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看科尔曼的生态政治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海金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科尔曼的生态政治观集中体现在《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一书中。在这本书里,科尔曼提出并论证了如下观点: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是生态危机得以产生的根源。防止和克服生态危机除应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外,还应开展以... 科尔曼的生态政治观集中体现在《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一书中。在这本书里,科尔曼提出并论证了如下观点:不正确的发展理念、不合理的发展模式是生态危机得以产生的根源。防止和克服生态危机除应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外,还应开展以确定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弘扬社群精神、扩大基层民主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和政治改造运动,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生态政治有别于政治生态,生态政治是带有政治色彩的生态化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政治 生态政治 绿色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探微 价值重塑——读丹尼尔·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
2
作者 李勇军 黄柏青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25,共2页
与一般的环保著作相比,丹尼尔·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一书中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罗列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清单,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没有局限于一些善待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法的泛泛之谈,而是试图从历史... 与一般的环保著作相比,丹尼尔·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一书中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罗列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清单,以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没有局限于一些善待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法的泛泛之谈,而是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经济与政治制度之中的社会权力关系以及指导这社会权力关系的价值体系方面的深层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政治:建设一个绿色社会》 丹尼尔·科尔曼 书评 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 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从欧洲绿色政治的合法性起点谈起
3
作者 郑玮华 庞小宁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欧洲绿色政治兴起和发展的合法性起点在于顺应了人类生态需求意识的觉醒,对其合法性及其所推行的生态经济、社会主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政治 合法性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旨要与实施路径
4
作者 黎开谊 孔令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44-56,共13页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 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旨在探索其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的高度统一,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为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转变、理论来源与价值立场,提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理论归纳法,通过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实践成就、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归纳总结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并擘画了“美丽中国”的实践蓝图,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必然选择;在理论层面,中国古代生态文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源流和理论来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则是其理论升华与结晶;在价值层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对自然的善待与尊重,体现了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研究表明,新时代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久久为功;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的治理方式,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 生态文化体系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社会主义绿色政治思维模式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绍平 董朝霞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2,共4页
全球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以"生态优先、人权公正、基层民主和非暴力"思想为基本原则的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绿色政治运动影响着西方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其生态至上的思维模式、系统协调的思维视角、... 全球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以"生态优先、人权公正、基层民主和非暴力"思想为基本原则的西方生态社会主义绿色政治运动影响着西方国家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关系。其生态至上的思维模式、系统协调的思维视角、世界历史眼光等绿色政治思维模式,为建设生态社会、抵制生态殖民主义,倡导"和谐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绿色政治思维模式 生态社会 和谐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有功能与拓展之路——以绿色湖南建设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新庚 陈微微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5期55-58,共4页
通过社会结构理论的学术分析,特别是通过对绿色湖南建设的实践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生力军的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则可为社会组织拓展自身功能提供新的契机与实践平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内在本质与绿... 通过社会结构理论的学术分析,特别是通过对绿色湖南建设的实践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生力军的作用,而生态文明建设则可为社会组织拓展自身功能提供新的契机与实践平台。一方面,社会组织的内在本质与绿色湖南建设的客观要求,共同决定了社会组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具有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等四大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其功能的实现与拓展,主要可选择四条路径,即促进绿色资本增值、彰显绿色信任度、强化绿色规范意识和完善绿色功能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湖南建设 社会组织 功能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曼“绿色社会”的生态政治学维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孙越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5,共5页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基于此,科尔曼指出,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 全球环境一直走不出"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怪圈,其"深层"原因在于资本及其权力的过分集中。基于此,科尔曼指出,以"参与型民主"取代"对立型民主",彰显"积极公民"的概念,乃是构建绿色社会的政治"基石"。科尔曼的生态政治学主张,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解释原则"有相似之处,促进了环境政治学研究范式从"浅绿"向"深绿"的转换。然而,只想通过"绿色"的改良而非"红色"的变革来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多少也让科尔曼的理论带有点儿"抽象的乌托邦主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问题 绿色社会 生态政治 社群民主 参与型民主 积极公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政治学说”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新华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9-53,共5页
关键词 绿色政治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学原则 基层民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责任感 非暴力 马克思主义 人类社会 生态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的互动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侯松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6,181,共13页
立足于系统论的观察视角,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和社会生态建设是相伴共生的互动关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度、政治主体与社会期望的契合度、政治结构运行与社会诉求的呼应度、政治文化与社会价值导向的融通度,是影响互动关系的... 立足于系统论的观察视角,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和社会生态建设是相伴共生的互动关系。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度、政治主体与社会期望的契合度、政治结构运行与社会诉求的呼应度、政治文化与社会价值导向的融通度,是影响互动关系的基础性要素。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与社会生态建设互动机制现实进路的建议性思路为:以依托于制度保障的领导力,衔接社会治理的制度供给;以涵养于政治主体的感召力,对接社会期望的正向认同;以落实于政治结构端口的公信力,链接社会诉求的正当表达;以厚植于文化融通的向心力,承接社会价值观的健康导向。这些思路构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度的方法系统,在运行磨合中随时进行与时俱进的系统更新,不断造就互动机制的向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生态建设 社会生态建设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话语生态建设是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主持人按语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范铸 《秘书》 2018年第2期3-3,共1页
"话语生态"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原创性学术命题,但它所指向的却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现实问题。例如:——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失语何以重创中国慈善事业?——在政府信息发布中,铁道... "话语生态"是我们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命题,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原创性学术命题,但它所指向的却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现实问题。例如:——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红十字会的失语何以重创中国慈善事业?——在政府信息发布中,铁道部发言人的"反正我信了"何以成为"雷人雷语"?——在国与国之间的突发安全危机中,如何有效运用语言加以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建设 政治生态 国家话语 主持人 按语 组成 社会 语言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重塑与绿色社会:科尔曼的生态政治思想
11
作者 张钰 袁祖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6-322,共7页
科尔曼认为生态环境产生的根源并非是人口膨胀,技术失控,消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政治失德。克服生态危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合作与社群的精神,扩大基层民主。科尔曼的理论承袭了传统绿党政治思想的基本要义,深化了绿党思想的生态意... 科尔曼认为生态环境产生的根源并非是人口膨胀,技术失控,消费过剩,而是资本主义政治失德。克服生态危机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合作与社群的精神,扩大基层民主。科尔曼的理论承袭了传统绿党政治思想的基本要义,深化了绿党思想的生态意蕴,为我们重塑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建立绿色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曼 生态政治 绿色社会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精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9-103,共5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保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强化生态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立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引导...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保障。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强化生态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立法,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建设;引导公众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功能创新探索——以“绿色湖南建设”为例
13
作者 刘新庚 陈微微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年第2期1-5,共5页
社会组织是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保障。绿色湖南建设为社会组织拓展功能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实践平台。通过社会学第三部门理论的分析与绿色潇湘组织的实践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可立足绿色湖南建设的平台,大力拓展创新自身绿色生产、... 社会组织是绿色湖南建设的生力军和重要保障。绿色湖南建设为社会组织拓展功能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实践平台。通过社会学第三部门理论的分析与绿色潇湘组织的实践研究,发现:社会组织可立足绿色湖南建设的平台,大力拓展创新自身绿色生产、绿色文化、绿色消费、绿色动员等四大社会功能;其功能创新有三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即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升组织功能;积极扩充社会资本,注重发展功能品牌;大力培育志愿精神,努力优化功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绿色湖南建设 社会组织 功能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化”:算好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志青 《决策探索》 2015年第8期34-34,共1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四个全面”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要从政治高度来加强思想认识,并且从政治高度切实地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建设,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和理念来发展生态文明。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 绿色 治国理政 思想认识 能力建设 治理方式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
15
作者 李全喜 《大连干部学刊》 2020年第6期9-15,共7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借助文献研究方法和对比研究方法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进行挖掘,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内在契合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借助文献研究方法和对比研究方法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优势进行挖掘,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内在契合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得以存在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其政治优势具体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的领导优势、人民群众的主体参与优势、通力合作与有效协商的政党制度优势、厚重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等方面。深入思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政治优势的存在基础及其实践彰显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优势 党的领导 政党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分论坛二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6
作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第1期53-56,共4页
2024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于2024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在平行分论坛二,与会代表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学习研... 2024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于2024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在平行分论坛二,与会代表围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学习研究和工作实践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在此刊发平行分论坛二部分嘉宾发言要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经济社会发展 交流研讨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 学习贯彻 平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17
作者 《农机市场》 2025年第1期6-6,共1页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绿色转型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振兴 农业生态环境 《指导意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集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
18
作者 姜春艳 《乡村科技》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部署了1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部署了10项重点任务和措施。《指导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强化科技集成创新,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绿色转型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振兴 农业生态环境 《指导意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集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社会工作:迈向生态环境关怀的社会工作新论述——兼论对我国社会工作介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星星 徐选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0,共10页
生态环境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个人和社区日益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以工业化为主导形塑的传统社会工作范式对此却甚少涉足。近几年来,国际上有社会工作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强调社会工作对"人在环境... 生态环境议题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关键议题之一。自然环境的破坏给个人和社区日益带来负面影响,然而以工业化为主导形塑的传统社会工作范式对此却甚少涉足。近几年来,国际上有社会工作学者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强调社会工作对"人在环境中"之"环境"意涵进行新的理解和拓展,"绿色社会工作"即其中代表,它将"环境"从社会环境拓展至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从关注社会正义向环境及生态正义、从关注人向关注人与自然共生共处的双重转变。在当前中国"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新格局下,通过对"绿色社会工作为何"与"绿色社会工作何为"的梳理,期望为我国社会工作有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一种有效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社会工作 环境正义 生态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