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圣与世俗之间——从《沙门不敬王者论》看慧远的政治思想特点
1
作者 王玲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6-19,25,共5页
慧远以深厚精妙的佛学理论在东晋以降的宗教界和世俗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慧远以佛学理论为基础对沙门不应敬王者的观点进行论证分析,以灵活性、折衷性、原则性、间接性、包容性及审时度势性的思想特点展现其在处... 慧远以深厚精妙的佛学理论在东晋以降的宗教界和世俗社会有着重大影响。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慧远以佛学理论为基础对沙门不应敬王者的观点进行论证分析,以灵活性、折衷性、原则性、间接性、包容性及审时度势性的思想特点展现其在处理神圣与世俗之间的问题时所呈现的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佛学思想 政治思想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法与王法——以慧远的《沙门不敬王者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威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28,共3页
慧远(334—416)是东晋高僧道安的弟子。其生活年代,与东晋相始终,因此需从东晋的政局变化、社会文化演进等方面研究其思想主旨、气象与格局。慧远少有大志,"既入乎道,厉然不群,
关键词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佛学 殷仲堪 佛法 南方佛教 王法
原文传递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小军 《中国文化》 2001年第Z1期147-164,共18页
从慧远集合刘遗民等百二十三人在庐山建斋立誓共期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并由刘遗民撰立誓文(402年),尤其从刘遗民多次招劝渊明入庐山皈依佛教,渊明作《和刘柴桑》诗以未忍割舍亲旧婉拒其招劝(403年之后数年间);到慧远作《沙... 从慧远集合刘遗民等百二十三人在庐山建斋立誓共期死后往生西方净土,并由刘遗民撰立誓文(402年),尤其从刘遗民多次招劝渊明入庐山皈依佛教,渊明作《和刘柴桑》诗以未忍割舍亲旧婉拒其招劝(403年之后数年间);到慧远作《沙门不敬王者论》主张神不灭论输之说(404年),渊明作《形影神并序》主张委运任化说,批评以生死之苦为念及神不灭论(413年);再到庐山诸沙弥作《观化决疑》诗以输说反驳委运任化说(413年以后);以至于渊明作《桃花源记并诗》,以人间性、道德性的社会理想,回应超自然、超生死的净土理想(420年以后),渊明与庐山佛教之间,确实发生了一场思想论争。这场思想论争的时间,断断续续,前后大约二十年。论争的内容,涉及中国文化与佛教各自不同的伦理观,生死观,自然观念和理想国的观念。论争的形式,包话双方之间的诗歌赠答(刘遗民赠渊明诗、渊明《和刘柴桑》),互不指名的批评文字(《形影神并序》、《观化决疑》诗),及各说自话的立论文字(立誓文、《沙门不敬三者论》、《桃花源记并诗》)。此外,《高僧传·慧远传》所载渊明曾祖陶侃“素薄信情”之故事,实为庐山佛教徒藉以鄙薄渊明不信佛教之表现。要之,陶渊明与庐山佛教徙的这场思想论争是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并诗》 《无量寿经》 陶渊明 《形影神》 庐山 《沙门不敬王者论》 佛教 委运任化 中国文化 《桃花源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远的政教离即论 被引量:2
4
作者 方立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共7页
慧远提出政教离即论,系统阐发了佛教与政治既相离又相即的主张。他十分强调出家僧侣独立于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同时又多方面论证佛教与政治的一致性,肯定其相即不离的关系。从总体来看,佛教既独立于政治,又有益于政治的观点,是慧... 慧远提出政教离即论,系统阐发了佛教与政治既相离又相即的主张。他十分强调出家僧侣独立于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同时又多方面论证佛教与政治的一致性,肯定其相即不离的关系。从总体来看,佛教既独立于政治,又有益于政治的观点,是慧远政教关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沙门不敬王者论》 政教关系 《弘明集》 纲常名教 封建政治 政教分离 礼敬 封建王权 王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质疑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毅辉 《求索》 CSSCI 2003年第1期215-217,共3页
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一语 ,是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情况的总结与批评 ,而实际上他在倡导一种符合古代印度传统的弘法之道 ,即“教化之体 ,宜令广布”。在释道安的传教活动中 ,他不仅要求其学生遵守此原则 ,而且本人也身... 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一语 ,是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情况的总结与批评 ,而实际上他在倡导一种符合古代印度传统的弘法之道 ,即“教化之体 ,宜令广布”。在释道安的传教活动中 ,他不仅要求其学生遵守此原则 ,而且本人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终于由他的学生释慧远以《沙门不敬王者论》的醒目论题推出 ,成为中国早期佛教在南方的弘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释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远《三报论》中的“现报论”解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宁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56-64,共9页
关键词 九品 报应论 中国佛教史 《沙门不敬王者论》 神义论 果报论 两晋南北朝 《弘明集》 《释疑论》 汤用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发义 《沧桑》 2003年第6期40-41,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释慧远 佛教戒律 《弘明集》 《沙门不敬王者论》 《般若经》 释道安 《出三藏记集》 庐山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远与东晋礼学
8
作者 张焕君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32-35,共4页
东晋高僧慧远学兼道、儒、释三教,对礼学、玄学颇有造诣。这样的学术背景,对慧远弘赞佛法,并取得士大夫阶层的理解与支持极为有利。其生活于东晋时期,正是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所谓中国化,就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向儒道理论靠... 东晋高僧慧远学兼道、儒、释三教,对礼学、玄学颇有造诣。这样的学术背景,对慧远弘赞佛法,并取得士大夫阶层的理解与支持极为有利。其生活于东晋时期,正是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所谓中国化,就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向儒道理论靠拢。这里的靠拢,就是一个如何解释的问题。在不改变根本教义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调整,就成为一个关乎中国佛教存亡的大问题。慧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丧服 礼学 《沙门不敬王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业露华 《五台山研究》 1997年第1期2-8,共7页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业露华孝,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孝也是中国佛教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前玉佛寺方丈真禅法... 中国佛教孝道观的发展业露华孝,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它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孝也是中国佛教必然涉及的一个问题。前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生前曾多次讲解《佛说父母恩重难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孝道观 佛教传入 中国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 孝道思想 佛教孝道观 佛教教义 伦理思想 《沙门不敬王者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忠孝观的儒家化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7,共7页
关键词 忠孝观 佛教伦理 儒家化 儒家伦理道德 孝亲思想 《沙门不敬王者论》 儒家传统 矛盾冲突 儒佛 致拜君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之推两教一体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井洋 赵军政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关键词 颜之推 两教一体 《颜氏家训》 佛教教义 社会意识形态 儒学 社会思潮 《沙门不敬王者论》 儒佛融合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慧远与佛教中国化道路
12
作者 徐效钢 《东南文化》 CSSCI 1990年第Z1期52-54,共3页
慧远在北方战乱,社会文化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和六朝南方佛教逐渐勃兴的大背景下,以期生净土的为旗帜,广弘佛法,力图把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糅合起来,在佛教中国化道路上作出了较早的、也是较成功的尝试,以致被后世尊为净土始祖,与他... 慧远在北方战乱,社会文化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和六朝南方佛教逐渐勃兴的大背景下,以期生净土的为旗帜,广弘佛法,力图把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糅合起来,在佛教中国化道路上作出了较早的、也是较成功的尝试,以致被后世尊为净土始祖,与他卓然的佛事活动相关联,慧远还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著述,并在组织参与译事,义解经籍,文学唱和等方面都有建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佛教中国化 中国佛教 觉贤 罗什 《沙门不敬王者论》 法师 东林寺 记略 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华佛教对应儒佛关系的三个典型
13
作者 顾伟康 《哲学分析》 2010年第4期71-84,共14页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 佛教来到中国,必不可免地要部分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求发展。佛教中国化,其关键之一,即是如何处理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选择了《牟子理惑论》、庐山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和禅宗三个典型,具体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佛教回应时代、处理同儒佛关系的三种不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关系 儒家意识形态 《牟子理惑论》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与范缜
14
作者 马涛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5,81,共6页
关键词 道家思想 生死气化 天道自然 神不灭论 《沙门不敬王者论》 玄学 形神相即 范缜 批判佛教 理论成就
原文传递
禅宗美学前史
15
作者 张节末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102-110,共9页
中国美学史上,从庄子美学出发,经过玄学美学,又到禅宗美学,完成了由“无”到“空”的两次突破。第一次突破由庄子一人所完成,第二次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始于魏晋,绵延至唐宋。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玄学美学,第二波禅宗美... 中国美学史上,从庄子美学出发,经过玄学美学,又到禅宗美学,完成了由“无”到“空”的两次突破。第一次突破由庄子一人所完成,第二次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始于魏晋,绵延至唐宋。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玄学美学,第二波禅宗美学。两波之间呈现如下的特点: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美学 自然观 《庄子注》 玄学美学 审美经验 现象学 庄子美学 佛教 “无” 《沙门不敬王者论》
原文传递
佛教征服了什么?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四龙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5-39,共5页
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著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和(ErichZürcher)又推出一部该领域的力作,取名为《佛教征服中国... 研究中国的早期佛教史,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不能不看,这可以说是学界的共识。汤著出版于三十年代,到了五十年代,荷兰汉学家许里和(ErichZürcher)又推出一部该领域的力作,取名为《佛教征服中国》,副标题为“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与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士大夫” 僧人 早期佛教 《沙门不敬王者论》 佛教史 “格义” 寺院生活 中国社会 文化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