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句法与语义的互动和融合——《句法和语义中的论元结构》述评
1
作者 杨勇 张达球 《当代外语研究》 2019年第5期118-121,共4页
Alexander Williams.2015.Argument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Cambridge:CUP.xiv+380 pp.ISBN:978-0-521-19096-1《句法和语义中的论元结构》由马里兰大学语言与哲学系Alexander Williams教授所著,是"句法学关键话题"系列丛... Alexander Williams.2015.Argument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Cambridge:CUP.xiv+380 pp.ISBN:978-0-521-19096-1《句法和语义中的论元结构》由马里兰大学语言与哲学系Alexander Williams教授所著,是"句法学关键话题"系列丛书之一。全书由绪论和13个章节构成,可分成四大部分:1、2章介绍句法语义背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句法和语义中的论元结构》 句法 关系
原文传递
元数据应用:语义、结构与句法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亮 楼向英 +1 位作者 张春景 刘炜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55,共7页
本文在简单介绍元数据应用中元数据规范的设计流程之后,从元数据体系架构的语义、结构与句法三个层面讨论元数据具体应用时的相关问题,对如何构筑一个完整的元数据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数据应用 语义 数据结构 数据编码 句法 核心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焦点与句法结构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元建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按论元指派的原则,本文论证汉语客事宾语在句法结构上必须是谓语动词的补足 语。如果客事宾语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它是从动词的补足语位衍生而来的,原 因是客事宾语要作焦点。这跟呼应语言(如英语)中的客事宾语为了呼应而移位类... 按论元指派的原则,本文论证汉语客事宾语在句法结构上必须是谓语动词的补足 语。如果客事宾语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它是从动词的补足语位衍生而来的,原 因是客事宾语要作焦点。这跟呼应语言(如英语)中的客事宾语为了呼应而移位类 似。不同的是,焦点不完全是强制性的,而呼应则是普遍性的。本文分析的优点是,不论客事宾语出现在何种句型,其语义和句法结构位置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结构 宾语 论元 补足语 句法位置 呼应 语位 汉语 语义 动词
全文增补中
基于语料库的中英状态变化动词句法和语义研究——以中动结构、工具主语结构及结果短语结构为例
4
作者 王璠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研究以Rappaport & Levin以及Jackendoff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从句法-词汇语义界面对中英状态变化动词的三种句式,即中动句、工具主语句及结果短语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语料库CCL和COCA中所收集的真实语料,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检... 研究以Rappaport & Levin以及Jackendoff的事件结构理论为框架,从句法-词汇语义界面对中英状态变化动词的三种句式,即中动句、工具主语句及结果短语句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语料库CCL和COCA中所收集的真实语料,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检测了三种句式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及特征。它们的论元实现都可以由事件结构理论中的表达式来解释;中动句旨在突出主语的内部特征;只有媒介工具才能承担工具主语句的句法主语;结果短语XP都由其语义宾语所指称;排除细微的差别,中英状态变化动词在三种句式中的表现非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结构 句法-语义界面 论元实现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汉情感言语动词语义-句法对比描写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红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восхищаться包含"情感状态"和"言说"两个义素成分,是典型的情感言语动词。各种俄语详解词典都把该动词视为单义词,但笔者认为восхищаться有两个义项,分别对应汉语的"钦佩"和"... восхищаться包含"情感状态"和"言说"两个义素成分,是典型的情感言语动词。各种俄语详解词典都把该动词视为单义词,但笔者认为восхищаться有两个义项,分别对应汉语的"钦佩"和"赞叹",关注的焦点分别为"情感"成分和"言说"成分。本文使用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位结构、支配模式理论证明笔者的观点,系统描写восхищаться1,восхищаться2与"钦佩"、"赞叹"的语义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配价 句法 配价合并 配位结构
原文传递
浅谈“论元结构”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6
作者 尹富林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0-33,共4页
浅谈“论元结构”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尹富林(华东冶金学院)1.引言论元结构(argumentstructure)的研究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Fillmore,1968),发展于80年代(Pinker,1984)。... 浅谈“论元结构”习得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尹富林(华东冶金学院)1.引言论元结构(argumentstructure)的研究兴起于本世纪60年代(Fillmore,1968),发展于80年代(Pinker,1984)。它是现代语言学在语义研究中出现的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结构 习得理论 外语教学 词的语义结构 学习者 句法结构 语义特征 语义 区别性特征 连接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语言处理的汉语句法语义知识库构建
7
作者 史金生 李静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10,共10页
文章通过比较各种语义知识库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基于生成词库和论元结构理论的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及资源库构建的内容、特色,并从句法-语义接口的透明性和自然性、名词中心论建模方法的实用性、解决复杂语法问题的便捷性、情感评价色... 文章通过比较各种语义知识库的特点,重点讨论了基于生成词库和论元结构理论的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及资源库构建的内容、特色,并从句法-语义接口的透明性和自然性、名词中心论建模方法的实用性、解决复杂语法问题的便捷性、情感评价色彩描述的突破性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价值,并提出了关于未来句法语义知识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 论元结构 物性结构 句法语义知识库 情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句法-语义错位
8
作者 成镇权 《韶关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3-88,共6页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 汉语动补复合词的歧义和倒致使等句法-语义错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深入研究。题元结构和使役角色的指派来解释是词汇学派的一个基本观点。Li[1-3]和Her[4]对汉语动补复合词句法语义错位的解释在理论和经验上值得进一步商榷。题元识别和题元抑制未必能如愿维持题元准则,把题元关系作为使役角色指派的必要条件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这意味着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可能不是词汇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复合词 句法-语义错位 结构 使役角色指派 词汇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用成分的结构地位和语义解释
9
作者 彭占清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73,共6页
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系统包括线性模式和非线性模式两个层次,非线性模式又分含编插结构的网络模式和含联合结构的平面模式两个基本类型,合用成分就是可能伴随编插结构或者联合结构出现的连带成分。本文揭示归并消元法则是句法结构的线性... 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系统包括线性模式和非线性模式两个层次,非线性模式又分含编插结构的网络模式和含联合结构的平面模式两个基本类型,合用成分就是可能伴随编插结构或者联合结构出现的连带成分。本文揭示归并消元法则是句法结构的线性模式向平面网络模式转化的普遍法则,给出合用成分在各种情况下的结构模型和解读公式,证明了句法结构的平面网络模式以及合用成分的客观存在,补正了以往的语法研究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模式 结构方式 归并消法则 合用成分 语法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结构视角下的上古汉语状态类音变构词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维维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9-439,共11页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 上古汉语借助语音屈折所表示的完成体范畴有两种发展路径:一是侧重描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形成的状态,以清浊交替为主要构形手段,如"折章入/折禅入";一是侧重指称动作行为或变化完成后产生的结果即新出现的事物,以变读去声为主要形态标记,如"过见平/过见去"。两者的语法形式和发展路径各异,我们将前者称为"状态"类音变构词。从论元结构看,该类构词中,派生词变读浊辅音,指派主事格。其语音、语义、句法三个层面的配合关系为:源词在语义层面指派施事格、受事格,分别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宾语,语音层面为清辅音、无标记;派生词在语义层面指派主事格,实现为句法层面的主语,语音层面变读浊辅音,有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类音变构词 论元结构 语音 语义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论元的句法效应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施春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7,共15页
本文借助论元结构理论、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和生成词库论等理论多角度地描写和解释与影子论元相关的句法-语义接口现象。首先通过汉英对比描写了影子论元的显隐对句法表达的影响,考察汉语动结式中影子论元的句法表现,然后分析了相关... 本文借助论元结构理论、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和生成词库论等理论多角度地描写和解释与影子论元相关的句法-语义接口现象。首先通过汉英对比描写了影子论元的显隐对句法表达的影响,考察汉语动结式中影子论元的句法表现,然后分析了相关句法效应的认知动因,并从构式压制和物性结构两个角度对影子论元构式的生成机制予以阐释。我们认为,影子论元的特殊句法效应,既与影子论元自身的语义内容有关,也与跟影子论元相组合的结构成分的语义内容有关,更与特定语言句法系统所提供的句法条件有关;与影子论元相关的句法表现,在语序类型上既有共性,也呈现出鲜明的特性。这种特例表现从一个角度揭示了"语言大同而大不同"的特征,因此需要在特定句法系统中考察句法形式和概念结构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子论元 句法效应 动词拷贝句 构式压制 物性结构 句法-语义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事件结构理论看状态变化动词的论元实现
12
作者 王璠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事件结构理论立足句法-词汇语义接口,旨在解释动词的论元实现和句法映射;状态变化动词是用于描述某一物体形状或外表发生变化的动词,在语言学界受到普遍关注。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从语料库中搜集中英真实语料,结合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 事件结构理论立足句法-词汇语义接口,旨在解释动词的论元实现和句法映射;状态变化动词是用于描述某一物体形状或外表发生变化的动词,在语言学界受到普遍关注。从事件结构理论出发,从语料库中搜集中英真实语料,结合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对其论元实现进行了分析。内外因状态变化动词可分别表征为简单事件和复杂事件表达式,根据论元的对应原则和常量的特殊性,两者映射到表层句法中的论元数量和位置略有区别,使役交替句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结构 状态变化动词 论元实现 句法映射 词汇语义表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法与语义学中的论元》评介
13
作者 蔡军 Alexander Williams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7-151,共5页
论元结构反映谓词与其附属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因而构成了句法理论以及句法与语义接口理论的基础(Grimshaw2005;Levin&Rappaport Hovav2005;Rappaport Hovav2014)。由马里兰大学语言学与哲学系助理教授Alexander William... 论元结构反映谓词与其附属成分之间的深层语义结构关系,因而构成了句法理论以及句法与语义接口理论的基础(Grimshaw2005;Levin&Rappaport Hovav2005;Rappaport Hovav2014)。由马里兰大学语言学与哲学系助理教授Alexander Williams撰写的《句法与语义学中的论元》(Argumentsin Syntaxand Semantics)是探索题元和事件结构分解与句法结构关系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为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句法学关键议题”丛书之一。作者详细讨论了句法和语义学中的论元,指出其中隐性论元的研究不仅是句法语义的焦点,同时也是语言哲学问题。该书探讨了句法语义之间广义的联接模式,并对被动结构及动结结构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下面对该书内容做简单介绍并予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理论 论元结构 语义 剑桥大学出版社 评介 结构关系 句法语义 马里兰大学
原文传递
俄语否定句的语义分析问题
14
作者 姜宏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28,共4页
引言否定是自然语言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因此,尽管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否定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否定研究还是留下了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在俄语否定研究中,即使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否定句的语义分析———至... 引言否定是自然语言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因此,尽管有许多语言学家对否定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否定研究还是留下了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在俄语否定研究中,即使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否定句的语义分析———至今也尚无一致看法。本文拟就俄语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否定句 语义分析 否定词 中的位置 句子结构 俄语语法 否定意义 句法结构 实义切分 语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语中间结构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蓓蓓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中间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成语法界关注的语言现象之一。以生成语法为理论框架 ,对德语的中间结构进行考察和分析 。
关键词 中间结构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论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位置的增容
16
作者 陆元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04-106,共3页
论元一般指的是谓词联系的实体 (名物性成分 ) ,论元位置体现在句法结构上只有三个 ,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事实上 ,谓词的语义决定了论元的数目、论元的语义角色和分布位置 ,进而在句子结构中体现出来。在句子中 ,有些状语和补语... 论元一般指的是谓词联系的实体 (名物性成分 ) ,论元位置体现在句法结构上只有三个 ,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事实上 ,谓词的语义决定了论元的数目、论元的语义角色和分布位置 ,进而在句子结构中体现出来。在句子中 ,有些状语和补语位置也可以看作论元位置 ,只要该位置上的成分是谓词语义的强制性成分 ,那么 ,该成分也就是谓词的论元 ,它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就是论元位置。论元位置由原先的三个增容为现在的五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位置 句法结构 强制性成分 英语 论元理论 谓词 语义 主语 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对比研究
17
作者 计道宏 《开封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7-41,共5页
中动结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跨语言特征的语言现象,在世界各国语言中皆有反映。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英汉语中的中动结构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其各自的特征。特别是汉语中动结构,它有自己独有... 中动结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跨语言特征的语言现象,在世界各国语言中皆有反映。从句法-语义角度分析英汉语典型中动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发现英汉语中的中动结构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其各自的特征。特别是汉语中动结构,它有自己独有的特征,研究它时不能简单地照搬英语,但也不可因为强调汉语的独特性而否认汉语中动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动结构 句法语义分析 施事论元 受事论元 作格结构 难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介词假设与增元结构--论不及物动词后非核心论元的句法属性 被引量:35
18
作者 程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32,共10页
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结构(简称IVO结构),其中的名词短语不担任PROTO-PATIENT论旨角色,属非核心论元。根据"虚介词假设",这类论元通过一个虚介词P与动词建立联系,构成动词短语[VP[V′V[PP[P′PDP]]]... 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结构(简称IVO结构),其中的名词短语不担任PROTO-PATIENT论旨角色,属非核心论元。根据"虚介词假设",这类论元通过一个虚介词P与动词建立联系,构成动词短语[VP[V′V[PP[P′PDP]]]]。汉语动词具有内在的论元结构,动词与其宾语之间有着严格的选择关系,而所谓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所反映的是动词与其补语之间的弱选择关系。汉语不及物动词后跟非核心论元的结构可解析为Pylkk覿nen(2002)提出的高位增元结构,这种分析统一了"虚介词假设"下的IVO结构与语言使用者对IVO结构的语感。不及物动词后PP中介词虚化的理据是汉语音韵规则NSR,而IVO结构的最终形成还受语义的制约。英语缺少形成IVO结构所必需的音韵和句法条件,故没有IVO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介词 结构 非核心论元 句法 音韵 语义
原文传递
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对义项的制约关系——以日语动词“怖がる”为例
19
作者 王宁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8期124-125,共2页
通过考察语料库例句,以日语动词"怖がる"为例,探讨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对动词义项的制约关系,认为"怖がる"可以细分为汉语"畏惧"、"恐惧"和"担心"三个义项,并总结得出,谓词所在句子... 通过考察语料库例句,以日语动词"怖がる"为例,探讨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对动词义项的制约关系,认为"怖がる"可以细分为汉语"畏惧"、"恐惧"和"担心"三个义项,并总结得出,谓词所在句子的句法结构和论元结构通常将制约其义项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角色 句法结构 论元位置 义项 制约关系
原文传递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被引量:15
20
作者 范晓 朱晓亚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基干句模 动核结构 言语行为 使令动词 语义结构 三价 语义成分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