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扩展强度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红锦 李胜会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城市群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 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影响一国的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城市群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加强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经济联系强度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选取本地生产总值(GDP)、非农人口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和建成区面积等指标,应用扩展强度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分别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的中部都市区和东岸都市区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发展也较快;但以珠海为核心的西岸都市区各个城市联系较弱,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珠三角 扩展强度模型 经济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联系强度的城际出行分布预测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彭辉 王威 +2 位作者 徐培娟 潘卫龙 刘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1,共9页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城市群城际出行分布量,研究城市群空间联系对出行分布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空间联系强度的城际出行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传统引力模型,引入结构方程模型从多维度搭建了城市质量计算方法;提出城市群多模式空间联系概...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城市群城际出行分布量,研究城市群空间联系对出行分布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空间联系强度的城际出行分布预测模型.首先,基于传统引力模型,引入结构方程模型从多维度搭建了城市质量计算方法;提出城市群多模式空间联系概念,将其空间联系细化为商务联系、旅游联系、其他联系3类,在充分考虑企业关联度、母子公司关联系数、旅游联系系数等参数的基础上建立3类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其次,将空间联系强度作为参数引入双约束重力模型,从出行目的比例获取、出行生成预测、出行分布量计算3个方面建立了城市群不同活动模式出行分布量预测方法;最后,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案例,利用构建的出行分布模型进行城际出行分布量预测,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校核,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11.49%,比传统模型低4.29%,有效地提高了模型预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需求预测 城际出行分布 空间联系强度 重力模型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及其优化研究——基于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强 李民梁 《特区经济》 2021年第2期25-31,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流强度 引力模型 粤港澳大湾区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都市圈空间联系及其发展研究——基于扩展强度和引力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懿员 赵璐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以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主城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强度模型和修正后的经济引力模型,研究重庆都市圈内各城区的空间联系强度,构建空间网络模型,分析重庆都市圈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重庆都市圈内各城区... 以重庆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主城都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扩展强度模型和修正后的经济引力模型,研究重庆都市圈内各城区的空间联系强度,构建空间网络模型,分析重庆都市圈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重庆都市圈内各城区整体联系较弱,空间联系较好的城区主要集中在重庆都市圈西部。(2)涪陵区、长寿区是重庆都市圈中除中心城区外双向联系最强区域和城区都市圈东部唯一联系较好区域,加快推进“涪陵-长寿”区域城市一体化发展,对于避免因重庆向西发展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而导致东部区域发展不协调起着平衡作用。(3)根据重庆都市圈地理情况以及各城区空间联系情况,将重庆都市圈划分为主城发展区、渝东南发展区、渝西南发展区、东部发展区4个区域。通过“以点带轴,连片成区”的方式深化各区域内部合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找准发展定位,产业互补,实现重庆都市圈整体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都市圈 空间联系 城市引力模型 扩展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化研究--基于2014~2018年航空客运数据 被引量:34
5
作者 李恩康 陆玉麒 +1 位作者 杨星 陈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9,共8页
基于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的全球航空客运数据,运用Gephi网络分析探讨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化过程,并基于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构建了"联系强度-空间距离"模型,从新的视角解读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对空间距离的突破,研究... 基于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的全球航空客运数据,运用Gephi网络分析探讨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的时空演化过程,并基于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构建了"联系强度-空间距离"模型,从新的视角解读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对空间距离的突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强度在2014~2018年总体呈上升态势,西欧城市群、北美城市群、东亚城市群构筑了全球城市网络骨架;②全球城市网络对空间距离的突破在2016年达到峰值后又呈现阶段性回落,反映出全球城市网络演化与重构的复杂性和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城市网络 航空客运 Gephi “联系强度-空间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内陆型区域物流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金衢丽地区为例 被引量:47
6
作者 朱慧 周根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县(市)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最密集;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的物流联系紧密;义乌市、金华市区两大一级物流节点的中心地位突出;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作为二级物流节点,对周边相邻县(市)产生局部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内陆型物流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空间联系 联系强度 引力模型 金衢丽地区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城市群主要城市通达性及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郭丽娟 王如渊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8,共7页
根据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和综合通达性模型计算了四川盆地城市群内18个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并建立最短时间距离矩阵表征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用最短时间距离计算的成都通达性最优,而重庆通达性居于第13位;综合通达性模型表明... 根据最短时间距离模型和综合通达性模型计算了四川盆地城市群内18个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并建立最短时间距离矩阵表征各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用最短时间距离计算的成都通达性最优,而重庆通达性居于第13位;综合通达性模型表明重庆通达性最好,成都居第2位,川东北城市也居于前列。研究还表明在四川盆地城市群内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紧密联系的空间一体化。但是,四川省各城市与重庆的空间联系紧密程度却很低,形成了明显的"空间背离"。未来几年内重庆将成为四川盆地城市群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短时间距离 综合通达性 空间联系 强度 四川盆地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装箱海上运输空间联系强度及演变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倩雯 真虹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利用空间运输联系相关理论对全球集装箱海上运输节点和网络的演变路径进行定量研究。根据全球七大板块间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往来货流量数据,运用空间运输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间集装箱海上运输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3年来... 利用空间运输联系相关理论对全球集装箱海上运输节点和网络的演变路径进行定量研究。根据全球七大板块间集装箱海上运输的往来货流量数据,运用空间运输联系强度模型,对区域间集装箱海上运输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3年来,除与东亚地区联系的航线之外,洲际间航线上的区域空间联系强度普遍减弱,而东亚区域内航线的空间联系强度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区域。同时,以东亚、欧洲和中东/印度次大陆为三角区域的集装箱海上运输联系逐渐加强,全球集装箱海上运输网络呈现"以东亚为中心,辐射周边,并带动世界集装箱运输繁荣"的区域集中化演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集装箱运输 空间运输联系 强度模型 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从容 向文倩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3-1602,共10页
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推动西北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距离及引力系数等参数进行改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西安市及中西部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空间联系强... 西安市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是推动西北地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对传统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距离及引力系数等参数进行改进。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西安市及中西部其他国家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空间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比较分析西安市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空间联系能力存在的差距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心城市西安的空间联系强度水平较低。在城市群内与其存在强、较强联系的城市占比仅为30%。而在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都和武汉存在强、较强联系的城市占比较高,分别为60%和48.1%。(2)关中平原城市群内中心城市西安及二级城市咸阳、宝鸡的综合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有效地发挥其辐射及承接功能。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西安的综合质量远低于成都和武汉,同时二级城市宝鸡与咸阳的综合质量与西安相差约3.4倍。(3)城市间的综合时间距离是影响西安市空间联系强度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成都而言,西安市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内其他城市间的综合时间距离在地缘相近的情况下仍然较长,直接削弱了西安的空间联系能力。因此,亟需加快建设大西安都市圈的步伐,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积极将宝鸡市建设成为副中心城市,同时完善以西安市为枢纽的城市群交通网络体系,从而提升其运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关中平原城市群 城市空间联系强度 修正引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城市经济空间联系强度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耀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3-94,共2页
文章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度和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目前仍处于城市群发育的雏形期,其发育程度低,区域内尚未形成城市联系密切的高密度城镇群体,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弱。因此,在江西... 文章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对其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的强度和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江西省目前仍处于城市群发育的雏形期,其发育程度低,区域内尚未形成城市联系密切的高密度城镇群体,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弱。因此,在江西城市群培育中,除了要发挥各城市自身优势、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之外,还要注意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城市对外功能联系量,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模型 空间联系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空间格局测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刚 岳悦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6-22,共7页
基于改进的"城市引力"模型,选取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县数据,构建经济质量指标体系,提取各市县经济质量,测度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合GIS方法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 基于改进的"城市引力"模型,选取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县数据,构建经济质量指标体系,提取各市县经济质量,测度出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结合GIS方法绘制出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合肥都市圈内部发展不均衡现象显著,各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基本大于其他城市间的联系强度,城市间地理位置与其经济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相关性。需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市县联动发展,形成快速、立体的大交通路网体系,逐步推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都市圈 引力模型 空间相互作用 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及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建清 孟珊 +1 位作者 王嵩 季轶凡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19年第1期62-67,101,共7页
采用我国283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了各省科技与经济联系的强度,考察了科技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各省科技联系强度、经济联系强度均在时间趋势上呈阶段性波动,两者未呈现明... 采用我国283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算了各省科技与经济联系的强度,考察了科技联系强度与经济联系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①各省科技联系强度、经济联系强度均在时间趋势上呈阶段性波动,两者未呈现明显的区域一致性;区域空间联系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地区科技与经济联系强度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且随时间推移地区间差距进一步拉大。②在考察期内,经济联系强度与科技联系强度之间呈"U"型关系,我国多数省份均处于"U"型曲线下降阶段;跨过拐点后,经济联系强度与科技联系强度正相关。③对外开放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对科技联系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科技产出水平对科技联系强度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强度 科技联系 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U”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锦一 卞维刚 +1 位作者 任雯婷 王开锋 《现代测绘》 2018年第1期23-25,共3页
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室内距离的精确确定。基于WiFi信号强度确定室内距离的技术主要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发生衰减的原理实现位置推算。根据室内WiFi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这一物理特性,基于对数-距离模型,通过对实测信号强度... 室内定位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室内距离的精确确定。基于WiFi信号强度确定室内距离的技术主要是利用WiFi信号在传播路径中发生衰减的原理实现位置推算。根据室内WiFi信号强度随距离变化这一物理特性,基于对数-距离模型,通过对实测信号强度(RSSI)与距离进行拟合,构建了基于信号强度—距离的室内定位多项式模型,并对其进行精度评定,实现了模型的优化,提高了信号强度转化距离的精确度。结果表明,采用对数-距离模型和对数拟合模型计算距离与真实距离的平均偏差为0.73m和0.56m,新设计的信号强度-距离多项式模型解算结果平均偏差为0.26m,优于之前两种模型,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算法 信号强度 信号强度-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域空间运输联系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世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第6期127-128,共2页
根据实际搜索的数据资源和各种模型的分析比较,选取首位联系强度计算模型和运输交流强度模型进行区域空间运输联系强度的测算,为运输联系理论在河北省通道划分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空间运输联系 强度计算模型 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半岛滨海城市近70年极值暴雨变异性诊断及其设计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胶州市为例
15
作者 宋君 陈沭 +1 位作者 张琪悦 赵至建 《治淮》 2025年第2期9-11,14,共4页
胶东半岛滨海城市汛期降雨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且集中,城市内低山丘陵区中小河流源短流急,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选取城市境内及邻近区域7个观测站点1951—2020年的降水资料,研究了胶州市极值暴雨的变化特征及设计暴... 胶东半岛滨海城市汛期降雨发生频率高、强度大且集中,城市内低山丘陵区中小河流源短流急,易引发严重洪涝灾害。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选取城市境内及邻近区域7个观测站点1951—2020年的降水资料,研究了胶州市极值暴雨的变化特征及设计暴雨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Mann-Kendall方法和Pettitt方法分析了年最大2h、6h、12h和24h极值暴雨系列的趋势性和跳跃性特征,构建了不同重现期下的暴雨频率-历时-强度曲线。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对各站设计暴雨进行空间插值,绘制了不同重现期条件下设计暴雨的空间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性诊断 设计暴雨 频率-历时-强度曲线 距离权重法 暴雨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周婷 仇方道 +4 位作者 朱传耿 张敬 蔡爱军 孙东琪 方雪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54-859,共6页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方向、分异特征及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强度以京沪线为轴向东西两侧...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引入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构建产业联系强度测度模型,对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方向、分异特征及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强度以京沪线为轴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核心区产业联系密切,且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四大区域板块产业联系差异显著;南北联系为淮海经济区主要产业联系方向,而东西联系则为产业联系的次要方向;从空间组织看,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核心圈层、中间圈层和外缘圈层。依据产业联系方向及空间组织模式确定区域开发重点和发展方向,有利于从更高层次推进省际边界区域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重力模型 产业联系强度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联系和IPA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空间特征——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 被引量:15
17
作者 戴光全 肖璐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本研究选取地方理论的地方认同维度,将其与节事研究领域相结合,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运用区域综合联系强度、IPA以及Taylor的距离衰减模型,探究参与该节事的游客对举办地西安的地方认同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世园会游客的地方认... 本研究选取地方理论的地方认同维度,将其与节事研究领域相结合,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运用区域综合联系强度、IPA以及Taylor的距离衰减模型,探究参与该节事的游客对举办地西安的地方认同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世园会游客的地方认同在总体上表现为等级递减和跳跃式增长两种空间特征,且仅在国内各省(市、区)这个较大尺度上体现出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文章最后通过讨论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节事游客地方认同空间特征与空间极化、介入机会及空间扩散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综合联系强度 IPA模型 节事游客 地方认同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合肥经济圈空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宣 吴云 《对外经贸》 2013年第2期75-78,共4页
利用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内各市与合肥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中心城市合肥的经济辐射半径做出了估算,据此分析合肥经济圈中各市的联系强度,并界定出合肥经济圈这一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城市群的辐射半径,结论表明... 利用引力模型对合肥经济圈内各市与合肥市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并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中心城市合肥的经济辐射半径做出了估算,据此分析合肥经济圈中各市的联系强度,并界定出合肥经济圈这一中部地区重点发展城市群的辐射半径,结论表明合肥作为区域发展中心的辐射能力和范围还可以扩展到芜湖、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池州和安庆等市。为了提升和扩大合肥经济圈未来的发展速度与规模,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应进一步考虑扩大合肥经济圈的范围,使其与周边的南京城市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形成合作、竞争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合肥经济圈 空间结构 经济联系强度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经济空间联系的江西省区域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汉鲁 刘亚平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区域经济空间联系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引力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不平衡,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向... 区域经济空间联系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引力模型,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经济联系强度。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城市的发展状况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明显的不平衡,经济联系呈现出以南昌为中心向外依次减弱的趋势,外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度不高。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加强江西省城市经济联系和优化区域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引力模型 城市质量 城市经济空间联系 经济联系强度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综合评估研究
20
作者 姜博 王媛 李萌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34,共6页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 空间联系是城市与区域、区域与区域融合的重要过程,是城市地理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鉴于空间联系研究的复杂性,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区位熵模型和发送到达模型综合评估了沈阳经济区空间联系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沈阳以较高的城市流强度成为区域联系的中枢,鞍山次之,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均较低;2000年以来,沈阳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明显的持续上升态势,而其他城市则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沈阳经济区空间运输联系近20年总体上呈现出小幅度减弱态势,铁路旅客运输、公路旅客运输、铁路货物运输联系明显增强,仅公路货物运输联系表现为小幅度减弱态势;经济区各地级城市与沈阳的联系最为密切,其中沈(阳)抚(顺)联系居于首位;城际交互作用联系强弱总体上遵循"距离衰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联系 城市流强度 区位熵 发送到达模型 沈阳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