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_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敏 李林瑞 +2 位作者 黄建宝 孟燕妮 陈艳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探讨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机械通气早产儿70例,其中4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 目的探讨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机械通气早产儿70例,其中4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观察组,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儿机械通气1、24、48、72h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KL-6水平。结果观察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观察组cc1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且48、72h时均与1h时各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TGF-β1、cc16于机械通气72h时与1h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β-联蛋白、KL-6水平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各时间点β-联蛋白、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指标水平,cc16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L-6在机械通气48、72h时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比较,BPD中重度组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c16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机械通气早产儿BPD的发生与机械通气、吸氧时间的延长及低cc16水平密切相关,通过监测早产儿初始机械通气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水平可对早产儿BPD的发生提供预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β-联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贺成光 朱筛成 陈大业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1,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krebs yon denlungen-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krebs yon denlungen-6,KL-6)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这些蛋白的表达与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SD新生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持续暴露在80%~85%氧中构建BPD模型,对照组始终暴露在空气中。每组在7 d,14 d,21 d时(简称为7 d模型组、14 d模型组、21 d模型组)随机选出8只新生鼠处死,留取5 m L血清。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分析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ROC),肺泡平均截距(mean linear intercept,MLI)。TUNEL染色检测各组肺组织中的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新生鼠的血清中TGF-β1、CC16、K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随暴露氧时间的延长BPD损伤加剧,RAC、血清中CC16的水平以及肺组织中CC16的表达明显减少,MLI、细胞凋亡率、血清中TGF-β1、KL-6的水平,肺组织中TGF-β1、KL-6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模型组新生鼠肺组织中TGF-β1、KL-6的表达与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7、0.970,均P=0.000),CC16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现负相关(r=-0.982,P=0.000)。结论肺组织中TGF-β1、CC16、KL-6的表达与BPD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16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监测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郑青 符先先 +5 位作者 巫翠云 李国栋 王永卿 钟祥旭 崔华 杨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5期17-21,共5页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水平动态变化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乃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机械...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水平动态变化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乃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早产儿60例,将3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试验组,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机械通气后所有患儿1,24,48,72 h 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KL-6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试验组BALF中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cc1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机械通气48,72 h后与机械通气1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64±64.84),(358.39±61.81) ng/L比(251.84±59.51) ng/L; (305.6±76.4),(380.8±88.3) μgL比(200.5±63.8)μg/L; (972.6±232.0),(1 114.8±253.1) U/L比(822.2±239.9) U/L;(69.92±12.37),(57.46±12.22)μg/L比(83.24±15.41)μg/L](P< 0.05).对照组cc16、TGF-β 1机械通气72 h后与机械通气1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8±19.90) μg/L比(106.90±30.58) μg/L,(185.2±75.3) μg/L比(137.5±59.1) μg/L](P<0.01),而KL-6、β-联蛋白各机械通气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机械通气时段TGF-β1、β-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c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KL-6水平机械通气48,72 h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1h后BALF中TGF-β1与胎龄呈负相关(r=-0.274,P< 0.05),cc16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0.375,P<0.01),β-联蛋白与体质量呈负相关(r=-0.414,P<0.01),β-联蛋白与cc16呈负相关(r=-0.248,P<0.05),与TGF-β1呈正相关(r=0.290,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吸氧时间的延长、低1 h BALF中cc16水平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 通气初始(通气1 h)BALF中,高TGF-β1、高β-联蛋白、低cc16水平与早产儿低胎龄、低出生体质量密切相关,而通气48 h后BALF中持续显著升高的KL-6、β-联蛋白、TGF-β1水平与持续显著降低的cc16水平,有助于监测机械通气肺损伤乃至BP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呼吸 人工 支气管肺泡灌洗 转化生长因子Β1 β-联蛋白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CLARA细胞分泌蛋白
原文传递
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抗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婧 杨艳荣 梁显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抗原(KL-6)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40例ARDS患者,按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0例)... 目的研究血清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抗原(KL-6)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变化,及地塞米松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40例ARDS患者,按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0例);于ARDS确诊后1、2、3d检测血清K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设健康对照组20例。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KL-6[(243±121)kU/L]和PaO:/FiO2[(452.78±35.86)mmHg,1mmHg=0.133kPa]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常规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随病情进展血清KL-6(kU/L)、Pa02/FiO2(mmHg)进行性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1、2、3d血清KL-6明显升高(常规治疗组:980±132、1121±151、1320±143,地塞米松治疗组:697±132、832±125、957±136),PaO2/FiO2明显下降(常规治疗组:125.73±33.26、172.33±22.18、228.32±41.72,地塞米松治疗组:159.92±30.21、230.18±32.78、352.64±4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地塞米松治疗组血清K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a02/FiO: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RDS患者血清KL-6表达升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可降低KL-6水平,减轻肺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抗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表达与病毒性肺炎患儿及其近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永静 石红娜 石秀兰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年第12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rebs yon denlungen-6,KL-6)表达与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9例病毒性肺炎... 目的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rebs yon denlungen-6,KL-6)表达与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情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9例病毒性肺炎患儿为病毒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两组血清SPD、KL-6水平,分析不同病情及预后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SPD、KL-6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SPD、KL-6对病毒性肺炎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毒组血清SPD、KL-6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病毒性肺炎重症患儿血清SPD、KL-6水平显著高于轻症患儿(P<0.05),血清SPD、KL-6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治疗无效患儿血清SPD及KL-6水平高于有效患儿,治疗有效患儿血清SPD及KL-6水平又高于痊愈患儿(P<0.05)。SPD+KL-6联合预测治疗无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1,联合检测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独检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SPD、KL-6水平与病毒性肺炎患儿病情和治疗效果有关,联合检测SPD、KL-6水平对评估病毒性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表面活性蛋白D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 病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病变的血清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变化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建峰 金月波 +2 位作者 何菁 安媛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0-914,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为呼吸衰竭。常见的与ILDS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文献报道,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一人n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rebsvondenLungen-6,KL-6)与上述疾病所致的ILDS关系密切。KL-6在正常肺组织的II型肺泡细胞表达,当发生ILDS时,II型肺泡细胞再生,KL-6明显升高,不仅出现于ILDS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1],同时也存在于血清中[2]。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ILDS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KL-6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血清人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与D-二聚体在医院获得性肺炎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鄂维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与D-二聚体(DD)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HAP患者作为HAP组,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KL-6与DD水平。然后分别按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重... 目的探讨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与D-二聚体(DD)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HAP患者作为HAP组,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KL-6与DD水平。然后分别按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重症肺炎判断标准及预后将HAP患者进行分组,比较PSI不同严重程度、重症肺炎与非重症肺炎、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KL-6与DD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AP组患者KL-6与DD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分组后,PSI危险程度越高,KL-6与DD水平越高(P<0.05),重症肺炎组与死亡组的KL-6与DD水平分别高于非重症肺炎组与生存组(P<0.05)。结论 HAP患者KL-6与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上升趋势,两者可以作为HAP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D-二聚体 医院获得性肺炎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肺泡Ⅱ型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永旺 杨天德 +3 位作者 郝嘉 刘桥义 陶军 史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56-558,共3页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的正常及受H2 O2 损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Ⅱcell) ,探讨异氟醚 (Iso)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 A)的影响。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培养 32小时后 ,被分为六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0 2 8...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的正常及受H2 O2 损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Ⅱcell) ,探讨异氟醚 (Iso)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 A)的影响。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培养 32小时后 ,被分为六组 :对照组 (不加任何药物 )、0 2 8mmol/LIso组、2 8mmol/LIso组、75 μmol/LH2 O2 组、75 μmol/LH2 O2 +0 2 8mmol/LIso组和 75 μmol/LH2 O2 +2 8mmol/LIso组 ,继续培养 3小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Ⅱ型上皮细胞内和培养液中SP A含量。结果 Iso降低正常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和培养液中SP A含量 ;经H2 O2 作用后 ,SP A含量亦显著减少 ,异氟醚增强H2 O2 的作用。结论 Iso可降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SP A的功能 ,尤其是在过氧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肺Ⅱ型肺泡细胞中表面蛋白-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熊轶 黄中新 覃莉 《解剖学研究》 CAS 2002年第4期246-248,253,I002,共5页
目的检测肺表面蛋白-B(SP-B)及其调控因子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泡Ⅱ型细胞发育过程的表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人胎肺肺泡Ⅱ型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调控作用。方法取16-35周人胎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和... 目的检测肺表面蛋白-B(SP-B)及其调控因子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肺泡Ⅱ型细胞发育过程的表达特征,探讨两者对于人胎肺肺泡Ⅱ型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的调控作用。方法取16-35周人胎肺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P-B和TTF-1的表达特征。结果,TTF-1在胎肺16周开始表达,定位于上皮细胞核内,随支气管树的发育分化,远端位置的反应总是较近端者强。SP-B蛋白于18周开始表达,定位于肺泡Ⅱ型细胞胞浆内,阳性反应细胞于早、中期表达丰富;由呼吸道近端逐渐往远端迁移,且强度不断增强。发育末期至成肺中,TTF-1和SP-B阳性反应均在肺泡Ⅱ型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TTF-1参与支气管树形态发生和肺泡的发育成熟,并调控肺泡Ⅱ型细胞中SP-B蛋白的分泌,起稳定肺泡直径的作用。因此,SP-B蛋白的分泌反映肺泡Ⅱ型细胞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细胞 部位胚胎学 胎肺 表面蛋白-B 甲状腺转录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线姬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的电镜观察
10
作者 陈敏诲 姚学军 +6 位作者 梁浩粦 陈保平 雷森林 向近敏 朱宝莲 杨明瑞 朱光奇 《解剖学报》 CAS 1984年第4期405-408,455,460,共6页
本文对经免疫荧光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的黑线姬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进行了电镜观察。以抗原阴性的黑线姬鼠,实验室的大、小白鼠的肺组织作为对照。在上述所有的肺组织的肺泡腔面,均可发现髓膜样结构及指纹状结构。后者... 本文对经免疫荧光证明为流行性出血热抗原阳性的黑线姬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进行了电镜观察。以抗原阴性的黑线姬鼠,实验室的大、小白鼠的肺组织作为对照。在上述所有的肺组织的肺泡腔面,均可发现髓膜样结构及指纹状结构。后者由髓管组成,其横断面呈晶格状,类似病毒颗粒,与Lee在1978年报道的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样颗粒,几乎一致。本研究描述了由髓膜样结构发展为指纹状结构及肺泡Ⅱ型细胞中,多板层小体发展为髓膜样结构的过程。在肺泡Ⅱ型细胞中尚观察到由线粒体发展为多板层小体的多种过渡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细胞 抗原 阳性 板层小体 表面活性 表面性质 黑线姬鼠 田姬鼠 肺组织 线粒体 粒线体 肺泡 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病 小白鼠 物质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李永旺 杨天德 刘桥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16-518,共3页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的正常及受H2 O2 损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Ⅱcell) ,探讨异氟醚 (Iso)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 32h后 ,在正常细胞或 75 μmol·L-1H2 O2 处理细... 目的 通过原代培养的正常及受H2 O2 损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ATⅡcell) ,探讨异氟醚 (Iso)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离、纯化、培养 32h后 ,在正常细胞或 75 μmol·L-1H2 O2 处理细胞的培养液内加入Iso 0 2 8、2 8mmol·L-1,继续培养 2h。分别通过MTT法检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功能 ,3H 胆碱参入法测其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结果 Iso降低正常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并加重H2 O2 引起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功能的降低 ,而Iso对正常及受 (H2 O2 )损伤的ATⅡcell增殖功能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Iso可以降低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 ,尤其是在过氧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抑制CFP-10、ESAT-6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
12
作者 沈颖 王叶萍 +1 位作者 程林芳 姚航平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583-586,共4页
目的 研究和厚朴酚(HNK)对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作为特异性抗原刺激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抗炎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用MTS法检测HNK(0~80μmol/L)... 目的 研究和厚朴酚(HNK)对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作为特异性抗原刺激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探讨抗炎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方法 用MTS法检测HNK(0~80μmol/L)对A549细胞的毒性反应,确定合适的药物实验浓度.用ELISA法检测以CFP-10、ESAT-6(0~40μg/ml)为抗原刺激的A549表达IL-8水平,选择最适刺激浓度.将A549细胞与CFP-10,ESAT-6及不同浓度的HNK(0~20μmol/L)共同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IL-8、TNF-α及Rantes的表达水平,分析HNK对细胞因子的剂量依赖抑制.结果 20μmol/L及以下的HNK浓度对A549细胞无明显毒性反应.抗原最适刺激浓度为5μmol/L.CFP-10,ESAT-6刺激可显著诱导A549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及Rantes的产生.HNK(0~20μmol/L)剂量依赖性地抑制CFP-10,ESAT-6诱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 HNK能有效抑制CFP-10,ESAT-6诱导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炎症因子 肺泡上皮细胞 早期分泌抗原靶蛋白6 培养滤液蛋白10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调节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卢衍敏 卢红艳 +3 位作者 刘姜艳 常明 王秋霞 唐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7-77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氧状态下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2)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SP-B、SP-C、SP-D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早产大鼠AEC2,利用950 mL/LO_2建立高氧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气... 目的探讨高氧状态下早产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2)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SP-B、SP-C、SP-D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方法原代培养早产大鼠AEC2,利用950 mL/LO_2建立高氧细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和高氧实验组。分别于空气及高氧暴露后24、48、72 h,收获各组细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EBPα和SP-A、SP-B、SP-C、SP-D mRNA及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随培养时间延长,空气组细胞C/EBPα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降低,SP-A、SP-B、SP-C、SP-D 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逐渐升高。高氧组细胞C/EBPα、SP-A、SP-B、SP-C、SP-D 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细胞C/EBPα、SP-A、SP-B、SP-C、SP-D mRNA和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在高氧48 h明显增加。高氧组细胞C/EBPα蛋白水平与SP-A、SP-B、SP-C、SP-D蛋白水平及AEC2增殖呈正相关(r=0.96、0.98、0.92、0.97、0.90)。结论高氧暴露早期,C/EBPα可促进肺泡表面活性蛋白分泌,参与机体保护性调节作用,但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丧失代偿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肺泡上皮细胞(AEC2) C/EBPΑ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增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调控LncRNA DLX6-AS1对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淑菁 余莉萍 +1 位作者 李旭成 崔金涛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2期225-227,241,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丹参酮L组、LPS+丹参酮M组、LPS+丹参酮H组、LPS+si-NC组、LP...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丹参酮L组、LPS+丹参酮M组、LPS+丹参酮H组、LPS+si-NC组、LPS+si-DLX6-AS1组、LPS+丹参酮+pcDNA-DLX6-AS1组;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就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qRT-PCR法检测DLX6-AS1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升高(P<0.05),DLX6-AS1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丹参酮H组、LPS+丹参酮L组、LPS+丹参酮M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降低(P<0.05),DLX6-AS1的表达量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LPS组、LPS+si-NC组比较,LPS+si-DLX6-AS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降低(P<0.05);与LPS+丹参酮组比较,LPS+丹参酮+pcDNA-DLX6-AS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抑制DLX6-AS1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从而减轻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丹参酮 LncRNA DLX6-AS1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NF-κB和IL-6,IL-8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媛媛 曹建 +2 位作者 陈勤 欧阳先国 宋国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7期8-11,14,共5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F-κB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表达。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用过氧化氢氧化应激建立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过氧化氢组、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用MTT法检测依达拉奉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依达拉奉对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及谷胱甘肽(GSH)、脂质过氧化物(MDA)试剂盒检测IL-6、IL-8及GSH、MDA含量,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的NF-κB蛋白表达。结果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2.3±3.1)%,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7.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MDA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GSH含量高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IL-6、IL-8含量低于过氧化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14.67±0.50)%]明显低于过氧化氢组[(38.88±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依达拉奉组NF-κB蛋白水平(2.106±0.012)低于过氧化氢组(4.216±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具有抑制氧化应激后所诱导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下调NF-kB和IL-6、IL-8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氧化应激 核因子-ΚB 白介素-6 白介素-8 肺泡上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致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凋亡及对Fas抗原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宋勇 毛宝龄 +2 位作者 孙庆华 施毅 夏锡荣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1-195,共5页
探讨Fas信号通路在肺泡Ⅱ型细胞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意义.建立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原位杂交、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对肺泡Ⅱ型细胞FasmRNA、蛋白质及细胞凋... 探讨Fas信号通路在肺泡Ⅱ型细胞损伤作用的可能机制及意义.建立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原位杂交、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观察大肠杆菌内毒素(LPS)对肺泡Ⅱ型细胞FasmRNA、蛋白质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成功建立大鼠肺泡Ⅱ型细胞体外培养技术,LPS刺激后,肺泡Ⅱ型细胞FasmRNA、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LPS可诱导肺泡Ⅱ型细胞凋亡,并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表明LPS对肺泡上皮的损伤效应,除直接损伤作用外,还可能通过诱导Fas抗原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抗原 细胞凋亡 LPS 肺损伤 肺泡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的调控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自强 孙秀泓 +2 位作者 秦晓群 张长青 管茶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14,共3页
采用离体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观察内皮素1(ET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8mol·L-1的ET1可促进PS的合成,量效关系显著。与肺组织块培养相比,促... 采用离体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观察内皮素1(ET1)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0-11~10-8mol·L-1的ET1可促进PS的合成,量效关系显著。与肺组织块培养相比,促进ATⅡ细胞PS合成所需的ET1浓度较大。ET1的促PS合成效应可被ETA受体拮抗剂BQ123阻断,而不受ETB受体拮抗剂BQ788影响。ET1作用16h对ATⅡ型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ET1既可通过ETA受体直接促进ATⅡ细胞合成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 肺泡上皮细胞 表面活性物质 内皮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放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IL-6、TLR2、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珠 钟亚珍 +1 位作者 陈帅 林胜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899-903,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对放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IL-6、TLR2、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制备加味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将AT-Ⅱ细胞分为...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对放射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细胞)IL-6、TLR2、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1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模型组12只,制备加味麻杏石甘汤含药血清;将AT-Ⅱ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组(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2%、4%、10%)和阿米福汀组,X线照射前药物预培养0.5h,采用8Gray的X线照射,照射后培养24h。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L-6、TLR2、TLR4表达水平。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10%含药血清组和阿米福汀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模型组[(69.90±1.25)%、(72.50%±0.80)%比(63.70±1.73)%,P均<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10%含药血清组和阿米福汀组细胞IL-6、TLR2、TLR4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IL-6:(1.573±0.067)、(1.359±0.030)比(2.934±0.105);TLR2:(1.526±0.074)、(1.344±0.038)比(2.794±0.040);TLR4:(1.421±0.056)、(1.248±0.030)比(2.628±0.119),P均<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0%含药血清组细胞IL-6、TLR2、TLR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下调TLR2、TLR4表达,抑制炎症因子IL-6释放,发挥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麻杏石甘汤 放射性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IL-6 TLR2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2-26对体外循环血清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雪丽 徐继洋 +2 位作者 罗俊丽 郭宇含 张红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研究Ac2-26对体外循环血清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IgG免疫粘附选择法提取大鼠原代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免疫荧光法和电镜对AECⅡ进行鉴定;细胞培养至72 h,分为3组:正常培养组(N组)、体外... 目的研究Ac2-26对体外循环血清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IgG免疫粘附选择法提取大鼠原代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免疫荧光法和电镜对AECⅡ进行鉴定;细胞培养至72 h,分为3组:正常培养组(N组)、体外循环血清组(C组)、Ac2-26组(A组),依据实验分组处理12 h后,免疫荧光法检测AECⅡ细胞膜上的表面活性剂相关蛋白C(SP-C)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AECⅡ细胞器形态;CCK8法检测各组AECⅡ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N组相比,C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09),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N组与A组之间细胞相对活力接近,无明显差异(P=0.743);与C组相比,A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01),细胞活力增加(P=0.017);免疫荧光显示:与N组相比,C组部分细胞出现破裂坏死,SP-C荧光表达强度明显减弱,A组细胞形态与N组接近,荧光表达强度高;电镜显示:与N组相比,C组细胞胞核疏松,特异性结构嗜锇板层小体的平行排列消失,线粒体肿胀明显,A组细胞见嗜锇板层小体结构相对完好,可见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结论体外循环血清可诱导大鼠AECⅡ损伤,Ac2-26可增加细胞SP-C的表达,减轻细胞损伤,对大鼠AECⅡ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2-26 体外循环 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表面活性剂相关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损伤幼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SP-A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舒林华 魏克伦 +8 位作者 尚云晓 吴红敏 李娟 韩晓华 蔡栩栩 刘春峰 李玖军 王丽杰 石岐兴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变化和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SP-A含量的变化关系,从而探讨ALI的发病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 目的该实验旨在研究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超微结构变化和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SP-A含量的变化关系,从而探讨ALI的发病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幼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LI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4 mg/kg)建立ALI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LPS注射后24,48,72 h每亚组各处死8只大鼠。取左肺下肺组织待透射电镜检查。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SP-A的相对含量。结果ALI 24 h时,AEC-Ⅱ微绒毛消失。24 h及48 h时板层小体(lamellar body,Lb)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密度减低,排空明显增强,呈指环状绕核排列,细胞增生活跃,代谢旺盛。48 h时Lb呈巨大空泡样变性。肺组织S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时ALI组为6.52±0.62,对照组为5.02±0.35,P<0.01;48 h时ALI组为6.65±0.62,对照组为5.01±0.36,P<0.01)。72 h时Lb破溃,数目明显减少,细胞核形态不规则,部分核边界不清,肺组织SP-A含量下降(ALI组为3.87±0.50,对照组为5.22±0.36,P<0.01)。结论LPS致幼鼠ALI时AEC-Ⅱ和肺组织SP-A的变化为时间依赖性,随AEC-Ⅱ损伤程度的加重肺组织SP-A由代偿转为失代偿,可能是发生ARDS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肺泡上皮细胞 板层小体 表面活性蛋白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