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of Subject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1
作者 Haixin Liu Liping Liu Yanan Zh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ubject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double first-class”initiative.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double first-class”c...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ubject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double first-class”initiative.By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and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the study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subject services,including resource development,service models,and team building.Drawing 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ase studies,the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targeted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ubject servi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thereby providing robust support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double first-class”initia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University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Development strate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Graduate Talen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2
作者 Lijiang Yu Yunlong Ji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12期150-156,共7页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graduate tal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of top...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graduate tal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higher education.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of top graduate innovative talent,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training of top graduate innovative talent at home and abroad,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n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innovative talent in China.Lastly,this paper proposes relevant reform suggestions in response to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graduate talent,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ve graduate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Graduat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ild a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Take the School of Software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Case as an Example
3
作者 Liming Lin Jiangbin Zheng +1 位作者 Chunyan Ma Qianru Wei 《计算机教育》 2022年第12期163-170,共8页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essential strategic choice and external feature,and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and competit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essential strategic choice and external feature,and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rove the discourse power and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double first-clas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overall quality,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professional abil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we School of Software,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explore new ideas and new 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build a set of 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ystem,to form a reference standard and schem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nation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alents.At present,we have achieved excellen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st-class” 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s’tra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4
作者 Bo Liu Qing Zhu +1 位作者 Hongli Chen Jidong Zhang 《计算机教育》 2020年第12期126-133,共8页
To build the top clas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the“Double First-Class”,it needs to analyze the defect and deficiency and identify the demand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To build the top clas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focusing on the goal of the“Double First-Class”,it needs to analyze the defect and deficiency and identify the demand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tal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Considering of those issues,it is suggested that build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in following aspects:deepen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professionalizing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optimizing the content,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iz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Also,with those aspects,a reference is provid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ability trai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 Team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5
作者 Jin ME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23年第6期51-55,共5页
Data services,knowledge services,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the core service element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o... Data services,knowledge services,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re the core service element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overall service capacity of libraries,this paper proposed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or optimizing the service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for librarians,the establishment of post institution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culture.Long-term path:putting library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to the legal track,taking the lead in local legislation,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library legislation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optimizing the personnel system,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classified assessment for professional librarians and auxiliary librarians.Short-term path:intensive post allocation,namely,assigning the core strength in the core post,and tackling the temporary major work combining multiple forces in the form of a"working group";building an open knowledge service ecosystem,accelerate the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of librar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and striving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Y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an te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transmi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university construction
6
作者 HU Xianglo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8年第4期91-93,共3页
Throughout the world's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iti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ore competit... Throughout the world's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culture is the soul of the universiti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ies.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ring the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to the big pattern of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s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inheri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s,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exchange of the multicultural cultures, highlight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ultures, and realize the dream of the Chinese nation of a power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university students cultural heritage work modem edu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当代价值
7
作者 张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3-66,92,共5页
学科文化是学科建设之“魂”,学科组织是学科建设之“桥”,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之“型”。1927—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从文化、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开启了学科建设之路,实现了自身学科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并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且相对独... 学科文化是学科建设之“魂”,学科组织是学科建设之“桥”,学科制度是学科建设之“型”。1927—1938年,国立中央大学从文化、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开启了学科建设之路,实现了自身学科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并逐步形成了符合国情且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成为近代大学学科建设的典范。国立中央大学的经验表明,学科建设必须依托中国国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科择需布局,保持权力与知识的合理张力;以制度建设为抓手,驱动一流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规训 国立中央大学 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文影响力视角探索我国化工类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8
作者 张晓晴 于乐 邵百一 《江苏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系统研究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学科发展国际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InCites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化工学科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学术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质量及合作机... 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国际学术影响力的系统研究对于准确把握我国学科发展国际水平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InCites平台,采用文献计量学对我国化工学科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学术标准化影响力、国际合作质量及合作机构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化工学科在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上占据全球领先优势,但学术标准化影响力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际合作规模与成果产出在稳步上升,但国际合作质量与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优化化工学科评价方法,更加重视学术成果质量,把握战略机遇,提升全球合作发展质量,有效提升我国化工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学科 学术影响力 InCites “双一流”建设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方法:从学科监测到学科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枫 王靖媛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1,I0004,共8页
“双一流”学科建设将学科监测作为其建设成效的主要评价方法,具备常态化、数据密集型等特点和优势。为进一步明确院系作为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自主性,需要加强监测与评估的一体化,突出评价方法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双一流”学科... “双一流”学科建设将学科监测作为其建设成效的主要评价方法,具备常态化、数据密集型等特点和优势。为进一步明确院系作为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和自主性,需要加强监测与评估的一体化,突出评价方法的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方法从学科监测到学科分析的优化路径是:在教育部层面改革顶层设计,在高校层面下沉资源配置,在院系层面强化组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学科建设 成效评价方法 学科监测 学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工科类课程统筹建设路径与实践——以塔里木大学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岭 王得伟 刘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2期35-39,共5页
现阶段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之一是培养输出的人才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社会和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过对课程的统筹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现代... 现阶段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之一是培养输出的人才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社会和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在“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过对课程的统筹建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统筹建设路径,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学科优势 统筹建设 双一流 工程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实施策略
11
作者 卜建 杨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38,共4页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的两大价值导向是人才自主培养导向和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双一流”建设高校要强化一流学科特色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实施学科融合育人、科教融合育人和产教融合育人,是“双一流”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 学科融合 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一流”建设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人才培养导向研究
12
作者 赵阳 金文燕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98-110,124,共14页
“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导向,对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国家急需、面向国际前沿的世界一流人才培养问题仍然存在,需致力于探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文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导向,对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国家急需、面向国际前沿的世界一流人才培养问题仍然存在,需致力于探寻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文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展开,尝试以“双一流”、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切入点,分析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研究多轮指标体系变化,并以航空航天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构建航空航天类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导向体系,探寻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法,探索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高校建设与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科建设水平,为教育强国建设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学科评估 人才培养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机制创新
13
作者 李首权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
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低质低效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在学生技能竞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淮安市某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的实际,从竞赛管理制度、竞赛工作实施... 针对“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低质低效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在学生技能竞赛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淮安市某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的实际,从竞赛管理制度、竞赛工作实施主体、参赛选手选拔方式、参赛选手培养模式和竞赛训练方法等方面对高职院校薄弱学科学生技能竞赛工作机制进行了创新建构,为改进高职院校薄弱学科的学生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高计划” 薄弱学科 学生技能竞赛 工作机制 创新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与未来路向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彩盈 黄汉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学学科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大战略任务。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大学体育学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及未来路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经历了...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体育学学科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重大战略任务。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大学体育学发展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囿及未来路向进行分析阐释。研究认为,我国大学体育学经历了“孕育萌芽期—曲折探索期—恢复完善期—繁荣发展期”的演进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新征程上体育学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学科地位形象弱势、学科组织模式封闭、学科人才队伍不强、学科制度建设滞后、学科文化培育缺位、人才培养质量欠佳、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社会服务职能弱化、国际交流合作不够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我国大学体育学学科建设应始终紧扣我国大学体育学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精准聚焦提升学科地位形象和提高学科声誉水平两项任务,加快建设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整体把握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和提高学科治理能力四条措施,坚持遵循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科学研究质量、强化社会服务效能、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五种职能的发展路径,加快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体育学,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作出体育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体育学 学科建设 双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建设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中英 朱小平 刘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4,236,共5页
交叉学科是复杂性、异质性知识生产和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也是“双一流”建设中特色优势学科增长点,交叉学科对“双一流”建设具有动力价值、本体价值和特色价值。本文通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 交叉学科是复杂性、异质性知识生产和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也是“双一流”建设中特色优势学科增长点,交叉学科对“双一流”建设具有动力价值、本体价值和特色价值。本文通过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从凝聚共识、发展特色、跨界协同、共建共享、重塑机制五个维度提出促进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建设的行动路径,以期为医学院校交叉学科建设提供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医学院校 学科交叉 交叉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栋梁 邱滨泽 夏文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根本目标,科学地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逻辑必然。研究构建“自主建构—成效评价”高度耦合联动的模型框架,旨在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更好...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根本目标,科学地组织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和逻辑必然。研究构建“自主建构—成效评价”高度耦合联动的模型框架,旨在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更好地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更加充分发挥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进而全面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基于该框架,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应充分遵循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政策要求,破解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评价顽疾,并以把握思想方向与中国范式、关注过程建设与发展潜力、重视内涵发展与实质创新、适用多元标准与专业方法为运作锚点,确保评价活动服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其实践重点包括考察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育人机制及其成效、评估教师梯队合理性与人才引育机制、完善以代表作评价为核心的科研评议机制、实施“案例式”社会影响评价、生成“自主建构—成效评价”的诊断式闭环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社会科学 “双一流”建设 学科建设 成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巧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5-61,共7页
“双高”建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专业群与学科建设的协同与融合提供了可能。建设一流职业本科的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职业本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本质上是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关系,学... “双高”建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专业群与学科建设的协同与融合提供了可能。建设一流职业本科的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职业本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本质上是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反哺学科建设。梳理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发现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建设目标错位、组织管理脱节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为实现“双高”建设战略目标,职业本科应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融合内生动力、成立统筹管理部门,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以推动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双高”建设 职业本科 学科专业一体化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
18
作者 李勇辉 尹有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双一流”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是对接国家战略、实现教育强... 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是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双一流”背景下,探讨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逻辑遵循与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认为: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是对接国家战略、实现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区域经济、助推产业升级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学科体系、加快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应用特色学科内涵式发展应遵循学科逻辑、社会需求逻辑、文化逻辑,需要从优势学科建立、一流跨学科团队打造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确立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学科建设 应用特色学科 双一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展及未来发展探讨
19
作者 黄华军 李琳 周春火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18-220,215,共4页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围绕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开展人才培养,而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环境工程领域合格人才的培养,应大力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现状,其次从通过环境工程专... 环境工程专业主要围绕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开展人才培养,而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环境工程领域合格人才的培养,应大力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本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现状,其次从通过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高校的省域分布、年度认证变化、认证轮数以及是否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等多角度系统分析了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展。研究发现,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近十年得到重视和大力推进,目前认证比例达到了28.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程教育认证推进程度受设置环境工程专业高校数量及综合实力双重影响。此外,我国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前面临整体认证比例不高、地区之间极不平衡和非双一流建设高校认证推进缓慢等问题,建议针对中西部偏远省份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制定相应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并打通环境保护工程师制度和工程教育认证之间的互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 双一流建设高校 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浚锋 罗志敏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7,96,共11页
“双一流”建设布局结构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从学理上考察“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及其后续政策安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用2015-2021年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内的192所高等院校... “双一流”建设布局结构具有空间集聚的特征,从学理上考察“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深化“双一流”建设的认识及其后续政策安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用2015-2021年包括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内的192所高等院校的校级面板数据,通过准自然实验设计,采用标准DID模型估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效应,同时纳入空间因素,采用空间DID模型估计“双一流”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由于“双一流”建设承接“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大学政策,因而具有“锦上添花”的政策效应,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入选高校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双一流”建设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激发未入选高校的办学活力、动力,“雪中送炭”地带动临近高校的学术发展和科研产出效率的提高,且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展望未来,打破人才等级壁垒,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培育顶尖创新型人才;优化“双一流”建设的空间布局结构,以制度建设加快院校间资源要素的空间流动,凸显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双一流”建设 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