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1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激活对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2
作者 杨娜 汤宝鹏 +6 位作者 孙华鑫 喜林强 商鲁翔 王倩辉 迪拉热·太外库力 宋洁 周贤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654-660,共7页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 目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_(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_(1)AAbs组和比索洛尔组。在0、2、4、6周经背部多点注射β_(1)肾上腺素受体第二细胞外环抗原肽建立主动免疫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β_(1)AAbs水平验证模型。在心室不同区域测量电生理参数心室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传导速度和传导异质性。马松染色检测心室组织不同区域的纤维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β_(1)AAbs组与比索洛尔组自第2~8周β_(1)AAbs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和比索洛尔组相比,β_(1)AAbs组的心率显著增加,R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不同区域心室有效不应期均明显缩短,有效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增加(P<0.05),不同区域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P<0.05),不同部位胶原容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以上参数改变在中间部最为明显,均可被比索洛尔逆转(P<0.05)。结论β_(1)AAbs可增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改变,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不同区域纤维化程度有关,比索洛尔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受体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治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和电生理机制研究
4
作者 喜林强 孙华鑫 +9 位作者 商鲁翔 王倩辉 宋洁 杨娜 张兴 迪拉热·太外库力 曼则热姆·热杰普 张玲 汤宝鹏 周贤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6-724,共9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AAb)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作用及电生理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四组:对照组(佐剂注射)、β1AAb组[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细胞外第二环功能表位肽段(β1AR-ECLⅡ)配以佐剂背部多点注射进行主动免疫,2 mg/(kg·次)]、吡格列酮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2周,4 mg/(kg·d)]、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特异性抑制剂GW9662组[与β1AAb组同等主动免疫8周后吡格列酮灌胃+GW9662腹腔注射2周,其中吡格列酮予以4 mg/(kg·d),GW9662予以1 mg/(kg·d)]。每2周Powerlab多通道生理仪记录心电图,取血。基线和第10周记录超声心动图,10周后进行心电生理、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缩短、激动-恢复间期(ARI)延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较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明显,P均<0.05。而吡格列酮组较β1AAb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降低、VERP延长、ARI缩短;LVEF和LVFS恢复;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增加;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改善,P均<0.05。GW9662组较吡格列酮组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较高、VERP缩短、ARI延长;LVEF和LVFS较低;GLUT1和CPT1a阳性染色面积占比低;线粒体形态异常及网络损伤未恢复,P均<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β1AAb诱导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室电传导和激动恢复时间异质性;并可在组织病理水平缓解β1AAb所致心室重塑,并伴随心室肌糖脂转运通道蛋白的上调和受损线粒体网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贺忠梅 李美霞 +4 位作者 王晓樑 武烨 燕子 王晋萍 刘慧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577-580,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中的IgG,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纯化的抗β1-AR自身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又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DCM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对心脏的β1-AR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β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和肾上腺素能α_1受体自身抗体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林双 廖玉华 +5 位作者 王敏 向光大 候洁 乐岭 蒋文 钱卫红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抗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和肾上腺素能α1(Adr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Adr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肾病(DN)79例,T2DM5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6%和32.9%,明显高于T2DM组的13.5%和9.6%及正常对照组的1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G蛋白偶联AT1和Adr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N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树岩 杨新春 +2 位作者 缪国斌 刘秀兰 张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和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Iso)和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ICa-L电流强度的影响。结果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Iso可使基础ICa-L峰值电流强度和标准电流密度从(997.09±227.5)pA和(8.20±0.86)pA/pF增大到(2241.01±348.5)pA和(18.98±1.18)pA/pF(P<0.01),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可以阻断这一作用。同样,心力衰竭患者Abs阳性血清可使基础ICa-L峰值电流强度从(963.57±207.56)pA增大到(1382.41±241.36)pA,标准电流密度从(8.14±0.72)pA/pF增大到(11.70±1.03)pA/pF(P<0.01),Esm也可阻断此作用。结论人类心脏Abs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受体有异丙肾上腺素样激动剂效应,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及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笑 杜芸辉 +1 位作者 左骞 刘慧荣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已知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阳性率的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β1-adrenoceptor autoantibody,β1-AA),其可通过激活β1-AR-GsAC-cAMP-PKA途径,发挥类受体激动剂样的作用,并导... 已知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阳性率的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β1-adrenoceptor autoantibody,β1-AA),其可通过激活β1-AR-GsAC-cAMP-PKA途径,发挥类受体激动剂样的作用,并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激活ERK1/2通路,诱发心肌肥大,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β1-AA的类β1-AR激动剂样作用以及不脱敏性,可加重心脏毒性,导致心功能的恶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本文就β1-AA的发现、研究进展及其参与心衰的机制做一综述,并提出其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发病机制研究中可能的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子华 廖玉华 +4 位作者 魏宇淼 李留东 王彬 魏芬 王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 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该抗体的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 检测血压和用ELISA法检测抗α1... 目的:研究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用α1肾上腺素受体胞外第二 肽段合成肽免疫Wistar大鼠作为该抗体的模型,设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正常Wistar大鼠为对照;用尾套法 检测血压和用ELISA法检测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主动脉和肠系膜第三级动脉病理变 化,并计算管壁厚度、管壁/管腔比;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的c jun和c fos的表达。结果:在免疫后2周,免疫 组抗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滴度开始升高,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维持在较高水平;在实验过程中,免疫组血压与对 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低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免疫组主动脉管壁厚度((0.382±0.075)mm)、肠系膜三级 动脉管壁/管腔比(0.526±0.209)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97±0.009)mm,0.379±0.072);电镜结果 显示免疫组较正常对照及SHR组主动脉平滑肌线粒体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免疫组主动脉壁c jun蛋白表达高 于正常对照组,但c fos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无异。结论: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可通过增加平滑肌细胞c jun 的表达而导致血管结构的改变,可能在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美霞 王晓樑 +4 位作者 刘晓军 刘迎旭 贺忠梅 赵荣瑞 刘慧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3-748,共6页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 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β_1肾上腺素受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芸辉 李笑 +2 位作者 于海存 张诗晗 刘慧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8期696-700,共5页
目的: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细胞外第二环的单克隆抗体(β_1-AAmAb)。方法:设计合成两条肽段,偶联后作为免疫原混合免疫小鼠,挑选免疫反应强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并... 目的: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构建特异性针对β_1肾上腺素受体(β_1-AR)细胞外第二环的单克隆抗体(β_1-AAmAb)。方法:设计合成两条肽段,偶联后作为免疫原混合免疫小鼠,挑选免疫反应强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筛选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并于接种小鼠,14d后收集腹水,用Protein G对腹水进行纯化以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ELISA结果显示,杂交瘤细胞上清液中β_1-AA的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9896±0.1873)vs.(0.0635±0.0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olt分析发现,β_1-AAmAb与商业化抗β_1-AR多克隆抗体阳性对照具有相同分子量的条带。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β_1-AAmAb可与天然存在的β_1-AR相结合。Annexin V/PI流式分析发现,β_1-AAmAb可以诱导心肌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实验证实,β_1-AAmAb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β_1-AA均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存在的β_1-AA具有相同生物学效应的单克隆抗体,使用该单克隆抗体进行后续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β_1-AA的致病机制有更好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主动脉狭窄大鼠血清β_1肾上腺素受体与M_2毒蕈碱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支建明 范爱兰 +2 位作者 赵录英 武恒 赵荣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1-193,共3页
采用缩窄主动脉复制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 ,动态观察 (10周 )氯沙坦 (术后第 2周开始 ,5mg·kg- 1·d- 1,ig ,连续 8周 )治疗对模型大鼠血清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1受体 )与M2 毒蕈碱受体 (M2 受体 )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 采用缩窄主动脉复制心功能不全大鼠模型 ,动态观察 (10周 )氯沙坦 (术后第 2周开始 ,5mg·kg- 1·d- 1,ig ,连续 8周 )治疗对模型大鼠血清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1受体 )与M2 毒蕈碱受体 (M2 受体 )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 ,缩窄主动脉组血清中两种受体自身抗体从术后 1周起阳性率 ,滴度逐渐升高 ;给予氯沙坦治疗不仅可抑制模型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而且使两种血清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明显降低。结果提示氯沙坦有抑制心脏 β1与M2 受体自身抗体产生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激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NF-κB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艳香 袁勇 +2 位作者 冯力 廖玉华 朱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As)拟去甲肾上腺素的激动样效应及胞内信号分子活化机制。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将收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进...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α1-adrenergic receptor,α1-AAs)拟去甲肾上腺素的激动样效应及胞内信号分子活化机制。方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将收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进行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ELISA检测其滴度后以1∶80刺激细胞,并设立不同的处理组。将α1-AAs刺激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后,经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方法分析胞内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分子激活及表达状况。结果:Western bltting显示α1-AAs刺激组中胞内核因子NF-κB(p50)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且可被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和NF-κB拮抗剂PDTC明显抑制(P<0.05)。免疫荧光实验中,α1-AAs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α1-AAs+哌唑嗪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中α1-AAs能够致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NF-κB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通过促进肝细胞凋亡参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海存 杜芸辉 +2 位作者 张诗晗 闫莉 李玉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5期626-631,共6页
目的探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杂交瘤细胞株融合的方法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β_1-AA;构建β_1-AA长期被动免疫小鼠模型;血清生化仪检测肝脏血清学指标变化;超声检测小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Tu... 目的探讨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_1-AA)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杂交瘤细胞株融合的方法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β_1-AA;构建β_1-AA长期被动免疫小鼠模型;血清生化仪检测肝脏血清学指标变化;超声检测小鼠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Tunel染色、annexin V/PI染色和caspase 3活性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结果具有生物活性的β_1-AA和被动免疫模型小鼠建立成功;在被动免疫过程中,免疫组小鼠肝脏谷丙转氨酶ALT(62.00±0.01 vs37.00±0.02)和谷草转氨酶AST(290.00±0.05 vs 205.00±0.02)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ALB显著下降(35.00±0.03vs 43.00±0.05);门静脉、肝静脉流速降低;β_1-AA长期存在诱导肝细胞凋亡水平增加(8.00%±0.02%vs 2.30%±0.03%,P<0.05),β_1-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抑制剂metoprolol可以部分逆转此效应。结论β_1-AA可以通过β_1-肾上腺素受体致肝细胞凋亡,参与肝损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清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忠梅 李美霞 +4 位作者 王晓樑 王晋萍 汤嘉宁 魏书庆 刘慧荣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①应用SA-ELISA方法,检测风心病患者(60例),正常人(97例),以及心衰大鼠(33只)和对照大鼠(20只)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②亲和层析法纯化风心病患... 目的探讨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方法①应用SA-ELISA方法,检测风心病患者(60例),正常人(97例),以及心衰大鼠(33只)和对照大鼠(20只)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②亲和层析法纯化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体阳性血清中的IgGs;③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影响;④测定抗β1AR自身抗体IgGs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风心病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分别为43%和1∶(98.3±1.6),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的4%和1∶(14.6±2.7),P<0.01,类似的结果见于心衰大鼠[85%,1∶(67.3±2.4)]与对照大鼠[5%,1∶(17.3±2.1)](P<0.01)之间;纯化的风心病患者、心衰大鼠抗β1AR抗体IgGs均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且在6 h内不脱敏;还可增强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风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具有激动剂样刺激效应,即具有正性变时效应(不易脱敏)、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提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是风心病患者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β1肾上腺素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省三 陈志坚 +3 位作者 廖玉华 高翔 王敏 董继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石蜡病理切片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结果实... 目的探讨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在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石蜡病理切片计算心肌病理积分,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心电图。结果实验组小鼠心肌炎发病率为69.4%,死亡率为11.11%。实验组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和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1),小鼠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滴度与心肌病变程度和心电图改变密切相关(r分别为0.93、0.90)。结论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可能参与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肾上腺素受体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受体Ⅱ1型和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玉玲 金达茂 +7 位作者 马成文 张希萍 胡泽平 刘志刚 苏继飞 廖玉华 周子华 王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 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清抗α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分布特征及其缩血管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忠梅 马秀瑞 +5 位作者 燕子 吕婷婷 卫小红 宋峰 吴博威 刘慧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8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α1-AA)的分布特征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86例高血压患者与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α1-AA的滴度和阳性率;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α1-AA阳性和阴性患...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抗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α1-AA)的分布特征及其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86例高血压患者与10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α1-AA的滴度和阳性率;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α1-A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中的IgGs,观察该抗体IgGs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中α1-AA的阳性率和平均抗体滴度分别为49%和1∶(93.5±2.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和1∶(16.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化的抗体阳性IgGs(10-9~10-5mol/L)能够浓度依赖性增加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的张力[收缩幅度从(19.3±2.2)%增加到(137.5±4.6)%,P<0.01],这种作用与α1-肾上腺素受体(AR)激动剂去氧肾上腺素的缩血管效应相类似,并且呈现非血管内皮依赖性,同时可被α1-AR拮抗剂哌唑嗪所阻断,以及被α1抗原肽段中和。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中α1-AA的分布呈高阳性率与高滴度的特征,该抗体具有激动剂样增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的作用,并且为非内皮依赖性,可能是通过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1-AR结合所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肾上腺素能α1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介导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晔 赵林双 李德忠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0-12,16,76,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简称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大鼠对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又分为无介... 目的: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简称α1-受体抗体)介导的糖尿病大鼠对肾小管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又分为无介导组与抗α1-受体抗体介导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放射免疫法测定尿白蛋白,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基质TGF-β1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α1-受体抗体介导的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肾皮质远端小管均可见TGF-β1表达,且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GF-β1在α1-受体抗体介导大鼠表达增加,即TGF-β1的表达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尿 抗体介导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沙唑嗪干预对α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阳性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学莹 赵林双 +2 位作者 白伟伟 李德忠 王敏 《微循环学杂志》 2013年第1期8-11,73,I0001,共6页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干预对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α1R-Ab)阳性糖尿病(DM)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n=10)、B组(DM模型组,n=10)、C组(DM+多... 目的:探讨多沙唑嗪干预对α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α1R-Ab)阳性糖尿病(DM)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为5组:A组(正常对照组,n=10)、B组(DM模型组,n=10)、C组(DM+多沙唑嗪干预组,n=10)、D组(α1R-AbDM组,n=8)和E组(α1R-AbDM+多沙唑嗪干预组,n=8)。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STZ)复制T2DM模型。造模成功后,D组和E组于当周、第4、8、12、16周尾静脉注射α1R-Ab注射液(100μg/100g),建立α1R-AbDM模型。C组和E组均从注射α1R-Ab起每日给予多沙唑嗪0.36mg/Kg灌胃,持续16周。A组不予任何处理。16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左室心肌组织常规病理切片和超薄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左室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A组大鼠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明显低于B、C、D、E组(均P<0.01),C组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低于B组(P<0.05),E组心肌TGF-β1和Ⅰ型胶原表达亦明显低于D组(P<0.05);电镜下,A组心肌未见明显异常;D组心肌线粒体减少,排列紊乱,呈空泡变性,间质胶原增生,微血管基底膜增厚;而E组心肌病变较D组明显减轻;C组心肌病变亦较B组明显减轻。结论:多沙唑嗪可通过抑制α1R-Ab阳性DM大鼠心肌组织中TGF-和Ⅰ型胶原表达,减轻DM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保护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尿 转化生长因子-β1 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