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晨报》附刊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3-105,共3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五四”新文学运动与《晨报》附刊———五四时期著名的一份报纸副刊———之间的互动关系,借此阐明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学生存空间,那就是:日常的文学生活是以期刊为中心开展的。
关键词 《晨报》附刊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化论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作用
2
作者 谢铁金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1-93,共3页
进化论作为一种理论工具,有力地推动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对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进化论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革命 理论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运动处于前现代性阶段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前现代性 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文学现代性 “五四文学 文学思潮 中国现代文学 20世纪 文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中的两大文学变革运动——古文运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比较
4
作者 赵鲲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唐宋古文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两次文学变革运动。这两大文学运动都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是与当时大幅度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息息相关。但古文运动是中国文明、文学的内部调整,而"五四"... 唐宋古文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两次文学变革运动。这两大文学运动都不是单纯的文学现象,而是与当时大幅度的社会转型、文化变迁息息相关。但古文运动是中国文明、文学的内部调整,而"五四"新文学运动则是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文明大碰撞的产物。"五四"新文学运动,表面上主要反叛古文运动以来的雅文学传统,但此两大文学运动却在文体、语言、文风、文学观念,以及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存在很多内在的联系。"五四"新文学运动和古文运动之间,可以说是既反叛又继承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变革运动 古文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反叛 继承
原文传递
郑振铎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理论贡献——纪念郑振铎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文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8-27,共10页
本文认为,郑振铎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艺理论上,他鼓吹为人生的艺术,坚持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方向和使命感,是新文学运动最杰出的理论批评家之一。在文学启蒙上,他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在对中外文学的研究... 本文认为,郑振铎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艺理论上,他鼓吹为人生的艺术,坚持新文学的现实主义方向和使命感,是新文学运动最杰出的理论批评家之一。在文学启蒙上,他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在对中外文学的研究中,他成功地构建了某种学术范式,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振铎 “五四”新文学运动 理论贡献 整理国故 现实主义 “人的文学 文学原理 文学翻译 中国文学 “五四新文运动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学运动反帝主题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志英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82年第4期19-24,15,共7页
“五四”新文学的反封建主题是:花“五四”文学革命的高潮中形成的。鲁迅的《狂人口日记》、《孔乙己》等小说的出现,郭沫若诗作《女神》的诞生,奠定了以近代民主主义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的坚固基础。揭示封建压迫的沉重和残酷,要... “五四”新文学的反封建主题是:花“五四”文学革命的高潮中形成的。鲁迅的《狂人口日记》、《孔乙己》等小说的出现,郭沫若诗作《女神》的诞生,奠定了以近代民主主义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的坚固基础。揭示封建压迫的沉重和残酷,要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呼吁维护人的权利、“把人当成人”,则是反封建主题在“五四”时期最主要的内容。这个文学主题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而日益深化,成为“五四”新文学三十年间的最具普遍意义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反帝 “五四”时期 《孔乙己》 封建主 《女神》
原文传递
论“五四”时期文学运动中的编辑出版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万莲子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编辑出版行为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陈独秀 出版物 “现代性” 编辑人 “五四新文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罗诗力说》与“五四”新文学
8
作者 胡星亮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2期17-22,共6页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献身于文学事业的一篇庄严宣言.但是,多年来人们忽略了这一点,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只是从鲁迅思想发展的角度来谈论它,至于它与鲁迅后来的文学活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关系,几乎是无人提及.事实上,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和主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摩罗诗力说》 文艺思想 文学事业 阿Q 摩罗诗人 青年鲁迅 教示 文艺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马华新文学
9
作者 钦鸿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9-33,共5页
一、马华文学的历史、内容和地位 在当今世界,华文文学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华人几乎遍及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而只要有华人存在,就差不多同时有华文文学的存在。各地的华文文学汇聚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华文文学运动。在这中间,... 一、马华文学的历史、内容和地位 在当今世界,华文文学的覆盖面是相当大的。华人几乎遍及世界上的每一块土地,而只要有华人存在,就差不多同时有华文文学的存在。各地的华文文学汇聚起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华文文学运动。在这中间,马华文学以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内容,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马华文学”,在新加坡独立前后有不同的含意。本文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文学合起来称为“马华文学”,是基于如下的考虑:一、新马两国的华文文学,无论历史或现实都有太多相重合的地方,很难截然分开,二、也是为了叙述上的简洁和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泰国华文文学 作家 “五四”新文学运动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作品 文学思潮 世界华文文学 人物形象 多相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
10
作者 庄锡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76-82,共7页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庄锡华当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尚未提升为对当事者政治忠诚的诘问时,胡风与他人的理论纠葛,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发生的,对之加以体味,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作为... 论胡风对“五四”新文艺的认识与评价庄锡华当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尚未提升为对当事者政治忠诚的诘问时,胡风与他人的理论纠葛,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评价发生的,对之加以体味,会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作为文学论坛的领袖人物,胡风经常遇到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毛泽东 “五四”精神 鲁迅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文 大众化 《讲话》 “五四文学革命 主观战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派、艺术派的“转向”和“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11
作者 施建伟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71-75,共5页
“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伟大的变革,新文学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的如此彻底和坚决的否定,使其... “五四”新文学运动诞生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新的历史时期,在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指导下,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真正的革命,中国文学史上还不曾有过这样伟大的变革,新文学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的如此彻底和坚决的否定,使其超越了封建时代具有民主倾向的进步文学以及近代一般的资产阶级文学家所能企及的最高极限。“五四”新文学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方向和充满民族觉醒的自觉精神,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会选择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五卅”运动在上海的爆发,把整个中国历史涂上另一种颜色,文学运动也便转变了另一个方面。以另一方式来攻击,来破坏传统的文学乃至新的绅士文学的运动产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人生派 艺术派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茅盾 郭沫若 前期创造社 成仿吾 “五卅”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民报》和台湾新文学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柏索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8-191,共4页
关键词 《台湾民报》 台湾新文学运动 台湾岛 日本帝国主义 台湾青年 台湾文学 “五四”新文学运动 “五四新文运动 文学 白话文运动
原文传递
晚清宋诗运动与“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与本土文化资源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扬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5期92-99,共8页
道、咸以降,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是宋诗运动。不仅当时文坛的主要人物在文学主张上都倾向于效法宋诗,如程春海、何绍基、祁春圃、魏源、曾国藩、郑珍、莫友芝等,反对专事盛唐,强调学宋诗,特别是学黄庭坚;而且这一派的影响所及,差... 道、咸以降,占据文坛主导地位的是宋诗运动。不仅当时文坛的主要人物在文学主张上都倾向于效法宋诗,如程春海、何绍基、祁春圃、魏源、曾国藩、郑珍、莫友芝等,反对专事盛唐,强调学宋诗,特别是学黄庭坚;而且这一派的影响所及,差不多贯穿了整个晚清文学①。如前有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宋诗运动 “同光体” “五四”新文学运动 本土文化资源 中国文学 胡适 陈三立 文学 沈曾植 宋诗派
原文传递
优秀论文奖二等奖:秦弓《论五四时期的传统文学观》《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4
作者 李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2,共2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降,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反思”、“质疑”甚至批判的话题。“新儒学”与“后现代”的某种形式上的合谋不断传达着这样的声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激进的彻底反传统的方... 自上世纪90年代以降,关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反思”、“质疑”甚至批判的话题。“新儒学”与“后现代”的某种形式上的合谋不断传达着这样的声音,“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激进的彻底反传统的方式完成了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文学传统 五四时期 优秀论文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文学 “后现代” 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
15
作者 周昌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19-23,27,共6页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就与茅盾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作成相关。1.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茅盾“五四”文学理论与“五四”文学的关系,是一个颇有现实深长意味的话题.“五四”新文学运动能够健康运作,向前发展,就与茅盾的“五四”文学理论建树作成相关。1.茅盾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发展到关键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倡导建设新文学的理论体系.2,茅盾提出了当时最切实可行的“为人生”的”进化的文学”观。3.茅盾在如何创建新文学这一重要问题上.持有当时最先进的态度与方法。4.茅盾是“五四”新文学创作的最早扶植者和宣传者之一,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拓荒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学革命 茅盾 文学 写实主义 “五四”新文学运动 《小说月报》 时代精神 周作人 陈独秀 表象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语境还原——“五四”与白银时代文学的一种比较
16
作者 赵琨 《文艺评论》 2003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白银时代文学 比较研究 现代性 文化语境 美学理想 自由人文主义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的重新认识
17
作者 刘义 《天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五·四 “五四”新文学运动 新认识 思想文化 章太炎 陈独秀 “过程” 新文学发生 “五四”思想 文学
原文传递
实用科学理性与“五四”新文学结盟的逻辑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剑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7-190,共4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学运动 科学理性 逻辑关系 科学人生观 精英知识分子 现代文学理论 中国现代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的演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共10页
近代以降,中国古代文论文体逐步向近代化、正规化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界限划分虽然有模糊之处,各个时期之间有所交错,但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展的轨迹是很清晰的。经过这四个时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 近代以降,中国古代文论文体逐步向近代化、正规化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的界限划分虽然有模糊之处,各个时期之间有所交错,但文学理论批评文体发展的轨迹是很清晰的。经过这四个时期,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时,文学理论批评文体以白话文为突破口,全面突破旧的形式,迅速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文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近代文学 文学理论批评 “五四”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百年文学的艰难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剑晖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6-88,共3页
现代性:百年文学的艰难历程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陈剑晖随着20世纪行将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即将来临,人们总免不了要回顾、反思已经走过的路程,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为下一个世纪提供借鉴。近来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 现代性:百年文学的艰难历程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陈剑晖随着20世纪行将结束,一个新的时代的即将来临,人们总免不了要回顾、反思已经走过的路程,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为下一个世纪提供借鉴。近来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问题的讨论,便体现出了这种“世纪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文学 百年文学 近代性 近代文学 现代主义 创作方法 现代化 “五四”新文学运动 象征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