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湖北省枝江市“五水共建”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庹川 李敢 +1 位作者 吴亚男 罗彦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7,共6页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 以水为脉络开展国土空间治理逐渐成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关注重点。流域治理逐步从关注水的自然资源属性向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模式转变。在总结各地多种“多水共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综合治理应聚焦于“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所涉及的内涵,根据自然循环产生的防御需求与生态作用、社会循环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经济文化属性,提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五水共建”的治理模式,并以湖北省枝江市为例,提出“五水共建”的总体思路与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综合治理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共建 枝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研究
2
作者 靳世鑫 苏承国 +3 位作者 黄佳荣 王慧亮 严登华 王占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73,共13页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 【目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是缓解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与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将土壤水和再生水纳入水资源供给侧考虑,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系统中水-土-碳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响应生态-经济-社会需求的区域水土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框架,提出耦合非线性多目标规划和逐次逼近法的双层嵌套算法以实现框架的迭代求解,得到区域水土资源联合配置方案。【结果】洛阳市的水土资源联合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各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水资源供给量实现了协同优化,区域水资源总量增加了0.2923亿m^(3),净碳排放量减少了0.3814%(折合90698 t标准煤),GDP维持稳定,各行政单元间供需水比值的差异程度达到最小。【结论】研究成果为提高区域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资源联合配置 生态-经济-社会需求 二元循环 相互作用关系 双层嵌套算法 影响因素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耗水的“自然-社会”二元属性及季节性特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周晋军 王浩 +2 位作者 刘家宏 王忠静 张永祥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5-1334,共10页
城市水耗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然-社会”二元属性,对于我国北方城市,耗水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为了准确计算城市耗水和水循环通量,需要定量化开展区分自然侧和社会侧耗水的研究,同时考虑季节性的差异。本文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绿地... 城市水耗散过程具有明显的“自然-社会”二元属性,对于我国北方城市,耗水还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为了准确计算城市耗水和水循环通量,需要定量化开展区分自然侧和社会侧耗水的研究,同时考虑季节性的差异。本文将城镇建设用地划分为绿地、水面、土壤、建筑物、硬化地面五类耗水类型,提出了城市“自然-社会”二元耗水的分析框架,构建了城市二元耗水计算模型。以北京市为例,计算2015年各区城镇建设用地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自然侧和社会侧耗水强度,得出城六区的耗水强度都超过700 mm,其中西城区的年耗水强度达1008 mm,其他城区的耗水强度分布在350~505 mm之间。城六区的社会侧耗水比例分布在45.33%~65.92%,其他城区的自然侧耗水占比分布在74.38%~87.33%。北京市城镇建设用地在春、夏、秋、冬季的耗水强度之比是1.76∶5.68∶3.78∶1。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综合耗水强度增大,社会侧耗水占比也增大,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是影响城市社会侧耗水强度的主要因素。城市耗水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明显,夏秋季节是自然侧耗水占主体,冬春季节则是社会侧耗水占主体,城市化水平提高会降低城市耗水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循环 二元循环 城市耗 建筑物内部耗 自然 社会 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水循环条件下水资源管理理念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浩 杨贵羽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0-133,共4页
中国存在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水资源本底差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管理的不完善。为此,本文针对后者,结合"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对现代环境下的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作... 中国存在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水资源本底差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水资源管理的不完善。为此,本文针对后者,结合"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过程,对现代环境下的流域/区域水资源管理作了新的探索,提出"以耗水(ET)管理为核心,七大总量控制为约束"的水资源管理新理念。通过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对比,论述了在二元水循环条件下开展"以耗水(ET)管理为核心,七大总量控制为约束"的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实施耗水和七大总量控制指标的现代先进的技术说明了开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七大总量控制 流域资源管理“自然-人工”二元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水资源资产化管理框架构建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喜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8,共6页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水资源产权制度,在水资源的实际管理中存在多级代理和管理者短视行为等问题。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作为解决管理者短视行为的重要措施引入到水资源管理中,然而由于相关理论的不足,相应措施沦为缺乏监督的政府间行为,并限制水资源资产市场机制的形成。本文考虑到水资源的多重功能,以及水资源资产与承担支撑社会经济功能的社会水循环通量的内涵一致性,将二元水循环理论引入水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框架构建中去。本文根据资产的定义和水资源的功能界定了水资源资产的内涵,并发现其与社会水循环通量的重合,提出这部分水资源可以作为水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并总结了二元水循环耦合水资源资产化管理中的水资源资产界定、监管体系、用途管制以及产权界定方面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辨析了水资源资产管理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认为水资源资产管理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组成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弥补了传统水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在分层管理上,提出传统水资源管理作用于宏观、中观管理,水资源资产管理作用于微观管理的机制。此外,根据二元水循环理论中的社会水循环过程,将其权属进行分解,并结合各部门的社会水循环机制对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资源资产 资源资产化管理 社会循环 二元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与植物营养素的社会循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冬 张杰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16,共4页
从生态学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了现代城市水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水危机和资源枯竭的根源,提出了循环型城市水系统和人居生态卫生系统的理念,指出这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和... 从生态学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了现代城市水系统的发展和现状,讨论了水危机和资源枯竭的根源,提出了循环型城市水系统和人居生态卫生系统的理念,指出这是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必由之路,是循环型城市的基础,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系统 植物营养素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水循环理论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崔琬茁 张弘 +1 位作者 刘韬 朴春红 《东北水利水电》 2009年第9期7-8,共2页
水循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采用将自然水循环"还原"人类影响的方法研究水循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循环过程。本文在对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叙述了... 水循环研究是解决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基础,长期以来,人们大都采用将自然水循环"还原"人类影响的方法研究水循环,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水循环过程。本文在对二元水循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叙述了二元水循环理论研究的现状,对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二元循环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水系统健康循环理论与方略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杰 李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9-854,868,共7页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循环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根源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对水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 为了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利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然资源的循环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根源以及追求经济发展的传统生产方式的弊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证,对水危机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传统排水系统功能、水资源利用模式的变革以及社会用水健康循环和水环境恢复的方略.指出只有把握和利用自然规律,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限定于自然生态平衡之中,才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社会循环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邵薇薇 李海红 王建华 《中国水利》 2012年第19期28-31,共4页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经建成四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数百个省级试点。各城市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了卓越成效,并获得一系列特色经验。重点介绍了西北内陆地区水权分...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经建成四批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和数百个省级试点。各城市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过程中,已取得了卓越成效,并获得一系列特色经验。重点介绍了西北内陆地区水权分配和流转、南方丰水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沿海发达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华北地区提补水价和产业调整以及中部地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等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试点经验 二元三级循环 提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企业要踏上“循环经济”之路—安塞油田产出水的处理与利用
10
作者 黄远 陈东喜 +2 位作者 田云锋 马延风 罗庆梅 《石油科技论坛》 2006年第2期13-18,共6页
今年2月1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我国未来5年至15年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决定》提出的重点任务有七条,即,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今年2月1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个《决定》对我国未来5年至15年环保事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决定》提出的重点任务有七条,即,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以实施国家环保工程为重点,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定》在强调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同时,对循环经济的三个环节进行了细化。《决定》要求,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油田企业,特别是采油厂,如何落实“决定”所确定的任务,在生产环节、废物产生环节、消费环节“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这里给读者推荐一个案例。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的油田,生产过程产出大量的地层水,这种含油污、含机械杂质的污水若任其横流,将严重污染环境。如何处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研究,以合理、有效利用之。有人预测,油田污水处理有望形成一个产业。实际上,这个产业已经在形成,一些“吃”污水的企业正在悄然崛起。我国各个油田,特别是一些老的、含水高的油田,大都实行了污水(产出水)回注,在污水处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只不过是程度上、技术水平上有些差别而已。陕甘宁盆地的安塞油田,从1999年起着手油田产出水的回注工艺探索,如今工艺技术日臻成熟,而且使产出水的回注利用率达到了100%,踏上了“循环经济”之路,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他们的做法和精神,若有值得效法之处,发表此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产出 循环经济 采油企业 城市环境保护 油田污处理 人与自然和谐 经济社会发展 污染防治 大气污染防治 农村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17
11
作者 王浩 贾仰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9-1226,共8页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流域水问题背后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的演变机理,有效解决这些水问题需要一...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化。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流域水问题背后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社会"二元驱动力作用下的流域水循环及其伴生的水环境、水生态过程的演变机理,有效解决这些水问题需要一套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来支撑。本文在简述二元水循环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水循环的驱动力、结构、功能属性和演变效应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自然水循环和"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不同特征,阐述了变化中的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包括学科范式、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文章还讨论了二元水循环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如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效率统一度量与转化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进行了研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循环 自然循环 “自然-社会”二元循环 “自然-人类”耦合系统
原文传递
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与水资源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浩 牛存稳 赵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99-1607,共9页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用水量持续增加,流域水循环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呈现出复杂的“自然—社会”二元特征。本文阐述了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提出、科学问题和框架体系,并从二元水循环的视角剖析了水资源“...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用水量持续增加,流域水循环受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呈现出复杂的“自然—社会”二元特征。本文阐述了流域“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提出、科学问题和框架体系,并从二元水循环的视角剖析了水资源“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五维属性的科学内涵,提出了基于二元水循环理论的关键技术,总结了水资源研究的前沿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可为流域水循环研究、水文地理研究、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国家水安全保障、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循环 二元循环 文学 资源研究 安全保障 国家
原文传递
变化中的“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浩 贾仰文 牛存稳 《科技纵览》 2017年第4期56-58,共3页
强烈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异,具体表现为资源衰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供需失衡等,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可为强人类... 强烈的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流域水循环发生了深刻变异,具体表现为资源衰减、环境污染、生态退化、供需失衡等,严重威胁国民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探索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循环演变机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可为强人类活动严重缺水流域的水循环调控奠定科学基础,增强保障我国缺水流域水安全的基础科学支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利用模式 演变机理 循环 流域 资源 人类活动影响 二元 社会
原文传递
基于虚拟水和广义水资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韩宇平 雷宏军 +1 位作者 潘红卫 徐建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29-736,共8页
以虚拟水为切入点,基于对区域虚拟水生产、消费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由经济压力指数和社会压力指数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除2000年和2003年外,经济压力指... 以虚拟水为切入点,基于对区域虚拟水生产、消费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分析,建立了由经济压力指数和社会压力指数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状态评价指标体系。以郑州市为实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998—2005年间,除2000年和2003年外,经济压力指数均小于1,对经济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超负荷利用状况;社会压力指数均大于1,对社会发展而言区域水资源处于供需平衡状况。结合水资源承载状态的判断标准及类型,郑州市水资源处于超载状况,超载原因主要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热。水资源承载状态及趋势分析表明,郑州市水资源超载状态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区域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针对郑州市水资源利用不可持续的特点,指出应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虚拟水生产结构,使郑州市区域水资源的压力状况逐渐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 广义资源 自然-社会循环 经济压力指数 社会压力指数 可持续利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平衡与健康水平衡实现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建云 胡庆芳 +1 位作者 王银堂 金君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3-335,共13页
水平衡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平衡之一,与水循环系统良性运行、生态系统稳定演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密切关系。然而,已有研究对于水平衡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构建适宜的水平衡状态等重要问题,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仍缺乏系统阐述。本文基... 水平衡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平衡之一,与水循环系统良性运行、生态系统稳定演替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密切关系。然而,已有研究对于水平衡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构建适宜的水平衡状态等重要问题,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仍缺乏系统阐述。本文基于自然-社会水循环特点,深入阐述了区域水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多重内涵,解析了影响水平衡状态的主要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从水循环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服务功能出发,提出了健康水平衡的定义;建立了区域健康水平衡的综合评判准则与方法,提出了水循环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升和承载压力控减相结合的健康水平衡实现路径。健康水平衡可为国土空间发展规划与实践中落实量水发展原则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平衡 健康平衡 实现路径 自然-社会循环 国土空间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一体化模型的北京市水资源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永强 李玲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1,共7页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部、虚部)呈上升趋势,年均蓝水供水量36.85亿m^(3),绿水供水量16.90亿m^(3);需水缺口呈显著增大趋势,年均水资源缺口为165.20亿m^(3);1982—2010年北京市多年平均及25%、50%和75%径流总量特征频率年模拟与实测误差率分别为7.0%、4.8%、1.2%和0,模型精度较高;各计算单元自然水循环下出流量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自然-社会水循环下实际出流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WAS模型 自然-社会二元循环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管理系统原理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锋 张庆华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2期95-98,共4页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 基于管理的系统原理内涵: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适应性和综合性原理,对水资源统一管理多样化方法、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不同水资源统一管理视角下的管理子系统,都要根据管理的系统原理,满足系统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求,整合水资源统一管理的5个要素:主体、客体、目的、环境条件、方法,高效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的系统原理 资源统一管理 管理要素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1世纪水资源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鸿霄 《湖北教育(科学课)》 1999年第11期1-1,共1页
水资源问题可以通俗地归纳为:水多了(洪涝灾害)、水少了(短缺和旱灾)、水脏了(水体污染)。前两种是水量问题,后一种是水质问题,它们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对它们的战略性思考,我用“借、节、洁”三个谐音字来加以简要表述。 借水:人类所... 水资源问题可以通俗地归纳为:水多了(洪涝灾害)、水少了(短缺和旱灾)、水脏了(水体污染)。前两种是水量问题,后一种是水质问题,它们彼此相关、互为因果。对它们的战略性思考,我用“借、节、洁”三个谐音字来加以简要表述。 借水:人类所有生活和生产用水都取自自然界,经过社会循环后又排放到自然界。人们应该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这水是向自然界借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问题 21世纪 自然 社会循环 谐音字 质问题 战略性思考 生活饮用 生产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需水的生态用水配置浅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若璞 赵林 +2 位作者 李铁龙 董涛 杨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53,共4页
本文对生态需水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概括,对生态用水和生态需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论述,并结合生态需水自身的特点,从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角度对生态用水配置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生态需 生态用 自然循环 社会循环 可控性资源 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解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邓铭江 龙爱华 +2 位作者 李江 邓晓雅 张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3-1345,共13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演变的结构、路径和驱动力,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水安全。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使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一个流域扩展到流域之外更宽广的区域范围,以产品贸易为纽带的水"流动&qu...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大大改变了流域水循环演变的结构、路径和驱动力,后者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水安全。日益深入的市场经济使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从一个流域扩展到流域之外更宽广的区域范围,以产品贸易为纽带的水"流动"已成为驱动区域水循环演变与影响区域水安全的重要内在因素。以流域为单元的传统水循环研究,难以揭示不同区域之间的水循环联系、双向回馈机制与协同进化机理。本文从西北内陆河流域长期大量输出高耗水农产品这一现象分析入手,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相结合方法,阐述分析内陆河流域自然水循环、"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区域间贸易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显著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继而首次明确提出内陆河流域"自然—社会—贸易"三元水循环模式,并就其通量计量模型、影响因素与生态环境效应、科学前沿进行了探索分析,以便未来西北内陆河水循环、水文水资源等研究能更多重视对驱动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外部力量及其双向互馈、协同进化的分析,更新内陆河流域水安全、生态安全的思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内陆河流域 贸易循环 “自然—社会—贸易”三元循环模式 框架解析 通量平衡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