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纽约客》“书评”栏中的V.S.奈保尔(1959-2008)
1
作者 叶子 《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22-232,共11页
本文结合1959年以来半个世纪中,美国主流文化杂志《纽约客》“书评”栏对V.S.奈保尔的评介,重读作家作品。本文一方面试图探明奈保尔在迁徙和杂交的社会背景中,如何利用“中间性”超越差异的阻隔,在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后现代历史中,创造... 本文结合1959年以来半个世纪中,美国主流文化杂志《纽约客》“书评”栏对V.S.奈保尔的评介,重读作家作品。本文一方面试图探明奈保尔在迁徙和杂交的社会背景中,如何利用“中间性”超越差异的阻隔,在多元化和碎片化的后现代历史中,创造出复杂的文学遗产;另一方面,以期梳理不同代际的《纽约客》书评人,如何基于杂志立场,在纷杂思潮中重新评估奈保尔的写作伦理与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杂志 奈保尔 巴利叶特 厄普代克 伍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悠悠之念”:纽约体验与白先勇《纽约客》的创生
2
作者 闫凯 《华文文学》 2024年第6期60-68,共9页
“天地悠悠之念”是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从“纽约故事”到“纽约客”系列转变的重要表征,与作家本人的纽约体验息息相关。此前研究对这一概念的阐发有所忽略。通过对白先勇在纽约的“冷/热”感知体验与《纽约客》文本的对读,可以归纳出“冷... “天地悠悠之念”是白先勇的文学创作从“纽约故事”到“纽约客”系列转变的重要表征,与作家本人的纽约体验息息相关。此前研究对这一概念的阐发有所忽略。通过对白先勇在纽约的“冷/热”感知体验与《纽约客》文本的对读,可以归纳出“冷/热”的隐喻系统,进而囊括历史“冷却”的时间跨度,构设“天地悠悠之念”的生成条件,并在“醉酒时刻”的意义上阐发“天地悠悠之念”的最终生成。“天地悠悠之念”作为白先勇及其笔下人物共享的“纽约客”感觉结构的展现,在《纽约客》文本中得到了凸显和赋形。在此意义上,“天地悠悠之念”同时可以作为进入白先勇其它文学文本的路径,而对“变”中之“不变”的“纽约客”感觉结构的捕捉也为白先勇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悠悠之念” 《纽约客》 冷/热 纽约体验 白先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客》:媒介知识分子的傲慢与偏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黎敏 夏一鸣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2,共9页
平时喜欢翻杂志,但翻着翻着,心里就难免犯起嘀咕来:中国杂志为什么言必称《纽约客》?而且这些杂志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文学性的,有读书类的,也有随笔类的,甚至还有时尚类的,比如,长春的《作家》杂志,就说自己是“一本... 平时喜欢翻杂志,但翻着翻着,心里就难免犯起嘀咕来:中国杂志为什么言必称《纽约客》?而且这些杂志来自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文学性的,有读书类的,也有随笔类的,甚至还有时尚类的,比如,长春的《作家》杂志,就说自己是“一本被称为中国《纽约客》的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知识分子 偏见 傲慢 媒介 《作家》 杂志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与美国文学的温床——《纽约客》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3-180,共8页
本文旨在介绍《纽约客》的总体风格与容量,给予数据统计的同时,介绍杂志的主要版块设置与态度立场,并大致梳理杂志中与美国文学相关的重大事件,来说明《纽约客》作为一本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如何成为美国文学最理想的中介... 本文旨在介绍《纽约客》的总体风格与容量,给予数据统计的同时,介绍杂志的主要版块设置与态度立场,并大致梳理杂志中与美国文学相关的重大事件,来说明《纽约客》作为一本中产阶级的"利基"杂志,如何成为美国文学最理想的中介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利基杂志 美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头哪儿去了?——《纽约客》华语小说译介中的葛浩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叶子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79,共5页
二○○五年五月九日,厄普代克曾在《纽约客》“书评”栏以《苦竹》为题,介绍了两部华语小说:《我的帝王生涯》与《丰乳肥臀》。《苦竹》是独一无二的,厄普代克一生为《纽约客》撰写过五百篇以上的书评,只此一篇与中国文学有关。
关键词 《纽约客》 小说 华语 《我的帝王生涯》 译介 《丰乳肥臀》 厄普代克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缅公路·“摩登”·共产党人——《纽约客》之《土司与他的秘书》系列小说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华裔作家黎锦扬1958年在《纽约客》小说栏发表了系列小说《土司与他的秘书》。对照二战期间该杂志对滇缅公路的多次报道,以及赛珍珠与张爱玲小说中极其相近的文学想象,可以明晰地展现黎锦扬作为第一代《纽约客》华裔小说家的文学建构。
关键词 《纽约客》 黎锦扬 《土司与他的秘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与反讽:白先勇《纽约客》系列中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晓惠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空间批评为解读白先勇《纽约客》系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短篇小说文本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建构和价值反应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空间隐喻和空间反讽,阐释了空间在表达作者精神旨趣和价值观念中... 空间批评为解读白先勇《纽约客》系列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些短篇小说文本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现实存在,也是一种文化建构和价值反应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空间隐喻和空间反讽,阐释了空间在表达作者精神旨趣和价值观念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批评 白先勇 《纽约客》 空间隐喻 空间反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专门杂志”与城市脉动的关系——以美国《纽约客》为例
8
作者 殷晓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4-29,共6页
20世纪杂志发展最令人瞩目的特征之一是趋向专门化的浪潮,与之相对应的是读者细分的要求。这股浪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特定读者为对象的专门化杂志,而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杂志更是以达到特定的人口群体为... 20世纪杂志发展最令人瞩目的特征之一是趋向专门化的浪潮,与之相对应的是读者细分的要求。这股浪潮最早兴起于20世纪初,六七十年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特定读者为对象的专门化杂志,而自八九十年代以来,杂志更是以达到特定的人口群体为目的,并随时代的变化而赋予“专门杂志”以新的意义。现以美国“现代专门杂志”中的第一批成功者之一———《纽约客》———为例,联系历史与当代,侧重几个方面探讨专门杂志与城市脉动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杂志 《纽约客》 城市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白先勇笔下的《纽约客》的空间叙事
9
作者 段惠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X期45-46,共2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空间理论逐渐在文学领域兴起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种理论与小说叙事相结合,形成了空间叙事,给小说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已经有很多作家对空间叙事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将这种全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在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空间理论逐渐在文学领域兴起并且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种理论与小说叙事相结合,形成了空间叙事,给小说的研究和写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已经有很多作家对空间叙事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将这种全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在具体的作品中。白先勇是我国现代非常著名的作家,他具有非常强的时空意识,在其作品中,不仅有对时间的腐蚀性和流逝性的描述,而且具有较为强烈的空间意识,在其一生中,完成了非常多优秀的小说,其中《纽约客》是其发展期的重要作品,其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短篇小说,在这些小说叙事中,空间叙事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些空间叙事中,更是体现出来非常显著的反讽和隐喻,下面笔者将以地下室、摩天楼、酒吧等空间为主体,对《纽约客》中的空间叙事艺术进行具体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纽约客》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纽约客》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杨 杨蕻 《青年记者》 2002年第12期42-43,共2页
<纽约客>究竟是一本怎样的杂志,国内的各种说法很多--"美国老牌文化杂志","历来深受美国中产精英喜爱、俨然高档文化旗手","在铜臭污染了的新闻事业中,<纽约客>是少数坚持文学品质原则的最后堡垒... <纽约客>究竟是一本怎样的杂志,国内的各种说法很多--"美国老牌文化杂志","历来深受美国中产精英喜爱、俨然高档文化旗手","在铜臭污染了的新闻事业中,<纽约客>是少数坚持文学品质原则的最后堡垒之一,是作者的纯净天堂".总之,它大体上可以被称为中产阶级的城市文化类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美国 城市文化类杂志 发展历程 个性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纽约客》的品牌策略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丹羊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杂志 《纽约客》 市场定位 品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白先勇小说《纽约客》看留学生作家的文化忧郁情怀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少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51-56,共6页
《纽约客》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悲悯情怀,也是出国留学人精神的表现。白先勇通过创作,试图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文字,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幸感,于是他关心整个中国人文历史,并且赋予作品形象以“时光隧道”般的穿透力。可见,白... 《纽约客》对社会文化生态的悲悯情怀,也是出国留学人精神的表现。白先勇通过创作,试图把人类心灵中的痛楚变成文字,原因在于他对中国现代历史的不幸感,于是他关心整个中国人文历史,并且赋予作品形象以“时光隧道”般的穿透力。可见,白先勇小说也是书写中国文化现象和人文忧郁史的有机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留学生作家 文化忧郁情怀 白先勇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文化霸权下的零余者——对《纽约客》的后殖民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俊伟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6年第1期49-52,共4页
白先勇在《纽约客》里塑造了一系列的边缘人形象,通过刻画他们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文化认同转型的艰难,以及转型而不得的尴尬中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着重揭示了在西方的文化霸权下中西文化冲突所造成的旅美华人的文化无根性... 白先勇在《纽约客》里塑造了一系列的边缘人形象,通过刻画他们对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文化认同转型的艰难,以及转型而不得的尴尬中的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着重揭示了在西方的文化霸权下中西文化冲突所造成的旅美华人的文化无根性以及他们人格的扭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边缘化 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 白先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白雪的守门人——《纽约客》主编威廉·肖恩
14
作者 陆晓华 徐丽芳 《出版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78-80,25,共4页
本文从价值取向、办刊理念、编辑风格和经营方针等方面,较为全面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美国杂志出版史上的杰出编辑——《纽约客》第二任主编威廉·肖恩的出版活动和编辑思想。
关键词 威廉·肖恩 《纽约客》 编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谁缔造了《纽约客》王朝?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新 叶清漪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纽约客》的前两任主编劳斯和萧恩联手主持笔政长达62年之久,形成的是快乐、机智和讽刺的风格,以深深的人文关怀见长。后三任主编虽然任职不长,但葛特利布的保守、蒂娜·布朗的时尚轻松、大卫·雷姆尼克的“入世”也都给人们... 《纽约客》的前两任主编劳斯和萧恩联手主持笔政长达62年之久,形成的是快乐、机智和讽刺的风格,以深深的人文关怀见长。后三任主编虽然任职不长,但葛特利布的保守、蒂娜·布朗的时尚轻松、大卫·雷姆尼克的“入世”也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共同创造了《纽约客》80年的辉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人文关怀 主编 美国 知识分子杂志 财务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雁的困惑——读白先勇的《纽约客》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伟雄 《华文文学》 1991年第2期68-69,共2页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共收集了《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去》、《安乐乡的一日》、《火岛之行》、《谪仙记》、《谪仙怨》、《冬夜》等七篇短篇小说,除《冬夜》立足于台北以外,其它都是写被作者称之为”无根的一代的中国人在...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纽约客》共收集了《芝加哥之死》、《上摩天楼去》、《安乐乡的一日》、《火岛之行》、《谪仙记》、《谪仙怨》、《冬夜》等七篇短篇小说,除《冬夜》立足于台北以外,其它都是写被作者称之为”无根的一代的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情景。他们或者茫然绝望,始终无法适应美国的人情世态;或者强迫自己去接受新的观念。但无论他们采取哪一种生活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芝加哥之死 短篇小说集 谪仙记 人情世态 谪仙怨 《纽约客》 冬夜 无根 吴汉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纽约客》付费墙营销模式的成功之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芳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5-56,共2页
2014年11月11日,美国《纽约客》杂志首次推出付费墙营销模式,在此模式下,受众每月只能免费阅读6篇文章,要想阅读过多文章则需要进行付费订阅。数据显示,2015年,《纽约客》网站独立访客就由550万增加到970万,同时纸质版和数字版总订阅量... 2014年11月11日,美国《纽约客》杂志首次推出付费墙营销模式,在此模式下,受众每月只能免费阅读6篇文章,要想阅读过多文章则需要进行付费订阅。数据显示,2015年,《纽约客》网站独立访客就由550万增加到970万,同时纸质版和数字版总订阅量达到1040万,同比增长2.5%;2016年,网站独立访客量更是达到1300万。这一系列数据已经充分表明,《纽约客》付费墙模式是成功的。新世纪以来,传统纸媒的收入始终处于下滑趋势,而数字化转型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许多纸媒想要通过免费在线阅读来拓展广告渠道,以弥补纸质版发行量的流失,但事实表明,这种模式无法帮助纸媒摆脱现实困境,这就促使许多纸媒将视角转向付费墙模式。笔者对《纽约客》付费墙营销模式的研究,意在为我国传统纸媒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营销模式 付费 成功之道 美国 在线阅读 数据显示 下滑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客》的坚守与创新
18
作者 江燕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26,28,共3页
《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是深受美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喜爱的一本影响力历久弥坚的综合文艺评论类刊物,已经有94年的悠久历史。据中国知网的可查记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人开始关注《纽约客》。2019年1月13日至2月2日,笔者... 《纽约客》(The New Yorker)杂志是深受美国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喜爱的一本影响力历久弥坚的综合文艺评论类刊物,已经有94年的悠久历史。据中国知网的可查记录,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人开始关注《纽约客》。2019年1月13日至2月2日,笔者赴美参加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对策略”培训班,其中有一个培训地点刚好设在拥有《纽约客》的康泰纳仕传媒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约客》 20世纪90年代 创新 文艺评论 知识分子 中产阶级 中国知网 传统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时代共舞——《纽约客》主编哈罗德·罗斯
19
作者 魏寅 《出版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94-96,共3页
从时代眼光、办刊风格、编辑理念、服务意识和非凡魄力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发掘和再现美国杂志出版史上的杰出编辑——《纽约客》首任主编哈罗德.罗斯的出版活动和编辑风采。
关键词 哈罗德·罗斯 《纽约客》 编辑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纽约客》杂志如何纠正事实错误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潇潇 雪莱.赫普沃思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89-90,共2页
在采访与报道阶段的事实核查,一般指对文章中的核心人物或机构做背景调查,以筛除初始阶段新闻做假的可能。美国传媒的事实核查制度始于百年前的普利策时代,他的名言是“准确,准确,准确!”
关键词 《纽约客》 事实错误 杂志 核查制度 美国传媒 普利策 采访 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