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1
作者 黄少成 黄婷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也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马克思的毕生追求,也是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在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描绘了未来社会劳动资料归全体人民集体所有、发展过程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发展成果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理想状态,为当前我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未来社会实现全体人民整体性富裕、渐进性富裕、全面性富裕的制度保障、物质前提和精神动力,为当代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按需分配 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与超越——以《哥达纲领批判》为文本的政治哲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寇清杰 肖影慧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正义观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主义 分配正义 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汉译本中“专政”概念考辨
3
作者 牟春伟 杜凤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十月革命后,“Diktatur”(专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概念开始传入中国,并伴随着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主义论战成为讨论的焦点。汉语语境中“Diktatur”的早期传播,与《哥达纲领批判》及相关文献的译介是同一历史过程。本文从概念史的... 十月革命后,“Diktatur”(专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概念开始传入中国,并伴随着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主义论战成为讨论的焦点。汉语语境中“Diktatur”的早期传播,与《哥达纲领批判》及相关文献的译介是同一历史过程。本文从概念史的角度切入,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下,以《哥达纲领批判》汉译本为中心,重点考察“Diktatur”经由翻译跨越时空进入汉语语境后落地、调适、生根并最终融入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符号系统的历史。经考证,该概念在汉语语境下经历了中日互动词“独裁”与本土词“专政”并列竞争、本土词逐渐替代互动词的演变,最终在延安时期“专政”确立了与“Diktatur”对译的稳定地位。在《哥达纲领批判》实现文本中国化的过程中,“Diktatur”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由苏维埃式无产阶级专政向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 翻译 Diktatur 专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正义观的批判建构与当代意蕴——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分析
4
作者 赵凤婷 贾中海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分配正义的抽象性、虚妄性,在拨开“铁的工资纪律”和“国家帮助下的生产合作社”迷雾的过程中,消解了拉萨尔抽象正义观的现... 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拉萨尔分配正义的抽象性、虚妄性,在拨开“铁的工资纪律”和“国家帮助下的生产合作社”迷雾的过程中,消解了拉萨尔抽象正义观的现实路径,逐步建构起历史唯物主义实质正义的理论框架,规制了从按贡献分配到按需分配分层次渐进式发展的科学路线,彰显了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摆脱当前人类生存困境的破解之法,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探索公平正义的现代化道路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与中国智慧,推动了世界公平正义事业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公平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视域下马克思正义观探析
5
作者 张晶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立论依据,通过对拉萨尔正义观内在结构的立体化剖析,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正义原则的虚幻性。这种正义试图以简单商品生产层面的正义观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作辩护。虽然拉萨尔以...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根本立论依据,通过对拉萨尔正义观内在结构的立体化剖析,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正义原则的虚幻性。这种正义试图以简单商品生产层面的正义观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作辩护。虽然拉萨尔以社会劳动为基础,以平等的权利和公正的分配为主旨,以自由的国家为根本落脚点,建构了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正义观的基本雏形,但遮蔽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意识形态本质,根本上忽略了正义的物质基础,从而使这种正义观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悖论。唯有扬弃生产方式的私有制属性,克服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内在背离,才能超越资产阶级正义观的意识形态幻象。马克思正义观彰显了批判逻辑与建构逻辑的统一,它内含于马克思的正义理念中,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社会客观规律发展之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以“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理论夙愿。正是这种剖析正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对于深入理解现阶段的公平正义问题和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拉萨尔正义观 马克思正义观 唯物史观 批判逻辑 建构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的意蕴探析——基于《哥达纲领批判》解读
6
作者 马文雅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
《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拉萨尔主义观点的迷惑性和错误性,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阐释了作为个体存在方式的劳动不具有超自然性,它只有和自然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同时马克思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的生... 《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拉萨尔主义观点的迷惑性和错误性,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解放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阐释了作为个体存在方式的劳动不具有超自然性,它只有和自然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同时马克思将视角转向现实社会的生产关系领域,揭示出拉萨尔主义“公平的分配”观点的局限性,进而提出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将会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最后,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和精神层面分析劳动解放如何实现,即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和保障信仰自由等措施,克服劳动异化,不断解放和塑造主体的个性和能力,让个体在自由自觉活动中实现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劳动 解放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共同富裕思想研究
7
作者 郭瑞萍 吴妍 《生产力研究》 2024年第2期48-52,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因而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成为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践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是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在诸多经典著作中都阐述了共同富裕思想,而这一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文本解读,梳理《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地位、内涵、必然性、实现条件等内容,充分理解《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助于充分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理解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就是对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增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共同富裕思想 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8
作者 叶政 余晓 《长江论坛》 2024年第6期13-22,共10页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论述其分配正义观的标志性著作。在该书中,马克思基于对拉萨尔主义虚假公平分配原则的系统批判,一方面深刻揭示了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普遍历史规律,进而阐明了分配正义的历史阶段性;另一方面,立足唯物史观...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论述其分配正义观的标志性著作。在该书中,马克思基于对拉萨尔主义虚假公平分配原则的系统批判,一方面深刻揭示了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的普遍历史规律,进而阐明了分配正义的历史阶段性;另一方面,立足唯物史观对无产阶级经由“两个阶段”的革命实践在未来社会建立一种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根本原则、共同富裕为本质特征的分配正义的历史必然性作出了科学的分析。马克思的这些真理性认识对于推进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旨归的中国式现代化来说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指导意义,即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型塑与共同富裕目标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在构建和完善三次分配体系中筑牢迈向共同富裕的制度之基,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凸显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马克思分配正义观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正义观特质及其启示
9
作者 赵子明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2-70,共9页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正义问题更是成为热门话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论争。马克思虽未对正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正义理论进行批判的方式,向我... 古今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上世纪70年代以来正义问题更是成为热门话题,马克思与正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论争。马克思虽未对正义问题进行系统论述,但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拉萨尔正义理论进行批判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本人的正义观。马克思对拉萨尔关于正义的基础、不正义产生的原因、怎样才是正义的以及如何实现正义等观点都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正义观基于对生产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最终指向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正义观,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其超越了分配正义,不是要求改良社会而是要对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是具有历史性的。马克思正义观启示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正义:不应认为正义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但也不应因此否定正义,当今社会实现正义仍是必要的,通过按劳分配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启示——基于《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
10
作者 梁琦瑛 《新丝路》 2024年第7期89-93,共5页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是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均蕴含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三篇文本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指导。文章基于三部革命性文本,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三部革命性文本是马克思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均蕴含丰富的政党建设理论,研究三篇文本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指导。文章基于三部革命性文本,深入探讨了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党建设理论 发展逻辑 《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 《哥达纲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逻辑与超越向度:从《哥达纲领批判》中分配正义理论到彰显共同富裕的基本分配制度
11
作者 杨新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的基本分配制度,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正义。从《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铁的工资规律”的反对到我国分配制度中劳动的合正义性前提,从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的相对正义性到我国创新的按贡献分配,从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审视分配正义到我国基本分配制度兼容并蓄各派分配理论合理因素,从马克思否定“把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到我国实现了新时代的分配公平,从马克思勾画的科学社会主义分配正义蓝图到我国国家治理中的共建共治共享,我国基本分配制度在多维度上继承和超越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中阐述的分配正义理论,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即具有共同富裕属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分配理论并指导我国的分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基本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合理建构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解读
12
作者 林帅 余晓宏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尖锐地驳斥了拉萨尔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分配思想,认为拉萨尔提出的主张和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并进一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构建了新的分配正义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在共产主义实行按...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尖锐地驳斥了拉萨尔主义所宣扬的抽象的分配思想,认为拉萨尔提出的主张和观点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并进一步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构建了新的分配正义即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在共产主义实行按需分配的原则。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思想对于构建新的分配正义原则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方法及其共产主义意蕴——基于《哥达纲领批判》的文本考察
13
作者 赵月 《理论研究》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哥达纲领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深刻批判与全面清算,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马克思晚年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建构。拉萨尔主义竭力否定阶级斗争的策略,以荒谬的、反动的机会主义思潮伪装成马克思主义来增加迷惑性和欺... 《哥达纲领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深刻批判与全面清算,同时从侧面反映了马克思晚年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建构。拉萨尔主义竭力否定阶级斗争的策略,以荒谬的、反动的机会主义思潮伪装成马克思主义来增加迷惑性和欺骗性,完全从阶级运动的立场倒退到宗派运动。为消解拉萨尔主义对欧洲工人运动造成的负面影响,马克思站在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高度上写作《哥达纲领批判》,运用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批判充斥着拉萨尔主义色彩的《哥达纲领》,揭露拉萨尔主义在劳动创造财富以及劳动分配理论上的空想性、反动性、狭隘性和迷惑性,进而以劳动解放为落脚点从劳动实践、阶级斗争和按需分配中构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尔主义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以《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为中心
14
作者 张喜英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13,共7页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进行了展望,首次提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直接达到成熟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过渡时期”,再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使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发展阶段,是对马克思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社会长期性的认识,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的探索,是经过积极主动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至共产主义的实践范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对经典作家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坚持与创新,对于明确中国社会发展前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哥达纲领批判》 《国家与革命》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现实观照
15
作者 翁建明 刘淑奥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在分配领域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的批判,阐述了自己的分配正义观,实现了在分配正义领域的出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以“生产决定分配”为起点,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论述了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 《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拉萨尔在分配领域解决正义问题的方式的批判,阐述了自己的分配正义观,实现了在分配正义领域的出场。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以“生产决定分配”为起点,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论述了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到最终要实现的按需分配,实现了从程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跃升,最终彰显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在新时代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正义思想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关系
16
作者 王刚 张志咪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发展目标,本质上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马克思围绕分配基础、基本原则、实现方式和价值目标四...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发展目标,本质上是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对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批判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构想,马克思围绕分配基础、基本原则、实现方式和价值目标四个方面对分配正义思想进行构建,体现了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与新时代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分配正义思想是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行动指南;另一方面,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分配正义思想发展的实践成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借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正义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新时代共同富裕物质财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分阶段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完善社会分配制度,用制度保障新时代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分配正义思想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哥达纲领批判》看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制度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翔莲 胡家贵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10期12-14,共3页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按劳分配原则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现《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按劳分配"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我们的确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马...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建立的基本理论前提之一,按劳分配原则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实现《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的"按劳分配"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我们的确实行了按劳分配原则,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有一些差异。为此,有必要全面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的层次性和目前存在的非劳动收入,更加注重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 分配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的理论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夏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所进行的批判基于对劳动与财富积累之关系的再讨论,彰显了以“价值”来讨论“劳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境遇,破除了该价值论在拉萨尔主义者那里固有的普通原则,从而凸显了拉萨尔...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针对《德国工人党纲领》所进行的批判基于对劳动与财富积累之关系的再讨论,彰显了以“价值”来讨论“劳动”所隐含的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境遇,破除了该价值论在拉萨尔主义者那里固有的普通原则,从而凸显了拉萨尔主义在如工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等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其中“分配正义”原则由于未能触及生产资料所有权之根基,因此其“正义”之本质规定也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要求的“正义”,马克思的这一指认对于揭示当下英美政治哲学之本质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劳动 分配正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达纲领批判》公正观及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的启示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进东 查正权 《观察与思考》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着重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掩盖阶级剥削和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无不彰显分配所凸现的公正原则。公正应该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价值判断为公正树立了理论标准,...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着重批判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掩盖阶级剥削和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无不彰显分配所凸现的公正原则。公正应该是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价值判断为公正树立了理论标准,而事实判断则使得公正得以真正实现;公正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公正与否决定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作为生产方式的内容和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平等的形式是统一的;公正也是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的统一,有折有扣是基于生产方式之上的分配的公正体现。马克思公正思想能够为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正确的指导,明确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特质,以区分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避免价值观的普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达纲领批判》 公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分配观及其当代启示——重读《哥达纲领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丹 张怀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3-688,共6页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特征的现实出发,创建性地将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并以科学的态度设想了其分配形式,即初级阶段中消灭了剥削但并不平等的按劳动量的分配和生产力高度发达阶段下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在现实基础上客观分析了财富的产生过程,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是包含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收入分配基于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了科学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我国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政府要以马克思的分配观为指导,积极地调动创造财富的各种因素,提高劳动收入比例,有效保障社会弱势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分配观 《哥达纲领批判》 公平分配 两个阶段 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