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形成--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0
1
作者 吴刚 洪建中 李茂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34-45,共12页
拓展性学习的概念与理论是由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最早提出的,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范式,拓展性学习对传统学习模式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从学习的目的、主体、内容、过程... 拓展性学习的概念与理论是由芬兰学者恩格斯托姆最早提出的,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义的学习范式,拓展性学习对传统学习模式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从学习的目的、主体、内容、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颠覆了对学习的传统理解与认知,并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将一个简单的观念拓展成为一个复杂的活动目标或者形成一种新的实践形式"。拓展性学习的本质与内涵揭示了概念形成及演化与拓展性学习活动及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拓展性学习的过程中,即拓展性学习总是要经历从"质疑→分析→建模→检验→实施→反思→固化"的循环。作为拓展性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从行动与反思两个维度,拓展性学习中的概念转化可以划分为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制度化四个阶段。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拓展性学习理论和丰富现代学习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性学习 概念形成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学习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拓展性学习的研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 被引量:45
2
作者 吴刚 洪建中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2年第3期23-30,共8页
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最初是由芬兰学者Engestrm提出,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对拓展性学习的产生、发展、本质内涵、理论根源及核心思想进行分析,为探讨当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增添... 拓展性学习(Expans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的学习隐喻,最初是由芬兰学者Engestrm提出,是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对拓展性学习的产生、发展、本质内涵、理论根源及核心思想进行分析,为探讨当代学习理论的发展增添了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性学习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组织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下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研究
3
作者 张艳超 吴刚 马香媛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7-93,共7页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和迫切。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客体,分别是科学家、企业家等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系统输出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共享目标,跨界、融合符合...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比任何时期都重要和迫切。依据“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作为客体,分别是科学家、企业家等主体社会实践活动系统输出的一部分,二者具有共享目标,跨界、融合符合文化历史活动发展规律。由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案例得出,创设科学家和企业家交流平台,构建异质性活动系统联盟,加快共享目标迭代创新,有助于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融合,形成个体层次、组织层次和社会层次三位一体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科学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 融合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视域下学科德育的学理阐释、困境审视与推进路径——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4
作者 孙友鹏 《中小学德育》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新课标视域下,从学理阐释、实践困境和推进路径三维剖析学科德育,是从统整性上确保学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理论契合性、问题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三个维度阐释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德育的学理基础,... 新课标视域下,从学理阐释、实践困境和推进路径三维剖析学科德育,是从统整性上确保学校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理论契合性、问题解释力、实践指导性三个维度阐释新课标背景下学科德育的学理基础,借助其活动系统模型、中介工具理论等剖析学科德育所面临的工具中介的功能窄化、主体间性的关系断裂和规则分工的张力冲突的实践困境,提出从“权威独白”到“双方共享”,重构学科德育主体的互动关系;从“目标悬垂”到“双维具象”,延展学科德育客体的内在逻辑;从“中介符号”到“双重刺激”,升级学科德育工具的支架功能,以突破困境,推进高质量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德育 新课程标准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学习”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第四代“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刚 赵军 +1 位作者 苏静逸 谢鑫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6-95,共10页
近年来,作为一种研究人类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与“工作—学习”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及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基于此,从分析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类型、知识类型以及学习模式的变革入手,阐... 近年来,作为一种研究人类实践活动的方法论——“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与“工作—学习”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具有前瞻性及开拓性的研究领域。基于此,从分析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类型、知识类型以及学习模式的变革入手,阐述“工作—学习”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再从“分析单元”入手,探讨前后四代“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内涵及外延的创新及拓展,并强调“文化—历史”活动理论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在于人类活动对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中,第四代“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最核心任务,在于创造一个新的分析单元——活动联盟。这种动态的活动联盟,既需要承载不同利益者的“共享客体”,又需要成为“工作—学习”活动变革与创新的航标,从而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从强调结构关系转向强调过程关系,从强调横向拓展转向强调跨界、跨层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学习”理论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工作场所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戈 《教师发展研究》 2017年第4期90-96,共7页
当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进入瓶颈期,亟需纳入新的理论视角。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根植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三代演化之后在分析个体与结构的互动问题上独具特色。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启发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应该以活动系统... 当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进入瓶颈期,亟需纳入新的理论视角。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根植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三代演化之后在分析个体与结构的互动问题上独具特色。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启发下,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应该以活动系统为分析单位、看到知识生成过程的中介机制、关注矛盾对实践性知识的激活作用、重视教师行为的社会历史性,以此不断丰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实践性知识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文化-历史理论:洛域的经验
7
作者 陈波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1-135,共5页
通过对作为洛"域"人的总体的结构性象征体系"域"论加以描述,可以探讨当地人意识和无意识中关于"域"的观念,包括神圣方位、等级与王权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分期;提出一种不受西式历史观念影响的本土文化-历... 通过对作为洛"域"人的总体的结构性象征体系"域"论加以描述,可以探讨当地人意识和无意识中关于"域"的观念,包括神圣方位、等级与王权的关系,以及历史的分期;提出一种不受西式历史观念影响的本土文化-历史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文化-历史理论 神圣方位 等级与王权 “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视角下的师生交往研究
8
作者 郭芬云 孟欣 《中国成人教育》 2021年第11期52-58,共7页
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过程。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阐释,可以发现主体、工具和规则是影响师生交往活动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理想师生交往的缺... 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沟通交流的活动过程。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阐释,可以发现主体、工具和规则是影响师生交往活动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形成的矛盾关系导致了理想师生交往的缺失:由于教师和学生自我认同和彼此理解的缺乏,课堂教学环境生命力的缺失,教育发展带来的种种客观影响,师生交往活动系统无法良性运行。为改变这些矛盾带来的困境,我们需要对师生交往活动系统进行扩展转换,通过整体思维把握师生交往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教师、学生的自身认同和彼此理解,创设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文化环境,促进基于生命的师生交往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交往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活动系统 课堂教学 生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物混合体语言观与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9
作者 李敏 张晓容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第10期78-81,共4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哲学家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分析工具,提出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2009年伊万斯(Evans N.)和莱文森(S.Levinson)提出语言是文化-生物混合体,是几千年来基因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果。文章通...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哲学家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以可能世界理论为分析工具,提出了历史因果命名理论。2009年伊万斯(Evans N.)和莱文森(S.Levinson)提出语言是文化-生物混合体,是几千年来基因和文化共同进化的结果。文章通过解读历史因果命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思想内核,试图用“历史传递的链条”概念勾勒出文化及生物因素在语言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剖析文化-生物混合体语言观的哲学理据,以期激发学界更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文化-生物混合体 历史传递的链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非学历高端培训项目运作探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俊杰 李希希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20,共4页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经历着重大的转变,学历教育比重日渐紧缩,而非学历教育比重持续增长。在众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中,高端培训在其中占据着重大的市场份额,但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非学历高...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经历着重大的转变,学历教育比重日渐紧缩,而非学历教育比重持续增长。在众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中,高端培训在其中占据着重大的市场份额,但质量良莠不齐。本文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校非学历高端培训项目的活动系统要素,并指出高校非学历高端培训需要从其项目定位、运作手段、合作机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非学历教育 高端培训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下校本教研改进路径研究——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林翠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质量校本教研成为“双减”政策之诉求。透过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研究发现,“双减”政策下校本教研的问题症结如下:系统层面,教研系统的分散与孤立,难为“双减”聚力;文化历... 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质量校本教研成为“双减”政策之诉求。透过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视角,研究发现,“双减”政策下校本教研的问题症结如下:系统层面,教研系统的分散与孤立,难为“双减”聚力;文化历史层面,教研文化的空心与失真,易侵蚀“双减”精神;共同体层面,教研合作的拘谨与形式化,不足以助力“双减”。在实践中可以从如下路径寻求突破:主体上,寻求校本教研的共同利益链条,串联多元的教研主体;客体上,研究“双减”的“真问题”,增强教研的系统互动;中介工具上,厘清有效教研的价值理念,促进教研实心化;共同体上,借助自下而上的知识建构,形塑教研专业共同体;规则与分工上,回归教研“原点”,明确教研合作的专业规则与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本教研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拓展性学习与革新实验室——芬兰赫尔辛基大学Yrjo Engestrom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2
作者 阮晓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教育研究的社会文化取向催生了学界对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以及其他相关概念的关注。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活动理论、拓展性学习和革新实验室,笔者对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休教授Yrjo Engestrom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Engestrom教授... 教育研究的社会文化取向催生了学界对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以及其他相关概念的关注。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活动理论、拓展性学习和革新实验室,笔者对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荣休教授Yrjo Engestrom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Engestrom教授首先阐述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来源和发展路径,并解释了活动理论的阐释性和转化性。此外,他还厘清了活动理论、社会文化视野以及行动研究的关系,并介绍了一些较新的概念,如拓展性学习、转化能动性和革新实验室的干预方法。最后,Engestrom教授展望了活动理论的发展趋势,表达了对全世界范围内青年学者的殷切期望,鼓励广大青年学者走进这一领域,开展有意义的研究。本次访谈聚焦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相关概念及其应用,对外语教育研究的思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拓展性学习 革新实验室 转化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理论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以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军红 侯传勇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5-102,共8页
场景理论从文化消费的视角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场景理论为依托,将场景理论的邻里、基础设施、人群、活动及文化价值观五要素作为感知维度,通过对网络文本和实地... 场景理论从文化消费的视角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解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以场景理论为依托,将场景理论的邻里、基础设施、人群、活动及文化价值观五要素作为感知维度,通过对网络文本和实地调研资料的词频抓取与解读,分析芙蓉街-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景构建及其传递出的济南城市精神特质。基于场景理论的要素体系,提出我国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场景发展路径,吸引文化参与,激发文化消费,实现街区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理论 历史文化街区 芙蓉街-百花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与成人发展研究探析
14
作者 张宇鹏 《当代继续教育》 2014年第5期30-33,共4页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系统的分析工具,该理论以活动为研究单位,探究人们在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研究视野与核心思想,从符号中介和活动系统两个维度对成人教育中...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系统的分析工具,该理论以活动为研究单位,探究人们在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本文通过梳理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研究视野与核心思想,从符号中介和活动系统两个维度对成人教育中有关发展的问题做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成人发展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探析国内外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师范生实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雅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第16期20-22,共3页
21世纪以来,教育部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在支持师范生教育实习方面做出很大支持,也对教育实习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从世界范围看,重视未来教师培养的实践环节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师教育政策的共识。通过一定的理... 21世纪以来,教育部在师范生培养方面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在支持师范生教育实习方面做出很大支持,也对教育实习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从世界范围看,重视未来教师培养的实践环节已经成为当代国际教师教育政策的共识。通过一定的理论指导,发现当今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寻求解决方法,促进师范生更好地实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育实习 教师教育 大学 中小学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话语分析
16
作者 郑劼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本文应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进行语言学习课堂的话语分析。通过话语分析,阐述语言学习课堂中活动理论的要素如何体现,活动理论的核心——调解(mediation)如何实现。调解作为活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指将学习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语境关联... 本文应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CHAT)进行语言学习课堂的话语分析。通过话语分析,阐述语言学习课堂中活动理论的要素如何体现,活动理论的核心——调解(mediation)如何实现。调解作为活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指将学习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语境关联。人类不直接与环境联系而是通过媒介与环境联系。调解指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语言引导控制行为来产生。活动的参与者在调解,扩展了可能性,使课堂变为更丰富的形式。话语分析对语言教学的启发在文中亦有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分析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语言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以“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为例
17
作者 黄凌云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4-87,共4页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中介工具,在提炼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力图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从结果看,教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获得了学生较高评价,且有...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开展课程思政活动的中介工具,在提炼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力图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从结果看,教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获得了学生较高评价,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理解。最后,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从主体提升、重视客体、打造共同体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背景下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嵌入式教学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财务管理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历史活动观的小学生项目式STEM学习模式探索 被引量:27
18
作者 首新 胡卫平 +1 位作者 王碧梅 陈明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1,共9页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正逐步在各个国家普及推广。该文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构建了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模型,探索从知识到能力、从个体到小组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实践,采用...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复合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正逐步在各个国家普及推广。该文基于文化—历史活动理论构建了项目式STEM学习活动模型,探索从知识到能力、从个体到小组的学习过程。通过教学实践,采用三角互证分析发现,STEM学习活动模型对学生的STEM技能有显著促进作用,活动模型创建的良好协作分工氛围有助于发展高层级STEM能力,有助于快速提升低水平个体的STEM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STEM教育 项目式学习 STEM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А.Н.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基本思想和对它的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世英 《心理学报》 1985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社会制度对心理学提出创立新体系的客观要求、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和列昂节夫本人的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了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二、从活动是心理学研究对象、活动的定义、活动的...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社会制度对心理学提出创立新体系的客观要求、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和列昂节夫本人的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了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二、从活动是心理学研究对象、活动的定义、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以及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的结构、分散与合并等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三、“一分为二”地评价了活动理论,指出这一理论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但在建立马克思土义心理学方面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列昂节夫 基本思想 历史形成 文化历史理论 心理学研究 概括地阐述 维果茨基 相互关系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活动系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研究——文化历史活动的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胜男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102,共6页
"一对一/多"、"多对一/多"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的基本形态。"院—校—基地"协作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新兴的带教模式,是院校协作中延伸的新方向,因应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对专业学习社群的吁求,促进了对... "一对一/多"、"多对一/多"这是我国传统的教师师徒带教的基本形态。"院—校—基地"协作是近年来在中小学新兴的带教模式,是院校协作中延伸的新方向,因应了国际教师教育中对专业学习社群的吁求,促进了对传统带教模式的改进。利用"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的分析框架,探索不同教师师徒带教模式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内部、要素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加深对师徒带教这一活动体系运作机制以及变革的认识。基于CHAT理论本身的不足,提出了跨文化比较、实证调研等"师徒带教"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师徒带教 “院--基地”协作 文化历史活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