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劳动合同法》主体分层模式探究
1
作者 郭淑贞 姚成林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73-77,共5页
通过35起劳动争议案例的内容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劳动合同法》主体模式的表征与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由于《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模型单一化,导致其保护对象错位、微型企业执行困难,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则适用异化的现象。... 通过35起劳动争议案例的内容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劳动合同法》主体模式的表征与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发现由于《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模型单一化,导致其保护对象错位、微型企业执行困难,并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规则适用异化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对《劳动合同法》的主体模型进行重构,根据劳动者的不同层次、用人单位的不同规模进行分层化规范,以实现将劳动法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有利于保持法律适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主体模式 单一化 分层化 典型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主体的变更——从《劳动合同法(草案)》一读稿谈起 被引量:2
2
作者 董保华 陆胤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中,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合并的,劳动合同应当由合并后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或者经劳动者同意,由合并前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由合并后承继... 在送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中,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合并的,劳动合同应当由合并后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或者经劳动者同意,由合并前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由合并后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分立的,劳动合同应当由分立后的用人单位按照分立协议划分的权利义务继续履行,或者经劳动者同意,由分立前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由分立后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新订立劳动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 单位主体 劳动关系 解除劳动合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 权利义务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以来相关研究述评--基于劳动力市场及其三方主体的视角
3
作者 鄢圣文 谭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劳动合同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新法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加速转型和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总体上,新法实施利大于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仍要特别兼顾主体内部非均衡... 《劳动合同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新法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加速转型和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总体上,新法实施利大于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仍要特别兼顾主体内部非均衡发展可能带来的部分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受损。同时,政府需加强完善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调整期不必要的利益牺牲。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出发,加深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述评 劳动力市场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主体有关问题研究——兼析《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规定
4
作者 问清泓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特定主体,不是一般主体。其主体包括农民工、政府及部门和用人单位三方面。农民工为权利主体,政府及部门和用人单位是义务主体。《劳动合同法(草案)》对该法律主体问题有新的突破,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解... 农民工权益保障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特定主体,不是一般主体。其主体包括农民工、政府及部门和用人单位三方面。农民工为权利主体,政府及部门和用人单位是义务主体。《劳动合同法(草案)》对该法律主体问题有新的突破,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还存在着需要反思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劳动合同法(草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劳动合同法》下的劳务派遣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柯淑君 《中国商界》 200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2007年6月28日,几经争议的《劳动合同法》终于出台落地,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给劳动力市场的各经济主体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事劳务派遣行业的市场主体——各类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 2007年6月28日,几经争议的《劳动合同法》终于出台落地,作为一部规范劳动力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给劳动力市场的各经济主体带来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从事劳务派遣行业的市场主体——各类人力资源外包机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劳务派遣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透视劳务派遣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 劳动合同法 劳务派遣 劳动力市场 市场主体行为 资源外包 运行过程 意义深远 模式发展 经济主体 行业 机构 规范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以《劳动合同法》为视角
6
作者 孙蕊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第9期16-17,共2页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这一模式给学校、学生、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从劳动合同的角度审视"订单式"培养模式,探讨如何预防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订单式”培养模式 劳动合同法 法律风险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劳动合同法背景下如何创新人才派遣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放放 《人力资源管理》 2014年第9期183-184,共2页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政的出台,对现行人才派遣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人才派遣要尽快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必须尽快创新派遣模式。本文拟从我国人才派遣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出...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新政的出台,对现行人才派遣模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人才派遣要尽快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措施,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必须尽快创新派遣模式。本文拟从我国人才派遣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人才派遣模式中对其进行完善,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人才派遣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才派遣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下基于核心人才模型的多元化雇佣模式
8
作者 卞元春 《中国商界》 2009年第6期287-287,共1页
本文通过时<劳动合同法>深入研究.从核心能力…核心人才模型出发,根据斯奈尔的人才分类,阐述了面对新法的调整,企业在雇佣管理模式上应采取的变革和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核心能力 人才模型 多元化 雇佣管理模式 人才分类 企业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对于市场经济主体的保护研究
9
作者 侯雷静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21年第7期111-112,共2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合同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实现新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项标准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作为新时期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也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注重风险防范,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劳动合同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实现新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项标准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作为新时期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也要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中注重风险防范,提高自身的待遇和保障。我们依据从事不同行业的主体的差异,将市场经济主体大致分为企业劳动者、事业单位劳动者以及从事其它工作的劳动者。以《劳动合同法》为基础研究各市场经济主体在该法律规定下得到的保护以及有待提升的方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市场经济主体 保护研究 企业劳动 事业单位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力抑或隐患——《劳动合同法》深度解读——转变发展模式是根本
10
《浙商》 2008年第1期61-61,共1页
转型的要点是,从以往的以低劳动成本为竞争手段的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为以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本竞争手段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企业发展模式 解读 隐患 推力 和谐劳动关系 企业创新能力 竞争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的管理学分析与企业人性化管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寿鹏 高天好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61-162,165,共3页
文章通过对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与以往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其三大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其所隐含的管理学理论根源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企业中实施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为企业在新背景下落实人性化... 文章通过对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与以往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其三大特色,在此基础上对其所隐含的管理学理论根源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企业中实施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并为企业在新背景下落实人性化管理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性化管理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劳动合同主体利益平衡的新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慧敏 张娜 《经济导刊》 CSSCI 2007年第12期118-119,共2页
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曾历经多次热烈的争议,现今在新法实施前夜的一些国内著名企业的裁员行动中,劳动合同法再掀争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主体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平衡 劳动合同法 路径 立法过程 著名企业 裁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竞业禁止条款的完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丽雯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03-104,共2页
竞业禁止作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采用。但这一制度在保护用人单位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乃至生存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 竞业禁止作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采用。但这一制度在保护用人单位利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乃至生存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该法首次在法律中规定了竞业禁止的,但这些条款过于原则,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大量纠纷。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竞业禁止义务主体的规定,以及经济补偿问题,以期更全面、细致的构建竞业禁止制度,从而既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竞业禁止 主体经济补偿 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规避、被冷落的劳动合同法及其出路——劳动关系调整中国家行政主导取向之检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冯同庆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8-43,共6页
劳动合同法是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而最近完成的实证调查表明,其实施之初被规避、被冷落的现象便十分突出。尽管其原因十分复杂,在立法取向上沿袭国家行政主导则是基本原因。现在回过头来看,认真地加以检讨是十分必要的。劳动合同与中世... 劳动合同法是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而最近完成的实证调查表明,其实施之初被规避、被冷落的现象便十分突出。尽管其原因十分复杂,在立法取向上沿袭国家行政主导则是基本原因。现在回过头来看,认真地加以检讨是十分必要的。劳动合同与中世纪的租约、计划体制下的隐性契约不同,其基本主体是企业和劳动者,政府作为辅助主体的介入不能简单地沿用以往行政一方主导的路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但是,这需要从理念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进行补救的工作。包括营造相关的法制环境,培育相关的法律诚信,提供相关的施法技术等。也就是说,应该循着更为开放的路径来实施劳动合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政府行政 劳动关系基本主体 企业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劳动合同法中人性化管理的理论根源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天好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14,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与以往劳动关系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归纳出其中的特色,在此基础上以人性化管理思想为视角,对其背后所隐含的管理学理论根源进行分析,探讨了在企业中实施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性化管理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新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1-124,共4页
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具体条例,指出《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劳资关系缓和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用工模式方面的具体影响。这些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的劳动法律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用... 文章结合《劳动合同法》具体条例,指出《劳动合同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劳资关系缓和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和用工模式方面的具体影响。这些方面的影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的劳动法律环境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用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拥有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即人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劳资关系 用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应注重“三个三”
17
作者 宋营坤 段连民 肖汉忠 《经济师》 2009年第3期93-94,共2页
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必须加强基础管理,着力在管理、管理模式和劳动关系管理机制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劳动管理水平。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应注重"三个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制度建设 管理模式 劳动关系管理 "三个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合同法》(草案)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相关问题研究
18
作者 问清泓 《行政与法》 2007年第6期99-101,共3页
《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范畴,但是农民工是劳动者之一,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主体之一。《草案》第一次将包工头作为用人单位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对确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与包工头... 《劳动合同法》(草案)虽然没有直接将农民工纳入范畴,但是农民工是劳动者之一,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农民工是《劳动合同法》的法律主体之一。《草案》第一次将包工头作为用人单位纳入劳动法的范畴,对确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与包工头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对农民工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提供了法律依据。《草案》已经将事实劳动关系直接纳入了劳动合同法的范畴,这对保护广大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意义深远。《草案》对恶意欠薪行为,规定了惩罚赔偿制度,有利于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惩罚赔偿的力度不大,应当加大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法律主体 农民工 包工头 事实劳动关系 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的影响探析
19
作者 欧阳渊 《人力资源管理》 2013年第7期147-149,共3页
本文就2013年7月1日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的修订内容、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劳务派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 用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同法》课程中实验方法的模式及技术
20
作者 叶秀 《法制与经济》 2016年第3期50-53,共4页
合同法课程中引入实验方法,一方面保障学习者能够更深层理解法律条款,另一方面促使学习者思考法律运行有效性问题。通过情景预设和序贯实验两大类模式,结合逻辑推理、统计分析、认知中的语义转换三种技术,对合同法主体行为影响因素的虚... 合同法课程中引入实验方法,一方面保障学习者能够更深层理解法律条款,另一方面促使学习者思考法律运行有效性问题。通过情景预设和序贯实验两大类模式,结合逻辑推理、统计分析、认知中的语义转换三种技术,对合同法主体行为影响因素的虚拟,获得主体行为及后果与合同法内容一致性和偏差性,以便为法律制定和完善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 实验模式 实验技术 主体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