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被引量:10
1
作者 叶扬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一五”时期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这一战略在 1 95 2年 7月至 8月已基本确立。受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为了改变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受国际环境的制约和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是新中国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一五... “一五”时期新中国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这一战略在 1 95 2年 7月至 8月已基本确立。受苏联工业化战略的影响、为了改变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受国际环境的制约和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影响是新中国选择这一战略的原因。“一五”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战略评价 “一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北京对城市社会问题的应对及启示 被引量:3
2
作者 瞿宛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20,共7页
关键词 城市社会问题 “一五”时期 社会主义过渡 北京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文化建设 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党 生产关系 成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数量分析──“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状况研究
3
作者 段宾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33-36,共4页
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数量分析「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状况研究段宾技术和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技术进步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是通过改变生产手段来提高单位要素(资本、劳动、时间等)的生产效益。技术进步可以通... 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数量分析「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状况研究段宾技术和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技术进步的主要作用和效果是通过改变生产手段来提高单位要素(资本、劳动、时间等)的生产效益。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装备率 技术进步 资本利润率 “一五”时期 就业者 资本生产率 数量分析 平均工资 经济影响 资本总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现状与构成分析
4
作者 莫畏 何茜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2期89-90,共2页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历史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吉林省的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显著发展。在156个项目中,吉林省建有11处,带动了吉林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现代工业的基础,在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历史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吉林省的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显著发展。在156个项目中,吉林省建有11处,带动了吉林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一五"时期的工业遗产目前还缺乏系统保护的有效措施。本文在对"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资料的整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一五"时期吉林省工业遗产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吉林省 工业遗产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城市民生建设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张瑞敏 荆幼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5,共6页
"一五"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城市民生建设的初步探索期。"一五"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的如火如荼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民生建设的两大历史背景。此间,中国共产党主要围绕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qu... "一五"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城市民生建设的初步探索期。"一五"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改造的如火如荼构成了这一时期城市民生建设的两大历史背景。此间,中国共产党主要围绕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问题,对城市民生建设问题形成了诸多重要的认识;其城市民生实践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出现过深刻的社会危机,其探索所形成的模式与经验对中国以后的几十年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中国共产党 城市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工业化的初创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6
作者 高伯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9年第12期33-36,21,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一五”时期 工业化战略 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有企业 内在矛盾 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红色金融支持东北工业之思考
7
作者 鞠国华 《吉林金融研究》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红色金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了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弱势群体的金融权问题,创造了中外史上诸多金融奇迹。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到中国人民银行建立,除了三大母体来源之外(西北农... 红色金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普惠性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了占世界人口比例最大弱势群体的金融权问题,创造了中外史上诸多金融奇迹。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到中国人民银行建立,除了三大母体来源之外(西北农民银行、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其他红色金融体系陆续归一为人民银行序列,赓续了红色金融血脉,奠定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的基础。红色金融初心与使命内生于党的宗旨,服从服务于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不同历史阶段,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建立了不朽功勋,彰显了红色金融之伟力。“一五”时期,在极端困难情况下,“大一统”红色金融体系助力新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东北工业发展巨大成就。抚今追昔,百年红色金融演变发展史,用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伟力巨大无限。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时代,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中国梦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值此主题教育学习之际,我们应该从红色金融资源宝库中汲取力量,坚定红色金融道路自信,激发奋斗精神,凝聚钢铁金融意志,以红色金融之伟力应对任何挑战,再创红色金融辉煌历史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金融 金融伟力 金融初心与使命 东北工业 “一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鉴”与“戒” 被引量:1
8
作者 童锋 夏泉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07,共7页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为了实施苏联援助的156项计划。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民国模式"自然淡出,高等教育主要演变为"苏联模式"与"延安模式"的角力。1953年,中国高等教育以苏为"... 1953年至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上是为了实施苏联援助的156项计划。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民国模式"自然淡出,高等教育主要演变为"苏联模式"与"延安模式"的角力。1953年,中国高等教育以苏为"鉴",实行一边倒的高等教育政策。然而,在国内外环境一片大好的情况下,1953年由于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形势突变,社会主义中国同遭波及,政治局面相应生变,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反思全盘"苏化"的道路。中国高等教育从1956年发生了转折,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走自己的路",在延安时期所积成的"延安模式"重新受到重视,从以苏为"鉴"转向以苏为"戒",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从片面追求质量开始向片面追求速度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高等教育 以苏为“鉴” 以苏为“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政策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梁胜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城镇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统一登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处理”、“政府介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和“国家统包统配”三个阶段,统一性和计划性不断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国家统一安排城镇就业的... “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城镇就业政策先后经历了“统一登记、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处理”、“政府介绍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和“国家统包统配”三个阶段,统一性和计划性不断得到增强,最终形成国家统一安排城镇就业的模式,并带来一系列正负两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城镇就业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包头规划回顾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复芸 《城市规划》 1984年第5期26-28,共3页
(一) 包头市是一个以冶金、机械等重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包头市的主体工业:包头钢铁联合企业及内蒙古一、二机械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工业项目。因此,包头市也是我国第一批开展城市规划的重点城市之一。
关键词 包头市 “一五”时期 新市区 新区 城市规划 老包 工业区 重点工业项目 生活居住区 重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五”时期产业结构问题的探析
11
作者 黄宁莺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年第5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中国 “一五”时期 经济模式 劳动力 结构调整
全文增补中
试论“一五”时期西安工业与西安的经济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芮思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11X期134-135,共2页
"一五"时期,西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此期间,西安工业的兴起,奠定了西安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基础,带动了西安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西安工业的兴起和建设又对"一五"时期西安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引导和规范作用。
关键词 “一五”时期 西安工业 西安经济 消费型 生产型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哈尔滨市“一五”时期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13
作者 张伟 陈晓雪 《龙江党史》 1995年第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一五”时期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哈尔滨市 先进生产者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工人阶级 国有大中型企业 竞赛活动 刘少奇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的历史作用
14
作者 尹光 《商业经济》 2003年第7期54-55,共2页
“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确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作用,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建成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是国际一流,它不仅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功能,缓解布局不合理及偏重所发展的失衡等,而且在各重要领域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的确定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作用,是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建成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是国际一流,它不仅承担了巨大的社会功能,缓解布局不合理及偏重所发展的失衡等,而且在各重要领域还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中国在今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重点工程 历史作用 中国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15
作者 董大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53,共8页
青年突击队的成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创举,也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倡导成立青年突击队,并广泛组织一大批团员青年加入青年突击队,引导和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生产建设、... 青年突击队的成立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创举,也是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青团倡导成立青年突击队,并广泛组织一大批团员青年加入青年突击队,引导和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在生产建设、创新攻关、抢险救灾等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一五”时期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具有借鉴意义的历史经验:服务工作大局与照顾青年特点有机融合;积极构建协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应对突出问题;坚持守正创新与借鉴有益经验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青年突击队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研究
16
作者 董大伟 张治银 王娟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57,共11页
“一五”时期,我国广大农村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产生与当时的农业发展目标、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困境、城市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密切相关。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壮大,是多种举措形成合力的结果,包括因势利导提供政策支... “一五”时期,我国广大农村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产生与当时的农业发展目标、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困境、城市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密切相关。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发展壮大,是多种举措形成合力的结果,包括因势利导提供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动员、建立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的协同机制、因时因地制宜设计多种突击队类型等。农村青年突击队这一组织形式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生产技术能力、涵养了农村青年的集体主义精神、有力地开辟了组织动员农村青年的新路径、培育了青年干部人才。新时代新征程,总结农村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对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农村青年突击队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我国“一五”时期的建设实践探讨消费和积累的合理安排
17
作者 陈雨平 《经济与管理研究》 1981年第4期9-13,共5页
合理安排消费和积累,是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编制长期计划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人民消费水平、基本建设投资、国家财政收支等一系列的国民经济指标,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 合理安排消费和积累,是当前调整国民经济、编制长期计划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人民消费水平、基本建设投资、国家财政收支等一系列的国民经济指标,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各个环节。在这方面,我国的“一五”时期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这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时期 劳动生产率 实践探讨 消费基金 合理安排 国民经济 重工业 生产性积累 生产资料 增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北京市如何进行城市劳动力计划管理
18
作者 孙英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4,共4页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劳动力资源是任何社会时期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与此同时,在劳动力管理方面也建立了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劳... 劳动力是生产要素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劳动力资源是任何社会时期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走上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与此同时,在劳动力管理方面也建立了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的劳动计划管理体制。一、以建筑工人为重点的劳动力计划管理制度的建立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从1953年开始,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国家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就有130多个,房屋建筑面积2700多万平方米,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如何保证重点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就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实行城市劳动力计划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一五”计划的基本建设和各项生产任务,保证供应所需的劳动力。当时的北京作为首都,集中了不少中央部委、地方的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必要的城市修缮工程,因此,“一五”初期,对建筑工人的计划管理是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管理体制 城市劳动力 北京市 “一五”时期 基本建设投资 经济发展水平 重点建设项目 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业化建设社会动员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白晋博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我国工业化建设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报导,为全民参与工业化建设、顺利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揭露西方国家的真...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流媒体宣传平台,在“一五”计划期间对我国工业化建设进行了大篇幅的宣传报导,为全民参与工业化建设、顺利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揭露西方国家的真面目、宣传党的工业化方针、宣传工业化中涌现的先进事迹、传达社会各界对于工业化的态度等形式,为动员全民参与工业化、支援工业化作出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日报》 “一五”时期 工业化建设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的第一次利用外援──论“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的历史作用
20
作者 孙运莉 《世纪桥》 1999年第5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重点工程 “一五”时期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防工业 苏联政府 抗美援朝 重点工程项目 中共党史 外援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