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40
篇文章
<
1
2
…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冯梦龙“三言”对宋元话本的文人化改造
1
作者
王昕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注重题目的编排,强调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小说题目来凸显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宋元话本的改造,成功塑造了诸多典型形象,但这些人物塑造与故事价值却形成背离,表现为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复杂的作品,人物塑造稍显逊色;与情节小说相反,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简单,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加立体、饱满。同时冯梦龙通过对原作的增补,注入改编或重构原作的主题与焦点,有意识地施以“情教”,利用小说的形式来灌输和推广正统的道德规范,实现了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研究
“三言”
宋元话本
文人化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中城市民居书写的叙事作用与文化意蕴
2
作者
张萌
郑晓峰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如果说城市园林的书写体现了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叙事风格,那么城市民居就是拟话本小说民间化叙事的典型环境。在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城市民居空间兼具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身份,产生了重要的叙事作用,使故事环境更加生动具体、...
如果说城市园林的书写体现了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叙事风格,那么城市民居就是拟话本小说民间化叙事的典型环境。在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城市民居空间兼具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身份,产生了重要的叙事作用,使故事环境更加生动具体、人物关系更加贴近世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多变。从文化的角度看,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彰显了明代市民社会的思想新变,民宅空间的开放暗示了男女情欲的放纵,商铺空间的繁华体现出市民物欲的勃发;另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中暗含了传统思想的观念固守,民居秩序象征了传统的婚姻方式,民居结构昭示出家庭伦理观念,商人住宅的细节则揭示出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观念。可见,明代城市社会虽然出现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但传统价值观念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话本
“三言”
城市民居
叙事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道教书写中的疾病与治疗意识
3
作者
周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三言”无疑具有独特性。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思想主题、作者、本事考证、传播影响等进行分析。但从疾病与治疗角度分析“三言”中的涉道作品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生发条件,...
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三言”无疑具有独特性。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思想主题、作者、本事考证、传播影响等进行分析。但从疾病与治疗角度分析“三言”中的涉道作品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生发条件,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生命意识、长寿的思想,使作品构建了一个对精神和肉体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的世界。小说劝诫世人抛却物欲、隔断迷情,达到清洗心灵、修炼心性的作用;用道术来达到对社会的救济,完成对身体疾病的治疗;借助梦境实现对心灵痛点的治愈。同时作品通过叙事,使疾病与治疗对小说情节的生成与拓展、人物塑造、创作主旨、环境的烘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意义上讲,“三言”是不可多得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疾病
治疗
道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的季节叙事构筑与价值意义
4
作者
陈宇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季节常在小说叙事中被赋予浓郁的人文属性。“三言”的季节书写与叙事场景、情感表达的惯常搭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审美与天人合一理念,契合中医传统理论中人体情感与季节特征的对应关系,承载着中国古人普遍的思维认知和审美心理。此...
季节常在小说叙事中被赋予浓郁的人文属性。“三言”的季节书写与叙事场景、情感表达的惯常搭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审美与天人合一理念,契合中医传统理论中人体情感与季节特征的对应关系,承载着中国古人普遍的思维认知和审美心理。此外,这些搭配推动了“三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承载着冯梦龙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的表达,使“三言”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为难以超越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季节叙事
惯常搭配
审美情趣
人生哲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晚明社会教化思想转变探析——以“三言”为中心
5
作者
刘慧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展现出晚明社会教化思想的世俗化倾向。在传统儒家体系中,忠孝节义观念通常与君王、忠臣、良将、才士的形象紧密相连。“三言”在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其塑造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同样具有忠孝节义的...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展现出晚明社会教化思想的世俗化倾向。在传统儒家体系中,忠孝节义观念通常与君王、忠臣、良将、才士的形象紧密相连。“三言”在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其塑造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同样具有忠孝节义的高尚品质。“三言”实质上反映出明代中后期社会教化思想在受众对象和内容选择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明代中期以来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转播和冯梦龙的文学认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化
儒家
世俗化
“三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6
作者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文到为政:冯梦龙“三言”中的廉政书写
7
作者
曾峥嵘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冯梦龙“三言”不乏涉及廉政的文学书写,一类是关注廉政实施者的显性书写,一类是观照廉政环境的隐性书写。无论是塑造官吏的显性书写,还是强调廉政硕果的隐性书写,均透露出冯梦龙为官的高洁志趣和为民为众的廉洁之气。同时,《寿宁待志...
冯梦龙“三言”不乏涉及廉政的文学书写,一类是关注廉政实施者的显性书写,一类是观照廉政环境的隐性书写。无论是塑造官吏的显性书写,还是强调廉政硕果的隐性书写,均透露出冯梦龙为官的高洁志趣和为民为众的廉洁之气。同时,《寿宁待志》所呈现的冯梦龙四载廉吏实践,恰能与其廉政书写相呼应,二者共同形成冯梦龙“文如其人”的一以贯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廉政书写
“三言”
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三言”故事中情节的反复与创作倾向
8
作者
娄茜茜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49-52,共4页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的起伏变化,情节的反复对于建构小说的叙述结构、丰富故事内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例,探讨情节的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言”借助情节的反复突出主题,凸显故事发展的张力...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的起伏变化,情节的反复对于建构小说的叙述结构、丰富故事内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例,探讨情节的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言”借助情节的反复突出主题,凸显故事发展的张力,表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在传达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也彰显了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三言”
情节的反复
创作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果报”观念和逻辑与“三言”的叙事
被引量:
5
9
作者
向志柱
陈兮
《学海》
200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 ,“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 ,又有所变异 ,并且集中体现在对...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 ,“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 ,又有所变异 ,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 ,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 ,但亦有损“三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报”观念
“果报”逻辑
“三言”
小说
宗教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裔汉学家王际真与“三言”的翻译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李新庭
庄群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华裔汉学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中学西传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探讨华裔汉学家...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华裔汉学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中学西传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探讨华裔汉学家王际真对"三言"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揭示"三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王际真
“三言”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欲无情的爱情——“三言”爱情描写的重大缺陷
被引量:
2
11
作者
傅承洲
张晶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74-79,共6页
“三言”中的爱情描写与真正的爱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它们或过度强调了外貌在爱情中的作用,或过分关注了爱情关系中的情欲行为,或在爱情中掺和了一些非爱情的杂质。产生这种现象,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编纂者冯梦龙及其时代的原因。
关键词
“三言”
爱情小说
缺陷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12
作者
费洪根
王若明
《东疆学刊》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两语”说香港
被引量:
5
13
作者
邹嘉彦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24,共8页
“三言”“两语”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一前言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1858年清廷与英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的有关条款对后来香港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起了决定...
“三言”“两语”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一前言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1858年清廷与英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的有关条款对后来香港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条约规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语
言
转移
粤方
言
香港社会
香港语
言
官方语
言
参考文献
闽南方
言
英语
普通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三言”新解说
被引量:
6
14
作者
刘生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庄子》自谓其行文体例是由"寓言"、"重言"、"卮言"组成的"三言"体。所谓"寓言"泛指"藉外论之"的寄寓之言,"重言"特指假托"耆艾"的借重之言,"...
《庄子》自谓其行文体例是由"寓言"、"重言"、"卮言"组成的"三言"体。所谓"寓言"泛指"藉外论之"的寄寓之言,"重言"特指假托"耆艾"的借重之言,"卮言"专指作者因事推衍的议论之言,它们各有其具体功用和使用缘由。细考"三言"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是因为天下沉迷混浊。在此环境中,既不能用庄重、实在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不自然而然地稍加推衍、点拨、引导、阐发。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暗示事理,开阔思路,扩大影响("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乐于接受("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推衍、点化、引申、发挥("以卮言为曼衍");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文体。《庄子》的"三言",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所包容和交叉的关系。就意旨而言似应以"卮言"为主,就文体而言则当以"寓言"为主,并可以"寓言"代表"三言",简称《庄子》为"寓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三言”
寓
言
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被引量:
6
15
作者
吕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濛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情爱观
理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篇目英译的考订
被引量:
5
16
作者
路旦俊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不断有译本问世,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译者的独特处理造成了三言篇目的英译比较混杂,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现有“三言”英译本中的篇目追根溯源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订。
关键词
冯梦龙
短篇小说
“三言”
英语翻译
文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传教士与冯梦龙“三言”在西方的传播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新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0,76,共8页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中学西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明清传教士译介"三言"的背景、过程以及传播效果,揭示"三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明清传教士
“三言”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
17
18
作者
张洪兴
《天中学刊》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三言”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型世言》的女性观——与“三言”、“二拍”比较
被引量:
2
19
作者
蔚然
顾克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世
言
》
女性观
“三言”
“二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言”英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0
作者
路旦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其中一些有影响的版本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英译
译介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冯梦龙“三言”对宋元话本的文人化改造
1
作者
王昕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7,共8页
文摘
冯梦龙“三言”对于宋元旧话的改订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题目的改订与增删,标志着文人对于通俗小说认知的突破;二是提升通俗小说的地位,意味着文人改造意识的觉醒;三是强调文学的通俗性,昭示着艺术与思想结合的新高度。在编创中,他注重题目的编排,强调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并利用小说题目来凸显人物性格特点。通过对宋元话本的改造,成功塑造了诸多典型形象,但这些人物塑造与故事价值却形成背离,表现为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复杂的作品,人物塑造稍显逊色;与情节小说相反,情节结构与人物关系简单,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加立体、饱满。同时冯梦龙通过对原作的增补,注入改编或重构原作的主题与焦点,有意识地施以“情教”,利用小说的形式来灌输和推广正统的道德规范,实现了题材的拓展与主题的强化。
关键词
冯梦龙研究
“三言”
宋元话本
文人化改造
Keywords
research on Feng Menglong
"Sanyan stories"
Song-Yuan story-telling scripts
literati adapta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中城市民居书写的叙事作用与文化意蕴
2
作者
张萌
郑晓峰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2024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连图书馆藏明清小说整理与研究”(17ZDA261)。
文摘
如果说城市园林的书写体现了章回小说文人化的叙事风格,那么城市民居就是拟话本小说民间化叙事的典型环境。在拟话本小说集“三言”中,城市民居空间兼具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身份,产生了重要的叙事作用,使故事环境更加生动具体、人物关系更加贴近世俗、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多变。从文化的角度看,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彰显了明代市民社会的思想新变,民宅空间的开放暗示了男女情欲的放纵,商铺空间的繁华体现出市民物欲的勃发;另一方面,城市民居书写中暗含了传统思想的观念固守,民居秩序象征了传统的婚姻方式,民居结构昭示出家庭伦理观念,商人住宅的细节则揭示出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观念。可见,明代城市社会虽然出现了思想文化的变革,但传统价值观念仍然占据着主流地位。
关键词
拟话本
“三言”
城市民居
叙事
文化意蕴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道教书写中的疾病与治疗意识
3
作者
周倩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2BZW105)。
文摘
在明代拟话本小说中,“三言”无疑具有独特性。以往的研究大多从思想主题、作者、本事考证、传播影响等进行分析。但从疾病与治疗角度分析“三言”中的涉道作品是一个新的突破口。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有其特殊的文化土壤生发条件,这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强烈的生命意识、长寿的思想,使作品构建了一个对精神和肉体疾病均有治疗作用的世界。小说劝诫世人抛却物欲、隔断迷情,达到清洗心灵、修炼心性的作用;用道术来达到对社会的救济,完成对身体疾病的治疗;借助梦境实现对心灵痛点的治愈。同时作品通过叙事,使疾病与治疗对小说情节的生成与拓展、人物塑造、创作主旨、环境的烘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此意义上讲,“三言”是不可多得的范本。
关键词
“三言”
疾病
治疗
道教
Keywords
"Sanyan"
disease
treatment
Taoism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的季节叙事构筑与价值意义
4
作者
陈宇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文摘
季节常在小说叙事中被赋予浓郁的人文属性。“三言”的季节书写与叙事场景、情感表达的惯常搭配体现着中国古人的自然审美与天人合一理念,契合中医传统理论中人体情感与季节特征的对应关系,承载着中国古人普遍的思维认知和审美心理。此外,这些搭配推动了“三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承载着冯梦龙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的表达,使“三言”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成为难以超越的丰碑。
关键词
“三言”
季节叙事
惯常搭配
审美情趣
人生哲理
Keywords
San Yan
narrative of seasons
customary combination
aesthetic sentiment
philosophy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明社会教化思想转变探析——以“三言”为中心
5
作者
刘慧玲
机构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01-105,共5页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粮言’‘粮语’打造‘粮心’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例”(2022jyxm419)
安徽省教育厅2022年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研修项目(gxgnfx2022212)。
文摘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展现出晚明社会教化思想的世俗化倾向。在传统儒家体系中,忠孝节义观念通常与君王、忠臣、良将、才士的形象紧密相连。“三言”在明中后期商业经济繁荣的背景下产生,其塑造的商人形象、女性形象同样具有忠孝节义的高尚品质。“三言”实质上反映出明代中后期社会教化思想在受众对象和内容选择上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与明代中期以来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转播和冯梦龙的文学认知有关。
关键词
教化
儒家
世俗化
“三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6
作者
吴晗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教与风雅:明中期苏州文人笔记研究”(项目编号:23FZWB042)
《苏州全书》青年学术资助项目“明代苏州笔记与‘吴趣’研究”(项目编号:SZQSQN202304)。
文摘
晚明以降,人文主义思潮涌动,文人倡导尊情适性,导致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小说文本中生成了一大批新型女性形象,在对市井妇女、妓女及世家闺秀等各阶层人物的书写上,展现全新样态。冯梦龙的《情史》和“三言”,不但歌颂女性的坚贞与多情,赞美其才智与个性,更是对程朱理学中的贞洁观念发出挑战与批判。小说对女性进行全面刻画,重新评价妒妇、荡妇等人物形象,肯定女性对情感的追求及其聪明才智,力图建构独立自主的女性个体,客观上呈现了尊重女性、倡导男女平等的妇女观。
关键词
《情史》
“三言”
冯梦龙
文学创作与妇女观
Keywords
A History of Love
Three Volumes of Words
Feng Menglong
literary creation and perspective on women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文到为政:冯梦龙“三言”中的廉政书写
7
作者
曾峥嵘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闽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18,共6页
基金
福建师范大学廉洁文化研究硕博项目(VF-2226)。
文摘
冯梦龙“三言”不乏涉及廉政的文学书写,一类是关注廉政实施者的显性书写,一类是观照廉政环境的隐性书写。无论是塑造官吏的显性书写,还是强调廉政硕果的隐性书写,均透露出冯梦龙为官的高洁志趣和为民为众的廉洁之气。同时,《寿宁待志》所呈现的冯梦龙四载廉吏实践,恰能与其廉政书写相呼应,二者共同形成冯梦龙“文如其人”的一以贯之性。
关键词
冯梦龙
廉政书写
“三言”
寿宁
Keywords
Feng Menglong
the incorruptible writing
"San Yan"
Shouning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三言”故事中情节的反复与创作倾向
8
作者
娄茜茜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
出处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0期49-52,共4页
文摘
中国古典小说注重情节的起伏变化,情节的反复对于建构小说的叙述结构、丰富故事内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为例,探讨情节的反复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言”借助情节的反复突出主题,凸显故事发展的张力,表现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在传达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也彰显了古典小说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中国古典小说
“三言”
情节的反复
创作倾向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果报”观念和逻辑与“三言”的叙事
被引量:
5
9
作者
向志柱
陈兮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长沙大学
出处
《学海》
200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文摘
“因果报应”作为一种宗教思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古代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思维上。以“三言”为例 ,“果报”观念和逻辑在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既有沿袭传统之处 ,又有所变异 ,并且集中体现在对待有悖传统礼教的男女情爱的态度上。“果报”观念和逻辑的贯注 ,深刻地显明了冯梦龙的道德评价、情爱观念 ,但亦有损“三言”
关键词
“果报”观念
“果报”逻辑
“三言”
小说
宗教思想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裔汉学家王际真与“三言”的翻译
被引量:
6
10
作者
李新庭
庄群英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出处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文摘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华裔汉学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为中学西传作出重要贡献。通过探讨华裔汉学家王际真对"三言"的翻译所作出的贡献,揭示"三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冯梦龙
王际真
“三言”
翻译
Keywords
Feng Meng-long
Wang Chi-chen
"San Yan"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欲无情的爱情——“三言”爱情描写的重大缺陷
被引量:
2
11
作者
傅承洲
张晶晶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74-79,共6页
文摘
“三言”中的爱情描写与真正的爱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它们或过度强调了外貌在爱情中的作用,或过分关注了爱情关系中的情欲行为,或在爱情中掺和了一些非爱情的杂质。产生这种现象,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编纂者冯梦龙及其时代的原因。
关键词
“三言”
爱情小说
缺陷
原因
Keywords
San Yan (Yu Shi Ming Yan,Jing Shi Tong Yan,Xing Shi Heng Yan)
love story
limitation
reas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
5
12
作者
费洪根
王若明
机构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东疆学刊》
2006年第2期41-44,共4页
文摘
随着父权等级制度的建立,男尊女卑的传统儒家女性观也逐渐形成。反映到文学中,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的产物。明代以来,随着女性社会地位从“附属”到“独立”的转换,女性形象的塑造也随之完成了从“歧视”到“赞美”的转换。“三言”正面描写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三言”
女性形象
文化意蕴
Keywords
"Three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female image,cultural connotation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两语”说香港
被引量:
5
13
作者
邹嘉彦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出处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24,共8页
文摘
“三言”“两语”说香港[香港城市大学]邹嘉彦一前言香港自开埠以来已有一个半世纪。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对香港实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1858年清廷与英廷签订了《天津条约》,其中的有关条款对后来香港社会与语言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条约规定了中英两种语言在...
关键词
“三言”
语
言
转移
粤方
言
香港社会
香港语
言
官方语
言
参考文献
闽南方
言
英语
普通话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三言”新解说
被引量:
6
14
作者
刘生良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7-160,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庄子文学阐释接受史研究>(08BZW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庄子》自谓其行文体例是由"寓言"、"重言"、"卮言"组成的"三言"体。所谓"寓言"泛指"藉外论之"的寄寓之言,"重言"特指假托"耆艾"的借重之言,"卮言"专指作者因事推衍的议论之言,它们各有其具体功用和使用缘由。细考"三言"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是因为天下沉迷混浊。在此环境中,既不能用庄重、实在的言词来谈论,又不能不自然而然地稍加推衍、点拨、引导、阐发。因此,《庄子》用"寓言"来广泛地暗示事理,开阔思路,扩大影响("以寓言为广"),用"重言"来使人信以为真,乐于接受("以重言为真"),用"卮言"来推衍、点化、引申、发挥("以卮言为曼衍");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文体。《庄子》的"三言",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所包容和交叉的关系。就意旨而言似应以"卮言"为主,就文体而言则当以"寓言"为主,并可以"寓言"代表"三言",简称《庄子》为"寓言体"。
关键词
《庄子》
“三言”
寓
言
体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被引量:
6
15
作者
吕特
机构
湖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文摘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濛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关键词
“三言”
“二拍”
情爱观
理性原则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篇目英译的考订
被引量:
5
16
作者
路旦俊
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摘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不断有译本问世,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译者的独特处理造成了三言篇目的英译比较混杂,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现有“三言”英译本中的篇目追根溯源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订。
关键词
冯梦龙
短篇小说
“三言”
英语翻译
文献学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传教士与冯梦龙“三言”在西方的传播
被引量:
5
17
作者
李新庭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0,76,共8页
文摘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其代表作"三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中也有重要价值。明清传教士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使者之一,在大力推动"西学东渐"的同时,也积极促进"中学西传"。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探讨明清传教士译介"三言"的背景、过程以及传播效果,揭示"三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
冯梦龙
明清传教士
“三言”
传播
Keywords
Feng Meng-long
Western missionaries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Qing Dynasty
"San Yan"
transmission
分类号
B97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
17
18
作者
张洪兴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天中学刊》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文摘
《庄子》“三言”既是《庄子》文章三种最基本的表现形态,又是三种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自郭象以降,学者们便开始关注“三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研究“三言”。概言之,学者们对“三言”的论述集中体现在“三言”概念及比例(数量)问题、“三言”之间的关系、“三言”在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作用及“三言”的文体功用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庄子
“三言”
研究
综述
Keywords
Zhuangzi
Sanyan
study
summar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型世言》的女性观——与“三言”、“二拍”比较
被引量:
2
19
作者
蔚然
顾克勇
机构
中国计量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文摘
《型世言》回避女性正常的爱情与情欲要求,宣扬残忍的节孝观,极端贬抑女性才情,走到了人性的反面。与同时期略早出现的“三言”、“二拍”相比,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型世言》呈现出倒退趋势。究其原因,这与编撰者的生活环境与境遇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型世
言
》
女性观
“三言”
“二拍”
Keywords
Xing Shi Yan
views on the female
"San Yan"
"Er Pai"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言”英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4
20
作者
路旦俊
机构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3-166,共4页
文摘
冯梦龙纂辑的“三言”自1736年第一次出现英语选译本以来,一直是中外翻译家热衷的一个选题,然而由于文献的缺乏,很少有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进行过系统的梳理。本文试图从文献学的角度,借助译介学的理论,对“三言”的英译版本尤其是其中一些有影响的版本进行比较全面的考订。
关键词
“三言”
英译
译介
版本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冯梦龙“三言”对宋元话本的文人化改造
王昕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言”中城市民居书写的叙事作用与文化意蕴
张萌
郑晓峰
《学术交流》
CSSCI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三言”道教书写中的疾病与治疗意识
周倩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三言”的季节叙事构筑与价值意义
陈宇飞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晚明社会教化思想转变探析——以“三言”为中心
刘慧玲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冯梦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情史》和“三言”为中心
吴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为文到为政:冯梦龙“三言”中的廉政书写
曾峥嵘
《闽江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试论“三言”故事中情节的反复与创作倾向
娄茜茜
《今古文创》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果报”观念和逻辑与“三言”的叙事
向志柱
陈兮
《学海》
200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华裔汉学家王际真与“三言”的翻译
李新庭
庄群英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有欲无情的爱情——“三言”爱情描写的重大缺陷
傅承洲
张晶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费洪根
王若明
《东疆学刊》
200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三言”“两语”说香港
邹嘉彦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庄子》“三言”新解说
刘生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吕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三言”篇目英译的考订
路旦俊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明清传教士与冯梦龙“三言”在西方的传播
李新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庄子》“三言”研究综述
张洪兴
《天中学刊》
2007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型世言》的女性观——与“三言”、“二拍”比较
蔚然
顾克勇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三言”英译的比较研究
路旦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3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