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刊杂剧三十种》“一折”考释
1
作者 刘培金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 宋元俗语“一折”义为拇指与食指之间伸开的距离,常与脚或鞋连用,形容物体之小巧,同时,“一折”有很多异体字和同义词。“一折”引入舞台实践后,用于形容一段短小的科白表演。《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一折”实为省略了一段由外脚进行的、相对完整独立的、短小且具有开场功能的科白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一折 科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元刊杂剧与李开先的收藏关系——甄炜旎《〈元刊杂剧三十种〉与李开先旧藏之关系》失误辨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海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3,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仅存的元刊元人杂剧,对于人们认识元杂剧、推进元杂剧研究的深化有着特别的意义,于是其出处流传也为人们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据孙楷第等人研究以为出自李开先旧藏,近年来甄炜旎博士论文别持一端,以为并不一定都出...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仅存的元刊元人杂剧,对于人们认识元杂剧、推进元杂剧研究的深化有着特别的意义,于是其出处流传也为人们关注。长期以来,人们据孙楷第等人研究以为出自李开先旧藏,近年来甄炜旎博士论文别持一端,以为并不一定都出自李开先,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其将《词谑》与元刊杂剧比较,以及解读内容的错误,结论也就不能支持其论点,因此我们据现有的论据,还只能认定元刊杂剧属于李开先的旧藏,只是提醒人们还须继续关注元刊杂剧的出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李开先 元刊杂剧 词谑 《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助词“的”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涛 《北方论丛》 CSSCI 1992年第5期43-48,共6页
本文所说的助词“的”包括六个各自独立的助词:“的1”、“的2”、“的3*、“的4”(地)、“的5(得)”、“的6”。其中,“的1”、“的2”、“的3”、“的4”分别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 《朴通事》 《老乞大》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学奇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2-97,共6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惟一的元代刻本,20世纪以来比较著名的校勘本有徐沁君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其校勘系统,校记翔实,校注中能补足角色,理顺情节,并能多方取证,分辨是非,令人折服。失误处在于注释中不乏以今代古现象,也有漏...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惟一的元代刻本,20世纪以来比较著名的校勘本有徐沁君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其校勘系统,校记翔实,校注中能补足角色,理顺情节,并能多方取证,分辨是非,令人折服。失误处在于注释中不乏以今代古现象,也有漏校、误校和误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沁君 校勘 《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并非刻于元代说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倩倩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67-73,共7页
学界普遍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剧本并非刊于一时一地,乃是元代"书坊杂凑而成的本子"。实际上,这三十种杂剧为同一书坊汇刊,之所以总题中有"大都""古杭"等词,是因为它们所用的底本即是如此。它们并... 学界普遍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剧本并非刊于一时一地,乃是元代"书坊杂凑而成的本子"。实际上,这三十种杂剧为同一书坊汇刊,之所以总题中有"大都""古杭"等词,是因为它们所用的底本即是如此。它们并非刊刻于元代,而是明朝建立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书坊汇刊 明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整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占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通显于世的。关于它发现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人物至今虽仍不甚清楚,但它的发现却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关于它的整理研究也出现过一个个高潮,在一...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通显于世的。关于它发现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人物至今虽仍不甚清楚,但它的发现却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关于它的整理研究也出现过一个个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杂剧整理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整理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中赋体的运用——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正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3-58,95,共6页
元杂剧的曲文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等方面大量借鉴了抒情小赋的艺术形式;其戏剧结构、讲唱对话等则受到了俗赋的影响。同时,赋与戏剧所具有的诗性特征和共同的表达方式,又带有文化基因上的传承性和共通性。《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 元杂剧的曲文在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等方面大量借鉴了抒情小赋的艺术形式;其戏剧结构、讲唱对话等则受到了俗赋的影响。同时,赋与戏剧所具有的诗性特征和共同的表达方式,又带有文化基因上的传承性和共通性。《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元杂剧对赋体的运用和借鉴,以及俗文学在雅文学影响和渗透下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赋体 抒情小赋 俗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校勘释例三则
8
作者 许巧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校勘 释例 文献价值 整理工作 元刻本 刻书 错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三音节词构词研究
9
作者 晁瑞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79-783,828,共6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里的三音节词主要是ABB式,在考察文献的基础上,根据A与BB之间语义关系的疏密分为1+2型、2+1型、1+1+1型,并根据造词理据将这些词分为主谓式、并列式、补充式等9种语法关系。描写了BB语法化的过程,指出BB在A与BB形成... 《元刊杂剧三十种》里的三音节词主要是ABB式,在考察文献的基础上,根据A与BB之间语义关系的疏密分为1+2型、2+1型、1+1+1型,并根据造词理据将这些词分为主谓式、并列式、补充式等9种语法关系。描写了BB语法化的过程,指出BB在A与BB形成述补关系时语法化。对非重叠式三音节词,分析了ABC式、前缀式、后缀式等词语的造词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三音节词 语法化 构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词汇化问题——以“X+心”为例
10
作者 杨辉 《嘉应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61-65,共5页
"X+心"是一个常用构式,《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出现232例,其中主要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的结构。上古汉语中名词性"X"占主导,中古汉语以后,其他词性的"X"逐渐增多。"X+心"构式... "X+心"是一个常用构式,《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出现232例,其中主要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的结构。上古汉语中名词性"X"占主导,中古汉语以后,其他词性的"X"逐渐增多。"X+心"构式有着深厚的认知基础,其中主要关涉到隐喻映射和意象图式。构式"X+心"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充当六大句法成分和独立语,但是其分布是不平衡的。此外该构式还具有表示事物的中心或关键部位、表示强烈的情感、表示形象比喻等语用价值。"X+心"的词汇化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之后,该构式自身经历了消长,有些进入了现代汉语词汇,有些逐渐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构式 “X+心” 词汇化 错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元代汉语语法——以《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法现象为例
11
作者 高乐 《文教资料》 2013年第9期24-25,共2页
金元时期,汉语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等外来语发生了接触。通过分析元刊杂剧的特殊语言现象。本文揭示了蒙古语对元代汉语尤其是北方汉语的接触、渗透和融合的现象。
关键词 语言接触 元代汉语语法 《元刊杂剧三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版本及其校勘 被引量:5
12
作者 包建强 胡成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组曲方式、用字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演剧特性及艺人的参与。《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经过艺人改编的通俗演唱脚本。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整理,历来皆以明代版本为标准,趋向于典雅的文人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组曲方式、用字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演剧特性及艺人的参与。《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经过艺人改编的通俗演唱脚本。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整理,历来皆以明代版本为标准,趋向于典雅的文人化,这种倾向恰与元刊本的文化特征相悖。校勘元本,应尊重其原貌,少校改、多注释,并开辟元本的通俗文艺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通俗演唱脚本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整理校勘与方言词研究
13
作者 晁瑞 《语文知识》 2009年第3期45-47,共3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的整理本在方言本字考证上,各家分歧较大。根据当今方言和历史文献,对其中的相关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方言词 本字 校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比”字句研究
14
作者 王晶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8期51-52,共2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比”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比”字式 比较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所见临汾方言词汇例释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亚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3期121-123,共3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元人杂剧惟一的元代刊本,具有极珍贵的文献价值,其中使用了较多临汾方言词汇,为研究临汾地区方言词汇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书面语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情况的变化,临汾地区的汉语方言也在不断发生...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今天所能看到的元人杂剧惟一的元代刊本,具有极珍贵的文献价值,其中使用了较多临汾方言词汇,为研究临汾地区方言词汇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书面语资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情况的变化,临汾地区的汉语方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将《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词汇意义与当下词义进行比较,可以认识临汾方言词汇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临汾方言 词义考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百惠 杨宝春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9-47,共9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备,针对它的校勘与整理研究还曾一度形成高潮。由于不同的明刊本存...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19世纪初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学界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勘、版本、文学、舞台四个方面,其中文献文本层面的研究最多、最完备,针对它的校勘与整理研究还曾一度形成高潮。由于不同的明刊本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同剧的版本比较研究较为兴盛。除此之外,其他更深层次的文学与戏剧层面的研究较少。《元刊杂剧三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意义,但它仍然存有许多疑团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学界作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杂剧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曲选》和《元刊杂剧三十种》对比研究——主论两者戏曲来源的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旭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37-39,58,共4页
近世学者多认为臧晋叔《元曲选》因遭到作者大幅删改已不复元曲原貌,故而不能作为元曲研究的底本参考。宇文所安所著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也明确指出只有《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版本可信,直接否定了明代编选的版本。将两种版本加以对比... 近世学者多认为臧晋叔《元曲选》因遭到作者大幅删改已不复元曲原貌,故而不能作为元曲研究的底本参考。宇文所安所著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也明确指出只有《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版本可信,直接否定了明代编选的版本。将两种版本加以对比,认为两者的差别应当是搜集编选来源不同,并不存在作者增删的问题。前者当出自御戏监的内府本,而后者当出自民间演出的舞台底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曲选》 《元刊杂剧三十种》 戏曲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如”字平比句之探赜 被引量:1
18
作者 池爱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9,共5页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如"字平比句共有四种句法格式,即"X如Y"式、"XW如Y"式、"X如YW"式和"X如YZ"式。《杂剧》中的"如"字平比句经过新的规范和调整,呈现出较鲜明的过...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如"字平比句共有四种句法格式,即"X如Y"式、"XW如Y"式、"X如YW"式和"X如YZ"式。《杂剧》中的"如"字平比句经过新的规范和调整,呈现出较鲜明的过渡特点,既沿用了旧的句式,又有新的句式萌芽与发展。各个句式无论在结构形式还是在句法功能上都得到了扩展,从而形成新的"如"字平比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句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刊杂剧三十种》附加式复音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锡纯 《文教资料》 2010年第24期31-32,共2页
本文主要讨论运用虚词方式构词的附加式复音词。《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共有附加式复音词279个,约占全书复音词总数的6.88%,占语法造词的6.45%。本文主要从附加前缀构词和附加后缀构词两类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 《元刊杂剧三十种》 附加式复音词 附加前缀构词 附加后缀构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曲选》中"兀的"及其句式——兼与《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唐韵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兀的"在《元曲选》中共459例,构成六类句式。《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有44个用例,构成四类句式。通过比较,"兀的"的表意及构成句式在两种文献中有一定的差异。从中可看出"兀的"在元明之际的发展变化趋势。
关键词 句式 《元曲选》 表意 构成 差异 发展变化 用例 杂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