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门法律》和《临证医案指南》探析喻嘉言与叶天士辨治咳嗽异同
1
作者 王莎 许航 +1 位作者 李成年 方铁根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本文旨在根据《医门法律》和《临证医案指南》比较喻嘉言与叶天士两位医家对咳嗽的认识以及辨证、治疗的异同。喻嘉言认为,咳嗽病因病机为内外合邪,而重在内因,强调内在体质因素于咳嗽发病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临证分型主张病随体异,探... 本文旨在根据《医门法律》和《临证医案指南》比较喻嘉言与叶天士两位医家对咳嗽的认识以及辨证、治疗的异同。喻嘉言认为,咳嗽病因病机为内外合邪,而重在内因,强调内在体质因素于咳嗽发病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临证分型主张病随体异,探求治病之本。叶天士认为,咳嗽应分外感内伤,外邪侵袭主犯肺卫,久则变传五脏,强调外感六淫是咳嗽发病的主要病因。两位医家学术思想鲜明,在咳嗽的辨证论治上各有建树。喻嘉言独创清燥救肺汤以治秋燥咳嗽并提出咳嗽治病的六大禁忌。叶天士将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融会贯通,提出风温咳嗽久燥伤阴等创新理论,以经方并蓄时方形成其治咳理论。通过对比两者对咳嗽的辨治,挖掘其思想异同,探析其治法特色,从而为后世理论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嘉言 叶天士 咳嗽 门法律》 《临证医案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对生姜汁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孔金莉 范艺龄 +2 位作者 曹胜 杨子 苗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0-762,共3页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生姜汁的医案,发现叶天士以生姜汁入药主要取其温胃止呕、辛润通络、化痰逐饮功效。常与干姜、附子等温热之品相伍以温通阳气;与半夏、黄连等苦辛之品相伍以清利湿热;与竹沥、橘红等化痰之品相伍以清利... 通过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关生姜汁的医案,发现叶天士以生姜汁入药主要取其温胃止呕、辛润通络、化痰逐饮功效。常与干姜、附子等温热之品相伍以温通阳气;与半夏、黄连等苦辛之品相伍以清利湿热;与竹沥、橘红等化痰之品相伍以清利痰浊。与生姜相比,生姜汁药性柔润,更易于吸收;辛润通络,走窜之力更强。同时可增强化痰逐饮之效。以生姜汁入药既可提高药物疗效,又可拓宽生姜的药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汁 叶天士 《临证指南
原文传递
从《临证指南医案》论叶天士“辨治胃阳”思想及特色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佩佩 王键 +3 位作者 黄辉 胡建鹏 何玲 余金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71-1175,共5页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脾胃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阴阳为纲,创立了"胃阴学说",受到后世医家的关注。同时,叶天士亦重视胃腑之阳气,诊治胃阳虚医案众多,病因病机多有阳明不运、中焦失司,胃土失用、脏腑失和,胃络失守、...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对脾胃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阴阳为纲,创立了"胃阴学说",受到后世医家的关注。同时,叶天士亦重视胃腑之阳气,诊治胃阳虚医案众多,病因病机多有阳明不运、中焦失司,胃土失用、脏腑失和,胃络失守、气血失调等方面;在证治上提出通补阳明、调和脏腑、补虚通络等要法;用药则善刚柔相济,喜以薄味之品相通,对诊治脾胃系统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 胃阳 通补
原文传递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呕吐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宋佳 孙晓光 张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10-1514,共5页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呕吐》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发现,治呕吐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理气药、化痰药等。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有泻心汤、温胆汤、理中汤、真武汤、旋覆代赭汤、左金丸、外台茯苓...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呕吐》中的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发现,治呕吐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有补虚药、温里药、化湿药、理气药、化痰药等。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有泻心汤、温胆汤、理中汤、真武汤、旋覆代赭汤、左金丸、外台茯苓饮、乌梅丸等。叶天士治呕吐以调和肝胃为总纲,兼通阳、健脾、除湿、化痰、降逆、消痞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临证指南 调和肝胃
原文传递
基于阳化内风理论探讨针刺治疗突发性聋的取穴思路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阳 张重阳 +6 位作者 石安妮 王新茹 冯楚文 梁俊杰 冯智伟 郑湘宜 白鹏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基于阳化内风理论,系统梳理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突发性聋病机的认识,从木失水涵、木郁火炽、土虚木乘三种病机角度分析论治。根据叶桂提出的“通以治标、清上实下”治法指导针刺取穴,以开窍熄风为主,重视局部取穴,选穴为听宫、... 基于阳化内风理论,系统梳理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突发性聋病机的认识,从木失水涵、木郁火炽、土虚木乘三种病机角度分析论治。根据叶桂提出的“通以治标、清上实下”治法指导针刺取穴,以开窍熄风为主,重视局部取穴,选穴为听宫、翳风、风池、风府;再结合辨证,针对三种病机分别予滋水涵木法选穴太冲、太溪、肾俞、三阴交,清泻肝胆法选穴太冲、行间、阳陵泉、足临泣,抑木扶土法选穴合谷、太冲、足三里、中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针刺 穴位 《临证指南
原文传递
基于叶桂“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与辨治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加乐 周新尧 +3 位作者 李达 刘瑞华 庞枫韬 唐晓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401-2406,共6页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柔静凉润,忌刚动温燥,重视血肉有情之品。上燥以桑杏汤清气润燥,翘荷汤辛凉清上,沙参麦冬汤养阴生津;下燥以复脉汤充养五液,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五仁丸润燥养血,为干燥综合征辨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燥痹 《临证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