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浅析周译本《虬髯客传》“而”字翻译 |
王周璐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2
|
《虬髯客传》之故事及版本衍变新论 |
温庆新
陈松青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3
|
论《虬髯客传》的作者、作年及政治背景 |
卞孝萱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4
|
《虬髯客传》的版本流传与作者问题 |
罗立群
陈灵心
|
《文学与文化》
|
2016 |
3
|
|
5
|
《虬髯客传》作者献疑 |
李小龙
|
《励耘学刊》
|
2012 |
2
|
|
6
|
论《虬髯客传》的“识人”意识 |
安建军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7
|
从金庸对《虬髯客传》的评说看其武侠小说的情节要素观 |
何求斌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8
|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
汤朝菊
吕由
李琴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9
|
论唐人小说《虬髯客传》的政治目的 |
贺润坤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9 |
0 |
|
10
|
《虬髯客传》与河东道地域文化之关系 |
智宇晖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1
|
从后现代主义空间理论解读唐传奇《虬髯客传》 |
付洪伟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借敷设情节 演“识人”意识——兼谈《虬髯客传》的情节艺术 |
安建军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3
|
《虬髯客传》作者考 |
宋良宏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4
|
肇始与传衍之间:关于《虬髯客传》作者问题的再思考 |
罗争鸣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5
|
以侠义之轻财表现政治远见之豪爽——读《虬髯客传》 |
孙绍振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16
|
《虬髯客传》儒家主题思想探析 |
张潮寒
|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
2019 |
2
|
|
17
|
浅析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红拂女的形象塑造--以三个英译本为例 |
王艳
|
《今古文创》
|
2021 |
0 |
|
18
|
英译古文的有意误译现象探析——以《虬髯客传》的三个译本为例 |
康秦齐
|
《海外英语》
|
2018 |
1
|
|
19
|
译介学视域下唐传奇文化意象英译策略探析--以《虬髯客传》为例 |
朱炎昌
|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0
|
论《虬髯客传》中的“空间” |
胡奥琳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