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Q网络的平衡杆优化控制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1
作者 钟珊 杜鑫 +2 位作者 司亚利 刘井莲 严卫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190,共8页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采用强化学习求解任务最优策略的方法,基于深度Q网络设计了平衡杆的控制优化实验。将平衡杆实验环境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模型,从深度Q网络结构、探索策略、奖励函数、经验回放池更新和目标Q网络更新等角度进行了...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采用强化学习求解任务最优策略的方法,基于深度Q网络设计了平衡杆的控制优化实验。将平衡杆实验环境建模为马尔可夫决策模型,从深度Q网络结构、探索策略、奖励函数、经验回放池更新和目标Q网络更新等角度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评估综合考虑了算法有效性、Q值估计的准确性、样本效率和Q网络的损失估计。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基准算法Q学习算法在累计奖赏和学习效率上进行了对比。该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强化学习知识,也能帮助其掌握采用深度Q网络算法来求解离散动作空间任务的最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学习 深度q网络 q学习 平衡杆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无预测风电场日前拓扑优化
2
作者 黄晟 潘丽君 +3 位作者 屈尹鹏 周歧林 徐箭 柯德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的引入造成日前优化调控方案有效性的降低,增加了日内风机调控的难度。因此,文中充分发挥强化学习模型的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无预测风电场拓扑重构决策方案,并以DQN为框架展开。首先,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状态空间;然后,提出基于生成树的动作价值对解耦的动作空间优化方法,以最小化电压偏差和网损为目标建立优化评价体系,完成由历史实际出力数据到决策的映射关系构建,在避免引入预测误差的情况下实现风电场日前优化调控;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多层次经验指导的经验回放策略,提升算法的训练性能,保证算法的适用性。根据实际的风电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分析改进技术对DQN算法的影响和优化调控前后风电场的运行状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预测 深度q网络 拓扑重构 电压控制 优化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阶齐次复线性微分方程解的[p,q],φ级
3
作者 龚攀 涂金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3,共13页
研究高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f^(k)+A_(k-1)(z)f^(k-1)+…+A_(1)(z)f′+A_(0)(z)f=0解的增长性与其系数的增长性的关系,其中系数A_(j)(z)(j=0,1,…,k-1)是复平面C内的整函数.得到了一些关于[p,l],φ级和[p,q],φ下级的相关定理,丰富和完善... 研究高阶齐次线性微分方程f^(k)+A_(k-1)(z)f^(k-1)+…+A_(1)(z)f′+A_(0)(z)f=0解的增长性与其系数的增长性的关系,其中系数A_(j)(z)(j=0,1,…,k-1)是复平面C内的整函数.得到了一些关于[p,l],φ级和[p,q],φ下级的相关定理,丰富和完善了前人的一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微分方程 整函数 [p q] φ级 [p q] φ型
原文传递
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车联网安全位置路由
4
作者 米洪 郑莹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支撑技术,车联网(Internet of Vehicle,IoV)已受到广泛关注。由于IoV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灰洞攻击,构建稳定的安全位置路由是一项挑战工作。为此,提出基于双深度Q网络的安全位置路由(Double DQN-based Secure Location Routing,DSLR)。DSLR通过防御灰洞攻击提升消息传递率(Message Delivery Ratio,MDR),并降低消息的传输时延。构建以丢包率和链路连通时间为约束条件的优化问题,利用双深度Q网络算法求解。为了提升DSLR的收敛性,基于连通时间、丢包率和传输时延构建奖励函数,引导智能体选择满足要求的转发节点。采用动态的探索因子机制,平衡探索与利用间的关系,进而加速算法的收敛。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同类算法,提出的DSLR提升了MDR,减少了传输时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联网 位置路由 灰洞攻击 双深度q网络 动态的探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 Exactive Orbitrap-HR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连上清丸解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5
作者 曲婷丽 王二兵 +3 位作者 张楠 许信学 周小雪 高耀 《药物评价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415,共22页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 Exactive Orbitrap-HR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连上清丸解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质谱信息、对照品裂解规律及参考文献资料对黄连上清丸中的...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 Exactive Orbitrap-HR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黄连上清丸解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质谱信息、对照品裂解规律及参考文献资料对黄连上清丸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指认;利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黄连上清丸中的成药性成分,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成药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 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筛选解热、炎症相关靶点;对得到的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黄连上清丸发挥解热抗炎作用的潜在靶点,采用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复方”网络,分析活性成分;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网站,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关键靶点;通过微生信网站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建立HPLC指纹图谱,控制黄连上清丸的质量。结果 从黄连上清丸中共鉴定144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58个、生物碱类17个、环烯醚萜类7个、木脂素类4个、色原酮类8个、蒽醌类7个、香豆素类2个、皂苷类5个、有机酸类5个、酚酸类7个、苯丙素类9个、苯乙醇苷类4个、糖类2个、内酯类1个,以及其他类8个。黄连上清丸发挥解热抗炎作用的潜在作用靶点有218个,涉及2 036个生物过程、119个细胞组分、281个分子功能和155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莲心季铵碱、甘草宁G、大黄素、氧化小檗碱、甘草素、大黄素甲醚、花椒毒酚、粘毛黄芩素Ⅲ等12个潜在活性成分,胰岛素(INS)、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热休克蛋白HSP 90-α(HSP90AA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10个关键靶蛋白,以及Ras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12个潜在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建立的指纹图谱可指认黄连上清丸中的8个活性成分。结论 黄连上清丸可能是通过莲心季铵碱、甘草宁G、大黄素、氧化小檗碱、甘草素、大黄素甲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NS、AKT1、EGFR、HSP90AA1、MMP9等关键靶点,通过Ras信号通路、叉头框蛋白O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解热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上清丸 UPLC-q Exactive Orbitrap-HRMS 网络药理学 抗炎 解热 莲心季铵碱 大黄素 氧化小檗碱
原文传递
基于角度搜索和深度Q网络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
6
作者 李宗刚 韩森 +1 位作者 陈引娟 宁小刚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4,共15页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 针对深度Q网络(Deep Q Network,DQN)算法在求解路径规划问题时存在学习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角度搜索(Angle Searching,AS)和DQN相结合的算法(Angle Searching-Deep Q Network,AS-DQN),通过规划搜索域,控制移动机器人的搜索方向,减少栅格节点的遍历,提高路径规划的效率。为加强移动机器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出一种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Internet Information Fusion Technology,IIFT)模型,能够将多个分散的局部环境信息整合为全局信息,指导移动机器人规划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标准DQN算法相比,AS-DQN算法可以缩短移动机器人寻得到达目标点最优路径的时间,将IIFT模型与AS-DQN算法相结合路径规划效率更加显著。实体实验结果表明:AS-DQN算法能够应用于Turtlebot3无人车,并成功找到起点至目标点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深度q网络 角度搜索策略 物联网信息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穷区间上带p-Laplacian算子的分数阶q-差分方程的迭代正解
7
作者 王菊芳 张金叶 禹长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5,共11页
为了丰富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带p-Laplacian算子的非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Green函数并研究其性质;其次,引入无穷区间上的紧性判定准则并在抽象... 为了丰富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了一类无穷区间上带p-Laplacian算子的非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首先,计算线性分数阶q-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Green函数并研究其性质;其次,引入无穷区间上的紧性判定准则并在抽象空间上构造积分算子;再次,选取初值函数,运用单调迭代技巧,获得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赋予非线性项f一定的增长条件下,通过构造迭代序列,可得到分数阶q-差分方程的最大和最小正解。研究结果拓展了已有的相关结论,为分数阶q-差分方程在数学、物理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泛函分析 分数阶q-差分方程 P-LAPLACIAN算子 单调迭代技巧 无穷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N算法的直流微电网负载接口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
8
作者 周雪松 韩静 +3 位作者 马幼捷 陶珑 问虎龙 赵明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在直流微电网中,为了保证直流母线与负载之间能量流动的稳定性,解决在能量流动中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扰动问题。在建立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利用线性扩张观测器对总扰动... 在直流微电网中,为了保证直流母线与负载之间能量流动的稳定性,解决在能量流动中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扰动问题。在建立DC-DC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DC-DC变换器自抗扰控制策略。利用线性扩张观测器对总扰动的估计补偿和线性误差反馈控制特性对自抗扰控制器结构进行简化设计,并结合深度强化学习对其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优化。根据不同工况下的负载侧电压波形,分析了DC-DC变换器在该控制策略、线性自抗扰控制与比例积分控制下的稳定性、抗扰性和鲁棒性,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参数摄动下进行了蒙特卡洛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深度强化学习 DqN算法 DC-DC变换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MS分析芪苈强心胶囊的物质基础及其体内分布
9
作者 张建伟 华杰凯 +4 位作者 李荣胜 王琴 常昕楠 刘伟 沈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3,共9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定性分析芪苈强心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分布。方法:采用UPLC-Q-Orbitrap-MS对芪苈强心胶囊供试品溶液、灌胃给药后小鼠的血清及脑、心脏、肺脏、脾...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定性分析芪苈强心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分布。方法:采用UPLC-Q-Orbitrap-MS对芪苈强心胶囊供试品溶液、灌胃给药后小鼠的血清及脑、心脏、肺脏、脾脏、肝脏、肾脏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通过Thermo Xcalibur 2.2软件构建化合物信息数据库,并拟合准分子离子对应的化合物分子式,以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和文献数据,鉴定芪苈强心胶囊中化学成分及其体内分布情况。结果:从芪苈强心胶囊中共鉴定或推测出233种化合物,包括萜类70种、黄酮类60种、有机酸类23种、生物碱类17种、甾类20种、香豆素类7种、其他类36种,其中73种化合物通过对照品鉴定。组织分布结果显示,分别在血、脑、心脏、肺脏、脾脏、肝脏及肾脏中检测到移行成分71、17、38、33、32、58、43种。奎宁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37种化学成分移行入血和心脏;毛蕊异黄酮、美迪紫檀烷、芒柄花素、泽泻醇B和泽泻醇A等14种化学成分在血和各组织中均有分布。结论:该研究较全面地分析芪苈强心胶囊的物质基础及其体内分布情况,其中黄芪甲苷、丹酚酸B、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d、人参皂苷Rg3、毛蕊异黄酮苷和芥子碱等成分可能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成分,可为芪苈强心胶囊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化学成分分析 成分归属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MS) 组织分布 物质基础 心力衰竭
原文传递
基于认知诊断DINA模型的Q矩阵优化:一种结合样本筛选与假设检验的新策略
10
作者 李波 胡誉骞 +1 位作者 章勇 田怡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 该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DINA模型的Q矩阵修正策略——SHT法,并借助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将其与现有同类方法进行深入对比,以全面评估其可行性与精确性.该方法具有下述3个方面优势.1)高效修正与稳健性验证:SHT法在不同水平的作答错误率下均展现出了卓越的修正效能,显著提升了Q矩阵的精确度;2)小样本与大样本环境的双重优势: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SHT法在小样本场景下尤为突出,其稳健性和性能优势在面临高作答失误率时更加显著;3)复杂数据集下的显著优势:在实证数据分析中,SHT法不仅提高了认知诊断模型的拟合能力,更在处理数据维度复杂、样本相对受限的数据集时,展现出相比其他算法更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诊断 q矩阵修正 DINA模型 假设检验 δ法 γ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TOF/MS的地榆三萜类化合物化学成分分析
11
作者 吴丽红 王正洋 +4 位作者 杜睿瞳 彭昌成 王楚翘 杨春娟 王知斌 《化学与粘合》 2025年第2期231-234,共4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对地榆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法对地榆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柱温为30℃。在负离子模式下,毛细管电压为2.5 k V,锥孔电压为40 V,脱溶剂气流速为600L/h,脱溶剂气温度为400℃,离子源温度为100℃。地榆提取物共鉴定出45个化学成分,其中有15个三萜类化合物和30个酚酸类化合物。地榆中三萜类成分的鉴定,能够为地榆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 UHPLC-q-TOF/MS 三萜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紧圆盘的复逼近
12
作者 乌日汗 韩领兄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了研究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复空间内对紧圆盘上解析函数的逼近性质,根据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实空间的定义,给出其在复空间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利用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的性质、复空间的相关性质和递推法、... 为了研究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复空间内对紧圆盘上解析函数的逼近性质,根据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实空间的定义,给出其在复空间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利用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的性质、复空间的相关性质和递推法、Bernstein不等式及高阶Cauchy积分公式等工具,参照几类q-算子在紧圆盘的复逼近问题的研究方法对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进行了研究,得到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在紧圆盘上同时逼近的一致逼近速度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Bernstein-Kantorovich算子 紧圆盘 逼近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D-Q水质测定仪的研制及其实验教学应用
13
作者 宋诚 王厦 刘鸿 《大学化学》 2025年第2期89-96,共8页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科学研究中关键的数据指标。传统BOD基于溶氧耗量的检测方法,具有测试周期长、结果误差大、重现性差、操作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水环境水生态领域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应用。本文提出一种BOD检测的新原... 生化需氧量(BOD)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科学研究中关键的数据指标。传统BOD基于溶氧耗量的检测方法,具有测试周期长、结果误差大、重现性差、操作复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水环境水生态领域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应用。本文提出一种BOD检测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仪器,阐述了一项原始创新科学仪器——“BOD-Q水质测定仪”的研制及其实验教学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将BOD检测时间从传统的5天缩短至0.5–5小时,检测误差≤10%,将该仪器引入实验教学中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 微生物库伦法 BOD-q水质测定仪 原始创新科学仪器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融合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的作物知识问答系统
14
作者 吴华瑞 赵春江 李静晨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 [目的/意义]随着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大模型架构Agri-QA Net,旨在针对甘蓝作物的农业知识,设计多模态专业问答系统。[方法]该模型通过整合文本、音频和图片数据,利用预训练的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提取文本特征,声学模型提取音频特征,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并采用基于Transformer的融合层来整合这些特征。此外,引入跨模态注意力机制和领域自适应技术,增强了模型对农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研究通过收集和预处理甘蓝种植相关的多模态数据,训练并优化了AgriQA Net模型。[结果和讨论]实验评估表明,该模型在甘蓝农业知识问答任务上表现出色,相较于传统的单模态或简单多模态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在多模态输入的支持下,其准确率达到了89.5%,精确率为87.9%,召回率为91.3%,F_(1)值为89.6%,均显著高于单一模态模型。[结论]案例研究展示了Agri-QA Net在实际农业场景中的应用效果,证明了其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有效性。未来的工作将探索模型在更多农业场景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人机交互 农业知识问答 甘蓝作物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成本管控中的多元价值权衡:Q方法下的Z市地铁监管部门公职人员认知图谱
15
作者 刘毅 菅一寒 《岳麓公共治理》 2025年第1期95-113,共19页
在公共服务成本管控中,监管部门公职人员对绩效目标的认知差异制约着管理效能。本研究聚焦绩效评估框架下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与创新的协同优化机制,以Z市地铁运营成本年度审核为例,运用Q方法深入分析了来自不同监管部门的公职人员在... 在公共服务成本管控中,监管部门公职人员对绩效目标的认知差异制约着管理效能。本研究聚焦绩效评估框架下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与创新的协同优化机制,以Z市地铁运营成本年度审核为例,运用Q方法深入分析了来自不同监管部门的公职人员在审核业务中的主观认知及其形成机制。通过刻画公职人员的认知图谱,发现受访者普遍将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置于首位,且在具体绩效目标的权衡中呈现出四种典型的成本管控偏好类型:强调智能化升级与人文关怀结合的技术-人文协同型、注重预算管理与资产配置的稳健-效能权衡型、重视安全保障与服务质量的安全-效能均衡型,以及强调人力资源投入与服务品质关联的福利-效能平衡型。这种多元目标导向凸显了公共服务优化过程中的系统复杂性,即成本管控机制设计中多重目标的均衡协调问题。研究结论为政策制定者构建多元目标平衡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对推进公共服务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管控 多元目标权衡 q方法 地铁运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散结除痹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及潜在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艳 张婷 +7 位作者 张英杰 黄彬 陈鹏 陈小华 黄鸣清 陈雪婷 苏友新 郭洁梅 《中国中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64,共21页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散结除痹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药效物质及潜在机制。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鉴定化浊散结除痹方...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及网络药理学探讨化浊散结除痹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药效物质及潜在机制。采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鉴定化浊散结除痹方药物成分,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化浊散结除痹方中184个有效成分;通过PharmMapper在线数据库筛选有效成分靶点897个,在OMIM、GeneCards、CTD等数据库获取GA相关的疾病靶点491个,进行韦恩分析后获得二者的交集靶点60个,通过Cytoscape平台构建“成分靶点-GA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16个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发现该方治疗GA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关键靶点有SRC、MMP3、MMP9、REN、ALB、IGF1R、PPARG、MAPK1、HPRT1、CASP1,通过GO分析发现其治疗GA主要涉及脂质反应、细菌反应、生物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KEGG分析发现其治疗GA相关的通路有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IL-17等。综上,该研究揭示了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化合物可能是化浊散结除痹方治疗GA的核心药效物质,其药效机制可能与SRC、MMP3、MMP9等靶点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IL-17等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散结除痹方 痛风性关节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 网络药理学 药效物质 机制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结合化学计量学探究黄芪米炒前后的成分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妙诗 赵毅萌 +5 位作者 王泽琨 李明露 刘晨曦 陈辰 陈亚军 束雅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97,共9页
目的:建立黄芪米炒炮制前后成分定性分析方法,在系统表征黄芪及米炒黄芪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推断及鉴定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并分析黄芪及米炒黄芪的差异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别在... 目的:建立黄芪米炒炮制前后成分定性分析方法,在系统表征黄芪及米炒黄芪化学成分的基础上,推断及鉴定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并分析黄芪及米炒黄芪的差异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黄芪与米炒黄芪样品进行检测,通过自建数据库、文献及对照品等对各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筛选黄芪与米炒黄芪的差异性成分。结果:黄芪与米炒黄芪共鉴定出123个化合物,包括41种黄酮类成分、19种萜类成分、26种有机酸类成分、8种氨基酸类成分、5种核苷酸、5种糖及其他19个化合物,两者共有成分95种,黄芪独有成分18种,米炒黄芪独有成分10种。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果均表明黄芪米炒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共筛选出L-刀豆氨酸、L-焦谷氨酸、L-苯丙氨酸、顺式咖啡酸、丙二酰黄芪皂苷Ⅰ等26个含量存在差异的成分,其中米炒黄芪相对于黄芪有19个成分下调,7个成分上调。结论:该研究明确了黄芪与米炒黄芪的化学成分组成以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化合物为主,并结合化学计量法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成分以氨基酸、有机酸和萜类成分为主,可为后续的质量控制和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米炒法 中药炮制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 差异成分 结构鉴定 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APF-QRRT^(*)策略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18
作者 刘文浩 余胜东 +4 位作者 吴鸿源 胡文科 李小鹏 蔡博凡 马金玉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6,33,共7页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 针对Q-RRT^(*)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无法兼顾可达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PF-QRRT^(*)(IAPF-QRRT^(*))路径规划策略。IAPF-QRRT^(*)策略通过Q-RRT^(*)算法获得一组连接起点到终点的离散关键路径点,较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RRT^(*))算法具备更好的初始解和更快的收敛速度。改进传统人工势场(APF)方法获得一种新的无势正交向量场,在一定条件下使整体排斥向量场与吸引向量场正交,并将其作用于关键路径点,从而提高路径的安全性。将IAPF-QRRT^(*)策略与其他算法比较,通过数值模拟实验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人工势场法 q-RRT^(*)算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的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
19
作者 郭艳艳 王欢欢 +3 位作者 仲子怡 刘欣莲 孙利 汪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7,共12页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 目的基于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对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化学鉴别。方法对收集的不同基原、不同产地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依据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对北柴胡及其混淆品进行化学成分比较,进一步结合UPLC-Q-TOF/MS技术找出柴胡属混淆品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果薄层色谱显示,不同基原柴胡饮片均具有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根据荧光斑点强度和位置可将其进行区分。北柴胡及其醋炙品特征图谱分别标定了14、16个共有峰,并指认其中6个成分。不同产地北柴胡饮片所含化学组分类似,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体现柴胡特征。进一步通过特征图谱比较发现,竹叶柴胡在成分类群组成上与正品北柴胡接近,锥叶柴胡和大叶柴胡具有各自响应值较高的特征峰,藏柴胡皂苷含量明显高于北柴胡。利用UPLC-Q-TOF/MS共鉴定出69种柴胡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皂苷类成分,其次是黄酮类,少数色酮、苯丙素类和炔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种间差异较为明显,不同柴胡混淆品具有代表性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特征图谱和UPLC-Q-TOF/MS分析方法可用于北柴胡及其常见混淆品的化学鉴别研究,为全面合理开发利用柴胡资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特征图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薄层色谱法 化学成分 真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_0085315通过miR-149-5p/IRGQ通路对Treg介导的结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探讨
20
作者 廖汉琪 唐羿 +1 位作者 胡凯 姜耕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5-924,共10页
目的:探讨Circ_0085315通过miR-149-5p/免疫相关GTP酶Q(IRGQ)通路对Treg介导的结肠癌(CC)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收集50例CC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体外培养CC细胞系(SW480、HCT116、HT29、SW620、Lovo)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qRT-... 目的:探讨Circ_0085315通过miR-149-5p/免疫相关GTP酶Q(IRGQ)通路对Treg介导的结肠癌(CC)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收集50例CC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体外培养CC细胞系(SW480、HCT116、HT29、SW620、Lovo)和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qRT-PCR检测组织和细胞中Circ_0085315表达水平。以CC细胞系SW480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验证Circ_0085315、miR-149-5p、IRGQ三者间的关系,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_0085315、miR-149-5p和IRGQ 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RGQ、Ki-67、PCNA、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ELISA检测CC细胞与Treg共培养体系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C细胞与Treg共培养体系中FOXP3^(+)CD25^(+)、FOXP3^(+)CD4^(+)、FOXP3^(+)CD8^(+)比例。通过小鼠成瘤实验验证Circ_0085315对CC肿瘤生长、miR-149-5p/IRGQ通路以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Circ_0085315在CC组织和细胞系中过表达。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IP实验验证,miR-149-5p可能是Circ_0085315的下游靶点,IRGQ可能是miR-149-5p的一个靶基因。沉默Circ_0085315可降低CC细胞中IRGQ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miR-149-5p表达水平(P<0.05);降低CC细胞存活率并提高细胞凋亡率,同时降低Ki-67、PCNA、Bcl-2蛋白表达水平,提高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还可降低CC细胞与Treg共培养体系中IL-10、TGF-β含量及FOXP3^(+)CD25^(+)、FOXP3^(+)CD4^(+)比例,提高IL-2、IFN-γ含量及FOXP3^(+)CD8^(+)比例(P<0.05)。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抑制miR-149-5p表达可提高IRGQ mRNA表达水平,并减弱沉默Circ_0085315对CC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免疫逃逸的影响。体内小鼠成瘤实验显示,沉默Circ_0085315后肿瘤中IRGQ mRNA表达水平以及肿瘤体积、重量降低,而miR-149-5p表达水平升高(P<0.05);此外,外周血血清中IL-10、TGF-β含量降低,IL-2、IFN-γ含量升高(P<0.05)。结论:沉默Circ_0085315通过调控miR-149-5p/IRGQ通路不仅可抑制CC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还可抑制Treg介导的CC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_0085315 miR-149-5p 免疫相关GTP酶q TREG 结肠癌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