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建设文学理论新体系——评童庆炳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 |
蒋孔阳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2
|
文学维度和文学史维度的立体建构——评贺仲明《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兼及其他 |
赵普光
|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
2024 |
0 |
|
3
|
“主体性”与左翼文学叙述的审美维度(1930-1937) |
陈红旗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4
|
人类审美活动发生的时间维度 |
燕世超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5
|
史论的品格与审美的维度——读胡德才教授的《中国现代喜剧文学史》 |
朱华阳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6
|
大数据时代文学出版的审美维度 |
郝丹
|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7
|
在历史维度中进行文学的审美研究——陈国恩教授访谈录 |
杨逸云
陈国恩
|
《社会科学动态》
|
2020 |
1
|
|
8
|
文学的审美维度与市场接受 |
冯源
|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0 |
|
9
|
从《洛丽塔》揭示文学改编电影审美维度的转向 |
赵伟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2017 |
0 |
|
10
|
人文和审美: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维度 |
罗琦
|
《丝绸之路》
|
2016 |
0 |
|
11
|
性别:一种可能的审美维度——全球化视域里的中国性别诗学研究导论(1985-2005大陆)(上) |
万莲子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2
|
文学研究与思考的精神维度--刘中树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
张学昕
张博实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3
|
文学的人性维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重中之重 |
周娜
|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2010 |
0 |
|
14
|
与神对话:构建中国文学价值体系的新维度——读谭桂林《百年文学与宗教》 |
马豪杰
|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
2014 |
1
|
|
15
|
基于言语实践活动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维度 |
杨娟
|
《新校园》
|
2022 |
2
|
|
16
|
文学作品探究性学习的两个维度 |
康菲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06 |
0 |
|
17
|
论当代生态电影批评的建构维度及其发展趋向 |
宋眉
|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
2017 |
2
|
|
18
|
论文本多元解读的四个维度 |
方相成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2 |
1
|
|
19
|
双重维度间的冲突与选择 |
邵滢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20
|
中国民间节庆食品的符号功能与信息维度 |
赵建民
金洪霞
乔玉双
|
《饮食文化研究》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