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胜男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8期20-23,共4页
“教-学-评”一致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要求。以素养目标统领“教”“学”“评”三要素,以任务驱动整合“教”“学”“评”三环节,以评价导向贯通“教”与“学”全过程。以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 “教-学-评”一致是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要求。以素养目标统领“教”“学”“评”三要素,以任务驱动整合“教”“学”“评”三环节,以评价导向贯通“教”与“学”全过程。以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与实施为例,首先要叙写指向核心素养的任务群目标,其次要设置促进学习的表现性评价,最后要设计并开展评价引领的学习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 核心素养 目标叙写 价引领 任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教-学-评”一致: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华 《现代教学》 2021年第13期16-18,共3页
为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精神,保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积极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全面推进初中学段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18年9月启动了“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研究... 为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精神,保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积极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全面推进初中学段课程与教学改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18年9月启动了“中考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教学研究”项目,努力促进“教-学-评”一致,贯彻中考改革精神,开展课程教学研究,发挥项目引领、示范功能,以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服务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考改革 项目研究 “教-学-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一致理念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试题的优化研究--基于2022年中考浙江省十地市语文卷试题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利云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18期83-86,共4页
2022年中考浙江省各地市语文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试题,遵循新课标理念,在“评”与“教”的一致性方面注重命题的综合性与主题提炼,使命题与教材有机关联,在“评”与“学”的一致性方面增强情境性,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完成系列化的学... 2022年中考浙江省各地市语文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试题,遵循新课标理念,在“评”与“教”的一致性方面注重命题的综合性与主题提炼,使命题与教材有机关联,在“评”与“学”的一致性方面增强情境性,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完成系列化的学习实践活动,有益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但同时也在载体类别、任务设计、主题设计、考查内容与落实核心素养等五个方面存在可以优化的空间,以便能更好地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中考 “教-学-评”一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4
作者 肖琪 《炫动漫》 2023年第9期61-63,共3页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求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评价任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任务。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本研究。因此,本研究从从“教-学-评”的“教...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求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评价任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嵌入评价任务。重视“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关注学生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与思维活动本研究。因此,本研究从从“教-学-评”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评价任务”三个要素,对“教-学-评”一致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进行分析,着力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小科科学教学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学历案设计--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5
作者 曾远花 《成长》 2022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通过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说明如何设计一个课时的学历案,解释如何设计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结合实践提出教师在设计学历案时的易错点。
关键词 历案 “教-学-评”一致 质量守恒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迷思概念转变教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金梅 钟薛娟 王琳溢 《物理教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6,共5页
“教-学-评”一致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课程理念之一.落实转变迷思概念“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有助于教师树立“教-学-评”整体育人观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提出以诊断迷思概念为基础、以转... “教-学-评”一致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课程理念之一.落实转变迷思概念“教-学-评”一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有助于教师树立“教-学-评”整体育人观念.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提出以诊断迷思概念为基础、以转变迷思概念为目标、以持续性评价为关键的迷思概念转变教学方案设计原则,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探索中学物理迷思概念转变教学路径,倡导“诊断迷思概念,明确教学目标——创建认知冲突情境场,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对迷思概念不满——提供‘脚手架’,引导迷思概念转变——依据概念转变条件设计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边学边评、边评边教”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 迷思概念转变 牛顿运动定律
原文传递
指向“教-学-评”一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7
作者 范多俊 《进展》 2024年第13期38-40,共3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学生道德意识与法治素养的深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元化互动交流,形成以学生素质提升、师生交互探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学习素养。贯彻“教-学-评”一致思想,基于学生的综...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学生道德意识与法治素养的深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展开多元化互动交流,形成以学生素质提升、师生交互探究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学习素养。贯彻“教-学-评”一致思想,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与学习需求设计交互、探究等学习任务,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优化入手,思考在“教-学-评”一致思想下优化学科教学方案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致 初中道德与法治 新课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表征到文化实践:学习任务群背景下“教-学-评”视域进阶——从2023年中考嘉兴、舟山卷谈起
8
作者 苗新坤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新课标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因此语文测评也应以素养立意为中心进行变革。这使人深思“教-学”也需坚持素养立意,才会达到新课标主张的“教-学-评”一致性。但... 新课标继承语文课程“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传统,并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和呈现义务教育课程内容,因此语文测评也应以素养立意为中心进行变革。这使人深思“教-学”也需坚持素养立意,才会达到新课标主张的“教-学-评”一致性。但是,教学因受旧的知识观影响,知识的文化生成意义与德性价值未发挥作用,阻挡了学科育人的价值实现。这就需要“教-学-评”的视域由知识表征进阶到文化实践。而“教-学-评”如何指向文化实践,则需要以积极语用为具体达成策略,贯穿始终,与新课程改革方向达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表征 文化实践 习任务群 “教-学-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信息的收集:课堂评价的第一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梅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2021年第4期10-12,共3页
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反映学习概况、揭示思维过程、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都值得收集。评价信息来源于课堂发言、课堂表情和课堂练习等。在课堂巡视时捕获,在个别访谈... 课堂评价的展开包含对评价信息的收集和有效处理,收集评价信息是课堂评价的第一步。反映学习概况、揭示思维过程、指向“迷思概念”的评价信息都值得收集。评价信息来源于课堂发言、课堂表情和课堂练习等。在课堂巡视时捕获,在个别访谈时倾听,在小组观察时发现,都是收集评价信息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信息 课堂 “教-学-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以人教版“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
10
作者 邵瑞 钟能政 《中学生物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14-18,共5页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准确把握教材育人功能、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教学思路,整合教材、社区、学生生活经验和信息化资源等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核... 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在准确把握教材育人功能、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教学思路,整合教材、社区、学生生活经验和信息化资源等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设计并开展单元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依据制订单元学习目标时设计的单元评价任务和方法,开展教与学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单元整体 “教-学-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