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2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型辞书未收的唐五代《切韵》系韵书联绵词词形例释
1
作者
周旺
蔡梦麒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是研究联绵词的重要材料。文章选取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鍡鑘”“媿娞”“擨■”“踯躅”四个联绵词,分析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是否应当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联绵词大词典》收录,同时梳理文献中联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是研究联绵词的重要材料。文章选取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鍡鑘”“媿娞”“擨■”“踯躅”四个联绵词,分析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是否应当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联绵词大词典》收录,同时梳理文献中联绵词各词形产生原因及演变路径。分析可知“[山鬼][山畾]、㱬郲、㱬郲、碨鑘、[石委]鑘”“[女畏]婑、媿娞”“踌[止著]”这8个词形应当被辞书收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联绵词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联绵词大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韻》系韻書用於記録吴方言詞的中古新增字三例
2
作者
趙庸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4-51,232,共9页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漢語方言和非漢語成分的識别問題。該類研究有助於拓展研究視野,以觀察漢語及漢字複雜的來源、形成和演變過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字
中古
《切韻》系韻書
吴方言詞
古越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韵》系韵书中四种异常音切之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朝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切韵》系韵书中异常音切材料代表着与《切韵》音系基本格局不同的几种语音现象:庄章组相混、浊音清化、东冬钟相混、同等重韵合并。可见非常保守的《切韵》音系代表材料至少存在两个语音层次:一是保守的《切韵》音系,另一个则是代表...
《切韵》系韵书中异常音切材料代表着与《切韵》音系基本格局不同的几种语音现象:庄章组相混、浊音清化、东冬钟相混、同等重韵合并。可见非常保守的《切韵》音系代表材料至少存在两个语音层次:一是保守的《切韵》音系,另一个则是代表创新形式的口语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异常音
切
语音屡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切韵》系韵书的语音规范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会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1-204,共4页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字分歧
《切
韵
》系
韵书
语音规范
借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韵》系韵书中的清浊音相混现象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仝小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浊音清化现象,涵括平、上、去、入四声,唇、舌、齿、牙、喉五音。这反映了《切韵》系韵书内部语音演变的层次。而喉音的清浊相混反映出浊音清化亦有它的层次。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清浊音相混
语音层次
浊音清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
6
作者
仝小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0-33,39,共5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类相混
实际口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韵》系韵书三论
7
作者
马德强
刘华伟
《辞书研究》
2019年第5期100-105,120,共7页
《切韵》系韵书具体包括哪些著作,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判别标准,某些韵书的归属常有分歧。文章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第一,学者们界定《切韵》系韵书的标准不一致,实际上存在宽严不同的两个标准,具体采用哪一个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
《切韵》系韵书具体包括哪些著作,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判别标准,某些韵书的归属常有分歧。文章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第一,学者们界定《切韵》系韵书的标准不一致,实际上存在宽严不同的两个标准,具体采用哪一个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需要而定。第二,《集韵》是否属于《切韵》系韵书存在争议,根源在于《集韵》本身具有双重音系结构,如果着眼于它反映宋代时音这一点,可以不把它看成《切韵》系韵书。第三,“平水韵”的出现终结了《切韵》的诗文押韵职能,按照“平水韵”编排的韵书是《切韵》系韵书演变的归宿,但其对音韵史研究的价值十分有限,不能与《切韵》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集韵》
平水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8
作者
曹洁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53-55,共3页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韵书之间的训释差异反映了汉语词义的演变情况。(3)训释材料还反映了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诂训材料
单音词
复音词
词义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大韵相混现象
9
作者
仝小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9-51,76,共4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字归部
大韵相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校订五音集韵》序
被引量:
8
10
作者
唐作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40,共5页
金人韩道昭(约1170—约1230)的《改并五音集韵》是北宋以后首先突破《切韵》系韵书体系的一部韵书,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自明代万历朝之后未再继续刻印,旧本流传不广,研究者甚少,我们对它的认识一直比较简略。现代一般声韵...
金人韩道昭(约1170—约1230)的《改并五音集韵》是北宋以后首先突破《切韵》系韵书体系的一部韵书,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自明代万历朝之后未再继续刻印,旧本流传不广,研究者甚少,我们对它的认识一直比较简略。现代一般声韵学著作在介绍到《五音集韵》时,大抵不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述的内容范围:一是说作者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音集韵》
《集韵》
《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松水
切
语
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史
同用
等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异体俗字格式流变
被引量:
1
11
作者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5年第1期254-270,共17页
从离《切韵》年代最近的陆法言传写本开始,就存有异体字,这说明《切韵》编写之初可能就注意收取字的异体形式。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除了大量引用《说文》字体外,还有引自其他字书的。其他标注方式也非常多,基本上涵括了后世韵书所见...
从离《切韵》年代最近的陆法言传写本开始,就存有异体字,这说明《切韵》编写之初可能就注意收取字的异体形式。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除了大量引用《说文》字体外,还有引自其他字书的。其他标注方式也非常多,基本上涵括了后世韵书所见的各种异体字表达方式,说明这一时期的异体俗字非常丰富,而编者也很注重收集异体形式。出现了“一本作”的格式,这一格式在王二中运用较多。还存有同时列两个异体形式的情况,这在王一和王三中得到了发扬。王二出现注释只有“古字”、“古文”的情况。这在五代刻本中继续得以体现。五代刻本中比较特别的是异体字单列,在注释中注明是“此正”、“正字”、“俗字”、“同上(俗字)”、“上同”或“古文”。这表明这个时代的编者比较注重对字体正、俗的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异体俗字
标注格式
原文传递
论《切韵》系韵书体制之流变
12
作者
仝小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1,共5页
《切韵》系韵书的体制研究,前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其基础上,对《切韵》系韵书共43种卷子的体制进行详细的考察,试着勾勒出《切韵》的原貌,并从注释体例、韵字数目表示方法、又音表示方法、异体字表示方法、释义特点等方面对其后来的...
《切韵》系韵书的体制研究,前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其基础上,对《切韵》系韵书共43种卷子的体制进行详细的考察,试着勾勒出《切韵》的原貌,并从注释体例、韵字数目表示方法、又音表示方法、异体字表示方法、释义特点等方面对其后来的一系列体制演变进行阐述,并根据各卷的体制特点对《切韵》诸卷重新分类定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体制
流变
原文传递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小韵相混现象
13
作者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3年第1期66-79,共14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小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小韵首字的字体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字归部
小韵相混
原文传递
《原本广韵》成书年代考论
被引量:
1
14
作者
艾红培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原本广韵》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一种《切韵》系韵书,学术界对它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将《原本广韵》和《大宋重修广韵》韵字的反切进行了对比,试图从语音史的角度来揭示《原本广韵》的成书年代。
关键词
《原本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语音史
成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现象
15
作者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2年第1期37-53,共17页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同韵等混同、开合口相混现象。有关等的相混,多半是二、三等混并,亦有一、三等的混并。开合口的相混涉及一、二、三、四等,唇、舌、齿、牙、喉五音。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同韵等相混
原文传递
《韵诠》与早期韵图模式演进之关系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7,共7页
《韵诠》作为一部后出韵书,改造了《切韵》系韵书的模式,给学者用图表形式表现韵书语音以启发。《韵诠》编写过程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这种经验有助于韵图发展模式的研究,如对韵图开合分图的探索、《韵诠》中隐含的"摄"的概...
《韵诠》作为一部后出韵书,改造了《切韵》系韵书的模式,给学者用图表形式表现韵书语音以启发。《韵诠》编写过程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这种经验有助于韵图发展模式的研究,如对韵图开合分图的探索、《韵诠》中隐含的"摄"的概念和"阳入相配"的思想等等。依据残存下来的《韵诠》材料,我们推测、构建出了《韵诠》的编排原则和方式,这对探讨早期韵图出现及走向成熟的轨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韵诠》
等韵图
开合分图
阳入相配
层累
原文传递
论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兼论北京话音系历史来源的几种学说和有关音变理论
17
作者
冯蒸
《汉字文化》
2011年第4期29-35,共7页
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1901.11.17—1980.2.18)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突出表现在汉语历史音韵研究领域。魏先生对汉语音韵学的重大贡献,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对《切韵》系韵书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二、“...
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1901.11.17—1980.2.18)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突出表现在汉语历史音韵研究领域。魏先生对汉语音韵学的重大贡献,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对《切韵》系韵书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二、“音轨”理论的提出与探讨;三、对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的研讨;四、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这里仅就第四个问题即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语音史
魏建功
历史来源
汉语音韵学
《切
韵
》系
韵书
音变
学说
原文传递
《裴韵》《王三》重纽反切之比较
18
作者
欧阳荣苑
《汉字文化》
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以下简称《裴韵》)与《王三》同系《切韵》系韵书,但因《裴韵》为残卷,韵目名称和韵次,以及训注形式等韵书体例不纯,前人研究推论此书是混合了王仁晌、长孙讷言和裴务齐等数种韵书残卷而成,其...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以下简称《裴韵》)与《王三》同系《切韵》系韵书,但因《裴韵》为残卷,韵目名称和韵次,以及训注形式等韵书体例不纯,前人研究推论此书是混合了王仁晌、长孙讷言和裴务齐等数种韵书残卷而成,其音韵学价值、反切上下字内部的音理体系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王三》
反
切
重纽
音韵学
残卷
简称
正字
原文传递
《广韵》疑难字考辨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杨宝忠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关键词
《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疑难字
考辨
宋真宗
唐代
收字
陆法言
原文传递
评《玄应〈众经音义〉研究》
20
作者
白兆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4,共3页
唐释玄应的《众经音义》,是一部最早的解释佛经里字词音义的训诂专著,也是佛藏文献中一座值得深入发掘的文化宝库。全书25卷,集《说文》系宇书、《尔雅》系词书、《切韵》系韵书及古代典籍注疏的宇词训释于一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唐释玄应的《众经音义》,是一部最早的解释佛经里字词音义的训诂专著,也是佛藏文献中一座值得深入发掘的文化宝库。全书25卷,集《说文》系宇书、《尔雅》系词书、《切韵》系韵书及古代典籍注疏的宇词训释于一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当时所用词语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且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文献学、语言学、传统文化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义
玄应
《切
韵
》系
韵书
中外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研究
社会文化
训诂专著
《说文》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型辞书未收的唐五代《切韵》系韵书联绵词词形例释
1
作者
周旺
蔡梦麒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2024年第1期127-140,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刊谬补缺切韵》校释及唐五代韵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AYY014)的成果之一。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是研究联绵词的重要材料。文章选取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鍡鑘”“媿娞”“擨■”“踯躅”四个联绵词,分析联绵词不同书写形式是否应当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联绵词大词典》收录,同时梳理文献中联绵词各词形产生原因及演变路径。分析可知“[山鬼][山畾]、㱬郲、㱬郲、碨鑘、[石委]鑘”“[女畏]婑、媿娞”“踌[止著]”这8个词形应当被辞书收录。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联绵词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联绵词大词典》
Keywords
The scrial rhynes of Qieyun in th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Lianmian Words
Grand Chinese Characters Dictionary
Chinese Dictionar y
Liammian Words Dictionary.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H12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韻》系韻書用於記録吴方言詞的中古新增字三例
2
作者
趙庸
机构
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24年第2期44-51,232,共9页
基金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東漢至唐朝出土文獻漢語用字研究”(21&ZD295)階段性成果。
文摘
《切韻》系韻書記録了大量中古新增字,有些新增字是方言詞進入標準語詞彙系統引起的。本文選取《切韻》系韻書中吴方言詞的三個例子,分别例説方言詞引起中古字形新增的三種類型。方言詞和中古新增字研究不單純涉及漢字字形問題,還涉及漢語方言和非漢語成分的識别問題。該類研究有助於拓展研究視野,以觀察漢語及漢字複雜的來源、形成和演變過程。
关键词
新增字
中古
《切韻》系韻書
吴方言詞
古越語
Keywords
New character
Middle ancient times
the Serial rhyme books of Qieyun
Wu dialect word
Ancient Yue language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韵》系韵书中四种异常音切之考察
被引量:
3
3
作者
徐朝东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1,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5CYY008)
江苏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04YYB010)
文摘
《切韵》系韵书中异常音切材料代表着与《切韵》音系基本格局不同的几种语音现象:庄章组相混、浊音清化、东冬钟相混、同等重韵合并。可见非常保守的《切韵》音系代表材料至少存在两个语音层次:一是保守的《切韵》音系,另一个则是代表创新形式的口语语音。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异常音
切
语音屡次
Keywords
QieYun(
切
韵) Series
exceptional Fanqie(反
切
)
sound arrangement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切韵》系韵书的语音规范作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会兵
机构
重庆三峡学院中文系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1-204,共4页
文摘
《切韵》系韵书①是我国中古时期为诗文创作调平仄、定押韵而作的,对当时的文学语言起着实际的语音规范作用。影响所及,对汉语语音的逐渐统一和后世的语音规范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语音规范的经验教训,可以对现在和将来的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语言文字分歧
《切
韵
》系
韵书
语音规范
借鉴作用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韵》系韵书中的清浊音相混现象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编号:09XYY013)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浊音清化现象,涵括平、上、去、入四声,唇、舌、齿、牙、喉五音。这反映了《切韵》系韵书内部语音演变的层次。而喉音的清浊相混反映出浊音清化亦有它的层次。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清浊音相混
语音层次
浊音清化
Keywords
the series of Qie Yun
the combination of voiled sound and voiceless sound
different levels of phonetics in ages
the change of voiced sound into voiceless sound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
6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30-33,39,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韵类相混现象,包括同等重韵的混同、一二等韵混同、一三等韵混同、二三等韵混同、三四等韵混同。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类相混
实际口音
Keywords
series of Qieyun (
切
韵 ) books from the Tang Dynasty to the Five Dynasties
blending of rhymes
phonology of spoken language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韵》系韵书三论
7
作者
马德强
刘华伟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辞书研究》
2019年第5期100-105,120,共7页
文摘
《切韵》系韵书具体包括哪些著作,学术界并没有明确的判别标准,某些韵书的归属常有分歧。文章讨论与此相关的三个问题:第一,学者们界定《切韵》系韵书的标准不一致,实际上存在宽严不同的两个标准,具体采用哪一个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需要而定。第二,《集韵》是否属于《切韵》系韵书存在争议,根源在于《集韵》本身具有双重音系结构,如果着眼于它反映宋代时音这一点,可以不把它看成《切韵》系韵书。第三,“平水韵”的出现终结了《切韵》的诗文押韵职能,按照“平水韵”编排的韵书是《切韵》系韵书演变的归宿,但其对音韵史研究的价值十分有限,不能与《切韵》相提并论。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集韵》
平水韵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8
作者
曹洁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53-55,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韵书派训诂’研究--以<切韵>系韵书为研究对象"(13YJC740004)
文摘
《切韵》系韵书发挥了字书的作用,保存了汉魏六朝至唐大量的经传释文和训诂专书的注释材料,并有所创新。后续增补本中注重在形、音、义方面融入著者个人见解,不断补充与修订前人成果,丰富韵书的训释功能。韵书诂训材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汉语词汇在内容和形式变化上的反映:(1)早期韵书诠释词以单音词为主,《广韵》则使用了大量的唐宋时期的双音节词汇。(2)与《说文》作比,韵书与《说文》或韵书之间的训释差异反映了汉语词义的演变情况。(3)训释材料还反映了不同著者对时音、时义及字体正俗的判定与取舍。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诂训材料
单音词
复音词
词义演变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大韵相混现象
9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49-51,76,共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大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实际语音变化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字归部
大韵相混
Keywords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Series Rhythmic Dictionary Like Qie Yun
Rhyme Words
Rhyme Confusion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校订五音集韵》序
被引量:
8
10
作者
唐作藩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40,共5页
文摘
金人韩道昭(约1170—约1230)的《改并五音集韵》是北宋以后首先突破《切韵》系韵书体系的一部韵书,在中国音韵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自明代万历朝之后未再继续刻印,旧本流传不广,研究者甚少,我们对它的认识一直比较简略。现代一般声韵学著作在介绍到《五音集韵》时,大抵不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述的内容范围:一是说作者韩道昭,字伯晖,真定松水人。
关键词
《五音集韵》
《集韵》
《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松水
切
语
三十六字母
音韵学史
同用
等韵学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异体俗字格式流变
被引量:
1
11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历史论丛》
2015年第1期254-270,共1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文摘
从离《切韵》年代最近的陆法言传写本开始,就存有异体字,这说明《切韵》编写之初可能就注意收取字的异体形式。长孙讷言笺注本《切韵》除了大量引用《说文》字体外,还有引自其他字书的。其他标注方式也非常多,基本上涵括了后世韵书所见的各种异体字表达方式,说明这一时期的异体俗字非常丰富,而编者也很注重收集异体形式。出现了“一本作”的格式,这一格式在王二中运用较多。还存有同时列两个异体形式的情况,这在王一和王三中得到了发扬。王二出现注释只有“古字”、“古文”的情况。这在五代刻本中继续得以体现。五代刻本中比较特别的是异体字单列,在注释中注明是“此正”、“正字”、“俗字”、“同上(俗字)”、“上同”或“古文”。这表明这个时代的编者比较注重对字体正、俗的考辨。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异体俗字
标注格式
Keywords
rhyming dictionaries
Qieyun
Tang Dynastie
variant characters
recording form
分类号
H124.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切韵》系韵书体制之流变
12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1,共5页
文摘
《切韵》系韵书的体制研究,前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其基础上,对《切韵》系韵书共43种卷子的体制进行详细的考察,试着勾勒出《切韵》的原貌,并从注释体例、韵字数目表示方法、又音表示方法、异体字表示方法、释义特点等方面对其后来的一系列体制演变进行阐述,并根据各卷的体制特点对《切韵》诸卷重新分类定名。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体制
流变
Keywords
The series of Qie Yun(
切
韵) from Tang(唐) to Five Dynasties
Stylistic rules
Evolvement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小韵相混现象
13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历史论丛》
2013年第1期66-79,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五代《切韵》系韵书研究”(09XYY013)。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存在小韵首字所在韵部与切语归部不一致的现象,或是一个或一组小韵在不同韵书卷子里归部不一致,从而反映出的小韵相混现象。这种现象与小韵首字的字体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韵字归部
小韵相混
Keywords
QIEYUN(
切
韵)
rhyming dictionary
Xiaoyun(小韵)mix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原本广韵》成书年代考论
被引量:
1
14
作者
艾红培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文摘
《原本广韵》是《四库全书》中保存的一种《切韵》系韵书,学术界对它的成书年代,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笔者将《原本广韵》和《大宋重修广韵》韵字的反切进行了对比,试图从语音史的角度来揭示《原本广韵》的成书年代。
关键词
《原本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语音史
成书年代
分类号
H113.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现象
15
作者
仝小琳
机构
Chinese Department
出处
《语言历史论丛》
2012年第1期37-53,共17页
文摘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已有大量反映当时实际口音的同韵等混同、开合口相混现象。有关等的相混,多半是二、三等混并,亦有一、三等的混并。开合口的相混涉及一、二、三、四等,唇、舌、齿、牙、喉五音。
关键词
唐五代
《切
韵
》系
韵书
同韵等相混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韵诠》与早期韵图模式演进之关系
被引量:
1
16
作者
李红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77,共7页
文摘
《韵诠》作为一部后出韵书,改造了《切韵》系韵书的模式,给学者用图表形式表现韵书语音以启发。《韵诠》编写过程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这种经验有助于韵图发展模式的研究,如对韵图开合分图的探索、《韵诠》中隐含的"摄"的概念和"阳入相配"的思想等等。依据残存下来的《韵诠》材料,我们推测、构建出了《韵诠》的编排原则和方式,这对探讨早期韵图出现及走向成熟的轨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韵诠》
等韵图
开合分图
阳入相配
层累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论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兼论北京话音系历史来源的几种学说和有关音变理论
17
作者
冯蒸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1年第4期29-35,共7页
基金
周建设教授主持的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三百年来北京话的历史演变和现状研究"(项目批准号:10AYY005)的部分成果
文摘
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1901.11.17—1980.2.18)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但突出表现在汉语历史音韵研究领域。魏先生对汉语音韵学的重大贡献,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一、对《切韵》系韵书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二、“音轨”理论的提出与探讨;三、对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的研讨;四、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这里仅就第四个问题即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加以讨论。
关键词
北京话
语音史
魏建功
历史来源
汉语音韵学
《切
韵
》系
韵书
音变
学说
分类号
H17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裴韵》《王三》重纽反切之比较
18
作者
欧阳荣苑
机构
新疆财经大学中国语言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4年第4期25-32,共8页
基金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与〈切韵〉诸本韵书音系比较研究>(11XJJC740002)
文摘
《裴务齐正字本(刊谬补缺切韵)》(以下简称《裴韵》)与《王三》同系《切韵》系韵书,但因《裴韵》为残卷,韵目名称和韵次,以及训注形式等韵书体例不纯,前人研究推论此书是混合了王仁晌、长孙讷言和裴务齐等数种韵书残卷而成,其音韵学价值、反切上下字内部的音理体系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切
韵
》系
韵书
《王三》
反
切
重纽
音韵学
残卷
简称
正字
分类号
H113.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广韵》疑难字考辨
被引量:
1
19
作者
杨宝忠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基金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传世楷书汉字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07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广韵》
《切
韵
》系
韵书
疑难字
考辨
宋真宗
唐代
收字
陆法言
分类号
H113.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评《玄应〈众经音义〉研究》
20
作者
白兆麟
机构
安徽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4,共3页
文摘
唐释玄应的《众经音义》,是一部最早的解释佛经里字词音义的训诂专著,也是佛藏文献中一座值得深入发掘的文化宝库。全书25卷,集《说文》系宇书、《尔雅》系词书、《切韵》系韵书及古代典籍注疏的宇词训释于一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当时所用词语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且涉及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文献学、语言学、传统文化研究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音义
玄应
《切
韵
》系
韵书
中外文化交流
传统文化研究
社会文化
训诂专著
《说文》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型辞书未收的唐五代《切韵》系韵书联绵词词形例释
周旺
蔡梦麒
《中国文字研究》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切韻》系韻書用於記録吴方言詞的中古新增字三例
趙庸
《文献语言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切韵》系韵书中四种异常音切之考察
徐朝东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切韵》系韵书的语音规范作用
陈会兵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切韵》系韵书中的清浊音相混现象分析
仝小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析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
仝小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切韵》系韵书三论
马德强
刘华伟
《辞书研究》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切韵》系韵书诂训材料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曹洁
《宿州学院学报》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大韵相混现象
仝小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校订五音集韵》序
唐作藩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异体俗字格式流变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5
1
原文传递
12
论《切韵》系韵书体制之流变
仝小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原文传递
13
唐五代《切韵》系韵书中的小韵相混现象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3
0
原文传递
14
《原本广韵》成书年代考论
艾红培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切韵》系韵书中的韵类相混现象
仝小琳
《语言历史论丛》
2012
0
原文传递
16
《韵诠》与早期韵图模式演进之关系
李红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17
论魏建功先生对北京话语音史研究的贡献——兼论北京话音系历史来源的几种学说和有关音变理论
冯蒸
《汉字文化》
2011
0
原文传递
18
《裴韵》《王三》重纽反切之比较
欧阳荣苑
《汉字文化》
2014
0
原文传递
19
《广韵》疑难字考辨
杨宝忠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原文传递
20
评《玄应〈众经音义〉研究》
白兆麟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