分与骨矿组成类似,生物学相容性好,在生理环境下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被组织吸收,为生物降解材料。本文介绍国内外有关磷酸三钙陶瓷工人骨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材料的制备... β-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是新近发展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其成分与骨矿组成类似,生物学相容性好,在生理环境下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被组织吸收,为生物降解材料。本文介绍国内外有关磷酸三钙陶瓷工人骨材料的研究现状,包括材料的制备、结构和理化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实验及临床应用情况及其复合人工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 复合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 人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