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内在逻辑 |
韩升
吕叶青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论“第二个结合”与自我革命的双向推进逻辑和共同价值指向 |
黄广友
江洋
|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3
|
中国共产党坚持“第二个结合”的基本经验 |
戴木才
|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4
|
“第二个结合”的结合方式 |
辛向阳
|
《理论与评论》
|
2025 |
0 |
|
5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守正创新 |
张成龙
王悦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5 |
0 |
|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第二个结合”的初步探索 |
张雯娟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儒家经典诠释理论的现代转型 |
吴晓琴
林胜强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世界的重塑 |
漆思
李源
|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古今中西之争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的价值意蕴和现实启示 |
肖弘祥
欧健
|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0
|
“第二个结合”视阈下墨子生态消费思想及当代价值 |
赖静娴
许晓东
傅清媛
|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
2025 |
0 |
|
11
|
“第二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深刻内涵、 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
杨方
李银兵
|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
2025 |
0 |
|
12
|
以“第二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理路 |
黄瑶
王飞霞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3
|
论思政课讲好“第二个结合”的三个维度 |
陈波
丁斌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第二个结合”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三重意蕴 |
徐奉臻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第二个结合”塑造新的文化生命体的逻辑理路 |
赵君
韦龙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价值蕴涵、问题指向与实践进路 |
贺小飞
|
《创新与创业教育》
|
2025 |
0 |
|
17
|
新的文化使命视域下“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 |
赵金宇
林亚兴
|
《莆田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8
|
海外学者关于“第二个结合”的认知与评析 |
陈姣
|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9
|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生成与实践进路探究 |
刘宇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