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秩序的“国家-社会”分析路径--基于法学方法论的探讨与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义清 曾林翊晨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8年第4期28-41,共14页
法律秩序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范畴,其分析路径绕不开"国家—社会"这一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法律秩序的丰富内涵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彰显。廓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合理确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点预设,... 法律秩序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范畴,其分析路径绕不开"国家—社会"这一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法律秩序的丰富内涵正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得以彰显。廓清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合理确立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原点预设,有利于深刻认识法律秩序的国家属性,亦有助于挖掘法律秩序赖以生长的社会基础。在以秩序为导向的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法学理论研究视野的拓展,亟须在"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下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促进学科间的融通和对话,推动相关领域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秩序 “国家-社会”分析框架路径 法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内涵、分折框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宝仙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共6页
“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应从课程和教学两种视角来认识其内涵,从学习内容、学习深度和学习方式三方面分析其落实情况。针对教学实践中落实该理念的问题与难点,本文探讨了以下实现路径:基于课程标准... “教-学-评”一体化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应从课程和教学两种视角来认识其内涵,从学习内容、学习深度和学习方式三方面分析其落实情况。针对教学实践中落实该理念的问题与难点,本文探讨了以下实现路径: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编制一体化实施的课程纲要;发挥单元主题的统领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向语言运用和意义表达的评价任务,发挥评价促教、促学作用;开展指向目标且兼顾形式与意义的学习活动;发挥学生能动性,提升学生目标-学习-评价一体化意识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评”一体化 分析框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元到三维:对“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反思与超越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炳辉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47-51,共5页
通过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盛行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视角进行剖析,梳理其发展脉络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国际"视角,构建"国际-国家-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框架。主张当代中国社会科学... 通过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盛行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视角进行剖析,梳理其发展脉络及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入"国际"视角,构建"国际-国家-社会"三维视角的分析框架。主张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分析框架需要由二元到三维转换,如此才能更符合现实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国家 社会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邓京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88,共8页
自 90年代以来 ,美国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理论界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为探求对中国史的总体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即 ,这一框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及逻辑话语也开始比较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史... 自 90年代以来 ,美国中国学界和中国社会理论界关于市民社会、公共领域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 ,为探求对中国史的总体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即 ,这一框架所预设的理论前提、核心内容及逻辑话语也开始比较广泛地渗透进中国史领域。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导入这一理论工具来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与历史视域 ,形成新的问题意识 ,进而建构新的研究范式。然而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 市民社会 中国史领域 社会 研究范式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科学衡量自然对人类的贡献——一个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双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8-35,共8页
人与自然关系贯穿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与自然冲突对立抑或和谐共生均对人类福祉影响重大。面对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可持续... 人与自然关系贯穿人类文明演进的全过程,与自然冲突对立抑或和谐共生均对人类福祉影响重大。面对自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基于衡量"自然对人类贡献"的研究框架,需要重新认识自然对于人类社会经济的作用,识别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客观厘定地球界限和社会界限阈值,科学度量安全运行空间变化特征,稳步探寻绿色可持续的最优发展路径,以为我国整治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开展国土空间治理、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对人类贡献 社会-生态系统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间信任研究的路径比较:从博弈论到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曹德军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8-50,共13页
国家间信任是关乎合作与冲突的重要议题,对不确定的国际体系而言尤为重要。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笔者归纳出国家间信任分析的三种主路径,它们的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博弈论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信任关系对成本支出的改变,进而影响合作建立与维... 国家间信任是关乎合作与冲突的重要议题,对不确定的国际体系而言尤为重要。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笔者归纳出国家间信任分析的三种主路径,它们的思路存在较大差异:博弈论从理性选择角度分析信任关系对成本支出的改变,进而影响合作建立与维持;合法化机制一方面从强式制度主义出发解释制度结构对信任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从弱势规范意义上分析了信任与规范、身份的关系,它认为国家选择信任除了利益动机之外还有被社会承认的合法化需要;网络分析则关注社会关系如何孕育信任,"嵌入性"视角试图在宏观与微观分析之间建立"第三条道路"。梳理、评介不同的研究路径有助于促进国际信任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间信任 路径比较 博弈论 合法化机制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与中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植——一种基于“个人—社会—国家”分析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继磊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0-82,共3页
网络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网络社会。它使得民众的行为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其给我们社会带来诸如网络违法、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公民能够快速表达真实看法成为了可能,这对于培养具有现代社会公民的... 网络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种网络社会。它使得民众的行为具有隐匿性、开放性、平等性、自由性等特点。其给我们社会带来诸如网络违法、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的同时,也使得公民能够快速表达真实看法成为了可能,这对于培养具有现代社会公民的主体意识、法律意识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现代公民的法律意识不仅仅是了解、遵守现有法律制度,而是一种对法律背后理念及价值的信仰和捍卫。因为网络社会存在种种问题就完全以管理者或规制者的态度过度地管理或规制它,这种主张所隐含的趋向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对网络社会的管理或规制应当寻求一个合适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法律意识 国家-社会框架 “依法治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动力机制+构成内容分析框架下的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8
作者 杨婷 《中国金属通报》 2024年第7期167-169,共3页
国有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主体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学者关于社会责任分析框架为基础,以央企在非洲区域的社会责任为... 国有企业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主体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学者关于社会责任分析框架为基础,以央企在非洲区域的社会责任为例,研究央企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讨论央企在高质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如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企业社会责任 分析框架 实践分析 路径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的体制框架与创新路径 被引量:9
9
作者 周俊 郁建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77,158,共8页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提出的社会治理,具有不同于社会管理的概念内涵。英美两国20世纪后期的变革表明,社会治理是对市场本位和国家本位的超越,其主要特征是政府在承担基本责任的前提下从社会领域"撤退",在社会事务的处理上...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提出的社会治理,具有不同于社会管理的概念内涵。英美两国20世纪后期的变革表明,社会治理是对市场本位和国家本位的超越,其主要特征是政府在承担基本责任的前提下从社会领域"撤退",在社会事务的处理上灵活应用政府、市场和自组织等治理机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建立了社会政策的基本体系,基层自治不断推进,社会组织获得了较大发展,市场机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社会治理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推进基础,但也面临着社会政策不完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功能受到制约,市场机制难以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挑战。巩固社会治理的成果、应对当前的挑战,迫切需要从增强政府的"元治理"责任,促进基层自治,发展社会组织,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 体制框架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一种基于社会学分析框架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谭明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9,共15页
社会建设"关键是建设什么内容",学界存在5 种观点。对5 种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当前尚缺乏理论把握。这势必给实践中确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造成困惑。从社会学"四要素分析框架"看,社会建设是对"社会"要素... 社会建设"关键是建设什么内容",学界存在5 种观点。对5 种观点的区别与联系当前尚缺乏理论把握。这势必给实践中确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路径造成困惑。从社会学"四要素分析框架"看,社会建设是对"社会"要素进行建设。作为"子系统","社会"由其内部"担负四种功能"的因素构成: 社会性公共资源供给与配置; 目标和规则确立; 社会行为模式中权利义务; 平等价值观。社会建设就是对这"四个内容"进行建设。学界当前的 5 种观点应相应归入"四个内容"进行把握。"社会"有自身的结构性原则。但受市场经济的结构性原则挤压。社会建设就是以"平等、互尊"作为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要素内部"四个内容"进行建设,推动"政治、文化"两要素中相应内容作出改革与完善,确立"社会"展开自我保护的公民权利能动机制,使"社会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逐步形成"相互为对方持续发展提供必需资源"的发展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设 理论分析框架 结构性原则 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 社会建设的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互动:社会资本建构的综合分析框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秋菊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7-60,共4页
在社会资本建构中,应避免滑向两个可能的误区一是忽视甚至排斥政治国家作用的社会中心论,一是崇尚制度万能的制度主义。一个综合的社会资本建构框架应该是将国家和社会都纳入进来,既有自上而下的有效控制,又有自下而上的有力推动,真正... 在社会资本建构中,应避免滑向两个可能的误区一是忽视甚至排斥政治国家作用的社会中心论,一是崇尚制度万能的制度主义。一个综合的社会资本建构框架应该是将国家和社会都纳入进来,既有自上而下的有效控制,又有自下而上的有力推动,真正实现上下的良性互动,在国家和社会相互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中克服国家干预的失效和社会的不自足性。提升社会资本存量,实现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良性互动 分析框架 建构 综合 国家作用 制度主义 有效控制 相互协调 国家干预 相互合作 资本存量 制度信任 人际信任 中心论 自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基于31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婕 叶超杨 毛丽玉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echnology-Organization-Environment,TOE)框架,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3类因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组态效应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基于31个典型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案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uzzy-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的方法挖掘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和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是核心条件联带边缘条件发挥作用的结果,其典型模式为“组织环境协同型”“社会资源主导型”和“综合联动型”3种;(3)非高水平与高水平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的驱动组合存在非对称性。因此,为促进我国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实现,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外在条件因素选择不同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 “技术-组织-环境”框架 价值实现路径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绩效审计框架:财政资金的成本-效益分析
13
作者 施青军 孔志峰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8,共7页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股东、债权人、纳税人等)的利益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府)审计就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监督政府管理、使用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的一项经济活动。国家审... 审计作为一种监督(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讲是为维护财产所有人或出资人(股东、债权人、纳税人等)的利益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府)审计就是代表纳税人(人民或公众)监督政府管理、使用财政资金或公共资源的一项经济活动。国家审计机关不仅要对政府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进行审计,而且还要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所谓效益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效益分析 审计框架 绩效 国家审计机关 财政资金使用 财产所有人 经济活动 公共资源 效益审计 纳税人 出资人 债权人 政府 安全性 合规性 效益性 管理 监督 股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温度路径下平面钢框架火灾反应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亮文 赵金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采用考虑温度—应力路径影响的高温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对火灾中钢框架结构的反应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旨在尝试提出一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钢结构抗火反应分析新方法。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对高温材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Q23... 采用考虑温度—应力路径影响的高温下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对火灾中钢框架结构的反应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旨在尝试提出一种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钢结构抗火反应分析新方法。根据已有的试验结果,对高温材性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Q235钢在升温恒载、升温加载、升温降载3种基本应力—温度路径下单向拉压时的本构关系式,进而得到不同应力—温度路径下热非弹性应力—应变增量关系式。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不同应力—温度路径下平面钢框架有限元分析的单元热非弹性刚度方程的显式。同时,对增量迭代法进行了修正,提出升温恒载路径、升温加载路径及升温降载路径3种路径之间切换的判断准则,为结构抗火全过程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应力路径 框架 火灾 非线性分析 判断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少波 张文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98,共5页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剖析了信用的制度内涵,分析了信用制度的基本功能以及信用制度的演进和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在于推进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正式规则变...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在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内,剖析了信用的制度内涵,分析了信用制度的基本功能以及信用制度的演进和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信用机制建设的路径选择在于推进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正式规则变迁、加快以社会道德提升和重塑为核心的非正式规则演进以及强化制度实施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经济学 机制建设 分析框架 路径选择 信用制度 非正式规则 相关理论 制度内涵 基本功能 供给主体 制度实施 社会道德 变迁 演进 剖析 重塑 加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E框架下智慧城市治理路径的前因组态研究——基于35个重点城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友东 闫晨丽 赵云辉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0-151,共12页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和治理路径的深入探讨。针对这一现象,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城市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和治理路径的深入探讨。针对这一现象,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城市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缺乏是低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的瓶颈条件;高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存在4条“殊途同归”的驱动路径,具体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下的治理模式,“组织+环境”主导下的治理模式;低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与高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形成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智慧城市的治理路径与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 治理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背景下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基于智能技术服务老年人示范案例的扎根分析
17
作者 胡洋 耿晋娟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更具人性关怀的智慧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本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要,以14项智慧养老服务优秀示范案例为蓝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经验进行深度挖掘,总结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更具人性关怀的智慧养老服务势在必行。本研究关注老年人的现实需要,以14项智慧养老服务优秀示范案例为蓝本,运用扎根理论,对案例经验进行深度挖掘,总结智慧养老服务核心驱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该路径与我国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现状适配,符合并创新性拓展了“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通过总结“共性”经验,文章概括性提出加强服务模式及内容创新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服务 核心驱动路径 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话语的路径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生祥 《对外传播》 2019年第7期19-22,共4页
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不平衡的全球传播秩序中,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国应立足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经验,结合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特色,在国家层面上总... 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不平衡的全球传播秩序中,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中国应立足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经验,结合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特色,在国家层面上总结、凝练和阐释中国特色话语,并以此为依托,向世界推介全球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我们将其称之为国家话语实践(NDP,National Discourse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国家话语 路径分析 传播秩序 中国经验 国家软实力 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外交社会化路径分析
19
作者 巨慧慧(摘)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7-188,共2页
熊李力、潘宇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撰文指出,外交社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推进路径重在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塑造国际社会共有利益认同或价值认同,通过这一路径实现外交政策目标。外交社会化是俄罗斯在欧洲摆脱地缘... 熊李力、潘宇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撰文指出,外交社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外交战略推进路径重在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塑造国际社会共有利益认同或价值认同,通过这一路径实现外交政策目标。外交社会化是俄罗斯在欧洲摆脱地缘安全困境的重要途径。对俄罗斯而言,通过外交社会化的努力融入欧洲区域国际社会,成为欧洲区域国际社会的一员甚至重量级成员,或许是摆脱地缘安全困境的最理想途径。然而,俄罗斯拥有庞大的国家规模而经济实力欠缺,与欧盟国家之间尚存历史包袱和现实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外交 路径分析 社会 国际社会 安全困境 欧盟国家 社会主义 当代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评价及影响因素辨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志慧 张玥 +1 位作者 彭璐 吴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5-638,共14页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状态,开展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时空特征评估及关键要素识,对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和绿色丝路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状态,开展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时空特征评估及关键要素识,对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战略和绿色丝路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风险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评价了2000—2015年尼泊尔县域尺度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异特征,厘清了影响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在县域尺度上主要集中在中低和中等恢复力水平,而中高恢复力呈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态势,南部地区以及位于中部发展区的首都加德满都河谷地区恢复力水平相对较高;(2)2000—2015年尼泊尔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在不同阶段呈现波动变化状态,2005年恢复力最优,2010和2015年部分区域恢复力降低明显,系统恢复力区域间差异逐步增大;(3)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风险对系统恢复力提升的总效应分别为0.99,0.07,0.11,0.89和-0.12;按照指标影响程度来看,尼泊尔提升恢复力的关键路径主要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降低灾害风险。未来尼泊尔应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提升社会保障与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及积累资本,发展生态林业并加强灾害监测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恢复力 主成分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路径分析 尼泊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