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自上而下”法评定微生物定量检测方法的不确定度
1
作者 李甜甜 王易 +4 位作者 李志君 孙英丽 李彩清 董秀芳 胡敏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25-31,共7页
参考ISO 19036标准《食物链中的微生物学定量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估算》和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采用“自上而下”法设计实验方案,以生乳和发酵乳为样品,分别对3种不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 参考ISO 19036标准《食物链中的微生物学定量测定的测量不确定度估算》和RB/T 228—2023《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采用“自上而下”法设计实验方案,以生乳和发酵乳为样品,分别对3种不同定量检测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估。第1种为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包含技术不确定度、基质不确定度和泊松分布不确定度。综合3个分量的数值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当结果为9.4×10~4 CFU/m L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31(lg(CFU/m L))。第2种为最可能数法的不确定度评定,包含技术不确定度、基质不确定度和基于最可能数的不确定度。综合3个分量的数值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当结果为24 MPN/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94(lg(MPN/g))。第3种为需要对目标菌进行确认的菌落总数不确定度评定,包括技术不确定度、基质不确定度、泊松分布不确定度和确证不确定度。综合4个分量的数值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当结果为22 CFU/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29(lg(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评定 “自上而下”法 技术不确定度 基质不确定度 泊松分布不确定度 基于最可能数不确定度 确证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与达峰路径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
作者 吴泽洲 崔翔宇 +2 位作者 郎皓 牛永宁 陈湘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2,共8页
为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文章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2010-202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9类不同情景对2022-2035年碳排放量及达峰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减... 为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文章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2010-202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9类不同情景对2022-2035年碳排放量及达峰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减排建议。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均有促进作用;(3)适当约束人口规模、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强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降低能源强度是最可能符合现阶段的碳达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业 碳排放 “自上而下”法 STIRPAT模型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必要专利多边贸易与单边定价:冲突与应对 被引量:2
3
作者 任天一 《科学.经济.社会》 2020年第2期70-79,共10页
通过全球各司法管辖区分别依据其各自的法律和方法判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机制不仅未能实现标准化组织设立"公平、合理、无歧视"条款的目标,而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策略性诉讼,诉讼成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双方进行许可费博... 通过全球各司法管辖区分别依据其各自的法律和方法判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机制不仅未能实现标准化组织设立"公平、合理、无歧视"条款的目标,而且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策略性诉讼,诉讼成为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双方进行许可费博弈的工具。标准必要专利全球许可贸易与许可费率区域性判定机制之间存在着根本性冲突。必须从推动技术的扩散与传播这一设"公平、合理、无歧视"条款的根本目标出发,寻求应对标准必要专利多边贸易与单边定价冲突的方法。"自上而下"法虽为判定"公平、合理、无歧视"费率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导,然而该方法使得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双方更加依赖于诉讼而非谈判解决问题,成为反禁令诉讼频发的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化解标准必要专利多边贸易与单边定价之间的冲突,必须通过标准化组织构建全球性的许可费率强制仲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必要专利 FRAND承诺 “自上而下”法 反禁令诉讼 国际商事仲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观测数据估算渤海油气平台火炬燃烧效率及甲烷排放量
4
作者 臧昆鹏 申小龙 +4 位作者 魏康轩 温军 潘凤梅 徐宏辉 姜瑜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7-725,共9页
基于2012年和2014年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数据再分析,并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法,开展了渤海蓬莱油气田油气平台伴生气火炬燃烧效率和CH_(4)排放量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海域油气平台伴生气燃烧导致下风向大气CO_(2)和CH_(4)混... 基于2012年和2014年船基走航连续观测数据再分析,并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法,开展了渤海蓬莱油气田油气平台伴生气火炬燃烧效率和CH_(4)排放量估算研究。结果显示,观测海域油气平台伴生气燃烧导致下风向大气CO_(2)和CH_(4)混合比分别抬升11×10^(-6)~20×10^(-6)和100×10^(-9)~260×10^(-9),估算燃烧效率为(97.8±1.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法估算全渤海火炬燃烧过程的CH_(4)排放分别达3.6~6.1 Gg/a和1.80~2.68 Gg/a,是人为的CH_(4)强点源。排放因子和观测数据时空代表性等是导致2种方法估算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海洋油气开采中伴生气回收利用和CH_(4)减排等提供一定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油气平台 火炬 甲烷 “自上而下”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