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五个维度——以《三颗枸杞豆》为例
1
作者 杨定胜 杜红蓉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0年第6期10-12,共3页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中,语文课堂被认为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因为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主体的文学作品是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从这个层面来看,语文关注着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中,语文课堂被认为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最佳场所,因为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主体的文学作品是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从这个层面来看,语文关注着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学生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各类事件,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资源,所以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场域,这己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 《三颗枸杞豆》 维度 基础教育阶段 生产生活 课程内容 教育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
2
作者 崔益林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6年第7期10-13,共4页
一、真实故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其中一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2015年10月25日,无锡市一家医院的重症病房内,来自南通通州的一位优秀语文教师王老师正准备进行第二次肺移植手术。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 语文教师 无锡市 故事 老师 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的艺术——《三颗枸杞豆》与《钓鱼的启示》对比赏读
3
作者 丁宏斌 王书月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钓鱼的启示》 中学 语文教学 对比赏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设之外的精彩——《三颗枸杞豆》教学片段与思考
4
作者 张卫慧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2年第5期15-16,共2页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本文是一篇小说,充满童趣,对文章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了三叔的话,对其深刻含义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课文用回忆的笔法,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片段 预设 七年级下册 文章内容 苏教版 学生 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抹永恒的落日余晖——《三颗枸杞豆》三叔形象品析
5
作者 徐德湖 徐梅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43,共4页
程海小说《三颗枸杞豆》的中心意思,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概括为:“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观点及与之相关的... 程海小说《三颗枸杞豆》的中心意思,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概括为:“虚度一生的三叔临终前的悔恨和他的悔恨对‘我’的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观点及与之相关的文本解读,使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叔形象时,大多偏向了三叔的“悔恨”和“伤悲”,好像“我”所受到的教育是从中自然得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形象 语文教学参考书 七年级下册 文本解读 学生分析 教师引导 悔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
6
作者 丁卫军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共3页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实录 语文教师 课程改革 初中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类人生导师“怪叔叔”——《三颗枸杞豆》教学实录及自评
7
作者 陈书桂 《语文知识》 2017年第19期19-24,共6页
一、凸显一个“趣”字,导入新课学习(课前播放口哨版(僮年)))师:上课!生:起立!师:请坐!同学们,老师茶杯里泡的是什么?生:(齐)枸杞!师:对啦!人到中年为了保健,喜欢喝枸杞茶。枸杞不仅味美,还能明目。枸杞在一个孩子的... 一、凸显一个“趣”字,导入新课学习(课前播放口哨版(僮年)))师:上课!生:起立!师:请坐!同学们,老师茶杯里泡的是什么?生:(齐)枸杞!师:对啦!人到中年为了保健,喜欢喝枸杞茶。枸杞不仅味美,还能明目。枸杞在一个孩子的生命中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程海的((三颗枸杞豆》,聆听一段多彩的童年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实录 人生导师 自评 导入新课 童年故事 “趣”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学案编制、应用和思考
8
作者 陈永红 《学语文》 2007年第5期9-9,共1页
学案的提出源于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学案教学是这种理念的实践和具体化。用学案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有效训练与提高。
关键词 学案教学 《三颗枸杞豆》 “以学生为本” 编制 应用 教学理念 学习能力 新课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中的“我”是谁
9
作者 顾建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年第10期5-6,共2页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程海,当代作家。文中调皮且不爱学习的“我”在三叔的鞭策与激励之下,成长为一个植物学家,而鞭策与激励的载体主要便是三颗枸杞豆,这显然呼应了文中的“我”何以成为一个植物...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程海,当代作家。文中调皮且不爱学习的“我”在三叔的鞭策与激励之下,成长为一个植物学家,而鞭策与激励的载体主要便是三颗枸杞豆,这显然呼应了文中的“我”何以成为一个植物学家。基于这一问题,笔者思考本文的教学应当向学生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我” 植物学家 七年级下册 当代作家 苏教版 激励 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与理趣的交融 饱满与畅宕的契合——《三颗枸杞豆》与《我们家的男子汉》比较赏析
10
作者 肖同元 《湖北教育》 2007年第4期46-46,共1页
《三颗枸杞豆》(以下简称《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下简称《我》)都是以儿童为主要人物的叙事文。《三》中的“我”既是线索人物,又是主人公;《我》与之相反,采用了成人“我”的叙事视角。两篇课文一正一反地指明了成长的... 《三颗枸杞豆》(以下简称《三》)和《我们家的男子汉》(以下简称《我》)都是以儿童为主要人物的叙事文。《三》中的“我”既是线索人物,又是主人公;《我》与之相反,采用了成人“我”的叙事视角。两篇课文一正一反地指明了成长的路径,不约而同地呼吁要强健生命精神,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是很好的人生启蒙教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家的男子汉》 《三颗枸杞豆》 比较赏析 理趣 情感 契合 主要人物 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
11
作者 许龙祥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5年第5期42-44,共3页
一、整体感知 师:《三颗枸杞豆》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生:小说。 师:小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讲故事。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我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设计 诺贝尔文学奖 讲故事 整体感知 颁奖仪式 小说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要点 突破瓶颈 提高能力——《三颗枸杞豆》教后感言
12
作者 司中会 《陕西教育(教学)》 2009年第12期54-54,共1页
程海先生的小说《三颗枸杞豆》被江苏教育出版社收入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细腻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得师生喜爱。我在教授此课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对课文进行了挖掘。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后感 江苏教育出版社 能力 思想内涵 修辞手法 七年级 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反思中成长——《三颗枸杞豆》教后记
13
作者 梁德辉 《教育情报参考》 2008年第7期94-94,共1页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要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全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反思”,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要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全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反思”,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作用,使自己的教与学进入全新的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后记 课堂教学氛围 陶冶情操 思维能力 终身教育 教学过程 自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颗枸杞豆》单元主题的思考
14
作者 吴昌生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6年第11期69-70,共2页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下的课文,选自《小说林》1983年第4期,作者程海。这篇小说编排在七下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童年趣事”。既是“趣事”就要大量笔墨涉以成趣,单元其他几篇课文却也能“相应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下的课文,选自《小说林》1983年第4期,作者程海。这篇小说编排在七下第二单元,单元主题为“童年趣事”。既是“趣事”就要大量笔墨涉以成趣,单元其他几篇课文却也能“相应成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与在三味书屋读书的“自寻乐趣”;《月迹》记叙了孩子们追寻月亮过程中的心灵乐趣;《我们家的男子汉》从成人的角度展现了孩子成长的乐趣;《柳叶儿》从苦涩中诠释着孩子的“乐”。唯独《三颗枸杞豆》,笔者觉得“童趣”、“哲理”孰轻孰重还有待思考与讨论。下面笔者就攫取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从百草园到味书屋》 《我们家的男子汉》 《小说林》 孩子成长 《柳叶儿》 《月迹》 乐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理解而引起的深情——对《三颗枸杞豆》教材处理的一点感想
15
作者 黄新囡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8年第7期93-95,共3页
案例呈现: 师:(朱自清《匆匆》导入)什么太匆匆呢? 生:(异口同声)时间。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材处理 《匆匆》 朱自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颗枸杞豆》课堂教学实录
16
作者 崔益林 《江西教育(教学版)(B)》 2017年第3期30-33,共4页
一、真实故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那是发生在2015年10月25日,无锡一家医院的重症病房内,来自南通通州的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正准备进行第二次肺移植... 一、真实故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那是发生在2015年10月25日,无锡一家医院的重症病房内,来自南通通州的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王老师正准备进行第二次肺移植手术。就在她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她回头望着静候在手术室门口的她的亲人、她的同事,还有那一群她的孩子……此时此刻,她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所有的人都在手术室外静静等候着手术奇迹的发生。然而就在手术的过程中,王老师永远永远地闭上了她希求的眼睛,永远永远地离开了她的亲人、她的同事、她的那群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学实录 语文老师 课堂 手术室 导入新课 故事 同事
原文传递
生态语文课堂的情态:快乐·从容·成长——小说《三颗枸杞豆》教学例说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俭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6年第12期13-15,共3页
生态语文的本质是生命的、生活的、生长的语文,就是要看到语文活动和课程深处的人,看到每一个生命个体快乐智慧地成长。如何将“生态语文”的理念融入课堂与写作,开展生态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态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本期,我们刊... 生态语文的本质是生命的、生活的、生长的语文,就是要看到语文活动和课程深处的人,看到每一个生命个体快乐智慧地成长。如何将“生态语文”的理念融入课堂与写作,开展生态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态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本期,我们刊发的两篇文章,旨在从具体的教学课例呈现、生态写作实践和感悟两方面为教师教学和指导写作提供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课例 个体快乐 《三颗枸杞豆》 生态 成长 小说 从容
原文传递
为什么是“三颗枸杞豆”?
18
作者 吴健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2年第5期17-18,共2页
《三颗枸杞豆》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作者通过三叔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我"得到了许多人生经验。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有人说是"珍惜时间",有人说是"坚持不懈",有人说是"热爱生活",不一而足。就课文本身而言,从三叔... 《三颗枸杞豆》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课文,作者通过三叔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我"得到了许多人生经验。从这篇课文中得到的启示,有人说是"珍惜时间",有人说是"坚持不懈",有人说是"热爱生活",不一而足。就课文本身而言,从三叔的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教育意义 人生经历 人生经验 热爱生活 课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小说纵深化阅读教学策略初探——以《三颗枸杞豆》《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玲 《语文学习》 2017年第2期44-48,共5页
“小说阅读到底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的经典话题,语文教育专家大多从宏观角度介绍小说阅读教学的思路,一线教师则以单篇小说为例来谈具体教学策略。缺少对初中小说教学的整体规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以苏教版语文教... “小说阅读到底该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语文教学的经典话题,语文教育专家大多从宏观角度介绍小说阅读教学的思路,一线教师则以单篇小说为例来谈具体教学策略。缺少对初中小说教学的整体规划,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不同年级的三篇小说《三颗枸杞豆》《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为例,重点谈谈如何依据学情差异和教材体系循序渐进地教学小说,从而使初中阶段的小说阅读教学朝着纵深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教学策略 《三颗枸杞豆》 小说阅读 《孔乙己》 初中阶段 纵深化 语文教学
原文传递
不可小看《三颗枸杞豆》中的“三”
20
作者 刘文静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9-49,共1页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如何从一个淘气鬼成长为一名植物学家的故事。这篇文章除了给年轻人以警示外,课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数字——“三”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首先,作者是在草长莺飞,春光无限... 《三颗枸杞豆》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如何从一个淘气鬼成长为一名植物学家的故事。这篇文章除了给年轻人以警示外,课文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数字——“三”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首先,作者是在草长莺飞,春光无限的阳春“三”月,遇到了村东头身患绝症的“三”叔;其次,三叔在对“我”讲述他的人生的时候,在地上画了“三”个“0”,代表他未实现的三个理想;再次,在三叔临终时,“我”收到了三叔留给“我”的礼物——“三”颗枸杞豆;最后,“我”从三个“0”出发,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颗枸杞豆》 七年级下册 “我” 植物学家 苏教版 年轻人 课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