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辨证论治的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杰 王米渠 +1 位作者 孙洋 杨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3-4,共2页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疾病部分记载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了7例双胞胎医案,其中有瘀血的误治2例(1例是误用活血得一对双胞胎;另1例是误用活血,宜健脾除湿得双胎),同时辨证确切,效若桴鼓,双生子得产;以及脉象诊断双胞胎和双...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关于双胞胎孕产疾病部分记载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了7例双胞胎医案,其中有瘀血的误治2例(1例是误用活血得一对双胞胎;另1例是误用活血,宜健脾除湿得双胎),同时辨证确切,效若桴鼓,双生子得产;以及脉象诊断双胞胎和双胞胎孕产特殊现象观察的描述。并结合遗传学、现代医学对双胞胎孕产进行分析研究,为进行双胞胎研究提供了广阔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双胞胎孕产 脉诊 辨证论治 针药调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续名医类案》看古代医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于凌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7,共2页
以《续名医类案》为例,从诸多方面分析古代医案对当今临床及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包括医理、诊断、方药、治法等方面,还涉及到康复医学、身心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边缘学科的内容,从而为医案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临床工作有重要启迪作用。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古代医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续名医类案》看古代医家的时间医学观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毅萍 何新慧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02,共2页
《续名医类案》中反映古代医家的时间医学观主要表现在根据时间节律(运气理论、季节节律、昼夜节律、疾病发作的时间固定性)诊断疾病、根据因时制宜原则(四季节律、昼夜节律)治疗疾病、根据时间节律判断预后等几方面。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时间医学 古代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中惊悸案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金凤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2期44-47,共4页
就《续名医类案》中惊悸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证候特点是虚实相兼,以虚为主,故补虚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临证时当视脏腑亏虚情况辨证治之。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惊悸 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述要 被引量:2
5
作者 甄雪燕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2期914-916,共3页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医医案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作者魏之琇不拘门户之见,兼收并存不同学术观点的案例,共集录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共308人的临证验案。该书以病名为纲,...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医医案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作者魏之琇不拘门户之见,兼收并存不同学术观点的案例,共集录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共308人的临证验案。该书以病名为纲,以病案为目,一病数例,互相参证,互相启发,其主要内容涉及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针灸等,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也体现了魏之琇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颇受历代医家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作者 学术思想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关脉医案的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瑞胜 杜少辉 +3 位作者 李伶 单韵 张萍 肖祖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610-1615,共6页
整理《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脉象描述医案中的左关脉象、右关脉象、病症、药物组成等相关信息,基于左关脉可候肝胆,右关脉可候脾胃,而生姜可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分析其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探讨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 整理《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脉象描述医案中的左关脉象、右关脉象、病症、药物组成等相关信息,基于左关脉可候肝胆,右关脉可候脾胃,而生姜可入脾经、胃经、肺经、肝经,分析其脉症特点及生姜配伍用药,探讨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结果显示,《续名医类案》中具有关脉描述且使用了生姜治疗的医案共有90个,运用生姜医案中左关脉象类别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弦脉、数脉、洪脉,右关脉象类别出现频次居前3位的为弦脉、沉脉、弱脉;生姜可用于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辨证中的各证型;生姜常见的关联药物有生姜配大枣、生姜配人参等。结果提示生姜用药在关脉上反映的病机为土湿木郁,生姜能化中焦寒湿,疏肝解郁,且可开中焦使心火下行以通神明。探讨中医典籍病案的脉、症、药三者的内在关系,可开拓现代中医临证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关脉 病症 生姜 土湿木郁 疏肝解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舌象特点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成西 邵晶晶 +2 位作者 于峥 郭雨晴 陈小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41-1643,共3页
本文探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舌象的特点。两书按纳入和排出规则共得《名医类案》舌象85个,《续名医类案》舌象353个,将复合舌象分解为单个舌象共有618个,两书合并统计各类和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结果与现代舌象比较... 本文探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舌象的特点。两书按纳入和排出规则共得《名医类案》舌象85个,《续名医类案》舌象353个,将复合舌象分解为单个舌象共有618个,两书合并统计各类和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结果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舌色、苔色以及舌黯、舌面瘀点或瘀斑、舌淡、舌嫩、舌苔黄、舌苔白、舌苔厚度、腻苔、齿痕舌、舌下脉络等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出现频数较小,《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舌色的频数也明显小于苔色。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体病变、舌态以及舌干、舌焦、舌苔黑、芒刺、舌烂、舌生疮、舌强+舌不能言+舌短等在《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出现频数较大。分析认为,两书中出现频数较大的各类和各种舌象均属变化比较显著、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而两书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舌象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辨治郁证的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振宇 秦玉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291-1294,共4页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医家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补充汇编而成的一部医案类书。对《续名医类案》辨治郁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辨治郁证的特点为:木郁克土,疏肝益脾;木火刑金,泄肺开郁;郁悒心下,夺土破瘀;气郁多变,和中畅卫...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医家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补充汇编而成的一部医案类书。对《续名医类案》辨治郁证的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辨治郁证的特点为:木郁克土,疏肝益脾;木火刑金,泄肺开郁;郁悒心下,夺土破瘀;气郁多变,和中畅卫;痰郁壅盛,治分标本;因思为患,以怒胜思;饥不欲食,移情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证 辨证论治 《续名医类案》 魏之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中产后惊悸医案浅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凌芳 李成文 《光明中医》 2008年第7期915-917,共3页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产后惊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舌象的相关分析
10
作者 成西 闪增郁 +2 位作者 于峥 郭雨晴 陈小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42,共2页
舌诊源流已有不少研究。《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面向历代所有医家的医案专著,因此两书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先前从各类、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角度探讨《... 舌诊源流已有不少研究。《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面向历代所有医家的医案专著,因此两书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先前从各类、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角度探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舌象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从该两书各种舌象间相关性的角度探讨其特点。研究发现,两书各种舌象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系数比例较低,且这些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较小,说明各种舌象间有相关关系者较少,有相关关系者其相关的密切程度也较低。不同舌象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系数个数的多少,基本上与该舌象出现频数所占的比例正相关。结论:《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各种舌象间有相关关系者较少,有相关关系者其相关的密切程度也较低,应该是由于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所以对不同舌象间内在联系规律的掌握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舌象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续名医类案》寒热真假案思考中医误诊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杭 林雪娟 《福建中医药》 2021年第2期25-26,31,共3页
分析《续名医类案》中历代名医治疗真寒假热证和真热假寒证的医案,研究其临床辨证要点和鉴别思路,认为寒热错杂证是病位的矛盾,寒热真假证是病性的矛盾,其中真寒假热证常误诊为阴虚火旺证或阳热证,真热假寒证常误诊为阳虚证或阴寒证。... 分析《续名医类案》中历代名医治疗真寒假热证和真热假寒证的医案,研究其临床辨证要点和鉴别思路,认为寒热错杂证是病位的矛盾,寒热真假证是病性的矛盾,其中真寒假热证常误诊为阴虚火旺证或阳热证,真热假寒证常误诊为阳虚证或阴寒证。此类寒热真假证容易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为:未真正做到四诊合参、诊断思维的固化、寒热症状同时出现时忽略了寒热真假的情况。当真假难辨时更要立足于整体观念,尤其注重脉诊、二便情况、腹部触诊,还可以采用服药试探法推断疾病本质,以期在临床中避免寒热真假证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 真热假寒证 真寒假热证 《续名医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医类案》及《续名医类案》中遗精治法探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阳 李柳骥 严季澜 《四川中医》 2019年第5期17-18,共2页
《名医类案》及《续名医类案》为古代著名医案集,汇集了前贤宝贵的治疗经验,现将其中有关遗精部分加以整理分析,以期能指导临床。
关键词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之消渴病医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冬云 许馨予 许公平 《新疆中医药》 2012年第5期105-106,共2页
《名医类案》由明·江父子编辑;《续名医类案》由清·魏之(玉璜)编,王孟英新增重编。这两部著作集录清以前历代名医的验案,其中就有消渴病的治验。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名医案》 消渴病 历代名医 王孟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 被引量:1
14
《中医药文化》 2010年第2期53-53,共1页
钱塘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六十卷,世无刊本,余从文澜阁借四库本录一部,凡六十六万八千余言,采取繁富,间有辨论,亦皆精当。玉璜自述医案数十,其治病尤长于胁痛,(肝燥)、胃脘痛(肝木上乘)、疝瘕等证,谓医家治此,每用香... 钱塘魏玉璜之,《续名医类案》六十卷,世无刊本,余从文澜阁借四库本录一部,凡六十六万八千余言,采取繁富,间有辨论,亦皆精当。玉璜自述医案数十,其治病尤长于胁痛,(肝燥)、胃脘痛(肝木上乘)、疝瘕等证,谓医家治此,每用香燥药,耗竭肝阴,往往初服小效,久则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魏玉璜 胃脘痛 肝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疫病组方用药规律
15
作者 梅丽冰 余恒旺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7期186-189,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治疗疫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治疗疫病的处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疫病数据库,确定处方中药...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治疗疫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治疗疫病的处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建立疫病数据库,确定处方中药物的频数、性味归经、常用药物组合,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93首,涉及中药110味,发现药物中归肺、胃、脾经药物最多,药味以寒、温为主,药性以苦、甘、辛为主,核心药物组合6个,经熵聚类挖掘新方6首。结论:《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所载疫病医案中用药攻邪扶正并重,以宣肺清热、健脾理气、补益气血、滋阴生津为主,可为临床治疗疫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名医类案》中郁证医案浅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卓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1-43,共3页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中郁证相关医案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渐致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其发病与肝、心、脾密切相关,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为治疗大法,同时当注意顾护脾胃,使之免于受邪。
关键词 《续名医类案》 郁证
原文传递
名医类案三部中葛根在下利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美仙 傅延龄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7期624-625,共2页
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和《二续名医类案》中选取以下利为主证且处方中使用葛根的医案,经分析整理,得到结论,葛根多用于湿热下利和脾虚下利,且以湿热下利更为多用;葛根最常与黄芩、甘草、黄连、白术等配伍使用;葛根便用剂量范围... 从《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和《二续名医类案》中选取以下利为主证且处方中使用葛根的医案,经分析整理,得到结论,葛根多用于湿热下利和脾虚下利,且以湿热下利更为多用;葛根最常与黄芩、甘草、黄连、白术等配伍使用;葛根便用剂量范围为1.5~22.2 g,常用量依次为11.1 g、7.4 g和3.7 g;煨葛根较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下利 剂量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二名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三部《名医类案》中围绝经期崩漏医案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二续名医类案》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用药规律。方法:将三部《名医类案》中所载围绝经期崩漏医案进行规范处理后,将处方药物录入EXCEL,统计常用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通过SPSSStatistics... 目的: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二续名医类案》治疗围绝经期崩漏用药规律。方法:将三部《名医类案》中所载围绝经期崩漏医案进行规范处理后,将处方药物录入EXCEL,统计常用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并通过SPSSStatistics 19及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其中规律。结果:共筛选围绝经期妇女崩漏医案40则,均符合要求,予以采纳。其中《名医类案》7则,《续名医类案》4则,《二续名医类案》29则,方剂75张,药物184味,药物中归肝经药物最多,性味以温、寒,甘、苦、辛为主,高频药物为: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等21味,通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当归与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结论:三部《名医类案》收载围绝经期崩漏医案中用药以补气养血为主,辅以滋肾健脾、固摄冲任等方法,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崩漏处方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案》 《续名医类案》 《二名医案》 围绝经期崩漏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今医案按》考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琳叶 《陕西中医》 2010年第10期1419-1419,1431,共2页
关键词 古今医 《续名医类案》 名医案》 清代医家 编辑体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心理医案
20
作者 李来顺 储爱娟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6年第6期36-36,共1页
阅读中医有关古藉,发现载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医案,本文引荐几篇以情志调治方法治愈“怪病”的医案,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意念出奇迹 清人青城子在《志异续编》中载:一位岳州府名医诊治其好友心痛病,该医诊毕说:“心将生痈,不可为也。”并... 阅读中医有关古藉,发现载有很多令人称奇的医案,本文引荐几篇以情志调治方法治愈“怪病”的医案,以开阔我们的视野。 意念出奇迹 清人青城子在《志异续编》中载:一位岳州府名医诊治其好友心痛病,该医诊毕说:“心将生痈,不可为也。”并嘱病人预备后事。其友力请医者设法延年,以供奉老母。医者说实无良策,待今晚竭志以图,明日再来回命。至次日,告曰:“思得一方,姑妄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情志调治 古今医 移精变气 情志相胜疗法 青城子 《续名医类案》 心痛病 针灸治疗 医林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