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蔡文姬》:郭沫若隐曲心声考释 |
贾振勇
|
《郭沫若学刊》
|
2007 |
4
|
|
2
|
“逢人每听说曹公”——《蔡文姬》谈片 |
冯锡刚
|
《郭沫若学刊》
|
2005 |
3
|
|
3
|
试论郭沫若、老舍、田汉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 |
石兴泽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3
|
|
4
|
谈《蔡文姬》《王昭君》的现代生命 |
何思玉
马小宁
|
《郭沫若学刊》
|
2003 |
0 |
|
5
|
郭沫若剧作《蔡文姬》与《武则天》的文化解读 |
李雪峰
|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03 |
0 |
|
6
|
《蔡文姬》和《关汉卿》的艺术独创性 |
陈鉴昌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7
|
《蔡文姬》与郭沫若的家国新体验 |
吕东亮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8
|
文姬归汉题材的新视角新突破新超越——谈评剧《胡风汉月》、京剧《蔡文姬》兼及泼来的污水 |
康式昭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9
|
从“历史人物”到“历史中的人”——从《蔡文姬》、《曹操与杨修》和《捉刀人》看曹操 |
庄清华
|
《当代戏剧》
|
2005 |
1
|
|
10
|
从郭沫若的《蔡文姬》到评剧《胡风汉月》 |
胡海
|
《大舞台》
|
2003 |
1
|
|
11
|
郭沫若《蔡文姬》的版本变迁 |
王阳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翻案”何须“傅粉多”?--《蔡文姬》、《武则天》得失略论 |
刘元树
|
《天府新论》
|
1992 |
0 |
|
13
|
论梨园戏《蔡文姬》中的人性化书写 |
施珍妮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2022 |
0 |
|
14
|
生命苦旅——读王仁杰梨园戏新作《蔡文姬》 |
方李珍
|
《福建艺术》
|
2002 |
0 |
|
15
|
重评《蔡文姬》 |
孙焕英
|
《戏文》
|
2001 |
0 |
|
16
|
文姬归汉题材的新视角新突破——谈评剧《胡风汉月》京剧《蔡文姬》兼及泼来的污水 |
康式昭
|
《大舞台》
|
2002 |
0 |
|
17
|
大型原创民族歌剧《蔡文姬》首演 |
|
《歌剧》
|
2016 |
0 |
|
18
|
浅议黄美菊饰演的《蔡文姬》 |
钱永林
|
《戏文》
|
2004 |
0 |
|
19
|
经典是如何成就的 以话剧《蔡文姬》为例 |
邹红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20
|
新编歌剧《蔡文姬》在音乐表达上的突破评析 |
詹元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