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途径:从识字到象思维——以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祝安顺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0年第8期44-54,共11页
统编版语文教材具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特点,自2019年秋季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初始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取代拼音教学的识字教学,则是检验和落实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宗旨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收集、比较... 统编版语文教材具有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特点,自2019年秋季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使用后,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初始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取代拼音教学的识字教学,则是检验和落实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宗旨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收集、比较、分析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课《天地人你我他》六份教学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在识字教学中适度开展具有民族传统的象思维训练,这是语文学科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版语文 识字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地人你我他》 象思维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编辑的作家徐訏与他的《天地人》
2
作者 李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 徐訏曾被学界视为一位极富浪漫抒情笔调、雅俗共赏的后期浪漫派作家。通过对徐訏整个文学生涯的梳理,可以发现,徐訏在不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曾担任多个刊物的编辑。特别是他独立创刊的第一个刊物《天地人》,其“比较少年”的办刊宗旨,兼具“导演”“厨子”和“商人”角色的编辑定位,奉读者为“刊物真正主人”的接受预设,以及放眼世界、关注民心的编辑格局与情怀,渗透与实践着徐訏自己独特的编辑理念与文学理想,区别于论语派刊物的幽默、闲适格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编辑 《天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文《天地八阳神咒经》与汉藏文本比较研究
3
作者 萨仁高娃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5期132-140,214,215,共11页
汉文佛教经典中有一种称作“疑伪经”的特殊经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为其代表。该经不仅有汉文本,还有西夏文、回鹘文、藏文、蒙古文译本,流传十分广泛。通过对蒙古文《天地八阳神咒经》与汉文本、藏文本进行比对,解析其经名、结构... 汉文佛教经典中有一种称作“疑伪经”的特殊经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为其代表。该经不仅有汉文本,还有西夏文、回鹘文、藏文、蒙古文译本,流传十分广泛。通过对蒙古文《天地八阳神咒经》与汉文本、藏文本进行比对,解析其经名、结构、内容,则得知蒙古文本为该“疑伪经”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伪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 蒙古文本 汉文本 藏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流浪地球2》与《天地大冲撞》比较分析
4
作者 申宇彤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0期78-81,共4页
科幻电影是依托于历史和现实,对未来展开想象的文化产品。国产电影《流浪地球2》和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同为灾难科幻题材,都呈现了灾难中的人性和人类如何度过危机的过程。在影片的科幻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彰显。但两部影... 科幻电影是依托于历史和现实,对未来展开想象的文化产品。国产电影《流浪地球2》和美国电影《天地大冲撞》同为灾难科幻题材,都呈现了灾难中的人性和人类如何度过危机的过程。在影片的科幻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彰显。但两部影片中人物在相同阶段的动机和目的却截然不同,这也侧面折射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以这两部电影为例,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西方电影不同灾难叙事背后的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西文化 《流浪地球2》 《天地大冲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解说词纪录片《天地玄黄》的诗意表达
5
作者 熊杨子怡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9期83-85,共3页
多数纪录片都会使用解说词,但也有部分纪录片并没有解说词,这类纪录片被称为无解说词纪录片。无解说词纪录片因为没有了解说词,反而将观众的注意力转到了画面、人物、同期声等方面,其实更符合纪录片的本质,也表现出一种质朴的诗意。由... 多数纪录片都会使用解说词,但也有部分纪录片并没有解说词,这类纪录片被称为无解说词纪录片。无解说词纪录片因为没有了解说词,反而将观众的注意力转到了画面、人物、同期声等方面,其实更符合纪录片的本质,也表现出一种质朴的诗意。由美国导演罗恩·弗里克在1992年拍摄的无解说词纪录片《天地玄黄》与诗之间存在深厚的渊源,该片以“生命”为主题,用舒缓平淡的节奏向观众展现诗情画意,又从诗情画意的画面中诠释了宏大的主题。文章从画面、声音、叙事等方面来分析无解说词纪录片《天地玄黄》中所蕴含的诗意表达,从诗意中感悟“生命起源”这个宏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玄黄》 无解说词纪录片 诗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 被引量:3
6
作者 濮文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4-80,共7页
《天地宝卷》是笔者最近在民间发掘的清代天地门教的又一部重要经卷。该部经卷汇集了流传于天地门教内部的各种"经"、"赞"、"大赞"、"小赞"、"偈"、"词"八十多篇,为进一... 《天地宝卷》是笔者最近在民间发掘的清代天地门教的又一部重要经卷。该部经卷汇集了流传于天地门教内部的各种"经"、"赞"、"大赞"、"小赞"、"偈"、"词"八十多篇,为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教义思想和道场仪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宝卷》 组织 教义 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伏俊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8-83,共6页
《大乐赋》是中唐白行简创作的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场合下男女性事的赋体作品,在现存先宋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唐代社会的性事开放,道教房中术的盛行,文人与歌妓、女道士的频繁交往,是此类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 《大乐赋》是中唐白行简创作的一篇淋漓尽致地描写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场合下男女性事的赋体作品,在现存先宋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唐代社会的性事开放,道教房中术的盛行,文人与歌妓、女道士的频繁交往,是此类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大乐赋》的性描写是应当扬弃的,但作品也有难得的认识价值、社会史料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性事描写 文化背景 认识价值 中唐 白行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沦陷时期女性杂志比较——以《女声》和《天地》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涂晓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6-10,共5页
沦陷时期的上海有两份以女性为主导的刊物,即佐藤俊子主编的《女声》和苏青主编的《天地》。通过具体分析苏青与《女声》编辑关露的关系,发现《天地》与《女声》杂志都以追求女性本体意识为宗旨,但《天地》是一份有闲妇女的文化消遣杂志... 沦陷时期的上海有两份以女性为主导的刊物,即佐藤俊子主编的《女声》和苏青主编的《天地》。通过具体分析苏青与《女声》编辑关露的关系,发现《天地》与《女声》杂志都以追求女性本体意识为宗旨,但《天地》是一份有闲妇女的文化消遣杂志,而《女声》则是大众妇女启蒙杂志。这两份以女性为主导的媒体在扩展女性话语、开辟讨论女性问题的言论空间上有其各自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声》 《天地 新女性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古代房中文化的文学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胜男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6期158-160,共3页
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珍贵的性学文献,它以大胆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社会形形色色的性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丰富性理论著作是该赋作产生的历史渊源,而唐代社... 唐代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是我国历史上一篇珍贵的性学文献,它以大胆的笔触描绘了唐代社会形形色色的性现象,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古代传统思想尤其是阴阳哲学思想,以及丰富性理论著作是该赋作产生的历史渊源,而唐代社会开放的风气则是此类作品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说该赋实际上是对古代历史与社会性文化的文学表现与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房中文化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间集》:赵宋遗民的另一部“心史”
10
作者 陈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0-61,共22页
宋元鼎革之变激发出士人思想、情感的巨大能量,使其诗歌所蕴情感的强度和密度大增,进而凸显了诗为“心史”的性质。对此,时人亦有理论自觉。本文以谢翱编《天地间集》为中心,效仿陈寅恪“心史”研究理路,借鉴西方心态史、情感史的一些理... 宋元鼎革之变激发出士人思想、情感的巨大能量,使其诗歌所蕴情感的强度和密度大增,进而凸显了诗为“心史”的性质。对此,时人亦有理论自觉。本文以谢翱编《天地间集》为中心,效仿陈寅恪“心史”研究理路,借鉴西方心态史、情感史的一些理念,从诗歌文本隐喻、象征等深层意义的发微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视角或成果,从“悲痛与眷恋:连结的断裂与复原”“惊悸与诧异:战乱创伤与奴役怨懑”“闲适与郁怅:隐居的政治意涵”“空幻与落寞:儒家伦理纲常之外”“坚守与忧惧:与时间抗争”五个方面,对易代之际与遗民身份认同相关的心态做了立体、动态的透视。近代人文与社会科学中普遍出现了“人的消失”现象,激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心史”意蕴,不失为既得预国际学术界之潮流又呼应国内学术界“三大体系”构建之吁求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朝 遗民 心态 心史 《天地间集》 人的消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青与张爱玲的“天地”情缘——兼谈生育问题特辑“救救孩子”
11
作者 王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6-172,共7页
苏青与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著名的女作家。二人以苏青主编的杂志《天地》结缘,不仅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在上海滩留下传奇色彩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缘"也离不开苏青及《天地》。尤其是《天地》... 苏青与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滩著名的女作家。二人以苏青主编的杂志《天地》结缘,不仅发表了相当多的文章,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在上海滩留下传奇色彩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情缘"也离不开苏青及《天地》。尤其是《天地》中被忽略的"生育问题特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位女作家的人生轨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张爱玲 《天地 胡兰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视野下的市民文化空间透视
12
作者 张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天地》是由苏青自主编辑出版的体现市民价值观倾向的小品文杂志。在19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特殊背景下,《天地》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它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市民文化立场有关系。《天地》体现了消费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的市民文化特点,而这... 《天地》是由苏青自主编辑出版的体现市民价值观倾向的小品文杂志。在19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特殊背景下,《天地》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它以日常生活为主题的市民文化立场有关系。《天地》体现了消费性、世俗性和功利性的市民文化特点,而这种市民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女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市民文化 女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于天地之间的“思想织物”——评王大卫的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
13
作者 黄俊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的作者王大卫以缅怀洛克半个世纪以前的献身考察的事迹为初衷,并沿着洛克当年的路线一一探寻和思考,再加上千万年不变的自然山川与“百年不变”的“人文生态”,使得两条以时间为界的单线归并成了一条以空间为... 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的作者王大卫以缅怀洛克半个世纪以前的献身考察的事迹为初衷,并沿着洛克当年的路线一一探寻和思考,再加上千万年不变的自然山川与“百年不变”的“人文生态”,使得两条以时间为界的单线归并成了一条以空间为缘并纵贯全书的深沉复线,叙写如行云流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境撞击中生发出多少随缘、随观、随感、随思、随想的心灵火花,有如不同色彩的横线来回穿梭于这块“思想织物”之上,让读者思考着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在缓慢地改变着思想颜色的伟大运动在不远的将来仍将继续么?是否会出现倒退、阻碍进步、甚至毁弃已经取得的成就呢?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忧患意识充分地显示了一位知识分子作家所拥有的时下愈益难能可贵的正直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大卫 《天地无极》 约瑟夫 洛克 忧患意识 思想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的奇趣化表现——论《天地》杂志散文的话语特色
14
作者 满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8-71,75,共5页
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特殊语境下,《天地》杂志适应上海市民的文化消费需要,所刊登的散文关注饮食男女等主题,发掘日常生活意义,肯定日常生活价值,并通过引用、拼贴、陌生化、庄谐并出、雅俗对照等方式对日常生活进行表现,营造出奇特... 在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的特殊语境下,《天地》杂志适应上海市民的文化消费需要,所刊登的散文关注饮食男女等主题,发掘日常生活意义,肯定日常生活价值,并通过引用、拼贴、陌生化、庄谐并出、雅俗对照等方式对日常生活进行表现,营造出奇特有趣的话语风格,形成了特殊语境下现代都市的独特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散文 日常话语 奇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工意匠——论歌剧《天地神农》主线人物音乐的戏剧性织构特征
15
作者 张宝华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3-29,共7页
歌剧中主线人物的性格塑造及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与解决,是歌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金复载作曲,游暐之编剧的大型原创歌剧《天地神农》为分析对象,从歌剧的戏剧结构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主人公“神农”音乐的“咏叹性”楔形布局;配... 歌剧中主线人物的性格塑造及戏剧矛盾冲突的设置与解决,是歌剧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金复载作曲,游暐之编剧的大型原创歌剧《天地神农》为分析对象,从歌剧的戏剧结构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主人公“神农”音乐的“咏叹性”楔形布局;配角“伯强”对“神农”音乐的反衬建构;以及配角“听訞”对“神农”音乐的陪衬建构。全文从以上三个部分对歌剧《天地神农》主线人物音乐的戏剧性织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天地神农》 咏叹性 楔形布局 反衬建构 陪衬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新变:《天地》杂志的编辑策略
16
作者 满建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3-118,128,共6页
20世纪40年代,苏青主编的《天地》杂志承传了20世纪30年代《论语》等杂志的编辑理念,在满足都市读者文化消费需要的同时,追求较高的文学品格。但在上海沦陷区的特殊文化环境下,正常的文学生产体制遭到破坏,文学刊物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 20世纪40年代,苏青主编的《天地》杂志承传了20世纪30年代《论语》等杂志的编辑理念,在满足都市读者文化消费需要的同时,追求较高的文学品格。但在上海沦陷区的特殊文化环境下,正常的文学生产体制遭到破坏,文学刊物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极度恶劣,制约了传播功能的正常发挥。苏青审时度势,使《天地》杂志的内容向饮食男女主题和日常生活题材拓展,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成为特殊语境下文学刊物成功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编辑策略 饮食男女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的诗学——论《天地》的价值别择
17
作者 关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83-85,共3页
《天地》超然的态度与禀性本身已具备生活的张力与智慧,含纳着人类拯救自身生存美学的无限空间。它始终立于平民之平台,以生活作秤量取一切。《天地》张扬立于普通人基点的主体经验,攀奉私人话语权利,充分透露出中国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 《天地》超然的态度与禀性本身已具备生活的张力与智慧,含纳着人类拯救自身生存美学的无限空间。它始终立于平民之平台,以生活作秤量取一切。《天地》张扬立于普通人基点的主体经验,攀奉私人话语权利,充分透露出中国20世纪40年代沦陷区反西洋化的气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 生活 反西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人和
18
作者 乐音 《北方音乐》 2010年第4期78-78,共1页
天上飞鸽,地上走鹤, 吉祥如意,天地人和。 天上霞,绽红色, 地上花,绽红色, 天地相映红色,一片美色。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歌词 《天地人和》 乐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
19
作者 向宝云 卢衍鹏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73-75,共3页
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改变了以往反腐败小说的套路,紧紧把握人物的命运和灵魂,直击当下人在社会的处境,把反腐败题材的小说提升到一个哲学人类学的高度。从写作本身来说,强化了写作的难度,大大提升了小说、特别是反腐败题材文学... 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改变了以往反腐败小说的套路,紧紧把握人物的命运和灵魂,直击当下人在社会的处境,把反腐败题材的小说提升到一个哲学人类学的高度。从写作本身来说,强化了写作的难度,大大提升了小说、特别是反腐败题材文学作品的艺术水准;从文学经验上来说,扩展了反腐败作品的边界;从叙事的方式来说,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平民》 难度写作 逃亡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忧患于天地之间的“思想织物”——评王大卫的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
20
作者 黄俊杰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的作者王大卫以缅怀洛克半个世纪以前的献身考察的事迹为初衷,并沿着洛克当年的路线一一探寻和思考,再加上千万年不变的自然山川与“百年不变”的“人文生态”,使得两条以时间为界的单线归并成了一条以空间为... 长篇纪实游记《天地无极》的作者王大卫以缅怀洛克半个世纪以前的献身考察的事迹为初衷,并沿着洛克当年的路线一一探寻和思考,再加上千万年不变的自然山川与“百年不变”的“人文生态”,使得两条以时间为界的单线归并成了一条以空间为缘并纵贯全书的深沉复线,叙写如行云流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境撞击中生发出多少随缘、随观、随感、随思、随想的心灵火花,有如不同色彩的横线来回穿梭于这块“思想织物”之上,让读者思考着“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在缓慢地改变着思想颜色的伟大运动在不远的将来仍将继续么?是否会出现倒退、阻碍进步、甚至毁弃已经取得的成就呢?”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忧患意识充分地显示了一位知识分子作家所拥有的时下愈益难能可贵的正直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大卫 《天地无极》 约瑟夫·洛克 忧患意识 思想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