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荀子人性论及其政治观述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黔宁
-
机构
贵州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
-
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
文摘
荀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独出特行的“性恶论”认为,人性好利恶害,人们并因此引发争夺、导致战乱。然而,人的先天恶性可以通过“化性起伪”即后天的礼义教化、法规约束使之弃恶从善。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建构了以“隆礼”“重法”为核心的政治学说,富有创见地提出了“王霸兼用”、“礼法并施”的治国理念。荀子鉴古察今的政治智慧至今仍能给予世人启迪与裨益。
-
关键词
性恶论
化性起伪
隆礼
重法
-
Keywords
evil in nature
hide the evil nature with a good cover
stress on rites
emphasizing laws
-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论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及对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孙全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
-
出处
《临沂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9-28,183,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ZDA022)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了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建立法治国家既要吸取现代法治文明的理念和模式,又要吸取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主张人性恶,强调后天的礼法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提出“隆礼重法”思想。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主张发挥礼教的作用,力主礼主刑辅,倡导德治和法治的结合,能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启示。法治国家建设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制度和法治精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法治文明
德治与法治
-
Keywords
Xunzi
promoting rites and emphasizing laws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ule of law
rule of virtue and rule of law
-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海瑞法律观评析
- 3
-
-
作者
向广宇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21期86-88,99,共4页
-
文摘
海瑞作为中国古代清官的代表,素有"南包公"之称。其坚持维护法律威严、秉公执法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同时,作为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的士大夫,海瑞对于中国传统的"礼"也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解,在其司法实践中也有着充分的贯彻。但是,中国古代礼与法的结合并非完美无缺,海瑞的法律思想中既有对法的维护,也有对礼的遵循,这样不打折扣的执行,礼法之间的缝隙或者矛盾便造成了海瑞法律思想与实践中的困惑。
-
关键词
海瑞
法律思想
隆礼重法
-
Keywords
Hai Rui
legal thought
the emphasized rites and law
-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荀子“隆礼重法”思想对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袁刚
-
机构
西北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
文摘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从性恶论出发,创立了"隆礼重法"的德法并举的治国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荀子的"礼"、"法"思想的阐释,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至今不泯的对于我国行政文化建设的现代启示和时代价值。
-
关键词
行政文化建设
隆礼重法
荀子
战国时期
治国思想
德法并举
时代价值
现代启示
思想家
性恶论
“礼”
“法”
-
Keywords
Xunzi
advocating rites and emphasizing law
administrativ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fucianism
evil human nature
-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辩证认识及扬弃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李延军
-
机构
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
-
出处
《理论与现代化》
2017年第6期64-72,共9页
-
文摘
荀子"隆礼重法"思想成熟于西周封建宗法制度瓦解、君主专制制度即将崛起的战国后期。"天人相分""治乱非天",是其逻辑起点;"人性恶"假设,是其哲学理论基础;"化性起伪",是其教化途径与手段;"隆礼重法"是其主要工具及核心治国思想。礼,"度量分界""养人之欲",用以划分社会人群等级,分配社会资源财富,规范贵族地位特权,维护新兴君主专制统治;法,"重刑罚以禁之",用以惩戒违礼之罪,维护和保障礼之总纲地位与顺利实施。礼法兼用,德法并举,由此实现社会由乱到治。但荀子思想具有典型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特征,其"人性恶"等理论观点存在逻辑悖论,以及为专制独裁背书的历史局限,需要站在当代人类文明的高度,保持警惕,辩证认识,扬弃改良,为其注入人类共有文明价值理念,重新诠释构建,为当代儒学转型及民主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参照。
-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人性恶
化性起伪
辩证认识
扬弃
-
Keywords
Xunzi
advocating rites and emphasizing law
evilness of humanity
changing humanity by man-m ade means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荀子“隆礼重法”教化思想的当代启示
- 6
-
-
作者
温平
-
机构
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
出处
《临沂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8-46,共9页
-
文摘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孟的儒家传统礼治思想,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又充分吸收了法家理论,主张援法入礼,礼法并用,开创了礼法融合的先河。使荀子的礼法教化思想在儒家治国理想由礼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具体体现在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中。以荀子教化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时代为背景,重在说明荀子"隆礼重法"的教化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定位。深入发掘荀子礼法教化思想中的价值内涵,对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
关键词
荀子
“隆礼重法”
教化思想
当代启示
-
Keywords
Xunzi
“raising rites and emphasizing law”
enlightenment thought
contemporary inspiration
-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