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缝中的自我救赎——《荒原狼》中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
1
作者 张睿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6-18,94,共4页
《荒原狼》从认识和分析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德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出发,到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为止。黑塞用严厉的笔触将当代人的生活形态揭露出来,同时深刻分析内藏“荒原狼”的人的真实想法,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是,... 《荒原狼》从认识和分析西方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德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矛盾出发,到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为止。黑塞用严厉的笔触将当代人的生活形态揭露出来,同时深刻分析内藏“荒原狼”的人的真实想法,这一做法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但是,这部作品的意义不只在于批判,更在于探索和建构。黑塞本人的创作目的,实际上是通过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矛盾的分析,探索如何进行自我救赎,最终指向的是疗愈而非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黑塞 知识分子 精神矛盾 自我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黑塞《荒原狼》中的两极思想 被引量:3
2
作者 肖洒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1-156,共6页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原狼》这部作品中,黑塞以其细腻入微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遭受的心灵疾病与精神危机。他刻画了狼性镜像下的理想人和人性镜像下的市民人。那么...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是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原狼》这部作品中,黑塞以其细腻入微的写作手法,描写了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遭受的心灵疾病与精神危机。他刻画了狼性镜像下的理想人和人性镜像下的市民人。那么这两种身份何为本我,何为自我?荒原狼是人还是狼,这不仅是主人公哈勒尔寻找自我时所不断追问的问题,亦是黑塞对于人的道德内涵所进行的深刻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人性 两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堕落时代里的自我拯救——从《荒原狼》看黑塞的悲剧幽默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华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137-140,共4页
《荒原狼》写作的时代是一个堕落的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社会里几乎无法生存。黑塞在小说中提出以幽默作为拯救手段,帮助人们获得信仰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作家的幽默观是建立在堕落时代背景之上的"绞刑架下的苦笑&quo... 《荒原狼》写作的时代是一个堕落的时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这样的社会里几乎无法生存。黑塞在小说中提出以幽默作为拯救手段,帮助人们获得信仰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作家的幽默观是建立在堕落时代背景之上的"绞刑架下的苦笑",但并不绝望,其实质是爱和信仰。正因为如此,对黑塞的阅读和阐释在今天的社会仍然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堕落时代 拯救 悲剧 幽默 《荒原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死亡.国民性——关于《废都》与《荒原狼》的对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保昌 《山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102-105,共4页
本文通过对《废都》与《荒原狼》的对读 ,认为尽管存在着东西方文化 (文学 )观念、价值观念、写作方式、创作理念的迥异 ,贾平凹与赫尔曼·黑塞之间还是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相当的共性 ,这种共性的产生与所创造的审美品性的趋同 ,... 本文通过对《废都》与《荒原狼》的对读 ,认为尽管存在着东西方文化 (文学 )观念、价值观念、写作方式、创作理念的迥异 ,贾平凹与赫尔曼·黑塞之间还是在创作实践中表现出了相当的共性 ,这种共性的产生与所创造的审美品性的趋同 ,实在来说 ,得益于他们对于爱恨生死的天问式的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荒原狼》 女性 死亡 国民性 文学评论 小说 贾平凹 赫尔曼·黑塞 德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塞小说《荒原狼》的叙述层次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红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2-74,共3页
根据著名学者赵毅衡的叙述分层理论将《荒原狼》分为三个叙述层次:《哈里.哈勒尔自传》是主叙述层次,《出版者序》为超叙述层次,《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的论文属于次叙述层次,各叙述层次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荒原狼的特性。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叙述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的线团——黑塞《荒原狼》的纵剖与横切
6
作者 易水寒 易文惠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5-40,共6页
“荒原狼”哈里的一切疾病和危机均缘于时间。整部《荒原狼》所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千方百计地摸索着逃离时间,就是殚精竭虑地探索着对时间的逃离。循着《荒原狼》的呼嚎与脚印,我们至少可以勾勒出下面八种逃离时间的方式:(一)麻醉时间;(... “荒原狼”哈里的一切疾病和危机均缘于时间。整部《荒原狼》所呈现给我们的,不是千方百计地摸索着逃离时间,就是殚精竭虑地探索着对时间的逃离。循着《荒原狼》的呼嚎与脚印,我们至少可以勾勒出下面八种逃离时间的方式:(一)麻醉时间;(二)转移时间;(三)阻断时间;(四)遮蔽时间;(五)凿穿时间;(六)摧毁时间;(七)否定时间(反思时间);(八)嘲弄时间。黑塞认真地把“时间与永恒”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然后又异常认真地对人们说:请你们不要认真!这是黑塞式的幽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时间性危机 出逃 救治 幽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原狼》、《德米安》中的梦与自我认知与发展
7
作者 陈敏 《世界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16-26,共11页
梦像镜子一般映照出“我”的内在世界,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释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家黑塞亦对梦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视。在他的诗学创作上甚至将梦与理想诗学相提并论,梦成为黑塞表达思想的一种文本模式。为了更好... 梦像镜子一般映照出“我”的内在世界,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释梦是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家黑塞亦对梦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视。在他的诗学创作上甚至将梦与理想诗学相提并论,梦成为黑塞表达思想的一种文本模式。为了更好地应用这种文本,黑塞认真研究了荣格的释梦理论,并且将自我探索与荣格的释梦理论相结合。梦在黑塞的笔下成为剖析和研究个体内在的表达媒介,不同梦境谕示对自我的不同认知与发展。通过阐释《德米安》与《荒原狼》之梦境,籍荣格释梦理论,分析黑塞通过虚构梦境剖析现代人自我内在的多样矛盾性以及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心理学–文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梦理论 荣格 《德米安》 《荒原狼》 内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典《荒原狼》在中国的艰难经典化
8
作者 吴华英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6,共3页
《荒原狼》自1930年始即为国人所知,但直到1986年才出现中译本,之后中国曾掀起短暂的阅读热潮,但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上世纪90年代,《荒原狼》在审美层面开始了步履维艰的经典化之路。进入新世纪,该书被部分读者推崇为名著和经典,但... 《荒原狼》自1930年始即为国人所知,但直到1986年才出现中译本,之后中国曾掀起短暂的阅读热潮,但流传不广,影响也不大。上世纪90年代,《荒原狼》在审美层面开始了步履维艰的经典化之路。进入新世纪,该书被部分读者推崇为名著和经典,但它在体现其经典化合法地位的高校教材中处境尴尬。《荒原狼》仍然处在经典建构的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经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与疗治——试析赫尔曼·黑塞小说《荒原狼》 被引量:2
9
作者 涂媛媛 石海翔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7-99,共3页
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他中年时的代表作《荒原狼》没有复杂的情节,突出描写了主人公哈勒尔矛盾的心理特征,即人性与狼性的并存。黑塞以此探索了为摆脱生活矛盾和精神危机所走的内向之路。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分裂 疗治 内向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荒原狼》中哈利·哈拉人物形象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进红 高慧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67-169,共3页
《荒原狼》中哈利·哈拉这一丰富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身份及意义。首先,哈利·哈拉是一位失去家园且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精神流亡者,在岌岌可危的时代中秉承着一种独立精神,表达着反抗的哲学;其次,哈利·哈拉还是一位挣扎于“... 《荒原狼》中哈利·哈拉这一丰富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身份及意义。首先,哈利·哈拉是一位失去家园且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精神流亡者,在岌岌可危的时代中秉承着一种独立精神,表达着反抗的哲学;其次,哈利·哈拉还是一位挣扎于“人性”与“狼性”双重人格之间的人性探索者,在寻求治疗与新生的路上不断认识自我、反思人与人性,进而寻得生命的意义;最后,哈利·哈拉也是一位夹在两个时代缝隙中却依然能够保持独立与自由的清醒者,难能可贵地提出“人道”式的救世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利·哈拉 流亡者 探索者 清醒者 《荒原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狼共栖——黑塞《荒原狼》中“狼”的意象谈 被引量:3
11
作者 来颖燕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2期32-35,共4页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将你刺痛并让你觉得自己是孤独的。阅读《荒原狼》却不仅仅是这样的感觉,更激烈的震撼和快感让我捧着它的手发颤。就像是在互相进行灵魂的支援,我听见“荒原狼”对我说:“我与你同在。”感观积淀为沉思。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意象 文学评论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除二元对立世界的精神幻象——论《荒原狼》中的“魔剧院”
12
作者 谢魏 赵山奎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2-88,共7页
无论从文本结构还是内容来看,"魔剧院"在黑塞小说《荒原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之所在。"魔剧院"集中表达了20世纪初西方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困境。通过对"魔剧院"带有奇幻色彩的神... 无论从文本结构还是内容来看,"魔剧院"在黑塞小说《荒原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之所在。"魔剧院"集中表达了20世纪初西方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精神困境。通过对"魔剧院"带有奇幻色彩的神话叙事,作家继承和突破了德意志浪漫主义文学中由来已久的二元对立与成长小说叙事传统。作家的个人经历及对东西方文明的思考则构成了"魔剧院"的重要来源,借助在"魔剧院"中的种种经历,主人公哈里最终找到了克服内心危机的钥匙——幽默。这也正是小说带给读者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魔剧院” 二元对立 成长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鲁迅《孤独者》与黑塞《荒原狼》中的孤独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万西子 《宜春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91-95,共5页
鲁迅《孤独者》与黑塞《荒原狼》中的主角性格都具有显著的孤独特质,魏连殳的孤独成因是被围困在物质和思想的贫瘠中,哈里的孤独则生发于诗性的苦闷。二者孤独的共性是哲学层面上的"孤独意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审美冲动营造... 鲁迅《孤独者》与黑塞《荒原狼》中的主角性格都具有显著的孤独特质,魏连殳的孤独成因是被围困在物质和思想的贫瘠中,哈里的孤独则生发于诗性的苦闷。二者孤独的共性是哲学层面上的"孤独意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审美冲动营造了必备情感和识悟条件,而哲学意义上的"孤独意识",实际上是人的生命活力的体现,是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时必须面对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者》 《荒原狼》 孤独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荒原狼》中的宗教意识
14
作者 许娟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荒原狼》的时代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堕落时代,黑塞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时代的堕落和罪恶,并在以哈立为代表的荒原狼身上展现了个体灵魂的苦难和困境。但许多研究者却忽略了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对作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荒原狼》的时代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堕落时代,黑塞在作品中充分展现了时代的堕落和罪恶,并在以哈立为代表的荒原狼身上展现了个体灵魂的苦难和困境。但许多研究者却忽略了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对作品的影响。本文认为由于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为了拯救陷入绝望的现代灵魂,黑塞在作品中以圣经"原罪——救赎"的母题为线索,指出了一条以"爱"和信仰为核心的多层次的自我拯救之路,也充分体现了作者早期的宗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狼》 拯救 宗教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灵”出没的洞穴——重读黑塞《荒原狼》
15
作者 郎静 《长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上世纪90年代,幽灵批评作为一种独特的批评视角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文章从幽灵批评的角度对黑塞《荒原狼》进行重读,分析"幽灵"笼罩下的世界、作者、作品以及读者,最后,揭示《荒原狼》对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幽灵批评 黑塞《荒原狼》 心灵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的智慧——黑塞《荒原狼》与老子《道德经》中的两极观念
16
作者 李梦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9-92,共4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社会掀起了一股道家思潮,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道德经》译本,其中赫尔曼·黑塞是《道德经》的忠实读者,也是老子思想的推崇者。黑塞从《道德经》中汲取了老子两极观念的辩证智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荒...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社会掀起了一股道家思潮,并且出现了大量的《道德经》译本,其中赫尔曼·黑塞是《道德经》的忠实读者,也是老子思想的推崇者。黑塞从《道德经》中汲取了老子两极观念的辩证智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荒原狼》中去,使得两极观念在黑塞的作品中达到了一个高峰。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两极观念的相似性,以及服务对象不同和所处时代的差异性,可以看到两极观念视角下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文人为实现社会救赎所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荒原狼》 老子 黑塞 两极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主义美学视域下《荒原狼》的意蕴阐释
17
作者 于锦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42-46,共5页
《荒原狼》是20世纪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的一部具有强烈现代性的长篇小说,叙述了20世纪德国一位具有精神危机的中年人哈利·哈拉自我救赎的故事。在否定主义美学视域下,《荒原狼》的形式结构与思想内容都体现了"本体... 《荒原狼》是20世纪德裔作家赫尔曼·黑塞所著的一部具有强烈现代性的长篇小说,叙述了20世纪德国一位具有精神危机的中年人哈利·哈拉自我救赎的故事。在否定主义美学视域下,《荒原狼》的形式结构与思想内容都体现了"本体性否定"所指涉的独特否定性。小说中核心人物哈利·哈拉对自我的新的认知,实际上是对现有自我和既有世界的否定,他的精神拯救之路就是"否定—创造"之路。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表明,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反思与新创之路一直在向前延伸,文学对人精神世界的探索仍未山穷水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小说 《荒原狼》 否定主义美学 本体性否定 自我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朽而生——从《荒原狼》看黑塞的心灵救赎之路
18
作者 王晓昀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0期111-113,共3页
黑塞的作品始终关注个体的生命,不仅疗愈自己在战争中的心灵危机,还承担着作家的社会使命,为身陷乱世的人找寻一条救赎之路。文章第一节从黑塞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其浪漫情怀的形成及战争对其精神世界的重塑,探讨黑塞救赎意识的产生,并... 黑塞的作品始终关注个体的生命,不仅疗愈自己在战争中的心灵危机,还承担着作家的社会使命,为身陷乱世的人找寻一条救赎之路。文章第一节从黑塞的人生经历出发,分析其浪漫情怀的形成及战争对其精神世界的重塑,探讨黑塞救赎意识的产生,并结合作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思想观念,解读其长篇小说《荒原狼》;第二节着眼于黑塞的浪漫主义情结,以《荒原狼》中枯朽的社会现实为对象,探讨其中奏响的浪漫的挽歌,分析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中工业文明对人性和理智造成的冲击,并从本雅明的机械复制观出发,探讨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重创;第三节从个人主义出发,将视角聚焦到腐朽的群氓社会中的个体,探讨守旧者和反战者在大众文化和民族沙文主义中进退维谷的困境,哈里最终作出了和群氓一样的抉择,表现了群氓社会中群体意志的至高无上,也反映了个体在群氓社会中的艰难处境;第四节从黑塞圆融和谐的思想入手,分析作品中频繁提到的“不朽者之笑”,探讨黑塞在调和荒原狼和世界的矛盾过程中提出的幽默哲学。从黑塞到荒原狼,作者在社会的枯朽现状下奏响浪漫的挽歌,在群氓的腐朽面目中表现个体的两难,最后沉入个体心灵的底层,给出“向朽而生”的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救赎 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塞《荒原狼》中的庄子思想探析
19
作者 马志越 王铁丰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3-66,共4页
《荒原狼》作为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在当时那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引导人们探寻精神出路。庄子思想对黑塞影响较深,这在《荒原狼》中的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生死思索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荒... 《荒原狼》作为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浓郁的象征意味在当时那个信仰缺失的时代引导人们探寻精神出路。庄子思想对黑塞影响较深,这在《荒原狼》中的文化反思、人性批判和生死思索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荒原狼》彰显出黑塞利用东方哲学来解决西方精神危机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荒原狼》 庄子思想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库塞爱欲解放论视域下的《荒原狼》
20
作者 成琪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2期231-231,共1页
本文以《荒原狼》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法、文献查阅法的指导下,从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出发,对荒原狼哈里克服精神危机的途径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隐藏于作者黑塞背后的反战情绪及其为治疗发达工业社会的精神弊病所提供的药方。
关键词 《荒原狼》 爱欲解放论 哈里 赫尔米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