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
张芹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2
|
进化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
谢铁金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0 |
|
3
|
“五四”新文学运动处于前现代性阶段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4
|
中国文学中的两大文学变革运动——古文运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比较 |
赵鲲
|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5
|
郑振铎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理论贡献——纪念郑振铎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
朱文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6
|
“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主题的初步形成 |
许志英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
1982 |
1
|
|
7
|
论“五四”时期文学运动中的编辑出版行为 |
万莲子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3
|
|
8
|
《摩罗诗力说》与“五四”新文学 |
胡星亮
|
《高校教育管理》
|
1984 |
0 |
|
9
|
略论马华新文学 |
钦鸿
|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
10
|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 |
庄锡华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7 |
0 |
|
11
|
人生派、艺术派的“转向”和“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
施建伟
|
《中州学刊》
|
1987 |
0 |
|
12
|
《台湾民报》和台湾新文学运动 |
武柏索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3
|
晚清宋诗运动与“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本土文化资源关系的思考 |
杨扬
|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4
|
|
14
|
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秦弓《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
李怡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5
|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 |
周昌义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5 |
0 |
|
16
|
“现代性”的语境还原——“五四”与白银时代文学的一种比较 |
赵琨
|
《文艺评论》
|
2003 |
0 |
|
17
|
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新认识 |
刘义
|
《天涯》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8
|
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 |
宋剑华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9
|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
王群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20
|
现代性:百年文学的艰难历程 |
陈剑晖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