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读后札记
1
作者 张炼强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1-8,共8页
《札记》充分肯定了《思考》一书就修辞的内容与形式关系展开的论述的主要观点 ,认为构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框架 ,其中第三章“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层次性”把内容与形式同能指与所指、辞面与辞里结合起来分析 ,更见创意。同时 ,对某些问题... 《札记》充分肯定了《思考》一书就修辞的内容与形式关系展开的论述的主要观点 ,认为构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框架 ,其中第三章“内容与形式结合的层次性”把内容与形式同能指与所指、辞面与辞里结合起来分析 ,更见创意。同时 ,对某些问题的处理和某些论证方法的使用 ,等等 ,提出了或为认同或为商榷或作补充的种种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关系的修辞学思考》 《札记》 中国 书评 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籍文献藏文版《札记精粹》翻译中药名的考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林 娜仁朝克图 包哈申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8年第9期75-75,80,共2页
《札记精粹》是蒙医古籍文献中一部珍贵的方药专著,成书于19世纪。现将该书翻译成蒙文和中文,在翻译整理中部分"药物名称"需要经过认真推敲,反复考证,准确定位,才能使该书呈现于读者,为后学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文献 《札记精粹》 药名 翻译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十七史商榷》之“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玲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0-123,共4页
关键词 《十七史商榷》 《廿二史札记》 《考异》 乾嘉时期 《札记》 王鸣盛 钱大昕 李慈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感物"说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晶 《大连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93-96,共4页
"感物"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感物"说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清代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脉络,其发端在于《... "感物"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涵义主要是创作主体之"心"受"物"之感发而动,成为文艺创作的动因."感物"说源远流长,从先秦直到清代形成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脉络,其发端在于《礼记·乐记》的"凡音之起,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论述。之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中达到了高峰。"感物"之"物",不同于西方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亦非某个具体事物的指称,而是一个高度抽象、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物"非并指事物的内质,而侧重于指事物的外在形式、样态,也即"物色"。它有着很强的动态性和生命感,同时使艺术创作有了不得不发的自然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典美学 文艺创作 《札记·乐记》 哲学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礼记·乐记》的古今研究
5
作者 张莉 《西安社会科学》 2010年第5期134-135,共2页
《礼记·乐记》的研究考证,起始于汉代。从上个世纪中叶起,关于《礼记·乐记》的作者、成书年代等的研究讨论更是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礼记·乐记》古今研究情况的综合梳理,对比了古今研究状态的不同。
关键词 《札记·乐记》 古代研究 二十世纪以来的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史上翻译制度的演变
6
作者 倪庆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79-80,共2页
翻译是各国人民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是一十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大国,对外往来史不绝书,翻译工作也有很长的历史。西汉编集的记述西周礼仪制度的《札记》中说明封爵制度的专章《王制》,曾载有当时设立翻译东、西、... 翻译是各国人民与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是一十多民族不断融合的大国,对外往来史不绝书,翻译工作也有很长的历史。西汉编集的记述西周礼仪制度的《札记》中说明封爵制度的专章《王制》,曾载有当时设立翻译东、西、南、北各地区少数民族不同语言的官员职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工作 封爵制度 历史 演变 文化交流 《札记》 礼仪制度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中良的一封信
7
《中国书画》 2013年第B05期42-43,共2页
《札记》的出版是我最主要的心愿,比出画册满意得多。这得归功于你和振焕等的鼎力相助,谢谢! 我这一生,走的路太曲折。艺术上正如你所说受学院影响太深。其实,学生时期我也是个“反学院主义”的狂生,我那时就欣赏印象主义的作品... 《札记》的出版是我最主要的心愿,比出画册满意得多。这得归功于你和振焕等的鼎力相助,谢谢! 我这一生,走的路太曲折。艺术上正如你所说受学院影响太深。其实,学生时期我也是个“反学院主义”的狂生,我那时就欣赏印象主义的作品和关良的人物。由于政治的框子,还是走上写实的路子,受徐悲鸿、黄胄、叶浅予等的影响极深。性格所致,喜欢大泼墨、狂放性的绘画,宣泄激情一直是我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院主义 《札记》 印象主义 徐悲鸿 叶浅予 画册 艺术 泼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四代篇》·说“伫中区”
8
作者 王元化 《财经》 2006年第15期124-124,共1页
最近整理旧稿,请人读了我在一九七七年写的《龚自珍思想笔谈》。这篇文章谈到龚自珍在《语录》中所引《四代篇》。《四代篇》载于《大戴礼记》。《语录》前有一段序论式的文字,包括了对于小戴《札记》的评价:“二戴之记,皆七十予以... 最近整理旧稿,请人读了我在一九七七年写的《龚自珍思想笔谈》。这篇文章谈到龚自珍在《语录》中所引《四代篇》。《四代篇》载于《大戴礼记》。《语录》前有一段序论式的文字,包括了对于小戴《札记》的评价:“二戴之记,皆七十予以后,逮乎炎汉之儒所为,源远而流分,故多支离猥陋之辞,或庸浅无味,敷衍成篇。”序论又说:“合两戴所记,淘之澄之,孔子之言必居十之四,究贤于杂家之托三皇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戴礼记》 《札记》 龚自珍 语录 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心阁
9
《中国书画》 2012年第11Z期106-106,共1页
会心阁,“以会天地之藏”(《札记》)。会心阁以挂画,插花、品香、斗茶等宋朝文人生活方式为主题,通过赏字画.品沉香、鉴茗茶、插鲜花,在赏鉴中修心、
关键词 《札记》 生活方式 斗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文本阅读法”在大学语文课程节选篇章中的重要价值——以《礼记·大学》(节选)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斌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60,共4页
目前国内大学语文课程教材都选录了不少节选篇章。在节选篇章教学方面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学"特性,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自觉引入"整体文本阅读法"。文章以《礼记·大学》(节选)篇章为例,论... 目前国内大学语文课程教材都选录了不少节选篇章。在节选篇章教学方面如何能够真正体现出大学语文课程的"大学"特性,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方面自觉引入"整体文本阅读法"。文章以《礼记·大学》(节选)篇章为例,论述"整体文本阅读法"在大学语文节选篇章中的重要价值,主要有准确解读原本语意、补充深化具体内容和彰显突出特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文本阅读法” 大学语文 《札记·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冠》新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维民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桧风·秦冠》一诗,从毛、郑至清儒均不能跳出诗序"刺不能三年"(服丧)说。现代说诗者亦多因循旧说,虽偶有摆脱孝子阴影的努力,但又陷于新的困惑。本文从"素冠是顶什么冠"打开缺口,结合辨析古今种种诗说... 《桧风·秦冠》一诗,从毛、郑至清儒均不能跳出诗序"刺不能三年"(服丧)说。现代说诗者亦多因循旧说,虽偶有摆脱孝子阴影的努力,但又陷于新的困惑。本文从"素冠是顶什么冠"打开缺口,结合辨析古今种种诗说的疑惑,最终从《礼记·曲礼》中找到坚实的旁证,证成《素冠》原来是妻子为送别离境去国的丈夫而唱的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冠》 诗经 素冠 素衣 服丧 《札记·曲礼》
全文增补中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与南宋诗歌发展观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水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2,共8页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是部半成品的学术著作。若从宋诗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私密性和互文性的特点,它又是一部远离外部喧嚣世界,潜心斟酌诗艺,心灵充分舒展的奇书。《札记》论及南宋诗人近300家,内涵极丰,可以结合《宋诗选注》... 《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是部半成品的学术著作。若从宋诗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私密性和互文性的特点,它又是一部远离外部喧嚣世界,潜心斟酌诗艺,心灵充分舒展的奇书。《札记》论及南宋诗人近300家,内涵极丰,可以结合《宋诗选注》等书,提炼出钱先生南宋诗歌发展观之"主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发展观 钱锺书 南宋 诗歌 手稿 《宋诗选注》 学术著作
原文传递
指挥实践的理论升华——简评朴东生《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再生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5-87,共3页
作为指挥家的朴东生已经远离巅峰生涯,退居到难得在公众场合露面的隐身状态,但是,作为理论家的朴东生却以《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以下简称《札记》)一书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登上指挥家生涯的巅... 作为指挥家的朴东生已经远离巅峰生涯,退居到难得在公众场合露面的隐身状态,但是,作为理论家的朴东生却以《指挥排练札记——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整合与音色调控》(以下简称《札记》)一书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登上指挥家生涯的巅峰.在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土地上,他始终是一位不甘寂寞、不怕劳累的播种人和耕耘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札记》 指挥家 色调 整合 音响 排练 简评
原文传递
札记(组诗)
14
作者 黄金明 《诗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21,共2页
春日怀友那从旷野上涌出来的,不只是草和花不只是虫和鸟。而野猪拱地无视草叶的锯齿。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札记(组诗)》
原文传递
学科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从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的课程谈起 被引量:2
15
作者 栗永清 《东方丛刊》 CSSCI 2008年第3期62-78,共17页
1914年9月,黄侃受聘于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撰写并于其后集结成书的《文心雕龙札记》被许多学者视作“龙学”产生的标志:“黄氏《札记》问世虽晚,但它是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九年讲授《文心雕龙》于北京大学期间撰写的。把《文心雕龙》作... 1914年9月,黄侃受聘于北京大学,任职期间撰写并于其后集结成书的《文心雕龙札记》被许多学者视作“龙学”产生的标志:“黄氏《札记》问世虽晚,但它是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九年讲授《文心雕龙》于北京大学期间撰写的。把《文心雕龙》作为一门学科搬上大学讲坛,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从黄侃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学科史 黄侃 《文心雕龙》 课程 《札记》 任职期间
原文传递
“犯”在唐宋有名词犯人义
16
作者 刘百顺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发表了白维国先生《历时辞书引证超前举隅——(近代汉语词典)读稿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一文,其中有“犯”一条,云:“‘犯’在唐代虽然出现名词用法,但只限于‘罪过、罪愆’义(引例略)。尚未见到... 《中国语文》2005年第4期发表了白维国先生《历时辞书引证超前举隅——(近代汉语词典)读稿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一文,其中有“犯”一条,云:“‘犯’在唐代虽然出现名词用法,但只限于‘罪过、罪愆’义(引例略)。尚未见到‘罪犯、犯人’义的用例。由‘罪犯、犯人’义构成的复合词,‘罪犯’唐代虽已成词,但直到元代常用义仅限于‘犯罪;罪过’,尚未见到明确指罪人的用例。”又在注①中引后晋高祖石敬瑭、少帝石重贵4例赦文,并云:“其中的‘罪犯’义为犯罪、罪行,也似说得通;但是其他赦文中或用‘囚徒’、‘罪人’字样,则显指犯人。若是,我们得出的结论便不能成立,但是这又跟词汇演变的历史规律相抵牾。此4例只出现在五代后晋赦文中,《旧五代史》录之,《新五代史》未录,如何确认,难判定谳,录以献疑。”我认为这4例的“罪犯”是可以解释为犯人的。石敬瑭《改元大赦文》:“十一月九日昧爽已前,应在京及诸州郡邑罪犯,及曾受伪命职掌官吏,并见禁囚徒,已结正未结正,已发觉未发觉,罪无轻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用法 《旧五代史》 唐宋 《中国语文》 《新五代史》 《札记》 汉语词典 历史规律
原文传递
江湖派、江湖体及其他 被引量:4
17
作者 季品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8,共8页
钱锺书关于江湖诗派的一些论述,虽已见于《谈艺录》、《宋诗选注》,却一直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江湖诗派研究相关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 钱锺书关于江湖诗派的一些论述,虽已见于《谈艺录》、《宋诗选注》,却一直未引起大家的注意。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钱锺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以下简称《札记》)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江湖诗派研究相关的资料,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似尚未得到很好的利用。下面笔者就这些资料,结合已有的江湖诗派研究,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其有违失,识者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诗派 《宋诗选注》 《札记》 《谈艺录》 商务印书馆 钱锺书
原文传递
汉初“布衣将相”浅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赞功 《中国史研究》 1984年第1期3-16,共14页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廿二史札记》中,有一篇叫做《汉初布衣将相之局》①。这是治古史的人所熟知的。赵翼认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是“前此所未有”的历史现象。他的看法,对于我们研究秦汉... 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名著《廿二史札记》中,有一篇叫做《汉初布衣将相之局》①。这是治古史的人所熟知的。赵翼认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是“前此所未有”的历史现象。他的看法,对于我们研究秦汉间历史很有启发。本文就个人读《札记》所得,拟对汉初“布衣将相”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廿二史札记》 历史现象 《札记》 史学家 赵翼 秦汉 清代
原文传递
清代传教士马若瑟有关汉语判断句式的研究
19
作者 刘亚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96,共6页
马若瑟在《汉语札记》中突破了词语的研究范畴,把"者""也"作为句式的标记,进入到了句式层级的研究。其相关内容虽然主要是判断句式,但并不是明确正式的判断句式的研究,而仅是句式研究。这一形式主义的泛性句式研究... 马若瑟在《汉语札记》中突破了词语的研究范畴,把"者""也"作为句式的标记,进入到了句式层级的研究。其相关内容虽然主要是判断句式,但并不是明确正式的判断句式的研究,而仅是句式研究。这一形式主义的泛性句式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能是虚字研究发展到汉语现代句式研究的必经环节,可以说马若瑟的《汉语札记》开创了汉语文言句式研究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若瑟 汉语札记 判断句式
原文传递
人要有骨气
20
作者 赵秀臣 《中国审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6-77,共2页
什么是骨气?骨气就是有操守。什么是操守?操守就是自己认定的信仰就要坚持到底,不怕暴力的威压,也不受财富的诱惑,也不因实践自己的信仰遭遇困难而退缩。为了自己的信仰,真正能做到孔子在《札记》中所主张的“临难勿苟免,临财勿... 什么是骨气?骨气就是有操守。什么是操守?操守就是自己认定的信仰就要坚持到底,不怕暴力的威压,也不受财富的诱惑,也不因实践自己的信仰遭遇困难而退缩。为了自己的信仰,真正能做到孔子在《札记》中所主张的“临难勿苟免,临财勿苟得”。孟子说得更加具体,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人历来崇尚这样的骨气,把有这种品质的人看作可钦可敬的真正的人,而把背叛自己信仰的人鄙视为软骨头、败类、叛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信仰 操守 中国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