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郭店简《性自命出》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诗学关联
1
作者 贾旭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情”的关注,充分肯定情感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强调用诗、礼、乐陶冶性情、培养德行,从而使道德在人的内心扎根。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来看,简文论《诗》具有强烈的主“情”或重“情... 郭店简《性自命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情”的关注,充分肯定情感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同时强调用诗、礼、乐陶冶性情、培养德行,从而使道德在人的内心扎根。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内容来看,简文论《诗》具有强烈的主“情”或重“情”色彩,它在充分肯定真性情价值的同时,也主张用礼义来合理地规范、引导、约束情感。从两篇文献对于性情观念的阐发及情与礼关系的揭示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诗学关联。以《性自命出》为代表的早期儒家的性情学说与礼乐教化思想是《孔子诗论》评《诗》论《诗》的思想来源,《孔子诗论》将早期儒家的性情哲学与礼乐教化思想绵密无间地融入了《诗经》的阐释中,呈现出尚情性、重礼义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自命出》 《孔子诗论》 性情 礼义 《诗》学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春秋时代的用诗风气 被引量:27
2
作者 傅道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甲骨学 风气 藏经洞 甲骨卜辞 敦煌学 战国 春秋时代 诗风 《孔子诗论》 9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孔子文学目的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20
3
作者 方铭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6,共4页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本刊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联合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从事古文字、文物考古、古文献、先秦文学史、先秦历史、先秦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就《孔子诗论》的整理与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精神,从与会专家的论文中选录部分作为一组笔谈发表,以期促进对这批新出版竹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邦风 《孔子诗论》 国风 诗序 佚诗 中国文学史 诗篇 竹简 大夏 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 被引量:11
4
作者 姚小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39,共4页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本刊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联合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从事古文字、文物考古、古文献、先秦文学史、先秦历史、先秦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就《孔子诗论》的整理与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精神,从与会专家的论文中选录部分作为一组笔谈发表,以期促进对这批新出版竹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学 诗学研究 当代 《孔子诗论》 中国先秦 繁荣 学术 反映 哲学 楚竹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亡(毋)离情”:《孔子诗论》“歌言情”说 被引量:10
5
作者 廖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0-52,共3页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内容包括《孔子诗论》、《缁衣》、《性情论》,其中由29支竹简构成的《孔子诗论》,对于孔子及《诗经》研究乃至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国艺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为此,本刊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联合于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先秦诗学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从事古文字、文物考古、古文献、先秦文学史、先秦历史、先秦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学者,共同就《孔子诗论》的整理与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学史、艺术史、文化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本刊本着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精神,从与会专家的论文中选录部分作为一组笔谈发表,以期促进对这批新出版竹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情 诗三百 “诗言志” 《孔子诗论》 礼乐 楚竹书 形式 演唱 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教”传统 被引量:3
6
作者 侯敏 刘冬颖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 孔子对《诗》的态度及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对孔子教《诗》的特点、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确立及由《诗》“可以怨”生发出的风雅正变问题,重新做了文献上的印证和澄清,为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及“诗教”传统的来源,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教 风雅正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及其作者问题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华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0,87,共7页
由《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可以见出 :首先 ,《孔子诗论》论诗具有明显的“重情”或“主情”色彩 ,它所说的“情”与“诗言志”的“志”是一致的 ,并与“礼”相统一 ;其次 ,它对《诗经》诸篇的境界和审美过程的分析是划分层级的。... 由《孔子诗论》与传世文献相比较可以见出 :首先 ,《孔子诗论》论诗具有明显的“重情”或“主情”色彩 ,它所说的“情”与“诗言志”的“志”是一致的 ,并与“礼”相统一 ;其次 ,它对《诗经》诸篇的境界和审美过程的分析是划分层级的。而由对上博简内容与传世文献的对比研究 ,本文认为《孔子诗论》的作者应是孔子的弟子高柴 (字子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特色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毓庆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竹书 《孔子诗论》 诗学倾向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55,共7页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 据竹简《孔子诗论》对《汉广》篇的论述 ,《周南·汉广》并不是什么爱情诗 ,而是一首告诫周家子弟不要追求江汉游女的篇章 ,由此推测 ,诗篇应作于西周中晚期。以《孔子诗论》对《汉广》的论述为基准 ,进而检讨两汉今古《诗》说 ,认为《毛诗序》应为东汉学者在名教要求下杂抄、改造今文家言的产物 ,前人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是应予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汉广》本义 创作时代 汉儒诗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竹书《孔子诗论》“类序”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绍纲 蔡先金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通过对楚竹书《孔子诗论》的分析,结合对《诗经》版本形成过程的探讨,得出《诗经》之部类序为《风》、《小雅》、《大雅》、《颂》的结论,同时厘清孔子、《孔子诗论》和《毛诗》在版本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楚竹书 《孔子诗论》 诗类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毛诗序》说诗方式之比较——兼论《孔子诗论》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会玲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597-602,共6页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Conficius’ Theories on Poetry an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are different in their ideas of application of poetry, which leads to their different fashions of analyzing poems. For one thing, the former analyzes poems with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does beyond. For another, the former is an apparent fashion of handling the affection and aspiration in poems, while the latter is a hidden fashion. All the explainers of The Book of Songs have misread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that analyze poems beyond poems, and believed it explained poems within poems. This misreading has resulted in the debate on whether to honor The Prologue To Mao Poetry or abandon it in the learning history of The Book of Song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毛诗序》 用《诗》观 说诗方式 尊序废序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东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学的纲领,它建立在周代传统诗教基础上,并植根于孔子思想体系之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功能。而《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继承或内在地把握着"兴、观、群、怨"的诗...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学的纲领,它建立在周代传统诗教基础上,并植根于孔子思想体系之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功能。而《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继承或内在地把握着"兴、观、群、怨"的诗学思想。解读二者的关系及其内涵有利于理解孔子及其后学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孔子诗论》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孔子诗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孔子诗论》面世已逾四年,海内外学者就竹书作者、写作时代、简序排列、简文释读诸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这些基础性研究告一段落,竹书研究重点便不可避免地转向理论阐释。《孔子诗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关于“民性固然... 《孔子诗论》面世已逾四年,海内外学者就竹书作者、写作时代、简序排列、简文释读诸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这些基础性研究告一段落,竹书研究重点便不可避免地转向理论阐释。《孔子诗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关于“民性固然”、“以色喻于礼”等命题和提法,涉及到诗歌创作中的情感与礼义关系,接触到儒家文学理论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学者,就“《孔子诗论》的理论价值”展开一次笔谈,以期推动《孔子诗论》的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基础性研究 写作时代 理论阐释 理论内涵 诗歌创作 文学理论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桐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4,共6页
《孔子诗论》论诗有四大特色 :一是它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说《诗》方法 ,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说《诗》形式 ,在说《诗》方法上处于由先秦向汉代过渡的形态 ;二是高举孔子旗帜 ,继承孔子《诗》学思想 ;三是以思孟学派的性情学说论《... 《孔子诗论》论诗有四大特色 :一是它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说《诗》方法 ,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说《诗》形式 ,在说《诗》方法上处于由先秦向汉代过渡的形态 ;二是高举孔子旗帜 ,继承孔子《诗》学思想 ;三是以思孟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 ,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 ;四是它从作品本身出发 ,而不是像汉代四家诗那样以史论《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儒家思想 诗歌理论 诗歌性质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诗学结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臣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6,共6页
《孔子诗论》是“性情”诗学,也是“礼义”诗学。一方面,《孔子诗论》强调以“情志”论诗,将“志”落实在“性情”上;另一方面又强调礼对情感的约束和教化,以礼节情、以礼论诗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对各篇诗旨的阐释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 《孔子诗论》是“性情”诗学,也是“礼义”诗学。一方面,《孔子诗论》强调以“情志”论诗,将“志”落实在“性情”上;另一方面又强调礼对情感的约束和教化,以礼节情、以礼论诗的思想倾向十分明显。对各篇诗旨的阐释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和审美层次。通过运用一系列富于哲学思辨色彩的评论术语,《孔子诗论》成功地构建起诗学评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诗学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性情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博简《孔子诗论》看孔子《诗》教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蕊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上博简竹书《孔子诗论》是孔子教《诗》的记录,它的整理和出版为研究孔子诗教思 想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直接的材料。分析《孔子诗论》的文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诗》教 思想,了解孔子教《诗》的内容和方法,总结孔子教《诗》的特点。
关键词 《诗》 《孔子诗论》 诗教 上博简 文本 竹书 思想 内容和方法 出版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孔子诗论》所言《关雎》主旨看儒家的礼教思想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晖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3,共6页
《诗经·关雎》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的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关雎》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言《诗经·关雎》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的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关雎... 《诗经·关雎》是孔子及早期儒家最重视的篇章之一,但西汉以来后儒所言《关雎》主旨却是说法纷纭。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言《诗经·关雎》主旨是“改”,即由“好色之愿”到“返纳于礼”的转变。孔子及早期儒家对《关雎》的重视,反映了孔子希望“正夫妇”之礼的愿望,以及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并重视婚姻家庭伦理教化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关雎》 儒家 礼教思想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上海楚简《孔子诗论》释文考释的若干商榷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小鸥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41-43,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第一部分《孔子诗论》对于先秦诗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本书的整理工作实未能尽善尽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本发生文字歧异时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传世本文献,尤其是像《毛诗...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的第一部分《孔子诗论》对于先秦诗学具有重要意义,但本书的整理工作实未能尽善尽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本发生文字歧异时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传世本文献,尤其是像《毛诗》这样重要的传世经典,经过历代学者尤其是汉代学者的精心研究和整理,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为可靠的本子。我们今天整理《孔子诗论》时,应在汲取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今本的文本状况,即在一般情况下,将传世本惯用字视为正字。而在《诗论》的整理中,这一原则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其中尤以《诗论》第六简释文考释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从出土文献整理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孔子诗论》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故不揣冒昧予以提出,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宝贵文献的内容,并作为今后出土文献整理工作的一个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楚简《孔子诗论》释文 出土文献 整理 传世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桐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9,共8页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 上博简《孔子诗论》对儒家诗教学说的理论贡献体现在说诗体系与理论创造两个方面。《孔子诗论》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借此证彼的说诗方法,说诗始终着眼于作品本身;作者第一次对颂、大雅、小雅、国风四类作品大旨进行归纳,这有助于说诗走向体系化。竹书作者将战国前期儒家的性情学说和礼学家的礼义思想落实到《诗》学研究之中,初步呈现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理论倾向,这对此后儒家构建说诗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孔子诗论》 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诗论》第一简“隐”字及与《诗序》的联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铭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孔子诗论》面世已逾四年,海内外学者就竹书作者、写作时代、简序排列、简文释读诸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这些基础性研究告一段落,竹书研究重点便不可避免地转向理论阐释。《孔子诗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关于“民性固然... 《孔子诗论》面世已逾四年,海内外学者就竹书作者、写作时代、简序排列、简文释读诸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着这些基础性研究告一段落,竹书研究重点便不可避免地转向理论阐释。《孔子诗论》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关于“民性固然”、“以色喻于礼”等命题和提法,涉及到诗歌创作中的情感与礼义关系,接触到儒家文学理论的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了几位学者,就“《孔子诗论》的理论价值”展开一次笔谈,以期推动《孔子诗论》的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诗序》 “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