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志清“张爱玲论”修订考评——兼谈《中国现代小说史》方法论之失
1
作者 李锡龙 高琦 《文学与文化》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1957年夏志清在《文学杂志》初刊《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和《评《秧歌》》,1961年两文整合为一章,收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后被学界引称为“张爱玲论”。此文删除初刊的批评文字,对张爱玲从有所保留的肯定改为推崇备... 1957年夏志清在《文学杂志》初刊《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和《评《秧歌》》,1961年两文整合为一章,收入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后被学界引称为“张爱玲论”。此文删除初刊的批评文字,对张爱玲从有所保留的肯定改为推崇备至的称赞。这一转变植根于夏志清对《中国现代小说史》整体架构的考虑,他借鉴李维斯品鉴杰作撰写文学史的方法,借张爱玲等作家彰显他的“小说观”,撑起中国现代文学“大传统”的框架。因此,删去批评文字旨在维护典范,确保《中国现代小说史》叙事结构的连贯与结论的权威。然而,基于个人主观好恶调整文学评价,难免令人质疑其《中国现代小说史》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夏志清以带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文学批评构建文学史,虽彰显其独特的学术视野,却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结论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张爱玲论”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批评 文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31
2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7,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教授 现代中国文学 重读 中国文学研究 二十世纪 反右运动 文学革命 中国小说 文化研究 参考资料 不可或缺 影响力 专著 人物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史理念的内在视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12
3
作者 吴晓东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9,共6页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从1961年问世伊始,直至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聚讼不断。该书问世的同一年,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就发表长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问题——评夏志清的(中国...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以下简称《小说史》,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从1961年问世伊始,直至21世纪的今天,可以说聚讼不断。该书问世的同一年,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就发表长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基本问题——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文章参见《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批评夏志清在书中表现出的主观化和非科学化的文学史观。20世纪80年代初,当这部书的中文繁体字版通过零星的渠道流传到大陆学界之后.也曾引发过一次颇具规模的批评声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书评 中国现代文学 艺出版社 文学 论文集 汉学家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视景”与“感时忧国”: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再审视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琦 邓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受“新批评”派及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之影响,早已是学界老生常谈的事实。但为什么是“新批评”和“大传统”,亦即新批评和大传统如何影响着夏氏的选择和批评判断,以及这种“影响”在什么意义上才是有效的,却缺少追问。从道德的形式到形式的道德,夏氏孜孜矻矻于小说史对“道德视景”的呈现,在其持久的道德热情背后,映射出的是一个华人知识分子有关家国和文化传统的道德焦虑及其孤悬海外的道德身影。当我们对这部问世已60年的著作重审细读可以发现,夏氏认同、珍视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大传统,正是其当年孤悬海外、反观故国时,以学术研究的形式而“感忧”的道德生活与道德抉择,以小说史的写作来完成对自身生命“不完整”的补偿和深切拥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形式”的道德 道德视景 感时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兼谈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6
5
作者 袁良骏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氏专著奠定了新的、更完备、更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绝不能闭口不谈夏氏《小说史》。只有将夏著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才真正称得上"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不为例:也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弱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我读得较早。二十年前我到香港中文大学念书,修习都在新亚书院诚明馆,那间饶宗颐先生几乎不去的敦煌研究室,里面堆了好几包这书的中译本,是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所出,我的导师用作教材。前一阵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了新的大陆版,约我谈一谈这本书,我比照了香港版和大陆版,还借来了此书英文版的第二版,扉页上题为许倬云先生赠给浙江大学图书馆的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香港中文大学 浙江大学图书馆 新亚书院 出版社 研究室 饶宗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海外形态——以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南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7,共7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为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坐标和参照。以《中国现代小说史》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现代小说史的文学史形象,海外汉学研究内部的差异性以及文学史研究的意识形态性几个向度,梳理出海外汉学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及文学史研究无法回避的"权力"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夏志清热”现象看其《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1
8
作者 曾仙乐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10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因《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举成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带来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的"夏志清热"现象。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离经叛道的治学精神,使夏志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评论获得更大自由,但也存在某些偏见。本文欲从"夏志清热... 因《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举成名的美籍华裔学者夏志清,带来了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的"夏志清热"现象。意识形态的差异与离经叛道的治学精神,使夏志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评论获得更大自由,但也存在某些偏见。本文欲从"夏志清热"现象的成因出发,分析《中国现代小说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热” 二律背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说纷纭下的一种坚持——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偏见”
9
作者 杨峰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偏见"历来是其遭受褒贬的焦点所在。一方面,该书浸润在西方新批评理论中的文本解读呈现出很多与众不同的论断,一度因为其理论立场与政治倾向等问题颇受国内批评家的指摘。另一方面,褒奖者又认...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偏见"历来是其遭受褒贬的焦点所在。一方面,该书浸润在西方新批评理论中的文本解读呈现出很多与众不同的论断,一度因为其理论立场与政治倾向等问题颇受国内批评家的指摘。另一方面,褒奖者又认为它是现代文学的拓荒巨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始作俑者。时至今日,从编撰文学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以艺术审美和道德批评为标准的所谓"偏见"恰恰体现了一种充满独特个性的文学鉴赏能力,夏志清对其"偏见"的坚持表现出充分的学术自信,使得该书获得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偏见” 艺术尺度 学术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怕的偏见——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10
作者 卢晓霞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从当今正确的文学理论观视角,对留美文学理论家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该书政治立场偏颇,价值观西方化,对某些作家评价过高,而对我们认可的进步作家却肯定不足。我们必须明辨是非,对此书的观点只能选择性地吸收,... 从当今正确的文学理论观视角,对留美文学理论家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进行分析评价,认为该书政治立场偏颇,价值观西方化,对某些作家评价过高,而对我们认可的进步作家却肯定不足。我们必须明辨是非,对此书的观点只能选择性地吸收,不可盲目照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政治偏见 评价失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批评中蕴含的思想“旧”源——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11
作者 匡妙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0-43,共4页
由于夏志清先生的海外华人身份,学界在研究他对待现代中国文学采取的独特视点和批评理念之时,更多的是关注其西方意识的渗透和西方理论视角,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中的潜在投影,这些恰恰是其文学理论建构中不可缺... 由于夏志清先生的海外华人身份,学界在研究他对待现代中国文学采取的独特视点和批评理念之时,更多的是关注其西方意识的渗透和西方理论视角,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其生命历程和思想脉络中的潜在投影,这些恰恰是其文学理论建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故而在解读其著作过程中,要使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对此进行公正的评判,也能更好地汲取到夏式独特的批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传统文化 为人生意识 道德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2
作者 程维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19-122,共4页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小说史》中蕴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充分肯定人的尊严,维护人格的完整,第二是重视心理描写,探寻人性真相,第三是排除阶级偏见,关怀个人命运。... 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表现出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小说史》中蕴含着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充分肯定人的尊严,维护人格的完整,第二是重视心理描写,探寻人性真相,第三是排除阶级偏见,关怀个人命运。这种人道主义思想对于作家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利于优秀文学作品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人道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文化假设
13
作者 单青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年第9期133-137,共5页
夏志清作为西方学者在探讨中国现代小说的流变和传承时,其预设的文史观、价值尺度以及对中国现代小说作品的具体评价无不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本文就其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文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
14
作者 王瑜 《唐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7-21,共5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开创了一种写史"范式",影响且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编写。夏志清从文学性、人性和道德情感的角度评判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研究模式,与大陆以"革命斗争""思想启蒙""改造国民灵魂"等关注视角迥然不同。对言词、字句和文字本身细腻的关注是文学史编写文学性的体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基本立足点。就此而言,夏著的典范意义对当前文学史编写如何走出困境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中国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评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春燕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8期7-8,共2页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个精彩而重要的存在,它以全新的评判标准,冲击了大陆学界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定位。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现代小说史》褒贬各异。本文作者从个人的阅...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类文学史著作中,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个精彩而重要的存在,它以全新的评判标准,冲击了大陆学界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定位。读者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中国现代小说史》褒贬各异。本文作者从个人的阅读心得、研究方法的探析与普夏之争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夏史加以较为详尽的评述,究其“偏见”.彰其“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阅读心得 研究方法 普夏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的深与浅——兼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郁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4,共6页
文学史家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的封面上,仿佛仅仅为了标识该书的著作权,而一进入正文部分,他自己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历史。不过, 他并不在正文外面,他永远在里面,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威可却从不抛头露面的“影子内阁”,... 文学史家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他所撰写的文学史著作的封面上,仿佛仅仅为了标识该书的著作权,而一进入正文部分,他自己就彻底消失了,让位于历史。不过, 他并不在正文外面,他永远在里面,像一个拥有极大权威可却从不抛头露面的“影子内阁”,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每一个字眼儿、句子和段落的“决策”中,哪怕他讲述的是几个世纪甚至十几个世纪以前的事。谈到文学史,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构成文学史基本要素的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文学,一是哪些作家或作品有资格进入文学史。在这里,被忽略的恰恰是撰写者本人,而正是他在决定何谓文学,谁是重要作家和作品。此外,他还不是著作权中所标明的单个人,作为一个历史家,他从属于某个社会群体,而这个群体的价值尺度、情感特征和政治需要暗中左右着他的选择和写作。把文学史著作说成是偏见和成见的辑录,肯定失之偏激,但撰写者以及——通过他——他所属的那个群体的审美意趣、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策略的确渗透于历史叙事中。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领导权之争在文学史撰写中的表现,才会不断出现“重写文学史”的呼吁和尝试。文学史著作,一言以蔽之,是关于文学的历史的种种叙事或构成。当某部文学史著作“广被认可”时,那不是因为它恰巧接近了历史“真实”,而是在一定范围里获得了“共识”; 当这部著作被用作教科书时,它就在行使文化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叙事 社会群体 文化霸权 著作权 文化领导权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化视野下的文本解读——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17
作者 王海霞 王达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66-70,共5页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言自明,无论是开拓性地研究被大陆文学史疏漏和遮蔽的文学现象,还是对过于政治化的学术框架下形成的既定结论的重新评价,都可以说为学界提供了参照和蓝本。文章主要从西方文化背景入手,考...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言自明,无论是开拓性地研究被大陆文学史疏漏和遮蔽的文学现象,还是对过于政治化的学术框架下形成的既定结论的重新评价,都可以说为学界提供了参照和蓝本。文章主要从西方文化背景入手,考察新批评理论及利维斯的批评方法对该书编写的影响,从而探讨其独特性和价值。当文学的审美性及道德水准成为入史标准和参照体系的时候,夏志清则必须站在一个融贯东西方文化的广阔视野中,实现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重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审美 道德 中西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背景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风格的生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连五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3期30-39,共10页
夏志清的现代中国小说研究,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视野都得益于其西洋文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夏志清私淑英国批评家利维斯的“道德批评”,又取法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美国新批评,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标准也来自对英美... 夏志清的现代中国小说研究,不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视野都得益于其西洋文学知识体系。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夏志清私淑英国批评家利维斯的“道德批评”,又取法以布鲁克斯为代表的美国新批评,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价标准也来自对英美文学批评的借鉴。另一方面,夏志清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建立了良好的文学感觉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凭借阅读体验建构了一个中西文学比较体系,将中国现代文学纳入世界文学视野之中。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究夏志清西洋文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及其对《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风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知识背景 写作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历史的风格史书写——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批评风格的考察及其启示
19
作者 刘丽娜 傅学敏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224-225,共2页
海外著名汉学家夏志清于1961年发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自面世之日起就引起海内外学界的轰动与震惊。他的独特的批评视野直到现在还对海内外学界产生着久远的影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和海外汉学研究上,夏志清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批... 海外著名汉学家夏志清于1961年发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自面世之日起就引起海内外学界的轰动与震惊。他的独特的批评视野直到现在还对海内外学界产生着久远的影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和海外汉学研究上,夏志清都是一个绕不开的批评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夏志清 研究型 主观型 超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版本学视野中的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昭 《华文文学》 2011年第1期28-38,共11页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自1961年一出版就被视为一部一鸣惊人的拓荒巨作。与此书的炽热盛名相伴相生的是至今还没有停止的质疑和争议。自书面世以来,可以说,美誉有多少,批判和抨击就有多少。本文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现存的3个英文版...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自1961年一出版就被视为一部一鸣惊人的拓荒巨作。与此书的炽热盛名相伴相生的是至今还没有停止的质疑和争议。自书面世以来,可以说,美誉有多少,批判和抨击就有多少。本文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现存的3个英文版本和4个中文译本进行版本的渊源梳理,试图寻找和挖掘版本变迁背后的原因并谨慎地对各版本的阅读效果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版本学 差异比较 原因探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