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五行”英译看西方对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认知及中国传统哲学“走出去” |
胡翠娥
|
《英语研究》
|
2024 |
0 |
|
2
|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 |
胡新生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3
|
再论“五行”与“聖智” |
郭齐勇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2001 |
16
|
|
4
|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兼论“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
赵润琦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4
|
|
5
|
高校印章管理“五行”说 |
杨庆
|
《办公室业务》
|
2013 |
1
|
|
6
|
感性的厚重与灵性的升华——从“五行”文化看猪八戒到林黛玉的文化赋形 |
张岳林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3 |
1
|
|
7
|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隐性广告运作的“五行”心法 |
龚莉萍
|
《声屏世界》
|
2006 |
3
|
|
8
|
论《中庸》中“五行”和“诚”的思想 |
高文金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9
|
基于“五行”文化的传统生态低技术在景观中的运用 |
杨锡尧
许大为
|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0
|
“行健教育”的“五行”课堂教学模式 |
王保庆
张明琪
|
《天津教育》
|
2014 |
2
|
|
11
|
古代“五行”思想对领导干部赢得民心的启示 |
王超
张红霞
张道明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中国“五行”的文化内涵及英译之探析 |
辛闻
李文斌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3
|
“象”思维-“五行”脏系统与人体微观物质结构 |
刘思佳
张哲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
2016 |
5
|
|
14
|
“五行”辨证论治法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初探 |
周伟
周华龙
|
《中国民间疗法》
|
2016 |
0 |
|
15
|
传统“五行”学说与现代设计创新——“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交通工具设计中的应用 |
吴雨练
王玥然
|
《设计》
|
2014 |
1
|
|
16
|
“五行”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
张秀荣
|
《学子(理论版)》
|
2013 |
0 |
|
17
|
网络时代广播自办节目“五行”方略 |
朱红英
|
《宁波通讯》
|
2012 |
0 |
|
18
|
“五行”辨证法在临证中的应用 |
周伟
周华龙
|
《中国民间疗法》
|
2018 |
1
|
|
19
|
“五行”阅读法的运用 |
毛淑华
|
《丝路视野》
|
2018 |
0 |
|
20
|
黄启波“五行”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
叶明明
|
《西部素质教育》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