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与人的互构--论彭慧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
作者 石涛 陶彦姝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彭慧在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云贵高原和湘桂大地上的农村妇女形象以及国统区的都市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云贵高原上的农村妇女爽朗而明快,湘桂大地上的农村妇女坚韧而崇高,蒋管区的都市女性堕落而异化。通过聚焦... 彭慧在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云贵高原和湘桂大地上的农村妇女形象以及国统区的都市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云贵高原上的农村妇女爽朗而明快,湘桂大地上的农村妇女坚韧而崇高,蒋管区的都市女性堕落而异化。通过聚焦彭慧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究环境与人物形象的互构关系,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挖掘人物形象的生成过程,还能突破传统人物形象研究的局限,提供更全面的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慧短篇小说 “环境与人” 互构 女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以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
作者 陈曦 曲磊 +2 位作者 侯玮 张永昭 赵旭东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14-18,46,共6页
为了提高“环境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三个方面探索了“环境管理”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管理”课程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程莉 严月岑 杨瑾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及作用...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数字经济与“环境-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城市维度上呈现“倒U型”特征,且中西部、东北部较东部更显著;乡村维度上呈现“正U型”特征,且东部和东北显著、中西部不显著。(2)城市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门槛特征;乡村维度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和监督约束均是数字经济影响“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但不存在门槛特征。因此,因地制宜,实施与本地比较优势相匹配的数字经济发展策略,继续推动产业结构变迁、技术创新,强化监督约束,有机统一“数字乡村”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以城乡联动融合发挥数字经济在促进“环境-经济”协同发展的引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环境-经济”协同发展 熵权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在“环境修复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丽丽 宿程远 蒋金平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环境修复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并针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特性介绍了相应修复方法和技术手段。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具备环境工... 环境修复技术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污染环境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并针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特性介绍了相应修复方法和技术手段。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具备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会贯通理论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水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迫切需要修复治理,文章针对“环境修复技术”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案例教学法,探讨案例教学在课程中的作用和实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环境修复技术” 课堂教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思践悟”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以“环境资源法”课程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贵妃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1-67,共7页
文章立足“环境资源法”课程特色,以“一个核心、两个立足点、三个目标、四个融合”为原则,以“学透专业知识、深思价值内蕴、践行职业拓展、融悟德法兼修”为人才培养目标传导路径,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模式,并在实践中基于学情分... 文章立足“环境资源法”课程特色,以“一个核心、两个立足点、三个目标、四个融合”为原则,以“学透专业知识、深思价值内蕴、践行职业拓展、融悟德法兼修”为人才培养目标传导路径,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模式,并在实践中基于学情分析,形成有效学习机制,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实现德法兼修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基于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Kirkpatrick Model),构建“学思践悟”课程思政多元主体多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实施中面临的困境不断优化和调整该模式,持续优化推广,提升育人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思践悟”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环境资源法”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毒理学”课程SPOC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黄碧捷 陈冯杰 张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74-77,共4页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依托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构建了“环境毒理学”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习空间,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痛点,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等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之一。文章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依托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构建了“环境毒理学”课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学习空间,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痛点,设计了混合式教学的各实施环节并开展了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可为地方高校环境毒理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毒理学”课程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SPOC 课程改革 新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分析
7
作者 丁欣 杨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3期172-176,共5页
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策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通过搭建政策工具——环境治理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结合其他分析工具,对2018年至2023年6月30日由我国中央政府和部委发布的环境治理政策文本进行... 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策文献计量学和内容分析法,通过搭建政策工具——环境治理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结合其他分析工具,对2018年至2023年6月30日由我国中央政府和部委发布的环境治理政策文本进行探索和分析。发现环境型政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溢现象,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则分别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并提出环境治理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需与其他政策工具协调一致,以推动全面发展,进而提升环境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政策工具 环境治理 政策文本 内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教学在“环境微生物实验”课的运用策略
8
作者 赵金博 谢恬 +1 位作者 李松鸿 杨禹 《科技风》 2024年第31期81-83,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先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实验”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点,然后结合“环境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提出了线上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具体运用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先介绍了“环境微生物实验”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线上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特点,然后结合“环境微生物实验”课的特点,提出了线上教学在实验课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技术的发展史、实验内容和方法以及实验的应用;课后复习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仿真项目进行线上练习,提交实验报告的电子版,进行学生之间的线上分组互评,并在设置的讨论区进行线上互动。此外,还可以提供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实验”课 线上教学 线下教学 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学科视域下“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9
作者 郭小飞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65-70,共6页
环境地质学涉及环境科学、地质科学等领域知识,具有交叉学科属性。在如今重视地球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面向环境类、地质类专业开设“环境地质学”课程十分必要。文章以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地质学”课程为例,围绕内容... 环境地质学涉及环境科学、地质科学等领域知识,具有交叉学科属性。在如今重视地球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面向环境类、地质类专业开设“环境地质学”课程十分必要。文章以江西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环境地质学”课程为例,围绕内容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教学保障等方面构建教学体系,以期为交叉学科视域下同类或相似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环境地质学”课程 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0
作者 袁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1期091-094,共4页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定理想信念等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坚定理想信念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尤其是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印发后,课程思政就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在这一背景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就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和讨论,以期为“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土壤学”课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以“环境评价”课程为例 被引量:48
11
作者 黄虹 魏宸 邹长伟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6年第10期86-92,共7页
当前,高校"环境评价"课程教学在教材、定位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资源和模式的引入,为"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归纳并凝炼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定义、特... 当前,高校"环境评价"课程教学在教材、定位和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方法、资源和模式的引入,为"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归纳并凝炼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构建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立体教学模式,并探讨这一新模式在"环境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慕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环境评价”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越“环境高山”——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的上升与下降 被引量:65
12
作者 陆钟武 毛建素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12期36-42,共7页
把描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曲线比喻成“环境高山”。强调了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中国 ,发展经济的正确之路是 :从“环境高山”的半山腰穿过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导了环境负荷与GDP之间的关系式 ,其中GDP年增长率 g和单... 把描绘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曲线比喻成“环境高山”。强调了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中国 ,发展经济的正确之路是 :从“环境高山”的半山腰穿过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导了环境负荷与GDP之间的关系式 ,其中GDP年增长率 g和单位GDP环境负荷年下降率t是两个关键变量。以一些国家和中国的一些省份为实例 ,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量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假设条件下 ,计算了 2 0 0 5 ,2 0 10 ,2 0 2 0年中国的环境负荷 ,并以能源消耗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高山” 环境负荷 GDP年增长率 单位GDP环境负荷 单位GDP环境负荷的年下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时代”的生态文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湘舸 林洁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生态文化的含义与范畴十分广泛,可分为若干类型。生态文化在“环境时代”,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是“时代文化”,因而要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开展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等措施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关键词 “环境时代” 生态文明 绿色哲学 生态人 生态优先规律 生态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蠕变”概念之我见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强 张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37-1040,共4页
简要概述了“环境蠕变(Environmental Creeping)”这一新概念的由来,探讨了“环境蠕变”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对“环境蠕变”给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科学定义,并抽象和归纳出了“环境蠕变”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最后指出了对待“环境蠕... 简要概述了“环境蠕变(Environmental Creeping)”这一新概念的由来,探讨了“环境蠕变”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对“环境蠕变”给出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科学定义,并抽象和归纳出了“环境蠕变”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最后指出了对待“环境蠕变”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蠕变” 全球变化 不可逆 环境“张力”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来源及迁移途径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多勇 王成 +4 位作者 杨莲 朱靖蓉 周俊 艾比布拉.买买提 张红艳 《农业工程》 2013年第3期55-58,共4页
识别"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可以为重金属污染控制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目前中国环境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各类问题,探讨大气、土壤、植物及人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重... 识别"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可以为重金属污染控制及污染治理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目前中国环境重金属污染引发的各类问题,探讨大气、土壤、植物及人体中重金属的来源,分析重金属在"环境-植物-人体"体系中的迁移途径,展望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发展方向。目前,环境重金属污染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等多种源解析技术在污染源解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技术及重金属从环境迁移至人体的途径是目前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源 迁移途径 “环境-植物-人体”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一号”B星热红外通道星上定标与交叉定标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启金 闵祥军 傅俏燕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9年第4期42-48,56,共8页
文章以"环境一号"B星(HJ-1B)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为基础,分析了HJ-1B红外相机的星上定标系统功能。利用2009年3次星上黑体定标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星上定标,以青海湖不同时相的美国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31通道(MODIS-31)... 文章以"环境一号"B星(HJ-1B)发射前实验室定标为基础,分析了HJ-1B红外相机的星上定标系统功能。利用2009年3次星上黑体定标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星上定标,以青海湖不同时相的美国TERRA卫星MODIS传感器31通道(MODIS-31)数据对HJ-1B热红外通道进行交叉定标,得到了准确的定标系数,最后对两种定标方法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为实时准确的获取HJ-1B热红外通道定标系数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上定标 交叉定标红外相机“环境一号”B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为本的“环境学概论”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红 刘瑞卿 +2 位作者 魏海英 崔莉 程芳琴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55-58,共4页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 “环境学概论”是研究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地理等专业的平台必修课。“环境学概论”课程创新应以思政为引领、关注学生全时段全过程全方位的发展;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互动课堂,激发学习兴趣;以产出为导向,教学、科研、实践相融合,对接内外需求。与此同时,还应重塑与整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环境学概论”课程 学生 思政引领 互动课堂 产出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1号”A星高光谱成像仪飞行定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爱春 闵祥军 +3 位作者 李杏朝 傅俏燕 亓雪勇 王冠珠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9年第3期34-41,共8页
文章针对高光谱成像仪(HSI),详细介绍了HSI的飞行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分析了影响HSI飞行定标精度的各种因素。并利用2008年12月6日HSI过河北白洋淀时的同步观测数据验证了定标精度,结果表明绝对定标系数合理可靠。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仪 飞行绝对定标 “环境-1号”A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突破口做好环境保护规划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陆钟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提出了稳态、非稳态社会经济系统在环境方面的基本关系式。着重说明了资源消耗量是源头上的“因”,而环境质量是最终的“果”。提出了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末端治理,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标本兼治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介绍了... 提出了稳态、非稳态社会经济系统在环境方面的基本关系式。着重说明了资源消耗量是源头上的“因”,而环境质量是最终的“果”。提出了以控制资源消耗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末端治理,提高环境自净能力,标本兼治的环境保护工作思路。介绍了编制环保规划要掌握的2个基本公式。强调了单位(以104元计)GDP环境负荷及其年下降率的重要性。穿越“环境高山”,应成为制定规划的目标。按计划管理模式,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在我国可能是完全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规划 控制资源消耗量 IPAT方程 单位GDP的环境负荷 穿越“环境高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政策的立法设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玉华 王春海 《北方经贸》 2005年第5期32-34,共3页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步于政策, 中国环境保护的实践是循着依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的转变。即使在当前的转型期, 亦实行的是依政策治理与依法治理的双轨制, 足见政策在实施“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目前已基本...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起步于政策, 中国环境保护的实践是循着依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的转变。即使在当前的转型期, 亦实行的是依政策治理与依法治理的双轨制, 足见政策在实施“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中的重要作用。尽管我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 但至今却尚无一部调整环境政策的法律。本文的基本观点认为中国应摒弃传统单一的环境保护法, 而代之以《国家环境政策法》, 以适应转型期环境保护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立法设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保护” 依法治理 环境保护法 基本国策 法律体系 政策体系 中国国情 基本观点 转型期 双轨制 基本形 实践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