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
作者 夏青 罗姣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4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让他们掌握在数字世界中茁壮成长的必要技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界可以使用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多种互动元素,促进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也无法让他们掌握在数字世界中茁壮成长的必要技能。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界可以使用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积极融入多种互动元素,促进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信息技术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转变,反映了多元化的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在快速发展的技术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可以应用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强调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和合作来主动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支持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并培养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通过将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促进者,鼓励活跃的课堂互动,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茁壮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导控性教学模式在武警卫生勤务学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解宏伟 张泽 王心 《西北医学教育》 2006年第z1期85-87,共3页
培养高素质卫勤人才是我们武警医学院的光荣使命,作为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师,我们建构了目标--导控性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 目标- 教学模式 卫生勤务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热年代学和构造模拟约束下逆冲推覆带的构造-热演化及剥露历史恢复
3
作者 冯乾乾 邱楠生 +3 位作者 腾格尔 钟宁宁 吴航 龙康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1-3353,共13页
利用古温标进行热史模拟时,需要设置时间域和温度域的地质约束,其中时间域约束条件的设置限制了热史结果的准确性。逆冲推覆带发生逆冲推覆时,地层抬升和冷却的同时也发生差异水平滑移,使得同一逆冲席的构造抬升过程存在差异,但古温标... 利用古温标进行热史模拟时,需要设置时间域和温度域的地质约束,其中时间域约束条件的设置限制了热史结果的准确性。逆冲推覆带发生逆冲推覆时,地层抬升和冷却的同时也发生差异水平滑移,使得同一逆冲席的构造抬升过程存在差异,但古温标模拟热史仅揭示样品的冷却过程,无法获得水平位移的信息,因此如何设置合适的时间域约束模拟热史并准确揭示逆冲推覆带的构造-热演化过程是低温热年代学领域探索研究的科学难题。本文以华南地区川东逆冲推覆带为示例,介绍了一种联合构造模拟、平衡剖面解析和低温热年代学、镜质组反射率等多种古温标的热运动学方法,实现“点-面”结合和整体-局部定量耦合,精细剖析逆冲推覆过程抬升剥露的起始时间、方式、速率、期次和幅度,为逆冲推覆带构造-热演化研究提供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逆冲 构造-热演化 剥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探索--以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为例
4
作者 刘祖金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第18期57-59,共3页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设计和实施高中数学“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一条有效的数学课学习路径。以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为例,探索设计数学“导-读-... 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探索构建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设计和实施高中数学“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一条有效的数学课学习路径。以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为例,探索设计数学“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通过概述这一教学模式的含义,分析其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具有的实践价值,探讨“导-读-议-点-练”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教学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导----”教学模式 实践价值 课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导-问-练”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5
作者 郭新华 《网络科技时代》 2006年第9期79-80,共2页
新课标下,运用“导-问-练”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体验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与快乐,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真知,同时也将促进教师转变课程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简要阐述如何构建“导-问-练”教学模式。
关键词 “导--练” 教学模式 化学教学 学习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导”四环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6
作者 杨方兴 马平 《通讯世界(下半月)》 2016年第11期228-229,共2页
通过计算机应用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导"四环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不断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学-”四环节 教学模式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在职高电焊技术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探究
7
作者 王少杰 《现代农机》 2021年第2期47-48,共2页
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是以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将把专业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将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是职高人才培养的目标,电焊技术专业属于操作技能要求高、... 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是以产教融合项目为载体,将把专业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项目,将专业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是职高人才培养的目标,电焊技术专业属于操作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职高电焊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效果。构建“项目-导生制”教学模式,以项目为依托,以导生为媒介,提升职高电焊技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生制教学模式 电焊技术专业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硬-坚硬互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及实测研究
8
作者 段凯 苏建军 《山西煤炭》 2024年第4期128-134,共7页
评估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以某矿116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关键层判别、经验公式估计、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现场注水实测手段,开展中硬-坚硬互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层... 评估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之一。以某矿116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关键层判别、经验公式估计、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和现场注水实测手段,开展中硬-坚硬互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层理论计算得出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55.77 m;现有三下开采指南及三下开采规范提出的经验公式仅针对某一类岩性,难以准确估计中硬-坚硬互层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数值模拟得出导水裂隙带为马鞍型,高度为52 m;现场两个钻孔实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54.4 m和51.0 m。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相近且落在经验公式计算范围内,为确保安全,取现场实测最大值54.4 m作为最终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地质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硬-坚硬互层覆岩 水裂隙 经验公式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特征及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36
9
作者 冯向阳 孟宪刚 +3 位作者 邵兆刚 王建平 朱大岗 赵建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9-424,共6页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 ,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 (重 )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 ,...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 ,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 (重 )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 ,岩石圈向西北的俯冲 ,地壳层次向西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 ,进而在松弛伸展过程出现山链两侧双极性的重力滑脱。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 ,对本区的挤压推覆 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表明 ,来自于SE方向的挤压作用是产生大规模的推覆 滑脱构造的动力来源。在后期的应力松弛阶段 ,产生伸展滑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 挤压-伸展滑脱构造 模拟实验 雪峰山 中生代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采动-爆裂模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建民 张凯 +1 位作者 曹志国 张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7-1564,共8页
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大多采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基于煤炭现代开采工艺特点,采用系统理论与模拟方法,建立由采动体(开采系统与煤体)与受动体(采动覆岩)组成的采矿系统、"采动-爆裂"物理模型和采动能与应变能的... 煤炭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大多采用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方法。基于煤炭现代开采工艺特点,采用系统理论与模拟方法,建立由采动体(开采系统与煤体)与受动体(采动覆岩)组成的采矿系统、"采动-爆裂"物理模型和采动能与应变能的变化关系;类比采动覆岩与岩石爆破的分区效应,确定了岩石爆破安全距离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关系;基于采矿系统内能量和动量守恒关系,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开采工艺参数和采动覆岩特性的近似关系和高度预测方法;因子灵敏度分析表明,采动因子和等效密度因子影响幅度最大;对采用煤炭现代开采工艺的兴隆庄矿区验证表明预测高度相对误差约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系统 采动-爆裂模型 水裂隙 -裂能量转换 高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苯基-2-吡唑啉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光波导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 付红兵 姚建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3-587,共5页
以1,3-二苯基-2-吡唑啉(DP)为目标化合物,利用再沉淀方法,以混合溶剂作为不良溶剂,制备了形貌均一、宽度约2μm、厚度200 nm和长度数十微米的一维纳米带状结构.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证实,DP分子在纳米带中因为强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而沿... 以1,3-二苯基-2-吡唑啉(DP)为目标化合物,利用再沉淀方法,以混合溶剂作为不良溶剂,制备了形貌均一、宽度约2μm、厚度200 nm和长度数十微米的一维纳米带状结构.选区电子衍射结果证实,DP分子在纳米带中因为强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而沿着晶体[100]方向优势生长.稳态光谱结果表明,DP纳米带具有不同于分子和体相材料的介观特性.由于J-聚体在DP纳米带中优势形成,其480 nm的发射峰与分子和体相材料相比分别红移了30和20 nm.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进一步发现,一维DP纳米带类似于天然的亚波长尺度谐振腔,紫外激发DP分子发射的荧光被限域在DP纳米带中,沿一维方向传导并在两端耦合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苯基-2-吡唑啉 纳米 J-聚体 光波 纳米光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北缘鄣公山地区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彦杰 周效华 +4 位作者 廖圣兵 余明刚 蒋仁 姜杨 朱清波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2期71-79,共9页
江南造山带东端北缘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岩系。区内自晋宁主造山期以来历经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本文着重对鄣公山地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进行... 江南造山带东端北缘皖赣相邻的鄣公山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新元古代早期火山-沉积岩系。区内自晋宁主造山期以来历经多期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本文着重对鄣公山地区陆内造山阶段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进行讨论,区内北东-北东东向展布的、自北向南多层次中高角度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为最显著的构造变形,由瑶里-鄣源-江潭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北部平里-凫峰逆冲-推覆系和以清华-官坑-五城断裂为主逆冲-推覆断层的南部鄣公山-漳前逆冲-推覆系,以及它们内部次级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而成。逆冲-推覆构造主体形成于早燕山期。逆冲-推覆体自北向南增生,具前展式扩展方式,推覆体属未脱离"母体怀抱"的短距离运移。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南海板块向北强烈推挤的区域动力学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覆构造 印支-早燕山期 江南造山 鄣公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学”协同教学模式和混合型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宜梁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发展,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课题努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学习者的本人出发,把重点放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上,探索... 开放教育"试点"研究项目的发展,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课题努力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从学习者的本人出发,把重点放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上,探索并构建各种教学模式,并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开放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 "-学" 教学模式 混合型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依据相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以及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践而形成的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愿望,... "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依据相关教育理论、教育观念以及结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实践而形成的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愿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文章以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为例,从"学—导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效果及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希望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多元互动” 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onosFlow软件对逆冲推覆带构造-热演化的初探
15
作者 李丹 常健 +2 位作者 李晨星 姚同云 刘敏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5-986,共12页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盆地建模2D模拟技术仅适用于拉张型盆地,使得挤压型盆地横向上的热史重建一直是个难题,从而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目前由法国Beicip-Franlab公司设计的KronosFlow软件突... 盆地模拟是含油气盆地勘探评价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盆地建模2D模拟技术仅适用于拉张型盆地,使得挤压型盆地横向上的热史重建一直是个难题,从而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目前由法国Beicip-Franlab公司设计的KronosFlow软件突破了传统盆模软件对逆冲推覆带、盐构造和泥底辟等复杂构造的局限性,精确控制了横向和垂向上的构造位移,通过跟踪单个网格连续运动形态、恢复侧向变形量以及与TemisFlow软件无缝衔接,实现了对挤压型盆地埋藏史、热史、生排烃史以及油气运聚史的恢复。以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逆冲推覆带和库车逆冲推覆带为例,利用KronosFlow软件定量反演了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历史,并以实测数据约束并验证挤压环境下盆地模拟结果的有效性。柯坪逆冲推覆带的依木干他乌断层在40~30 Ma再次活动,断层附近志留系—泥盆系的温度大于85℃,柯坪塔格断层在15~10 Ma活动,断层附近志留系—泥盆系的温度小于70℃,寒武系(烃源岩成熟度为1.3%~1.7%)和奥陶系(烃源岩成熟度为0.7%~1.2%)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高,生烃能力强。库车逆冲推覆带侏罗系北段温度介于50~70℃,南段温度介于210~230℃,盐构造造成地温异常,其中秋里塔格构造带膏盐岩最厚,降温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KronosFlow软件 模型构建 逆冲 构造-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导引—探究”教学模式探讨——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
16
作者 张昕 潘艳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导引—探究"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与教师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在教学...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逐步探索出"导引—探究"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形成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与教师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体提高。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探究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导—行串联”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17
作者 齐佳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195-198,共4页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由此带来的教育现代化已成为现实。笔者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将"学-导-行串联"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的教学实施、... 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由此带来的教育现代化已成为现实。笔者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将"学-导-行串联"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通过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的教学实施、全面的教学评价和全程的教学反思,使"学-导-行串联"混合教学模式在增强学生获得感、提高"抬头率"与"点头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与针对性方面展现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学--行串联" 混合教学模式 案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凌日 舒良树 张育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7-349,共13页
文章对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推覆-褶皱变形,伴有局部的左旋走滑,晚期为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与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的侵入,岩浆结晶年龄为131~135 Ma。根据8... 文章对华北陆块东南缘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推覆-褶皱变形,伴有局部的左旋走滑,晚期为早白垩世的区域伸展与闪长玢岩、二长闪长玢岩的侵入,岩浆结晶年龄为131~135 Ma。根据80多口煤田钻井和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将徐淮推覆-褶皱带划分为三个亚带,分别是:(1)变质结晶基底:靠近郯庐断裂带,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零星出露古元古代片岩、片麻岩等;(2)推覆-褶皱带:由中、新元古代—奥陶纪期间沉积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和石炭纪—二叠纪期间沉积的含煤碎屑岩组成,厚2600 m;(3)推覆前缘带:为晚古生代大型煤田的赋存区。推覆-褶皱带底部以一个大型拆离断层与古元古代结晶基底接触。所有前中生代岩层都被卷入了一个上地壳层次的强烈推覆和褶皱变形,属于脆性变形构造,构成徐淮推覆-褶皱带;其上被近水平展布的早白垩世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和晚白垩世—古近纪红层不整合覆盖。本文鉴定出了6~7个不同规模的拆离断层,它们具有犁式形态,向下产状渐趋平缓,归并到一个主拆离断层上。几何学研究表明,主拆离断层的根部在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还鉴定出了6套非能干岩层,由泥岩、粉砂岩、石膏层组成,其厚度与推覆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断裂上盘底部为能干岩层,下盘顶部为非能干岩层。区内存在数个千米规模的飞来峰构造,其底部为低角度逆断层,断层之上为一到数个构造岩片,各岩片之间以次级断裂为界。台阶状逆断层(由断坡、断坪复合而成)、叠瓦状逆断层和断层相关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构成了徐淮推覆-褶皱带构造变形的最显著特征。其缩短量从20.6 km到29.6 km,缩短率为43.6%~46.4%。结合区域地质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强烈的缩短-增厚变形是早中生代华北陆块东南缘的上部地壳朝SE朝苏鲁造山带和大别造山带下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早中生代陆壳下冲 徐淮-褶皱 华北陆块东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学—导学—督学”——淮北电大《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侠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现代开放教育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安徽电大在中央电大“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结构框架和策略体系下,归纳、抽象概括形成了以“训导自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淮北电大认真研... 现代开放教育条件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安徽电大在中央电大“开放自主灵活互动”的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结构框架和策略体系下,归纳、抽象概括形成了以“训导自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淮北电大认真研究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不断实践、不断归纳总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自学导学助学促学”课程教学模式,“四学”模式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教学模式 “引学--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
20
作者 莫小菲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在广西电大“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框架下探索并初步形成的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基于网络环境、教师导学与学生... 依据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思想和学习理论,在广西电大“导学→自主学习←辅学”教学模式框架下探索并初步形成的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课程“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基于网络环境、教师导学与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双向交流互动等基本特点。教师导学方案和学生学习方案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方法是实施课程“学—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 -互动 课程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