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万尼亚舅舅》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48,共15页
本文对契诃夫的经典名著《万尼亚舅舅》重新进行了文本解读。本文认为:"偶像的坍塌"—即旧信仰的失落,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是这个剧本的核心主题。论文指出,这个剧本有着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万尼亚舅舅认清老教授的精神本质的过... 本文对契诃夫的经典名著《万尼亚舅舅》重新进行了文本解读。本文认为:"偶像的坍塌"—即旧信仰的失落,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是这个剧本的核心主题。论文指出,这个剧本有着两条叙事线索,一是万尼亚舅舅认清老教授的精神本质的过程;二是围绕着剧本几个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线索。通过这两条叙事线索的交织,契诃夫深刻揭示了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矛盾与危机。通过树木、森林的意象和隐喻,契诃夫强调了重建人类心灵家园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尼亚舅舅》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 树木与森林的意象
原文传递
《万尼亚舅舅》中的外省问题与知识分子责任
2
作者 付雅璇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3-88,共16页
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延续了他对外省的一贯关注,且突破了俄国文学传统中的“首都一外省”二元对立的神话,将外省还原为历史的真实样貌。契诃夫将外省视为和首都一样有权利追求进步的空间,从而将外省问题与知识分子紧密相连,使对外... 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延续了他对外省的一贯关注,且突破了俄国文学传统中的“首都一外省”二元对立的神话,将外省还原为历史的真实样貌。契诃夫将外省视为和首都一样有权利追求进步的空间,从而将外省问题与知识分子紧密相连,使对外省环境的关注上升为对俄罗斯知识分子责任问题的探讨。从这一角度来看,《万尼亚舅舅》展现了契夫对俄罗斯社会进步的深刻关怀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省 首都 契诃夫 《万尼亚舅舅》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接受还是对抗 访《4:48精神崩溃》导演及主演 被引量:1
3
作者 鲁小艳 李言实 +1 位作者 德米特里.特罗扬诺夫斯基 徐漫蔓 《上海戏剧》 2015年第8期44-45,共2页
剧本·作者 采访者:作为20世纪90年代"直面戏剧"的代表人物,萨拉·凯恩近年来深受国内外评论界的关注,她的遗作《4:48精神崩溃》长久以来被认为是其"自杀宣言","4点48分"也被大多数人理解为自杀的最佳时刻。您如何看?
关键词 最佳时刻 精神崩溃 萨拉 凯恩 采访者 比亚 尼亚舅舅 中所 精神意象 她病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所有创伤都需要治愈——评《驾驶我的车》
4
作者 费米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22年第4期82-87,共6页
在突如其来的封控状态下看《驾驶我的车》(Drive My Car,2021),会很容易与男主人公产生共鸣:生活顷刻崩坏,日子又当如何继续?嵌套在影片之中的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无疑也在讲述如何与荒诞共存的故事。因此,我们也可将此片视为导演... 在突如其来的封控状态下看《驾驶我的车》(Drive My Car,2021),会很容易与男主人公产生共鸣:生活顷刻崩坏,日子又当如何继续?嵌套在影片之中的契诃夫戏剧《万尼亚舅舅》无疑也在讲述如何与荒诞共存的故事。因此,我们也可将此片视为导演滨口龙介在以电影触摸情感与欲望之中的隐微细褶之后,对现代人精神处境的一次更为深入的探寻。我们看到,以具有虚构性的故事来打开人物内心创伤的创作手法,使影片显出丰富的多义性和开放性,但同时,强烈的反思意识将剧情导向了罪感的唤起和创伤的治愈,人性推展的空间被关闭,多义与开放所带来的绵续、空灵的美感也因此而遭到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意识 男主人公 尼亚舅舅 虚构性 开放性 人物内心 现代人精神 创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