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耦合模型作用模式与评价研究
1
作者 杨彩琳 《缔客世界》 2019年第10期166-166,共1页
“美丽中国”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究了“社会—生态”耦合模型的作用模式,认为“社会—生态”耦合模型具有系统嵌套性、“冲突—适应”的动态调整性和可持续统一性。并以典型的... “美丽中国”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探究了“社会—生态”耦合模型的作用模式,认为“社会—生态”耦合模型具有系统嵌套性、“冲突—适应”的动态调整性和可持续统一性。并以典型的“社会—生态”耦合模型:成都市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作为案例分析,提出针对“社会—生态”耦合模型的评价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耦合模型 美丽中国 资源环境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影响因素
2
作者 张瑞芹 孙俊俊 +3 位作者 聂丽 张会敏 朱丽丽 孙翠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4-1093,共10页
目的:利用健康生态学模型,探究影响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因素,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河南省12个乡镇的1 010例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以是否发生社会隔离为因变量,采用多... 目的:利用健康生态学模型,探究影响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因素,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河南省12个乡镇的1 010例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以是否发生社会隔离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结果:44.85%(453例)的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存在社会隔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慢性病种类、自评健康状况、运动功能、睡眠质量、抑郁、婚姻状况、隔代抚养、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社会参与情况、所在农村资源、医疗保险及商业保险是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村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发生社会隔离比例较高,影响因素涉及健康生态学模型中的5个层面,应从多维度、多层面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社会隔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隔离 健康生态模型 农村 慢性病共病 老年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
3
作者 张超 胡宗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4,共11页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社会分工协作网络视角,探究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和产生动因。研究发现:(1)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存在产业链联动效应,有助于推动中心企业双化协同转型;制度环境的同构压力越强,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越明显。(2)上下游企业的双化协同转型主要影响中心企业的数字化与绿色化耦合水平;当中心企业同时处于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优势时,与上下游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联动效应越明显。(3)基于产业链联动效应行为特征视角,中心企业在绩效因素影响下,通过被动模仿行为提升双化协同转型水平。(4)根据异质性分析,企业双化协同转型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由下游客户端决定;当中心企业为非链主企业时,产业链联动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 产业链 企业转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社会分工协作网络 同构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广西绿色金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申韬 彭江 +1 位作者 罗金丽 唐冕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在中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探究绿色金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22年广西14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在中国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探究绿色金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8—2022年广西14个设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绿色金融、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三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引入面板回归模型进一步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时间维度上,广西14个设区市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的分布格局,其中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位居全区前列;在影响因素上,政府干预程度、信息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规制强度对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研究
5
作者 陈广洲 刘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9-56,69,共9页
文章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法及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10—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变状态,通过灰色关联模... 文章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淮南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两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法及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揭示2010—2020年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的演变状态,通过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的内部及外部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淮南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不断改善,两系统的协调类型逐渐稳定在同步发展类型;生态压力、应对响应、经济发展子系统是影响两系统耦合情况的主要子系统。其中工业生产的煤炭消费量、煤炭行业总资产是主要的外部驱动因素。文章为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以下建议:首先,录下淮南市应重视污染源头治理,执行高准入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发展绿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对煤炭产业依赖;最后,应持续推进产业转型,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 耦合协调 CRITIC-TOPSIS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评估和预测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以陕南秦巴山区为例
6
作者 李润阳 陈佳 +3 位作者 杨新军 尹莎 徐俐 白玉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81-2297,共17页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 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剧,促使我国山区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生态系统视角动态评估和预测秦巴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SESV)的演化与特征,对实现我国山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利用空间显式脆弱性模型模型,将SESV分解为暴露风险、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共48个指标,定量评估了2000—202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空间分布特征,随后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通过对比三种算法优化后的模型精度选取最优模型并预测2020—2050年陕南秦巴山区SESV及其各维度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显示:①陕南秦巴山区的SESV整体处于中低脆弱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性最优,且选取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能进一步改善预测性能。③预测结果显示,陕南秦巴山区SESV得到了显著降低,社会⁃生态系朝着良好态势发展。其中,暴露风险与SESV具有趋同性且地区间的差异变小,敏感性与适应能力维度均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但地区间的差异并未缓解。研究旨在通过中国山区典型案例分析为SESV评估与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支持向量机模型 优化算法 陕南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评估
7
作者 田琨 庄定裕 +1 位作者 白雪冬 卜祥松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4-88,98,共6页
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构建3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评估体系。结果表明,2013—2022年海南省3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发展趋势,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出现过下降的趋势。2... 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社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的耦合关系,构建3系统耦合协调作用的评估体系。结果表明,2013—2022年海南省3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稳定发展趋势,仅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出现过下降的趋势。2013—2022年,海南省18个市县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2022年海口市和三亚市的耦合度均超过了0.40。除保亭县、昌江县、琼海市、临高县和乐东县的耦合协调度在某些年份出现下降趋势外,海南省其他市县的耦合协调度均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2022年海口市、文昌市和三亚市进入中级协调阶段,白沙县、儋州市、昌江县、东方市、乐东县、定安县、琼海市、万宁市、保亭县属于勉强协调阶段。临高县、屯昌县、澄迈县、琼中县、陵水县、五指山市属于初级协调阶段。海南省18个市县的发展虽然不均衡,但总体上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社会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模型 综合发展水平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大渡河中游县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变化研究——以四川省汉源县为例
8
作者 曾雄 夏建国 +2 位作者 鲜顺志 郑纪龙 向玉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县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变化特征。[方法]以大渡河中游汉源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模型,研究2000—2020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汉源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 [目的]研究县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变化特征。[方法]以大渡河中游汉源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探索性空间数据模型,研究2000—2020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汉源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的耦合度、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873~0.9909、0.2492~0.2592和0.4963~0.5052,3个指标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类型等级除耦合度单一外,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汉源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2个系统的耦合度、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3个指标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呈小幅度波动变化趋势,耦合度的集聚效应在降低,下降了10.81%,而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集聚态势在增强,分别增加了20.46%和19.82%。在空间分布上,3个指标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县域四周山区,除耦合度呈零星分布外,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较为集中分布;3个指标的冷点区和次冷点区主要沿大渡河河谷分布。时间变化上,耦合度2020年热点区和次热点区格网个数最多,冷点区和次冷点区格网个数呈“U”型变化;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冷点区和次冷点区格网个数呈倒“U”型变化,热点区和次热点区格网个数呈减少趋势。[结论]汉源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应持续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尺度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特征及障碍因子诊断
9
作者 高源 刘鸿秋 李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根据GC-TOPSIS测算2010—2021年中国沿海10省市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①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水平均... 根据GC-TOPSIS测算2010—2021年中国沿海10省市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两者协调发展水平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①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②绿色金融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呈现出南部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格局特点;③农业保险收入/农业总产值是3大海洋经济圈的首要障碍因子,财政环境保护支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是北部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第二障碍因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GDP是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第二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海洋生态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 核密度估计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保护修复视角下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关系及影响机制
10
作者 黄颖利 孙晨 乔振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24-2835,共12页
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成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目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数据,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 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助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已成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目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相关数据,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运用VAR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保护修复系统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0%、0.97%和3.1%。②2008年-2021年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由0.44波动升至0.75,耦合协调状态由濒临失调调整至中级协调;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河北省耦合协调水平次于北京市和天津市。③生态保护修复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短期正向影响;要素保护与修复、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社会效益均与系统耦合协调度有较强关联,关联度分别为0.877、0.939和0.978。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生态保护修复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同发展产生积极作用,需充分利用其生态与社会正外部性,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耦合协调 VAR模型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11
作者 曾艳 廖成浩 +1 位作者 罗强煌 樊童生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构建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N”型发展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结构... 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构建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N”型发展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结构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显著增加,表明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游丘陵地区,热点区集中在下游平原地区。赣江流域的耦合协调度首要障碍因素历经了生态、经济和医疗的变迁,社会经济系统的低水平发展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最大掣肘。应进一步强化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激活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社会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度 赣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网络分析
12
作者 高玲玲 韩蓉蓉 张舒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0-835,共6页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同时挖掘核心因素,为开发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检的60... 目的: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通过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同时挖掘核心因素,为开发孕妇身体活动促进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科门诊行常规产检的602名孕妇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和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采用网络分析法构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网络结构。结果:孕妇身体活动的总当量为(106.68±92.80)MET·h/周。59.4%的孕妇未达到指南推荐的身体活动标准。网络分析结果显示,孕妇身体活动影响因素中的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分别形成3个集群,但彼此紧密联系,各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其中“我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具有最大的强度、紧密度和中介度。结论:半数以上的孕妇身体活动不足,孕妇对妊娠期健康的重视程度是网络中最核心的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从孕妇个体、人际和环境因素多角度出发,开展以提高孕妇对妊娠期健康重视程度为核心的身体活动促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模型 孕妇 身体活动 影响因素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土保持的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演变过程
13
作者 刘欢欢 魏宇航 +2 位作者 马理辉 王继军 骆汉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4,共9页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 [目的]揭示水土流失治理下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耦合规律及演变过程,以期为进一步促进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2—2022年长汀县统计年鉴及土地覆盖栅格数据,依据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构建了该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模型对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1)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指数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2)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在10°~270°,系统从衰退耦合过渡到不协调耦合,再到协调耦合、不协调耦合,整个耦合状态演变呈S型曲线;(3) 1992—2022年长汀县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先后经历再生发展、极限发展、协调发展、极限发展的演变阶段。其中1992—2000年处于再生发展阶段,2001—2002年、2017—2022年处于极限发展阶段,2003—2016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结论]根据耦合度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通过优化农业生态和经济措施,系统可以突破不协调耦合朝着协调方向发展,甚至最终进入到良好或优越的协调发展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系统 耦合模型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57
14
作者 左其亭 陈嘻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92-594,共3页
为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以及二者的相互联系定量研究入手,建立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耦合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此模型的一般表达式和耦合计算方法。
关键词 动力学方程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系统 模型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时空分异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文睿 孙栋元 +4 位作者 王亦可 杨俊 兰立军 靳虎甲 徐裕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7-1537,共11页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 推进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和谐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章基于修正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泰尔指数揭示驱动因素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结果表明:(1)由经济发展带动水资源-经济-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综合发展指数由2006年0.29增长至2021年0.65。(2)河西走廊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同趋势上升,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处于颉颃阶段向磨合阶段升级;协调度经历“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初级协调发展-中级协调发展”五个阶段。(3)区域空间异质性逐渐发展为减小趋势,2021年空间分布表现出东南部发展优于西北部格局,金昌和张掖逐步成为河西发展优势区域。(4)城市化率、排污总量、节水灌溉面积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耦合发展起到较大的驱动作用。研究结果对河西走廊经济-生态-水资源系统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耦合协调模型 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 时空演变规律 驱动因素 河西走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社会-生态系统时空耦合及模拟预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油畅 渠鸿娇 郭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45-2760,共16页
社会-生态系统(SES)耦合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这一关系中,探究社会-生态系统间的时空耦合,可以促进社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可持... 社会-生态系统(SES)耦合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融入这一关系中,探究社会-生态系统间的时空耦合,可以促进社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缺。赣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属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典型的生态区域,包涵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各要素。以赣州市为例,分析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的演变规律,旨在深入了解社会-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中存在着系统间的耦合逻辑。主要体现在社会系统与资源系统的耦合、资源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耦合三个方面。(2)2005—2020年,社会-生态系统综合评估指标在赣州市的中西部和东北部较高,在南部较低。中西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呈现中、高耦合的格局,西部表现为失调。东南部多呈现低耦合格局。(3)2005—2030年基于SES框架的山、田、湖、治理、社会系统综合评估指数均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水、林、草、行动者系统综合评估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研究各系统间的耦合格局及其评估指数的模拟预测,对于深入理解社会-生态系统的内在机理、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预防和应对生态灾害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时空耦合 GM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严珊珊 庄赟 《莆田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6-41,50,共7页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构建经济、社会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2010、2013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时序上看,2010—2013年间,除莆田、漳州、南平三市有小幅上升... 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构建经济、社会和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2010、2013年经济、社会和生态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时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从时序上看,2010—2013年间,除莆田、漳州、南平三市有小幅上升外,另六个市的耦合协调度均出现下降;从耦合协调类型上看,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变化比较稳定;从空间布局上看,各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空间分异明显;从协调发展模式上看,福州、厦门呈现经济与生态滞后型的特征,而泉州、莆田等市则是经济与社会滞后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模型 经济 社会 生态 协调发展 福建省 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的生态保护修复转型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军 孙雨芹 +1 位作者 杨智威 彭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7-1304,共8页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动态演变的耦合系统。本文明晰了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内涵,梳理了人地关系、社会−生态系统发展框架等耦合方法理论,分析了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要素关联的系统性不足、空间尺度统筹的联动性不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耦合视角下生态保护修复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强化系统目标进行模式与格局优化、跨层级联动统筹、高质量协同匹配等,以期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耦合 转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与耦合效应分析
19
作者 游桂璇 王沛然 +1 位作者 曹嘉铄 胡远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大庆市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碳储存、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90-2020年大庆市草地... 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InVEST模型模拟了大庆市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碳储存、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生境质量)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1990-2020年大庆市草地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4种生态服务功能均呈先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土壤保持和产水量变化幅度较大;产水量与其他3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呈现“权衡”关系,碳储存、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之间存在“协同”关系;林地和水域面积的提升可以提高碳储存和生境质量,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占比对产水量和土壤保持两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很小。研究结果对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耦合效应 InVEST模型 大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卞宇航 屈博 +1 位作者 江恩慧 刘盈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54,61,共7页
充分认识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对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6—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PSR)确定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充分认识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对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压力、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6—2021年黄河流域九省(区)的面板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理论(PSR)确定各子系统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状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进行协调度预测。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区)历年水资源子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但整体向好,大多省(区)生态子系统发展情况较好,社会子系统发展在经济和人口大省有较大优势;2)各省(区)的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均逐步上升,但各省(区)发展差距较大,2021年内蒙古和四川已达到良好协调,而宁夏刚迈入中级协调;3)预测显示,2022—2025年黄河流域整体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会继续上升至0.798,接近良好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社会系统 PSR模型 耦合协调度 预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